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王朝间的对话:朝鲜领选使天津来往日记导读
32133200000026

第26章 《阴晴史》导读上卷(23)

午后往镪水厂,转往潘梅园所住署。傍观镪水小手器。承霖在焉。霖号静雨,年三十八,候补知府。解化学,管磁水等事者也。镪水手器,只有铅旁(当为”房”字。笔者)几坐(通”座”字。笔者),火筒、水机皆籍(藉,原注)人力,极其渺小,购买亦甚廉价云。

学徒李熙民欲学化学于承霖。托以善为指换。彼言如有总办之言,则当悉心指导云。

石汀之弟致骏自南局来见。李中堂今日到津云。”(〔韩〕金允植《阴晴史》上卷,第76页)

原书上有注曰:“水师学堂学生”“承霖”“李鸿章之天津到着”(韩文)。

原文“镪水手器、只有铅旁几坐”的意思大约是镪水手器只配备了几座金属铅房。“渺小”在这里的意思是精致、小巧。

这一天是农历的二月初一。公历是1882年3月19日。金允植又认识了一位主管磁水的承霖。他长于化学。

“初二日。晴,风。

初三日,晴。送郑麟兴于海关道及南局,回见尹友石汀书,以感冒尚拥衾云。甚为闷虑。午后,入机器局铜冒诸厂。东匠二人,擅离业所。还寓治罪。

向夕,文芝轩来谈,赵姓持画要卖矣。皆偕近代名手之图章,描拟售卖者也。犹愈于东人劣手。买簇子五抽。

官弁借来《环游地球新录》四本,阅过。江宁李圭,于光绪二年丙子往美国赛奇会。一名百年会。美国华盛顿立国百年之期,其国设赛奇会于费里费城,以饰庆会。会者三十七国。百货竞湊,万奇眩目。览书者亦应接不暇矣。”(〔韩〕金允植《阴晴史》上卷,第76~77页)

原书有注曰:“《环游地球新录》”“美国建国百年会”。

看来,金允植对属下的管理还是很严格的。“东匠二人擅离职所,还寓治罪”。有两个朝鲜匠人没有请假,擅自离开工作岗位,被依照条例处罚。

金允植从《环游地球新录》书中所看到的,有1876年在美国费城举行博览会的记载。中国人李圭参加了此次博览会。

初四日,晴和。访文芝轩于水雷局。今日水雷局考试洋文。水师学堂洋文先生严宗光来主皋比。正中椅子前寘大卓(通”桌”。笔者),前垂红袱。学生三十余人,俯书洋书来呈,肃然无哗。明日考试汉文,军机所刘芗林所管云。

与委员李树棠少卿相晤,转访许涑文。许、潘两人,往迎李傅相于二百里外,昨日才还云。与涑文谈次,涑文出示《申报》,论我国昨年逆狱事,及我国托造枪炮二万杆于日本。中国亦托造于日本。语多爽实。余书示曰:《申报》未知何人主笔?才得风便登剞劂。每多失实,不足为据。涑文曰:语涉中国人事,其人必有致责。故不敢妄书。若贵国,当何法处之?余曰:处之无法。相与大笑。

又访潘梅园。托李熙民化学事及金光练付铜冒厂及镪水手器、湿电药三种购买小试之事。梅园云:化学极精微,不易学。中国化学亦少。此间委员承霖学之十年,仅得梗概。其书方购之上海,姑不来到。所须器械不可不备寘者,购诸上海,不下二百两银子。李熙民既愿学,则当托承静雨,悉心指教。铜冒厂手器方有神机营兵丁来学者,自昨年始之,限三年学习,未知毕竟成效如何。贵国如欲专学,则工匠恨太少。湿电药如欲少试,不必购买,当分送少许矣。因出示干湿电三具曰:电种不一,此外又有许多云。

日暮,匆匆辞归。”(〔韩〕金允植《阴晴史》上卷,第77页)

原书上有注曰:“水电局考试”“新闻之事实伪载”(韩文),“化学书籍之购入”(韩文)。其中,第一注解有误。北洋水师没有水电局,只有水雷局。

原书“今日水雷局考试洋文、水师学堂洋文先生严宗光、来主皋比正中椅子前、寔大卓、前垂红袱”断句有误。

严宗光就是严复。主皋比就是来主持考试。“皋比”的本意是虎皮。古之教师坐虎皮授课,因此以皋比为教席之借代。“正中椅子前、寔大卓”的意思是正中椅子前安放大桌子。

“才得风便登剞劂”的意思是,才听到一点风声就刊登出来了。“剞劂”的意思是刊刻。

严复在此主持的洋文考试,对于金允植来说,是平生所第一次看见。金允植与其他朝鲜文人一样,经历的是正统的科举考试。从某种意义上说,金允植等就是“考”出来的高级官吏。严复主持的洋文考试,与潘骏德所介绍的化学试验与化学学习,对金允植来说都是闻所未闻的新鲜事。

