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逆清1847
3209000000002

第2章 减租减息

莫名其妙地穿越到了一百六十二年前,莫名地被人当成了李家大少,然后又莫名地因为一些小事而在家族继承权的竞争中落败、被迅速地赶到了老宅……

这十几天的经历无疑让李云帆感觉像在做梦一般。当然他是为了在这个留发不留头的年代活下去而不得不假装成了李家大少,所以现在被赶了出来也没什么不爽。

相反在徐氏让他做出选择回乡下闭门思过还是选择给李宗衡道歉时,李云帆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离开了那个让任何一个正常的现代人都根本无法想象之压抑的大宅,李云帆轻松无比。

冒充李大少这件事上李云帆也不是没有收获。他获悉自己在山里纳邦村有50多亩的田产,而且徐氏体恤儿子,又给了李云帆千两纹银。

除此之外,李云帆的财产就是随他一起穿越过来的全套特种兵装备了。一支加装光学瞄准器、战术手电的03式自动步枪和7个30发弹夹、一支9mm的92式手枪和3个12发弹夹、3枚手雷、一架军用狙击弩、望远镜、GPS和夜视仪。

有钱有地,又有枪防身,李云帆感觉命运的主导权又回到了他自己手中。所以从离开李家那一刻起,他就盘算着用手头的资源做点什么。

到了村里,接待李云帆的是堂弟李兆丰。李云帆也没废话,上来就要清点名下的田产和祖宅的财务状况。

李兆丰给李云帆的第一印象就是精明、严谨和低调。他是李宗衡三弟的儿子,由于是其父早逝而自己又是庶出,所以李兆丰在李家一直就不受待见。倒是徐氏见他可怜,打小就对他关照有加,不但让他和李云霄兄弟几个一起读书,而且长大后不但给他讨了媳妇,而且还替他谋了这个经营祖宅的活计。

李兆丰一直对徐氏很感激,加上又和李云霄从小交好,所以他对李云帆的要求非常配合。一番检视后,李云帆不得不承认自己这个“表弟”是个人才。在李兆丰的经营下,祖宅上下秩序井然,田产、财务都清晰明了。也许这也是徐氏安心让李云帆回乡下的缘故。

不过这番检视又让李云帆第一次真实得了解到现实的严酷。李家祖宅共有田产五十七亩,分别租给了18家佃户。这些租约的地租少则五六成,多的甚至已经达到了八成!

而且由于如此高的租约,这18户佃户大都欠着李家的银钱,加上利息日积月累已经达到了五百多两。可以想象,这些佃户不但要将辛苦劳作一年所得的五到八成无偿交给李家,而且还背负着巨额的债务,年景不好的时候甚至还得再举新债。

而且,由于地少人多,能够有地种就算不错,还有大批的人连八成地租的地都租不到而成了流民。而地租的高企,让每个农民必须耕种更多的土地才能在交租后还能维持温饱,这样又反过来进一步加剧了土地的紧张。

这就是十九世纪中叶大清帝国一个普通农村的真实写照。千百年来,地主豪绅们就靠手中的土地肆意地攫取着农民们的劳动成果。也许生产关系一词对于二十一世纪的人来说只是个术语,但在这个时代却真真切切地体现在每一个人的身上。时至今日即使剥削依旧存在,但这种地主躺在土地上没有任何付出却享受着高昂地租的剥削显得是那样的腐朽和残暴。

现在这五十七亩地的所有权到了李云帆手里,他也做出了自己的第一个决定:减租减息。

……

“大哥!把租约一下降低到四成?这使不得啊!我知道您宅心仁厚,但种地交租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那些个佃户也说不出什么不是?何必要主动给他们减租?”

