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教是和平的宗教,反对恐怖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它的宗旨。回顾伊斯兰教的历史,早在先知穆罕默德传教初期,由于人们逐渐皈依伊斯兰教引起了麦加古莱什多神教徒的恐慌,从而激烈反对,他们对先知进行恐怖袭击和迫害,有一次他们利用先知正在礼拜祈祷时机,竟然想勒死他,幸好先知的密友、最早皈依伊斯兰教的艾布·伯克尔赶到,先知才得以脱险。当时,《古兰经》要求穆斯林以德报怨,先知穆罕默德也以《古兰经》来教化麦加人。“至仁主的仆人是在大地上谦逊而行的;当愚人以恶言伤害他们的时候,他们说:‘祝你们和平。’”(25:63)“所以你不要顺从不信道者,你应当借此《古兰经》而与他们努力奋斗。”(25:52)由于古莱什多神教徒的恐怖袭击越来越烈,并且扬言一定要杀死先知穆罕默德,于是先知被迫到麦加附近的一个山洞中躲藏起来,在洞中整整躲避了3天,风声过去后才迁徙到离麦加400多公里的麦地那。这就是伊斯兰教著名的“希吉来”(迁徙),先知穆罕默德受到了皈依伊斯兰教的麦地那人的热烈欢迎和帮助,于是在麦地那平安地驻扎了下来。先知根据真主在《古兰经》中的启示:“被进攻者,已获得反抗的许可,因为他们是受压迫的。”(22:39)率领穆斯林军,击败了一次又一次来犯的麦加侵略者的进攻。
伊斯兰教主张走中道,即中正之道,也是伊斯兰的正道。所谓中道就是不左不右,不走极端,不搞恐怖,但也不保守,不故步自封,而是适应时代的发展,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由于这样的正确主张,伊斯兰教才保持了生命力,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成为有13亿信徒的宗教。先知穆罕默德说:“天道人道并行,今世后世兼顾是中道,万事以‘中正’不过分为好。”在履行宗教功修方面,《古兰经》云:“你在拜中不要高声朗诵,也不要低声默读,你应当寻求一条适中的道路。”(17:110)古代著名的伊斯兰教学者安萨里在他的名著《圣学复苏》一书中这样写道:“对属于合法范围的各种欲求,既不应该完全忽视,也不应该一味满足,而应该走折中之道。因为万事皆以中为贵。对待任何事物,走两种极端皆属错误。”既然是讲中道的宗教,说明伊斯兰教既不搞恐怖主义,也反对别人搞恐怖主义;不搞侵略,也反对别人侵略,但当他们受到外来侵略时,则会进行反侵略战争。正如《古兰经》云:“你们当反抗他们,直到迫害消除,而宗教专为真主;如果他们停战,那末,除不义者外,你们绝不要侵犯任何人。”(2:193)又说:“你们当为主道而抵抗进攻你们的人,你们不要过分,因为真主必定不喜爱过分者。”(2:190)上述《古兰经》经文说明,伊斯兰教对于侵略者并非等闲视之,任人宰割,而是本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后发制人的原则,坚决进行反侵略的正义之战。
综上所述,伊斯兰教是和平的宗教,和平是穆斯林的思想,维护世界和平是穆斯林的义务。走极端、搞恐怖,与伊斯兰教的教义教规相悖,因而是穆斯林所反对的,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者都不符合伊斯兰教的精神。
(原载于《中国宗教》2002年第3期)
伊斯兰教的现代价值和社会意义
伊斯兰教是一个入世的宗教,主张两世吉庆,既重后世也重今世。《古兰经》云:“你应当借真主赏赐你的财富而营谋后世的住宅,你不要忘却你在今世的定分。“(28:77)这段经文充分说明了伊斯兰教的两世观。又如“圣训”上说,“今世是后世的种植园”,号召人们今世多做善事,后世才能得到真主的喜悦和好的报酬,这也说明了两世观的重要思想。伊斯兰教主张宗教信仰自由,主张和平,反对侵略;提倡宽容、走中道,反对极端、恐怖。这些内容在《古兰经》、“圣训”中都有明确的教诲,具有现代价值和重要的社会意义。
一、伊斯兰教主张宗教信仰自由
《古兰经》云:“对于宗教,绝无强迫;因为正邪确已分明了。”(2:256)《古兰经》又云:“如果你的主意欲,大地上所有的人,必定都信道了。”(10:99)说明多种宗教的存在是真主早就定夺好的,因此伊斯兰教主张宗教信仰自由,尊重他人的宗教信仰,不诋毁他人的宗教活动或破坏其宗教活动场所。不仅如此,伊斯兰教还允许穆斯林与非穆斯林交往,无论是社会交往或是经济贸易方面的交往。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的衣、食、住、行所需的一切,都需要互相合作来完成,谁也离不开谁,比如我们乘坐的飞机、车、船的建造和操作不排除有穆斯林的参与,但有非穆斯林为主导的共同合作,应该是一个团结合作的国际大家庭。因此,宗教信仰和社会交往应该分开,从信仰来看,各信各的互不干涉、互不攻击、互不蔑视、互相尊重。《古兰经》云:“你说:‘真理是从你们的主降示的,谁愿信道就让他信吧,谁不愿信道,就让他不信吧。’”(18:29)这充分表明伊斯兰教对信仰的态度,即给予不同信仰者以宽容,给予人类以充分的宗教信仰自由。在伊斯兰教发展史上,从来就不主张胁迫非穆斯林改信伊斯兰教,而是彼此和睦相处。即使在中世纪阿拉伯穆斯林大规模向外开拓时代,也是将扩大疆域放在重要地位的,至于信仰问题,主要还取决于被开拓地人民自己的意愿。伊斯兰教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从穆圣传教之初就开始贯彻执行,无论在麦地那或麦加,对基督教、犹太教,乃至多神教都是给予自由,从未禁止过。
二、伊斯兰教主张和平
