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育状况
宝宝的体重、身长、头围、胸围
宝宝出生后头3个月是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宝宝出生时身长约为50厘米,至满2个月时就变为60厘米左右了;宝宝体重增长是呈年龄越小,增长越快的不等速变化,生后头3个月是体重增长的第一个高峰,宝宝在头3个月体重每月可增700—800克,其中第一个月可超过1000克,一般每天体重增长30~40克。到第3个月时体重约为6000克,是出生时的2倍左右。
男婴2个月时发育标准:体重平均为6.03千克,身长平均为59.6厘米,头围为37.4厘米,胸围为35.7厘米。
男婴3个月时发育标准:体重平均为6.35千克,身长平均为62.3厘米,头围为38.8厘米,胸围为38.2厘米。
女婴2个月时发育标准:体重平均为5.55千克,身长平均为58.4厘米,头围为36.3厘米,胸围为35.1厘米。
女婴3个月时发育标准:体重平均为6.22千克,身长平均为60.9厘米,头围为37.8厘米,胸围为37.3厘米。
宝宝的视觉
1个月的宝宝已经有视觉集中的表现,能够注视大人的脸和鲜艳明亮的物体,开始有头眼协调意识,头可跟随移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转动。有初步的颜色分辨能力,可区分白色和红色。但视觉距离很近,最佳视距为15—30厘米。2个月的宝宝视觉集中现象越来越明显和频繁,特别喜欢集中看活动的物体和大人的脸,并能跟随追踪物体。正常宝宝1个半月到2个半月会有眨眼反射,将手掌慢慢逼近他眼前,他就会眨眼。3个月的宝宝视觉功能比较完善,头眼协调较好,视线能跟随鲜明的物体移动,逐渐能够集中看距离较远的带有声音、色彩鲜艳、活动的物体,最远视觉距离逐步达到4—7米,常注视自己的小手。
宝宝的听觉
宝宝的听力发展得很快,1个月左右的宝宝就能听铃鼓及音乐盒的声音,连很小的声音也听得到,并且对听到的声音能做出反应,对突如其来的响声表现出惊恐。2个月时听觉渐渐加强,能辨别声音的方向,能安静地听较轻快、柔和的音乐,并表现出愉快的情绪,喜欢大人和他说话,对噪音表示不快。宝宝3个月时,听觉也有了明显的发展,头可转向声源,听到悦耳声时会微笑,可以分辨妈妈的声音,如正在哭闹时听到妈妈的声音,会停止哭闹,显出专心听的神态。
宝宝身体的本领
1个月宝宝的身体活动仍然是全身无规律的活动,头稍能转动,尝试着抬头数秒,腿脚喜欢弯曲。在这个时期,宝宝手脚活动活泼,睡醒时会不断地挥动手脚,精力非常充沛。
2个月的宝宝竖抱时,头稍能挺直,并能随视线转动。宝宝的双手活动也很频繁、有力。经常本能地将手伸到头部,用手抓搔眼睛、耳朵,并将手伸进口中吸吮。情绪愉快时,手臂和腿能做较大幅度的舞动。
3个月宝宝的头能挺直,能更灵活地随视线转动。由于肌肉的生长发达,脖子变得相当稳固,俯卧时能抬头,若是让他趴着,他会尝试用手、脚将胸部或肩膀撑离地板,有些宝宝只要你出手帮他,甚至会自己翻身。宝宝的手能抓起身旁的衣被,经常把手放在嘴里,吸奶时能用手扶奶瓶。蹬腿动作比较有力,经常把腿举高又放下。新生儿期所能见到的拥抱反射经3~4个月消失。
宝宝早期行为和语言发育
新生儿期的宝宝对大人的声音和触摸可产生反应,包括看、听,表现安静和愉快等。2~3个月时,宝宝以笑、啼哭、伸手等行为以及眼神和发声表示情绪变化,2个月的宝宝有愉快或不高兴的面部表情。3个月的宝宝,当感到愉快时可有意识地微笑,并可以发声大笑。有意识地微笑是宝宝社会行为的表现,称为“社会性”微笑,它是宝宝智力发育的重要标志,这一阶段是宝宝人生“社会化”的开始。
宝宝期是语言发育的准备阶段和开始阶段。1个月是反射性发声阶段,由生理上的需要做出哭喊反射。1个月后宝宝出现条件反射性发声,用不同的声音表示不同的意思。宝宝在2~3个月时,当有人逗他时,非常高兴,开始“咿呀”做语,以发声为快乐,可以发“啊”“咿”“唔”等音,如发起脾气来,哭声也会比平常大得多。这些特殊的语言是宝宝与大人的情感交流,也是宝宝意志的一种表达方式,父母应对这种表示及时做出相应的反应。