“初五日,晴。所居馆宇房舍不足。局内诸总办议于馆后加建七间屋子。始役不过一旬余,而役己(当为”已”字。笔者)逾半。补土筑灰为堂基,累砖为壑,覆板为盖。事速而坚致。不过击一垣,而未闻喧哗之声,若无事者。东墙外又建厨房。”(〔韩〕金允植《阴晴史》上卷,第77~78页)

原书里“击”字的含义是距离。金允植在天津看到的是新的洋务给人们带来的新气象。只用了近十天的时间,七间房子就快盖好了,但金允植等几乎听不到喧哗与吵闹的声音。

“初六日,晴和。夜大风。午后行遍机器、翻沙、木样、电机、铜冒诸厂。萨、常、立三人日日在铜冒手器厂董工。往辄逢晤。

潘观察送来电药三种,《化学鉴原》《化学分原》《化学续鉴原》十二本。使李熙民熟阅,且师事承静而(雨。原注)。”(〔韩〕金允植《阴晴史》上卷,第78页)

原书上有注曰:“电药三种。”

原文中的“翻沙”就是“翻砂”。“董工”就是监工。

看来,金允植为朝鲜学徒李熙民提出的要求终于得到了满足。尽管潘骏德已经对金允植说明了化学十分难学,潘还是充分满足了金允植的要求。

“初七日,大风终日掀天刮地,尘土扑窗。神思不宁。

初八日,大风终日。土人言,十余年此地终年有风灾,病死者甚多。盖千里之野,四无限隔。又近海,宜其多风。而有昨秋冬以来,无雨雪一点,早(旱。原注)尘如席,不可开眼。

初九日,风势少息,而天气乍寒。工匠河致淡自京选来,素有手艺。入此以来,每言诸机器别无难解可学者,以是执业不专。今日入铜冒厂,弛散压铜板,试令河工改妆。熟视而不能下手。可知前言之过也。

初十日,风寒。余服羊肾汤十贴,今日毕服。左牙床浮高,唇有结核作痛。皆风热之祟也。”(〔韩〕金允植《阴晴史》上卷,第78页)

原文里的“工匠河致淡自京选来”里的“京”是指汉城。汉城又称作“京城”。“而有昨秋冬以来”里的“有”,通“又”字。“试令河工改妆”里的“河工”就是指这位姓河的工匠。“改妆”就是“改装”。

金允植对天津气候的解释并不确切。“盖千里之野,四无限隔。又近海,宜其多风。”似乎千里平原就是大风的起因。其背后的潜台词是,朝鲜半岛因为多山,所以没有那么多的大风。实际上,我国山东以南近海,同样是千里平原,就没有那么多的大风。

“十一日,晴。李君应浚过期不来,年贡使得回程计不远,故专人付送书缄于北京玉河馆。未刻,李君来到。先发专人亦同还。李君在北京,待先贷银子几许,不得如意。竟空手来。一行悬望之余,无不落莫(通“寞”字。笔者)。并李君回还之资,亦无道理。李苾善亦随首堂,自北京还。

是日,往晤许涑文观察。少顷,水师提督丁汝昌入来,相与晤谈。丁汝昌号禹鼎,年四十七,安徽庐江县人。有勇力。粤匪、捻匪之乱,屡立战功。现今统带北洋水师。相貌魁伟,胸襟乐易,谈笑任真,有赳赳之意。

丁卯去后与主人笔谈。”(〔韩〕金允植《阴晴史》上卷,第78~79页)

原书上有注曰:“玉河馆”“丁汝昌”。

原书中“李君在北京待、先贷银子几许、不得如意”断句有误。

原文“亦无道理”的意思是也没有办法可想。此处的“道理”是两个词。

原文“丁卯去后”之“卯”字,当为“某”。

丁汝昌(1836~1895),原名先达。字禹廷,亦字雨亭,号次章,安徽庐江县人。其父务农为生。丁汝昌于1854年参加太平军。后于1861年投降了湘军。改为淮军后作战勇敢,被提升为记名督军。1881年,丁汝昌率领北洋水师官兵赴英国,接回“扬威”等巡洋舰。后入日本港口参观,回国后建议加强对日本的防范,未被采纳。甲午海战中,因为指挥失当被处分。1895年,被日军包围后殉国。

金允植对丁汝昌的描写很入神。从中也可见,金允植是很善于观察人的。丁汝昌后来的表现,也确实如金允植所描写的,是十分出众的。

与许涑文谈草略(涑文名其光,登科入翰林,今调机器总办,驻东局。年五十余。原注)

涑文问:自海关道有信否?答:姑无信。主人曰:想一半天有信来。闻中堂己(当为”已”字。笔者)接见美使。答:早晚有信。

主人曰:贵国民心,亦恶日本之民否?(此处当有一”答”字。笔者):小民无端切齿,常恐生衅。主人曰:日本可伐。(时主人半醉,面有红潮。故放言。原注)又曰:中国若伐日本,贵国能出兵相助否?答:元时遣将伐倭,敝邦金方庆亦率兵随征。前明时敝邦被倭患,明朝倾天下之力以救之。上国若有致伐之举,岂敢顾友谊乎?但患力不足耳。主人笑曰:戏谈耳。大抵日本兵力、财力,不足深虑。答:日人最可愤者,轻侮中国。近与敝邦外若情好甚笃,然其实欲搅揽东洋大权,跨中国之上也。