追求和平、热爱和平是伊斯兰教的宗旨之一。“伊斯兰”一词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即“顺从”“和平”;信仰伊斯兰教的人们被称为“穆斯林”,即“顺从者”“和平者”,就是顺从真主并谋求和平的人。真主在《古兰经》中教导我们说:“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当全体入在和平教中”(2:208)。这一段经文表明伊斯兰教早在1000多年前的《古兰经》中就被定位为和平的宗教,因此追求和平、热爱和平是伊斯兰教的原则之一。和平意识体现在伊斯兰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应该认真参悟。穆圣说:“和平辞更先于任何语言。”有人问穆圣:“伊斯兰最宝贵者是什么?”穆圣回答:“就是穆斯林用自身的语言和行为使穆斯林得到安宁,使人们的生命财产得到安宁。”上述事例说明,伊斯兰教热爱和平、向往和平,乃至穆斯林见面问候时用和平辞祈求真主赐予对方平安,给对方带去和平。当然,伊斯兰教反对侵略,若自己受到侵略时必然起来反抗。《古兰经》云:“你们当为主道而抵抗进攻你们的人,你们不要过分,因为真主必定不喜爱过分者。”(2:190)凭借《古兰经》这一教诲,穆斯林们凡受到外来侵略时,便要拿起武器进行斗争,直到把敌人赶走,但不过分。反对外来侵略,赶走侵略者旨在实现国内和平、人民安宁,以达到安居乐业的目的。
三、伊斯兰教主张走中道
所说中道就是不走极端、不偏激,走中正之道。《古兰经》云:“我这样以你们为中正的民族,以便你们作证世人,而使者作证你们。”(2:143)。穆圣说:“诵经的人们啊!你们当走正路,你们确实过于超前了,如果你们坚持右或左,那你们已非常迷误了。”(《布哈里穆斯林辑录》)根据上述经训,不难理解,伊斯兰教所主张的中道就是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一切搞极端、搞恐怖者都是违背中道主张和思想的,都不是伊斯兰教所提倡的,而是穆圣所指出的走上了非常迷误的道路。伊斯兰教的中道思想,也是穆斯林社会的生活指南。《古兰经》云:“他们用钱的时候,既不挥霍,又不吝啬,谨守中道”(25:67)。这一段经文告诫我们:不要挥霍浪费,当然也不能吝啬,一毛不拔,两个极端者不是中道,都是违背经训教诲的。
四、伊斯兰教提倡宽容
宽容是真主的伟大德性之一,是伊斯兰教所提倡的一项重要美德。宽容就是宽以待人,以德报怨,提倡人们之间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从而营造一种和睦相处的社会环境。《古兰经》云:“善恶不是一律的。你应当以最优美的品行去对付恶劣的品行,那么,与你相仇者,忽然间会变得亲如密友。”(41:34)
公道是伊斯兰教提倡的高尚美德之一,是人们为人处世的一项基本原则。而公道和宽容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具有宽容美德的人,才能公道地对待事物。根据经训的教诲,我们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对待任何人,甚至包括自己所怨恨的人,也要公道对待,不能丧失公道的原则。如果我们坚持了公道的原则,就能消除各种因不公道而引起的矛盾和纠纷。因此只有具有宽容、大度、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人才能做到公道。穆圣传教初期,曾遭到麦加古莱什贵族的残酷迫害与追杀,他只能忍痛离开麦加,迁徙到麦地那。当穆斯林的力量壮大以后,穆圣率领穆斯林大军光复麦加时,麦加的古莱什族中的多神教徒们惶恐地聚集到克尔白周围,担心会遭到穆圣的严厉惩罚,但穆圣看着这些过去迫害自己和穆斯林的仇敌说道,“你们去吧,你们都自由了”,穆圣如此宽容博大的胸襟,令古莱什人感动万分,并纷纷归顺了伊斯兰教。《古兰经》云:“凡能忍受而加以赦宥者,他们的那种行为,确是应该决心做的事情。”(42:43)伟大的真主连我们人类因迷误而犯下的大罪都能赦宥,那么,穆斯林又怎能丢失宽容的美德呢?宽容是真主赐予人类治愈相互之间仇恨的良药。当然,对于不义者进行回击是正当的,而对于失误者给予宽容是受赞扬的。
综上所述,伊斯兰教是一个和平的宗教,主张宗教信仰自由,主张世界和平、维护世界和平,主张宽容走中道,反对同《古兰经》、“圣训”的教诲相悖的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作为一名虔诚的穆斯林应当遵循经训的教诲,维护人类和平与安宁,反对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
中国穆斯林一贯遵循《古兰经》、“圣训”的教诲,热爱和平,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作出过应有的贡献;谨守中道,主张宽容,在反对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方面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在此,我们高兴地回忆起我们先辈的历史业绩:我国明代著名的穆斯林航海家、外交家郑和七次下西洋,开辟了横渡印度洋到东非洲的航道,促进了中外交流和经济文化的交往,增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交往。郑和是一位和平的使者,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纪念的伟人。祈求真主襄助,让世界成为和平、安宁、和谐的各民族的大家庭。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互相学习、交流,彼此支持、帮助,各自发展自己的国家,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使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真正实现两世吉庆。阿敏!