二、饮食与营养
宝宝母乳喂养
如果母乳充足的话,宝宝1~3个月这一时期,将是非常平和的时期。宝宝每天需要喂奶的次数将会逐渐被确定。一位健康妈妈的乳汁分泌量常可满足4—6个月以内宝宝营养的需要。在宝宝满月前应提倡按需哺乳,以促进乳汁分泌。1个月后的宝宝,只要母乳充足,每次吸奶量增多,吸奶时间会自然延长,此时可逐渐采取定时喂养,但时间不能规定得过于呆板,否则会造成妈妈精神紧张。一般情况下,2个月以内宝宝每隔3~4小时喂奶1次,1昼夜吃6~8次;3—4个月宝宝每日喂6次左右;以后渐减。
有的宝宝食量很大,而母乳分泌不足时,则需要加喂1次牛奶。加喂的方法为,每5天用体重计在同一时间测量宝宝的体重,如果5天内增加了150—200克是最好的。如果5天内只增加不到100克,宝宝会在晚上醒来的次数增加,而且吃奶的间隔缩短时,则表明宝宝需要加喂1~2次牛奶。首先,在母乳分泌最少的时候(一般的妈妈是在傍晚4~6点之间)试加1次牛奶。不过要注意的是,不要在宝宝吃过母乳之后立即就加牛奶。在加了1次牛奶之后,得到休息的乳房就会分泌得很充足。如果宝宝半夜哭闹的情况减少了,则可以继续这样做。但是,如果宝宝半夜继续哭闹的话,则要在晚上10点或11点再加喂1次牛奶。一般不要在半夜加喂牛奶。
还可以用称体重的方法测量一下加喂牛奶的次数,如果以前每5天体重增加100克,加1次牛奶后能增加150克左右,就表明加喂1次就够了。
2个月过后,母乳分泌就会慢慢减少,妈妈自己也会有所感觉,但最好还是称一下宝宝的体重。如果每5天增加体重从原来的150克降至100克,就说明是乳汁不足,需要加喂牛奶。
对于一直喂母乳的宝宝来说,他是不会喜欢奶瓶的,对于这种情况,如果给宝宝补充牛奶,应尽量选择宝宝肚子饿的时候喂他,千万不要将奶嘴硬塞进宝宝嘴里。不喝牛奶的原因也可能与胶皮奶嘴的开关及硬度有些关系,可多试几种奶嘴。
宝宝的人工喂养
如果妈妈因有疾病或其他原因不能喂母乳,就必须用其他奶类或代乳品喂养宝宝,这种喂法称人工喂养。人工喂养常选用牛奶、羊奶和奶粉。目前,有多种配方的奶粉,分别适用于不同月龄的宝宝。
人工喂养主要特点是:调整了牛奶中的某些成分,使酪蛋白、无机盐含量减少,使之适合于宝宝的消化能力和肾脏功能;添加了一些重要营养素,使其营养成分尽量接近“人乳”,可供不同月龄宝宝选用。羊乳中叶酸含量很少,长期喂羊乳易发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所以需添加叶酸。
出生1个月的宝宝用牛奶喂养时,最重要的是不要喂过量,以免增加宝宝消化器官的负担。
牛奶喂养的标准大致是:出生时体重在3—4千克的宝宝,到1个月时每天喝奶700毫升左右。1个月到2个月期间,喝800毫升左右,如果是分7次喂,每次喂120毫升,如果分6次喂,每次喂140毫升。不过,这只是一个大致的标准,因为经常哭闹的宝宝,会吃得更多,而经常安静地睡觉的宝宝却吃得很少。食量少的宝宝不吃到标准量也可以,食量大的宝宝可以吃到150~180毫升,但最好每次不要喂超过150毫升的量,如果宝宝在喝了150毫升之后,还是哭闹则可以在30毫升左右的温水中加入一些白糖喂给宝宝。
2—3个月的宝宝喂奶的控制量应在900毫升以下。如果每天喂6次奶,每次应在150毫升以下,每天喂5次,应在180毫升以下。有的奶粉的包装上面标示的使用说明将宝宝1次饮用牛奶的量定为200毫升,这是将6次喂奶量改成5次喂奶后计算得出的结果。实际上2—3个月的宝宝如果1次吃200毫升就是过量。
人工喂奶的方法
首先根据宝宝和具体消化情况,按比例配制好需要的奶。奶头孑1的大小以瓶内盛水倒置可连续滴出为宜,奶的温度不宜过烫,以奶汁滴在大人手臂内侧感到不冷也不过热为宜。喂奶时应先把宝宝抱起,让宝宝斜卧在成人怀里,切忌平卧时喂奶、喂水,以免奶、水呛入气管。喂奶时应使整个奶嘴充满奶液,以避免空气吞人而引起溢乳。每次喂完奶要将宝宝竖抱起,头斜靠在大人肩上,轻轻拍其背部,使宝宝打嗝以便将吃奶时咽下的空气排出,稍后将宝宝放下并使其略右侧卧,以防止溢奶呛入气管。