主人曰:美国在泰西诸国,兵力最弱。且为人和平。虽与贵国通商,此不致生事。答:近来事,惟视强弱,不在公法。然小邦自守之道,惟在谨守公法,无失信于他邦可也。而敝邦人,视公法如邪学,不欲挂眼。主人曰:万国公法亦非诸国会议定法,乃参量时势,如亦(六。原注)国时合从之说。假使孔孟复起,不得不因时制宜。但办法必远胜苏、张耳。答:看来日人所为,多不满意悦洋人之道,变化其须发、衣冠、典章、法制。但恨不能目深鼻高耳。且百年以来,颇尚文风。今则扫除文字,专习洋文。是秦政复起也。东洋山川,亦有神祉,必不乐此举措也。主人曰:彼国亦有文士,能言其非。彼称仿赵武灵胡服之义,以琉球为中山而灭之。(此处当有一”答”字。笔者)日本灭琉之举,天下尚无公是乎?主人曰:往年美国伯理玺天德游历至日本,语琉君复国事,终不见答。由此言之,日人之不弹(当为”惮”字。笔者)美国,亦可知矣。”(〔韩〕金允植《阴晴史》上卷,第79~80页)

原书上有注曰:“与许涑文之谈草”(韩文),“金方庆”“日人东洋制羁之欲望”(韩文),“日人之模仿性”(韩文),“琉球之灭亡”(韩文)。

原文所说之“金方庆”,是高丽末期的将军,曾带兵帮助中国抵御日本兵。“苏”是苏秦,“张”是张仪。他们都是战国时期的著名人物。

原文里的“秦政”是指秦始皇的酷政。

原文所说“赵武灵”即赵武灵王,他改革了赵国的军事与文化。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故事很有名。

原文所说“中山”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小国。

琉球就是今天位于日本九洲西南的日本群岛,陆地面积2,239平方公里。原本是一个国家,后被日本吞并。

“伯理玺天德”是英文“总统”(president)的音译。

金允植与其他的燕行者一样,十分看重朝鲜与中国的传统友谊。金方庆率兵助战抗倭,是燕行录作者们十分愿意提及的一个话题。崇祯皇帝倾全国之财力与兵力帮助朝鲜抗日,也是这些燕行录的作者们经常提及的话题。在提到这些话题的时候,朝鲜使臣们都怀着感恩戴德的心情。他们众口一辞,认为崇祯皇帝的“字小”之举,是大明朝被推翻的主要原因。即使是在清朝,朝鲜使臣们也不避讳谈论这些。

答:日人之悍然灭琉者,恃其谄事西国,弥缝多口也。然则万国公法亦不足称也。主人曰:楚人县陈,究亦复之。答:蹊田夺牛,久假不归,安知非真有之乎?主人曰:鲁、卫在春秋时,最称弱小。而享祚过于齐、晋。贵国虽偏小,惟勤抚其民,训兵务农,通工惠商,无害于历年之久远。孟子之告膝(滕。原注)文公曰,与民守之。又曰,勤为善而己(当为“已”字。笔者)。保邦之道,识不外是。答曰:孟子之言,亦出于无奈之辞耳。譬如禀赋嬴(当为“羸”字。笔者)弱之人,节省慎摄,其享年多于强壮之人。此理信有之。然畏寒怕风,何时当舒气抬头?问:丁提督外貌己(当为“已”字。笔者)是魁伟,可知赳赳干城之材。习于水师,未得陆军否?主人曰:问(间。原注)带陆军,最称骁勇。水师于前年初带。曾赴德国,驾驶新制磁快船来津。(此处当有一“答”字。笔者)与刘铭传、周盛波诸人,何如?主人曰:刘、周固宿将,而名位己(当为“已”字。笔者)贵,驾驭殊难。此君尚无习气,易于驱使。(此处当有一“答”字。笔者)近日中朝用兵节制,仿佛前明。文臣素无服众之望,亦可驾驭乎?(此处当有一“曰”字。笔者)见今曾公国荃及李、左两人堂,亦无服众之望乎?

主人曰:此三公迭掌兵权,宿将多出其麾下。今曾公告病闲养,左公年逾七十。惟李公尚强壮。客曰:李公亦己(当为“已”字。笔者)满六旬,筋力岂能常健?继此而有可属代者乎?主人曰:川督丁宝祯、(此处当有一“广”字。笔者)督张树声可继也。客曰:曾闻驻美公使郑玉轩有器局,此人何如?主人曰:“姑未经试。”(〔韩〕金允植《阴晴史》上卷,第80~81页)

原书上有注曰:“丁宝、张树声、郑玉轩”。

该注有误。“丁宝”是原书编辑者断句有误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