李兆丰听了李云帆的决定,顿时反对。地租降到四成?全广西恐怕也没这个成例。原本他还不信自己这位举人堂兄脑子受创出了问题,现在见他一回来就这么搞,心里倒是信了。

“兆丰,我意已决,你要是怕担责任,大可以把此事告诉我爹,我不勉强。但这地已是我的名下,我有权任意处置。”

“大哥,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只是觉得这样一来祖宅这边的进项可要少很多啊!这少的可都是您自己的钱!”

李兆基听了,顿时急了,他是在替李云帆觉得不值,压根就没想过去伯父那里告状的意思。

“兆丰,我知道你是替我着急。大家都说我的脑子坏了,其实我心里清楚的很,放心吧,我自由打算!你照做就行!”

……

就这样,山里纳邦村因为李云帆的到来而变得不在平静。这位据传失踪三年多的举人老爷一回到祖宅,第一件事做得就是给自家的佃户减了租子。

除了那原来的十八家佃户外,李云帆又将重新划分后的地租给了七家无地耕种的农户,让他家的佃户达到了25家,这样虽然每家种的地比原来少了,但由于地租大幅降低,算下来每家佃户的收入实际上却提高。

不但如此,李云帆还一下子将原来那十八家佃户欠李家的银钱近五百两一次性全免,这番举动瞬时让那些上下几代都是李家佃户的农民感激涕零,几十户人家闻讯后都感到李家祖宅外烧香、放炮,就差大家伙凑钱给李云帆修个功德牌坊了。在这些佃户眼中这位举人老爷就是观世音下凡,宅心仁厚的没边了。

一时间,村里的人都相信了这位举人老爷脑子受伤出了问题的传言,要不哪个乡绅、地主愿意自降地租而让他们这些泥腿子得利?

但大家心里都有杆秤,李云帆这番举动也让他一下子在村里的声望大大提高。现在李云帆走在路上,哪位见了不得由衷地作揖、称他一声举人老爷?这样的宅心仁厚的老爷,就算脑子受伤又如何?

……

自打决定要给那些佃户减租减息后,李家祖宅外就没清净过。每天都有佃户来签新的租约,还有不少人围在门前给李云帆烧香,不过在宣布了决定后,李云帆却很少抛头露面。

虽然心里不认同李云帆的决定,但李兆丰还是一丝不苟地做着事情,恪守着本分,将一干事务处理的妥妥帖帖。而且在众人眼中,原本会用各种手段变着法逼大家交租的李兆丰也变得仁爱了起来。

有了李兆丰这么个好帮手,李云帆便将大部分精力用来研读和翻译那本德语版《战争论》。现代的人更多是将这本书当成战争哲学和指导思想的读物,而回到了1847年,这本在1837年才有克劳塞维茨的夫人整理出版的巨著在这样一个年代却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作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军人,李云帆需要迅速熟悉这个年代的战争形态等很多知识。

出身军人世家,并被身为少将的老头子寄予厚望的李云帆自然有着超出常人天赋。智商超过140、很早便深入研究过古今战争史和众多哲学理论、并且会英法德三门外语的李云帆在知识架构上已经远远超过了一个特种兵上尉所需要达到的水平。

这也就是他这个国防科大的高材生毕业后却却选择进入特种部队让人不解的原因。原本李云帆在那个和平年代的军队里呆得很压抑,而到了这个时代,一种使命感和急迫让他充满了改变现状的动力。

……

“少爷,外面有人找您。”

正当李云帆叽里咕噜地用德语念着《战争论》时,家里的下人进来通报。李云帆顿时有些奇怪,他在村里也不认识别人,一般事情也都是李兆丰出面处置的。

“哦?谁要找我?让他去找兆丰不就行了?”

“回少爷的话,是本村的石达开、石相公找您。您是见还是不见?”

李云帆本来随意一问,却从下人嘴里听到了一个惊人之语!他下意识地放下书,惊讶得问道:

“你说是谁找我?”

“石达开,石相公!他是村里的富户,生性豪爽仗义,在咱们这一带很有名的!”

“走!快带我去见!”

李云帆一下子站了起来,大步流星便朝门外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