喂奶时不要让宝宝睡着了。给3个月前的宝宝喂奶,要选择在宝宝清醒、比较兴奋的时间进行,但宝宝仍常常吃着吃着便睡着了。妈妈在喂奶时要注意观察宝宝的动静,如发现他吮吸无力,节奏缓慢,就应适当地活动~下宝宝。一般是用手轻轻揪搓耳朵,也可以改变一下抱姿,或有意将奶头从宝宝嘴中抽出等,以此唤起宝宝的兴奋,继续吃奶。如果仍不能唤醒宝宝,则不必勉强,让他安然入睡,可视需要,提前下次喂奶的时间。
要防止宝宝肥胖
宝宝从出生到满1周岁期间,每千克体重1天需要热量105~115千卡。
这个数字是个平均值,实际上,抚育得很健康的宝宝摄取的热量是有一定幅度的,到半岁的时候是95—145千卡;从半岁到1岁是80—130千卡,不过,不要以为这些是多么严格的数据,因为即使热量稍有不足,宝宝也会很好地生长。
2—3个月的宝宝食欲很旺盛。如果因宝宝有食欲就不断增加牛奶量,势必会造成饮食过量,过量饮食持续下去,就会导致肥胖。所谓肥胖,就是不必要的脂肪附着在身体上,这种肥胖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为了供养这些脂肪,宝宝的心脏必须进行超负荷的劳动,肝脏及肾脏也要对摄入的过量营养进行处理,而不能得到休息。然而宝宝的这种超负荷劳动,在表面上是看不出来的,妈妈见宝宝发胖往往会很高兴,错误地以为宝宝是健康的。母乳喂养虽然也有发胖的宝宝,但因母乳易于消化,即使过量也不会使肝脏及肾脏疲劳。因此,这种肥胖病大多在喂牛奶的宝宝中发生。要预防宝宝的肥胖,只要不喂过量的牛奶就可以。
宝宝在出生开始的4个月有1/3的热量用于生长,以后因为运动量增加了,只有1/10的热量用于生长。如果每千克体重给予120千卡以上的热量,宝宝就会过胖。细心的妈妈会从奶粉的热量和宝宝的体重中,算出宝宝应该摄入的热量。但不方便的是,在奶粉的外包装盒上写的用法用量当中,并没有标明1次用多少奶粉,需要先称量一下1勺奶粉相当于多少克,然后才能计算出具体用量。100克奶粉产生的热量,因生产厂家不同而稍有区别,注意一下就可以了。因此,只要知道了每天奶粉的总用量,就能计算出每天摄入了多少热量。把总的热量除以现在宝宝的体重就会知道1千克体重每天摄入了多少热量,如果达到了120千卡以上,宝宝就会过胖。通常如果按照大多数奶粉生产厂家的说明喂宝宝的话,摄人的热量就会超过标准值,因此,如果觉得宝宝过胖,最好要计算一下热量,奶粉量过多的话就要比标示的量少给一些。
食具的消毒
食具被细菌污染是导致宝宝腹泻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做好食具的消毒。
宝宝用的食具,如奶瓶、奶头、水瓶、做果汁的小碗、小勺等,每日都要消毒,最好按宝宝吃奶次数准备奶瓶,如每日吃5次奶,即准备5个奶瓶。
消毒方法:将奶瓶洗干净,放入锅内,锅内放人凉水,水面要盖过奶瓶,加热煮沸5分钟,用夹子夹出,盖好待用。橡皮奶嘴可在沸水中煮3分钟。
每次用完后,立即取下清洗干净,待下次用时沸水浇烫即可。
果汁与菜汁的添加
母乳中维生素C的含量较不稳定,若妈妈偏食,摄入维生素C(水果、新鲜蔬菜)较少,其乳汁中维生素C含量亦偏低。牛奶中的维生素C量只有人乳的1/4,且于煮沸后被破坏殆尽。所以,人工喂养的宝宝更容易发生维生素C缺乏。一般于生后1—2个月开始添加新鲜果汁、菜汁,以补充维生素C。
制作果汁时最重要的是要注意清洁卫生。医学意义上的清洁卫生就是不要让细菌侵入。为了预防细菌的侵入,要把使用的器具用开水消毒。当然,也可以使用榨汁器。现在的水果由于喷洒农药,所以榨汁前要削掉果皮。榨出的果汁不能直接装到奶瓶中,因为果肉会堵塞奶嘴,所以要过滤。
果汁的制作过程为:选用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成熟的水果,如柑橘、草莓、西红柿、桃子等,洗净,去皮,用小刀把果肉切成小块或直接搅碎放入碗中,用汤匙背挤压出果汁或用消毒的纱布挤出果汁,柑橘类亦可用榨汁器制作果汁。
