书城经济探索与发展
32068700000086

第86章 如何有效利用资产信息管理系统提高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水平

潍坊市财政局 杨家君 李洪磊 张建荣 刘文阁 尹长江 刘笃河

2009年以来,根据财政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各地、各级政府积极开展了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已初步形成了“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基层单位”三级资产管理平台。如何有效利用资产信息管理系统,提高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水平,促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任务、新课题。

一、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及其功能

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是“金财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财政部门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进行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起来的国有资产动态管理信息平台。该系统通过构建“中央—省—市—县”网络框架,建立“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三级管理平台,实现了“纵向”和“横向”资产管理信息传递,满足了不同层次的资产管理需要,实现了财政部门与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中央、省、市、县之间的资产管理信息畅通,通过该信息平台可全面掌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信息,实现资产从入口、使用到出口各个环节的动态管理。

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正式实施,是实现资产管理动态化、信息化、规范化、预算编制精细化的重要举措,是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预算管理有机结合,保证账实相符、账卡相符、账账相符,提高资产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的重要手段。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有利于进一步创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手段,改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方法,提高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

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具有以下六大功能:

1.资产配置功能。资产配置流程包括申报、审批、执行三个环节,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对其所需资产提出配置申请,提交上级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审批后,通过系统获取审批结果信息,按照批示情况进行配置执行。相较以往的资产管理软件,资产配置管理功能首次对资产“入口”实施管理,保障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

2.资产使用功能。围绕资产日常使用过程中的各项业务(资产内部变动、资产领用回收、资产出租、出借、资产投资、资产担保、资产折旧、资产盘点等)全程跟踪资产使用过程,自动形成资产日常业务管理台账,动态反映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总量、构成、分布等信息,实时掌握和控制单位资产的存量、增量情况,及时发现和调配闲置资产,实现国有资产的优化配置和合理使用,提高国有资产的利用率和使用率。

3.资产处置功能。该功能主要是对单位资产的出租、出借、资产投资、担保以及资产处置(包括资产的出售、转让、调拨、置换、报废、报损等)行为进行管理,固化国有资产管理流程,从根本上规范了资产处置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防止了国有资产的“出口”流失。

4.收益管理功能。以往资产管理软件一年一报,只能反映某个固定时间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信息。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突破了之前的局限,动态反映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状况,实时掌握和控制单位资产的存量、变动情况,财政或主管部门通过全程监督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使用和处置过程,在牢牢把住国有资产的“出口”关的同时,实现了对国有资产收益的全面监管,督促资产使用单位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及时足额上缴资产收益,确保了财政资金的安全完整。

5.资产账表功能。结合资产日常管理过程,系统内置相关固定账表,包括:总账、资产业务台账、资产年度情况汇总、资产使用状况及各部门资产占有状况一览表等,为部门预算、部门决算、国库集中收付、非税收入管理、政府采购提供详尽的数据信息,为推进财政工作科学化、精细化提供数据支撑。

6.查询、分析功能。系统设计了强大的数据查询和综合分析功能,各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及资产使用单位可以方便、快捷地查询资产占有、使用及增减变动情况,根据管理需要进行综合分析,为预算管理、绩效评价、资产优化配置以及领导决策等提供支持。

二、当前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我国各级政权机构履行各项职能、依法行政、事业发展和为民服务的最为重要的物质基础。如何管好、用好、盘活这些资产,对国家政权建设和促进社会经济科学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各地各级不断探索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新途径,资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有的还比较严重。

(一)国有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重钱轻物”的管理观念导致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对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足,领导重视不够,责任意识不强,认为行政事业单位不搞成本核算,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只要自己不谋私利,产权清不清,权证齐不齐,使用当不当,账物符不符,等等,都与自己关系不大。资产管理意识不强,导致部分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职责不清,没有明确具体的责任人,没有建立一整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的操作程序,使国有资产管理处于无序状态。

(二)资产管理基础薄弱

一是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账簿不够健全,有些单位甚至没有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台账、卡片,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脱节的情况较为严重;二是单位资产账务处理不及时,造成账实不符。有的单位新购置、接受调拨和捐赠的资产不及时入账,实际已处置的资产,不及时出账,尤其是在单位合并、撤销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致使资产清理、交接工作与会计账务处理工作不能及时进行,造成账实不符的情况长期难以解决;三是大部分资产使用单位没有配备专门的资产管理人员,一般是由财务人员或后勤人员兼任,很多是将要离岗退休人员,人员素质不强,管理工作不熟、不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极大地制约着信息系统的建设利用和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资产处置和收入管理不到位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未经报批,随意处置国有资产。有的单位未经审批将闲置资产出租、出借或对外投资;有的单位擅自以土地作为投资联营联建,隐形交易,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和国有资产的流失;有的单位未将资产收益纳入财政管理,有的甚至未纳入单位财务管理,私设单位小金库,扰乱财政管理秩序。

