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王朝间的对话:朝鲜领选使天津来往日记导读
32133200000003

第3章 序言

中朝邻邦,山水毗连,两国人民很早就互相往来,传说殷朝末年“箕子入朝,诗书从焉“一事,便见之于东国史书。自此以降,两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而且两国人民皆爱好和平,外寇来犯时,双方同仇敌忾,彼此声援,并肩奋战,情同手足。这是人类关系史上光彩照人的一页。

历代史学家关注这些史实,时有著述公诸于世。而自改革开放以来,史笔趋于细致而深入,断代或个案研究渐渐形成研究的重点之一。其中,近代史研究尤得青睐。因为这时国际局势阴云密布,列强们虎视眈眈,觊觎中朝广袤而富饶的疆土,开启民智、富国强兵成了两国人民的燃眉之急。他们审时度势,采取“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策略,以求克敌制胜,捍卫主权。描述并总结这段历史,不仅可以提供两国人民奋发图强的客观历程,而且可以提高民族自信心,为今天迎接挑战、发展自己提供精神支柱。

治史自然离不开史实,而两国关系史的原始资料又有汉文和朝文两种文本。它们各有侧重,各有特色,理应互相补充互相发明。所以,我国学者若能同时利用朝文资料,便能使自己的论述更加可信,论点更加坚实。刘君前不久曾有著作《半岛唐风》问世,令人耳目一新,这次又转向更为基本的研究工作———进行朝鲜文化史料的整理与介绍。当前关于文化史、思想史之类的研究方兴未艾,试图在抽象层次上建言立说者不乏其例。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学说不管多么抽象,结论不管多么概括,都应该以史实为基础。唯有基于实证主义的观察和探索,才能归纳出无懈可击的史说和史论。

朝鲜虽是近邻,但在文化习俗、典章制度诸方面与我国多所不同。针对原始资料的难点和重点,刘君便做了不少注解和阐释,譬如关于原作者其人、其书、其政治抱负等等,凡是在他看来读者可能会感到陌生的地方,都有详细解说,并做了大量的翻译与整理工作。因此,这本导读之作嘉惠士林的性质也益加彰明。

周发祥

二六年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