菜汁制作卫生与果汁相同,其制作过程为:选用鲜嫩的蔬菜,洗净,切碎,置于沸水中,盖上锅盖煮开。稍凉后,将菜汁滤出。
给宝宝喝果汁和菜时,最好在他口渴的时候,如洗澡后、散步回来后等时间。开始时可用温开水将果汁稀释1倍,第一天每次只喂1汤匙,第二天每次2汤匙,第三天每次3汤匙……这样一天一天地逐渐增加,满10汤匙时,就可以用奶瓶喂。等宝宝习惯后就可以用凉开水稀释,1天可喂3次,每次喂30—50毫升。喂奶前不要喂果汁或菜汁,最好在奶间或洗澡、活动后喂。在喂养时注意,若宝宝出现呕吐、腹泻应暂停添加,待正常后,可再少量开始添加或改变果汁的种类。在水果中,苹果、西红柿有收敛作用,可使大便变硬,柑橘、西瓜、桃子有使大便变软的功能。
何时添加鱼肝油
尽管母乳是宝宝最合适的营养品,它基本上可满足3个月以内宝宝的营养需要,但它也不是十全十美的。母乳所含的维生素D不足,故应从宝宝出生后2周就要开始添加鱼肝油,早产儿可于出生后1—2周添加。维生素D的生理需要量为400—800国际单位,采用强化维生素D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可给予半量。添加时应从少量添加,观察大便性状,有无腹泻发生。
给未成熟儿补充铁剂
无论哪一个宝宝都是从母体吸收了铁剂后出生的,铁是制造运输氧气的血红蛋白必不可少的成分,铁剂不足就会造成血红蛋白不足,引起贫血。早产的宝宝出生时从母体吸收的铁剂量少,过了6周之后就会出现贫血的状况。
因此,对于早产的宝宝,出生1个月后就必须开始补铁。早产儿用的奶粉中加入了铁,已经足够补铁的了,而只用母乳喂养的宝宝,就要到医生那里去开铁剂。
宝宝的体内铁含量很难测定,因为当宝宝吃除了牛奶以外的东西后,计算铁就很困难了。为了安全起见,出生后1年内都要补充铁,断奶后可以通过食物补铁。
三、护理与照料
宝宝的居室环境
宝宝的居室应阳光充足、通气良好。
夏季天气较热,晚上睡不着的时候,应在离宝宝2米远的地方开风扇。
使用空调时不要让宝宝直接吹冷风,把室温调节到比外界气温低4C-5℃比较合适。如果调节到20℃以下时,就有些过凉了。
夏季,蚊子多了起来。这时1~3个月龄的宝宝基本上不会得脑炎,可是如果妈妈完全没有免疫力,即使宝宝很小也有患病的可能。在脑炎流行地区,用蚊帐防蚊子是比较安全的,而关上窗户喷洒杀虫剂,对宝宝来说是不安全的。另外,用蚊香也可以,但用时不要将房间封闭。
冬季尽量使室内温度达到18℃~20C,湿度为55%一60%,使用煤炉取暖时,如果废气不能排到室外,应该每1小时通风1次。在寒冷的地方,必须整夜使用煤炉时,应该安装室外排风装置。
室温在15℃以下,宝宝感到冷时,在被中使用电脚炉比较简便而且安全。
在快2个月时,宝宝的脚开始活跃了,所以电脚炉要离开宝宝20—30厘米以外;电热毯因为过热,有时会引起脱水,所以不用为好。
寒冷的天气,宝宝出门少了,但是除了在风很大,或下雪、下雨的日子外,最好每天能让宝宝接触两次室外空气。在疾病传播的季节应尽量避免带宝宝去公共场所,患病者不应进入宝宝居室,避免传染给宝宝。
宝宝的衣物选择
宝宝的衣服及尿布应选用浅色、柔软的纯棉织物,少接缝,以避免摩擦皮肤,便于穿、脱。要随气候的变化给宝宝更换及增减衣服。冬季服装应保暖、轻柔,宝宝穿棉衣时里面需穿内衣,以利于保暖和换洗。棉衣不宜穿得过厚,以免影响四肢的血液循环和活动;襁褓不应包裹过紧,可让宝宝活动自如,保持下肢屈曲姿势,有利于髋关节的发育;宝宝最好穿连衣裤和背带裤、紧腰裤,以利于胸廓发育;棉袄可做和尚领,不用纽扣,只用两条带子松松系上,棉裤可用腈纶棉代替棉花,以利于常洗,可做成系背带的连脚开裆裤。
如何给宝宝洗脸和手
因宝宝皮肤柔嫩,皮下血管丰富,容易受损伤和并发感染,所以要经常进行皮肤清洁护理。
在给1~2个月的宝宝洗手、脸时,大人可用左臂把宝宝抱在怀里,或让宝宝平卧在床上,也可让他坐在大人的膝头,使他的头靠在大人的左臂上,由大人蘸水擦洗。洗手、脸的顺序是先洗脸,后洗手。洗完要用毛巾沾去宝宝脸上的水,不要用力擦洗。