(四)资产配置不尽合理

一是资产配置标准体系不完善,编制部门预算和配置资产时,缺乏科学的参考依据,无法做到科学、公平、公正、合理,造成不同部门、不同单位之间的配置水平差距较大,影响资产的配置效率。二是资产管理和配置管理脱节,管配置的不掌握资产的存量情况,管资产的不了解资产的配置情况,使资产的出口管理和入口管理相互脱节,影响了工作的整体性和有效性。三是资产配置与预算管理、政府采购管理脱节,缺乏约束,一些单位不顾实际需要,互相攀比,重复购置或盲目追求高标准、高性能,超编、超标配置使用资产,有些该纳入集中采购的不按程序实行公开招标采购,造成财政资金浪费,同时易滋生腐败现象。

(五)资产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

2006年财政部出台了《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各地各级近年来围绕贯彻落实两个办法相继出台了一些规章、制度,但还没有形成涵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全过程、各层面的制度体系。有些地方有些工作环节还无章可循,缺乏强有力的制度约束。

(六)考核评价机制尚未建立

目前,各级各地尚未建立针对国有资产使用、管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和评价考核制度,对资产的完整性和使用的有效性缺少客观公正的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造成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人员没有树立起国有资产占有使用的成本意识,容易把占有使用的资产当作“免费的午餐”,只顾要钱,不讲节支;只顾花钱,不问效益,资产使用效率低下。

三、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创新资产管理工作

为解决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面临的问题,依托强大的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功能,以管理方式集约化、管理流程规范化、管理手段信息化、管理机构专门化、管理规则法制化为目标,创新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

(一)加大资产管理宣传力度,提升资产管理意识

一是以信息系统建设为契机,在信息系统建设完善的同时,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新闻媒介广泛宣传国有资产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纠正各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管理认识上的偏差,提高单位对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国有资产依法规范管理的重视程度。二是根据信息系统建设要求,各行政事业单位配备专门的资产管理人员,明确责任。三是加强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提高业务素质,保证工作质量。

(二)依托信息系统,建立规范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体系

根据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需要,推动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各级财政部门在财政部“两令”及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尽快出台符合省、市、县级需要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和出租、出借收入管理暂行办法等规章制度;各资产使用单位要根据具体工作职责制定资产管理人员工作职责、资产管理人员违法违纪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资产管理人员考核奖励办法等规章制度;各主管部门根据下属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资产管理工作流程及与之相关的激励约束机制和考核评价制度。以规章制度的形式具体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提高资产管理的程序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

(三)以信息系统为平台,提高财政预算管理水平

信息系统的建立,为建立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监管机制提供了数据基础和信息平台。在预算编制阶段,资产管理部门通过系统提供的资产存量信息提出资产配置审核意见,为预算部门编制预算草案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预算通过审批后,预算部门将正式预算的资产预算信息反馈给资产管理部门,为实施资产预算跟踪管理提供依据;在预算执行和调整阶段,预算执行部门在履行采购、资金拨付等手续后形成的资产信息,动态地传递给资产管理部门;同时,资产管理部门及时跟踪资产预算执行结果,输出资产增减变化信息,为预算执行和资产调剂提供参考;在预算的报告分析阶段,资产管理部门全面总结分析资产的动态管理情况,形成期末资产报告,与决算报告相互印证。通过与动态的资产管理信息结合,促使部门预算编制更加科学化、精细化。

(四)适应信息系统建设需求,夯实单位资产财务管理基础

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是并行的两种管理模式,分别反映资金和实物的动态走向。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两者互为参照,有助于严格管理实物资产、揭示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实际工作中,以信息系统为基础,督促各行政事业单位按会计制度规定建立规范完善的资产账务,彻底规范各单位资产管理基础性工作,在账实相符的基础上,切实抓好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的信息传递和共享,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总控制作用。

(五)加强信息交流,探索建立部门联管机制和信息沟通机制

各单位在做好资产日常核算的基础上,以信息系统相关数据为基础,在每个年度终了都要进行资产的清查盘点,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信息系统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另外,财政资产管理部门利用信息系统提供的及时准确的数据在财政部门内部各责任科室之间,在财政、土管、房管、车辆管理、政府采购、审计等部门之间及时进行信息沟通和交流,明晰职权范围,在资产过户特别是产权性质发生变更时,把好国有资产流动的最后一关,建立起群防群控的联管机制,从源头上堵塞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漏洞,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

(六)探索建立闲置资产调剂制度和考核评价制度,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结合可以大大改善资产配置不公问题,但单纯依靠预算管理来解决闲置资产问题存在时滞性,信息系统可以很好地弥补和解决这一问题。信息系统实现了闲置资产的网上申报制度和急需添置资产的需求申请制度,财政部门可以利用系统提供的即时信息建立资产调剂的网上平台,视情况及时地在闲置和需求之间合理调剂资产,以实现资产的优化配置,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避免损失浪费。

拓展利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探索建立对资产使用单位资产使用管理的考核评价机制。财政部门结合政府职能转变、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财力供给状况等,利用系统提供的丰富信息,分析测算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占有均等化水平,及时为资产有效利用和考核评价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逐步引入权责发生制理念,认真研究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按照职能需要、功能属性、公共服务标准、公共服务质量等,建立资产投入—效果评价指标体系,逐步推行资产占有使用目标考核管理,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绩效管理的长远目标模式和长效机制,从而有效地约束单位资产管理行为,提高资产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