(本文系笔者在2006年1月印度尼西亚宗教领袖论坛大会上的讲话内容)
时代的需要:各宗教和文化对话之我见——出席东亚宗教领袖论坛的感受与思考
东亚宗教领袖论坛由印度尼西亚穆罕默迪亚协会、印度尼西亚宗教和平委员会和印度尼西亚多元文化协会于2006年1月12至1月13日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举行。论坛紧张有序,灵活多样,体现了互相尊重、和睦相处的精神,办得圆满成功。
一
来自印度尼西亚、中国、马来西亚、柬埔寨、文莱、泰国、越南、新加坡、印度、日本、东帝汶、菲律宾、韩国、澳大利亚、老挝、巴基斯坦等17个国家的200多名宗教界代表云集雅加达最大的希尔顿饭店出席论坛,他们分别代表着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道教、天主教、锡克教、巴哈伊教、萨满教、孔教等10个宗教。论坛自始至终由穆罕默迪亚协会主席、印度尼西亚宗教和平委员会主席丁·夏姆西丁博士主持。开幕式非常隆重,印度尼西亚副总统尤素福·卡拉出席并作了重要讲话,东亚各国驻印度尼西亚使节包括中国大使也应邀出席。开幕式前,10个宗教的代表上台用自己的祈祷方式念了祈求和平的祷告词。
论坛首先由印度尼西亚副总统在一面巨锣上敲响10次(以代表10个宗教)宣布论坛开始。本次论坛的主题是:贫穷、文盲、失业;宗教在构建安全,防止恐怖和极端等方面所起到的作用;纪念中国的伟大航海家、和平使者郑和。各个国家的代表在会上均有发言,中国代表发言的题目是《伊斯兰教的现代价值和社会意义》。印度尼西亚外交部部长哈桑·维拉尤达设宴欢迎出席论坛的全体成员。
二
围绕论坛的几个主题,与会者充分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其中突出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道是各种宗教的主张
中道,顾名思义就是中庸之道、中正之道。既然是中,那就有左有右。“左”了就容易走上极端,甚至走上恐怖主义的道路,在这个问题上伊斯兰教是旗帜鲜明、立场坚定的,因为有《古兰经》、“圣训”做依据。如《古兰经》上说:“我这样以你们为中正的民族,以便你们作证世人,而使者作证你们。”(2:143)又如穆圣说:“诵经的人们,你们当走正路,你们确实过于超前了,如果你们坚持右或左,那你们就非常迷误了。”日本代表说:“宗教是爱好和平走中道的,极端主义的做法不能同宗教联系在一起。”巴基斯坦代表说:“极端主义既已偏离正道,那就会出现反宗教的行为,这是一种下贱的行为,是没有知识的表现。”有的代表还说:“面对极端、自由及保守的唯一办法就是谨守中道。恐怖是所有宗教的共敌,不能把它与任何宗教联系起来。中道是和平与发展的唯一途径。”“恐怖、极端等问题不能只靠政府解决,这需要大家的共同合作,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多元文化是人类文化的本质
就宗教而言,每一种宗教就是一种文化,世界上各种宗教并存,反映了多元文化的并存,而且从古至今它是人类的本质。本次论坛10个宗教的代表坐在一起,各抒己见,体现了多元文化的交流。有的代表发言:“我们应在平等、互尊互助的基础上促进多元文化的共同发展与繁荣。新闻自由不能伤害宗教和信仰,要尊重社会的多元性。”新加坡代表发言:“认识到宗教的多元性,那就应该和睦相处,信仰自由,互不攻击贬低,平等相待。”
(三)团结、宽容、仁慈、博爱、相互尊重,共同创建和谐社会
与会者普遍认识到宽容、仁慈、博爱是各宗教的共性。各宗教间要团结、互相尊重,共同创建和谐社会,并一致认为上述美德和愿望的落实必将为21世纪带来永久的和平、和谐、繁荣和财富。东亚的社会政治结构表明,由于人口的多元性,贫穷、文盲、失业是大家所面临的共同难题,这些难题在各民族、宗教界以及国家间的合作和联络下,才能得到解决。和平只有在消除贫穷、文盲和失业的情况下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四)和平的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