给3个月前的宝宝洗手、洗脸时,要注意避免宝宝的皮肤受损伤。水温不要太热,以和体温相近为宜。宝宝要有专用的脸盆和毛巾。
尽量不要用肥皂给3个月前的宝宝洗脸,以免刺激皮肤。宝宝经常会把手放在嘴里,也会用手去抓东西,因此,洗手时可适当用些宝宝皂。
给宝宝洗头
宝宝新陈代谢旺盛,有的宝宝患脂溢性皮炎而造成前囟处的头皮有一些黄褐色油腻性鳞屑,另外,有的宝宝因不常洗头,也会结痂。因此,宝宝应常洗头,以保持头部清洁,避免生疮,同时也有利于头发的生长。
头上结痂,可适当涂些熟的植物油,使之软化而逐渐洗去。每天给宝宝洗澡时可先洗头,不能每天洗澡时可根据季节每隔2—3天洗1次。夏天宝宝出汗多,每天洗1~2次澡,可同时洗头。洗头时,大人可坐在小椅子上,用左臂腋下挟着宝宝身体,左手托着宝宝头部,使其面朝上,用右手轻轻洗头。
一般不用肥皂,可间隔使用宝宝洗发液,每周1~2次,注意不要让水流到宝宝的眼睛及耳朵里。洗完后可用软的干巾轻轻擦干头上的水,用脱脂棉沾干耳朵,及时除去不慎溅人的水。
给宝宝洗澡
给宝宝洗澡主要是为了清洁皮肤,有助于皮肤的呼吸作用。洗澡还可以加快血液循环,促进宝宝的生长发育。条件许可时应每天给宝宝洗澡。
宝宝皮肤柔软,易发生感染,因此,要用专用盆给宝宝洗澡,在洗澡之前必须把盆洗刷干净。同时还要做好其他准备工作,如大人要先洗净手及肘部,把宝宝要更换的衣服及尿布准备好(冬季及春秋季节,要把宝宝的衬衣和外面的衣服套好),还有纱布或柔软的小毛巾、大浴巾或宝宝毛巾被、宝宝皂(或宝宝浴液)、爽身粉、煮过的脱脂药棉棒等也要准备好。给宝宝洗澡时,室温最好保持在24℃—26C,水温以37C-380C为宜,试水温的简单方法是用大人的肘弯部试水,以感到不凉或不过热的温度为宜。水的深度,要盖过宝宝全身的大部分。洗澡时,大人给宝宝脱去衣服,如是冬季,可先用柔软的绒布或较大的毛巾将宝宝身体包好,然后将宝宝抱起,用左手及左前臂托住宝宝的头颈及背部,用大拇指及中指捏着两耳耳孔,防止水入耳,再用左腿托好宝宝身体使宝宝脸朝上。先洗脸、头,然后解去包在宝宝身上的绒布或毛巾,将宝宝放入盆中,左手臂托住宝宝的头、颈、背,使宝宝斜躺盆中,用右手轻柔地洗。
洗完后,将宝宝抱出,放浴巾上裹好,轻轻地给宝宝擦干,要注意擦干腋下、颈下、腹股沟等部位,并适当用些爽身粉或滑石粉。
如何给宝宝剪手指甲和脚趾甲
宝宝的指甲长得很快,10天能长1毫米。1—3个月的宝宝,手经常随意、不协调地乱动,指甲长了会把自己的脸抓伤。3个月的宝宝喜欢把手放人嘴里,指甲长了会藏有污垢,把细菌带人体内,引起疾病,宝宝的脚趾甲过长会经常与裤、袜摩擦,易发生劈裂。所以,应经常给宝宝剪手指甲和脚趾甲。但宝宝的指甲小,不好剪,要用小的指甲刀剪,每次剪少些,最好在洗完澡时剪。
如何给宝宝理发
宝宝颅骨还比较软,头皮柔嫩,理发不慎,极易擦破头皮发生感染。因此,最好在宝宝3个月后再开始理发。夏季,为避免宝宝头上生痱子,可适当理发。给宝宝理发的工具最好先用75%的酒精消毒,最好不要用剃头刀为宝宝剃头,因为剃头刀容易使皮肤留下肉眼看不到的伤痕。
有的父母认为,把宝宝的头发理成光头可以让稀少的头发长得浓密,这是一种不可取的做法。此外,当宝宝头部受到碰撞时,有少量的头发总比没有头发的头要安全些。
宝宝昼夜颠倒要纠正
有些宝宝一到晚上就很有精神,很晚才睡,还不时哭闹,弄得父母精疲力竭,大人和宝宝均没有睡好觉,而在白天宝宝却呼呼大睡,除睡眠昼夜颠倒外没有其他症状。这种不良的习惯是逐渐形成的,若已成了条件反射,应该及时纠正过来。此种昼夜颠倒的睡眠会影响宝宝进食,精神也欠佳,这样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甚至会影响心理发育。
纠正的方法: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在晚上入睡前给点镇静药,通过镇静作用,使宝宝熟睡,一觉睡到大天亮,这样用几天后,睡眠颠倒的现象就会纠正过来,然后停用镇静药。这种方法也适用于“夜哭郎”的宝宝。
宝宝夜啼的原因
睡中啼哭主要见于小宝宝,多数在睡着2~3小时后就哭起来,哭时两眼紧闭,泪流满面,面色多无改变,给吃不张口,哭闹短则十几分钟,长则半小时以上,有的宝宝几乎每天夜间都哭,白天却玩耍如常。夜间哭闹时,父母有时将其急送医院,宝宝到医院后眼睁开了,对周围环境发生兴趣,不哭了,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有的宝宝哭了一阵躺下又睡着了,有的打几下屁股,醒来也就不哭了。这种情况往往让全家人不知所措,这个抱不行,那个抱也不行,全家人不知该怎么办。
夜啼常见的原因如下:
做噩梦;
室温太高或被窝太热,口渴想喝水;
憋尿或大便前腹痛;
肠痉挛引起的腹痛;
下半夜哭闹可能由于绦虫引起肛门周围或会阴部瘙痒;
晚上未吃饭,因饥饿引起哭闹;
熟睡刚醒,因周围一片漆黑而害怕。
首先想法把宝宝弄醒,有些宝宝清醒后就不哭了。重要的是父母要分清宝宝哭闹是否有病,尤其注意有无外科急腹症。宝宝是否阵发性哭闹,伴有呕吐、面色发黄、大便带血;皮肤是否有皮疹、出血点、虫蚊咬伤、针扎等。
腹部检查甚为重要,如果你按压腹部时宝宝加重哭泣或拒按,可能有外科情况;如果按摩腹部时宝宝停止哭,可以排除外科情况。手足是否发凉,体温是否高,如一切正常,就不必害怕,不是什么重病引起的哭闹,不必深夜求医。
防止宝宝窒息
幼小的宝宝还不能自己照顾自己,因而父母要特别注意宝宝是否呼吸通畅,防止窒息的发生:
1.不要在宝宝的床上放有塑料袋类的东西,以防套在宝宝的头上,遮住口鼻造成窒息。
2.不要让宝宝玩过于柔软的玩具或靠垫。
3.当宝宝不会翻身时,不要让宝宝俯卧睡眠。
4.宝宝的枕头不能太软,以防宝宝陷进去妨碍呼吸。
5.不要给宝宝玩硬币、豆类、小糖粒、纽扣等物品,以防误人呼吸道。
6.不要让宝宝含着糖块入睡。
如何保护宝宝眼睛
眼睛是人的重要视觉器官,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宝宝有一双健康明亮的眼睛。眼睛又是十分敏感的器官,极易受到各种侵害,如温度、强光、尘土、细菌以及异物等。宝宝的眼睛需要大人来保护,怎样来保护宝宝的眼睛呢?
首先,要讲究眼的卫生,防止感染性疾病。宝宝要有自己的脸盆和毛巾,每次洗脸时应先洗眼睛,眼睛若有分泌物时,用消毒棉签或毛巾擦眼睛。
其次,要防止强烈的阳光或灯光直射宝宝的眼睛。宝宝降生于世,从黑暗的子宫环境到了光明的世界,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光要有逐步适应的过程。因此,宝宝到户外活动不要选择中午太阳直射时,要戴太阳帽。家中的灯光要柔和。并且,要防止锐物刺伤眼睛。给宝宝玩一些圆钝的、较软的玩具,不要给宝宝玩棍棒类玩具,以免刺伤眼睛。
再次,还要防止异物飞入眼内。宝宝在洗澡用爽身粉时,要避免爽身粉进入眼睛。要防止尘沙、小虫等进入眼睛。一旦异物入眼,不要用手揉擦,要用干净的药棉蘸温水冲洗眼睛。父母不要抱着宝宝看电视。电视开着时,显像管会发出一些X射线,尤其是彩电,宝宝对X射线特别敏感,如果大人抱着宝宝看电视,使宝宝吸多X射线,宝宝则会出现乏力、食欲不振、营养不良、白细胞减少、迟缓等现象。
最后,如果发现眼睛疾患,如结膜炎、眼疖子等,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多给宝宝看色彩鲜明(黄、红色)的玩具,常调换颜色,多到外界看大自然的风光,有助于提高宝宝的视力。
保护宝宝嗓音
宝宝降生后发出的声音就是哭声,它伴随着宝宝生命的开始,也是一个健康宝宝的标志。宝宝头3个月就会发出“咿呀”的声音,继而出现喊叫声,喊出“妈妈”“爸爸”等声音。
口腔、喉头、声带是人的发音器官。宝宝的发音器官已具备基本的结构,但喉部狭小,骨较柔软细弱,声带短、薄,因此在发音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嗓音,使之适应发音器官的特点,为将来有良好的嗓音奠定基础。
为了保护宝宝的嗓音,首先要正确对待宝宝的哭。哭是宝宝的一种运动,也是一种需要的表达方式,所以不能不让宝宝哭,但宝宝长时间地哭或喊叫会造成声带的边缘变粗、变厚而致嗓音沙哑。呼吸道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咽炎、喉炎等,也会影响宝宝的嗓音。
为防止此类疾病的发生,应经常给宝宝多饮开水,多吃水果、蔬菜。在传染病易发的季节,不要去公共场所,必要时服用菊花水、板蓝根等预防传染病。
让宝宝睡得更好
充足的睡眠对宝宝的生长发育是至关重要的。因宝宝神经细胞的功能还不健全,容易疲劳,而睡眠是对大脑皮层的保护性抑制措施,通过睡眠使得神经细胞中的能量得到恢复和储备,让大脑得到休息。睡眠不足的宝宝会哭闹不止,烦躁不安,食欲欠佳,体重下降。
为让宝宝睡得更好,应注意以下几点:
为宝宝创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如灯光要柔和,家人说话要轻,室内温度要适宜,衣服要少穿,被子不要盖得太厚。
要让宝宝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按时睡觉,不要因玩耍破坏睡眠规律。
睡前不要过分逗玩宝宝,不要让他太兴奋而难以入睡。
要培养宝宝自己在床上睡眠的习惯,不要由妈妈拍着、哼着小调入睡后再放到床上,也不要含着奶头、吸吮手指睡。
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父母从宝宝出生后就要注意培养宝宝良好的睡眠习惯。良好的睡眠习惯首先是按时睡觉,自然入睡。
有的妈妈过于疼爱宝宝,常常在宝宝吃饱后还要把他抱在怀里,摇晃着、拍着,或是让宝宝叼着乳头、空奶嘴入睡,这都是不好的习惯。妈妈一定要注意在宝宝睡前不哄、不拍、不抱、不摇,更不要吃东西、叼奶头。到该睡的时候,把宝宝放到床上让他自己睡。有的宝宝还没有养成按时睡的习惯,可给他放些轻柔的催眠曲,使宝宝建立起睡眠的条件反射。等到宝宝养成按时入睡的习惯,就不必放音乐了。
训练宝宝良好的排便习惯
从宝宝2个月起就应该训练他良好的排便习惯,使他按时排便,排便最好在清晨或晚上临睡前,早晨排便最好,晚上大便可使宝宝夜里睡得踏实。
让宝宝饭前大便可以使他吃得好,尽量不要让宝宝在饭后大便。妈妈先观察宝宝排便情况,然后根据宝宝的情况,有意识地定时排便。
宝宝两个月时也可以训练排尿习惯了。在宝宝睡前睡后,饭前饭后,出去回来时都可以把尿。给宝宝把尿的时候,可以在嘴里发出“嘘、嘘”的声响,使宝宝对排尿形成条件反射,以后妈妈发出这种声音宝宝便会有尿意了。
训练一段时间后,宝宝白天就不用尿布了,睡前尿1次,夜里再把1次尿,就不会再尿床了。
怎样给宝宝选择玩具
玩具是给宝宝玩的,要宝宝喜欢才行。宝宝的智力发育、性格、兴趣爱好不同,喜爱的玩具也不同。合理选择玩具,不仅有助于宝宝的身心发育,还可以启发和丰富宝宝的智力,提高动作的灵活性。根据宝宝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可按以下原则为宝宝选择玩具:
对新生儿,可以选择八音盒及会动和带响声的玩具。
1~2个月的宝宝,会凝视鲜艳颜色的物体,开始辨别声音。这时可选择色彩鲜艳、带有响声的玩具,挂在高低适合、方向不同的墙上或小床的架上,最好可移动。
3—4个月的宝宝,能改变卧位并翻身,对周围事物有辨别能力,此阶段可选择彩色气球和能发声的塑胶玩具。
5—6个月的宝宝,应配合其肌肉运动的特点,可选用有形的不倒翁、木偶或软塑料的动物玩具,还可选择长毛绒玩具,宝宝的手能拿住即可,不要太大。
7—8个月的宝宝,可为其选择造型奇特的活动玩具,如变化新颖的七巧板等。
9—10个月的宝宝,其玩具应选择大号彩色皮球,使球滚动以巩固宝宝的爬行训练。
11~12个月的宝宝,可为其选择活泼、生动的人物画册或动物画及交通工具画册。
1~2岁的宝宝,可以选择一些玩水和沙土的玩具、画画用的文具以及模型玩具。
四、能力培养
给宝宝做按摩操
按摩可以促进宝宝的身体循环和锻炼触觉功能。1~3个月的宝宝可做简单的按摩,方法如下:
第一节:宝宝仰卧,妈妈用左手轻轻握住宝宝的脚,用右手从内向外,从上往下轻轻按摩宝宝的腿,两只脚交替按摩。然后,轻轻地揉腿上的肌肉。
第二节:宝宝俯卧,妈妈用手顺着宝宝脊椎骨从头部往臀部按摩,然后再从下往上按摩。
宝宝俯卧练习
在宝宝2—3个月时,可在宝宝睡醒后,让他俯卧在床上活动。将宝宝的两臂曲肘在胸前支撑身体,大人在宝宝面前用温柔的声音和他谈话,摇晃着鲜艳的、带响声的玩具逗引他抬头。
这种办法能训练宝宝抬头,可增强颈部和背部肌肉的力量,对呼吸、血液循环也有好处。并且,趴着可以扩大宝宝的视野,使他能更好地熟悉环境,加深与家庭成员的密切关系。宝宝从低头俯视的最近距离到抬头所见到的远距离,会越看越远,由此能逐渐培养宝宝观察事物的兴趣,进一步促进大脑的发育。
宝宝抓握练习
手的动作是小肌肉群的活动。2个月的宝宝能拿住放在他手里的东西,3个月时,当手触到玩具时,偶尔能抓住。
此时,大人可用带响声、色彩鲜艳的玩具,如摇铃、响圈儿等,训练宝宝的抓握动作。开始可将玩具放在宝宝手中让他握住,逐步地再用玩具的声音和色彩逗引他注意,同时触碰他的手,吸引他去抓握,每天可做多次练习,通过手的动作来发展宝宝最初的感知、认识事物的能力。记住,让宝宝的手做抓握练习时,摇晃的幅度不要大,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意外。
宝宝直立蹬脚锻炼
将宝宝抱起,放在大人腿上或用手掌扶他站起,让宝宝的小腿自然绷直,然后扶他上下自然地蹬脚蹬腿,大人可用亲切、柔和的声音与他说话,可说“宝宝跳跳,宝宝跳跳”。开始每天可练习4~5次,以后逐渐增加次数。这样可以练习宝宝腿脚的肌肉。
宝宝视觉锻炼
1个多月的宝宝,观看东西的能力较之前有一个飞跃。此时,父母可在宝宝的摇篮上悬挂可移动的鲜红色或鲜黄色的气球或纸花等,让宝宝醒来就能注视它们。妈妈隔一定的时间去摇动一下纸花和气球,以刺激引起宝宝的注意和兴趣,这是视觉刺激的好方式。这时候的宝宝对鲜艳的色彩已有较强的“视觉捕捉”力了,只是注意悬挂的物体不要长时间地固定在一个地方,以防宝宝的眼睛发生对视或斜视。
2个多月的宝宝对周围的环境更有兴趣感了,他喜欢用目光追随移动颜色鲜艳明亮的玩具,特别是红色。同时,宝宝对暗淡的颜色冷漠、不感兴趣,更喜欢立体感强的物体。
大人也可将宝宝竖抱起,在房间布置鲜艳的、大的图片及脸谱,边让宝宝看,边与其说话,以训练宝宝的视觉感知能力。
宝宝听觉锻炼
听觉是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基础,听觉的发展对语言的发展有重要意义。要在日常生活中发展和训练宝宝的听觉,可以用唱歌、听音乐的方式训练宝宝的听觉能力。
妈妈在宝宝醒着时用亲切、温柔的语调面对面地和宝宝说话,吸引他听,还可定时给他听轻快、柔和的音乐,或妈妈唱歌给他听,这不仅可以发展宝宝的听觉,还可从小培养宝宝对音乐的兴趣。另外,还可以用摇哗啦棒、响圈等能发出响的玩具训练宝宝的听觉。大人可把玩具慢慢地移开,往各个方向移开去,让宝宝寻找声源。由近及远逐渐移动,用各种发声体从各方向来训练宝宝的听觉。
五、和宝宝做游戏
随玩具转头
妈妈站在距离宝宝眼睛30厘米远的地方,手持色彩鲜艳的玩具,最好是可摇响的,慢慢地移到左边,再慢慢地移到右边。让宝宝的头随着玩具做180度的转动。这样可以做集动作训练、视觉训练和听觉训练于一体的综合训练。
但妈妈在移动玩具时,应将玩具摇响。宝宝的头能朝左朝右各转动90度,游戏即可停止。
抓玩具
将各种玩具放在桌子上,妈妈抱着宝宝看,然后让他伸手去抓,抓到什么妈妈就大声地说出这个玩具的名字,然后跟宝宝一起玩这个玩具。这个游戏可以训练宝宝的手抓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抬头
让宝宝俯卧在床上,两臂屈肘,手心向下支撑身体。妈妈在宝宝前面一边叫他的名字,一边用发响的玩具逗引宝宝抬头看。这样可以锻炼宝宝的颈椎、胸、背的肌肉。但应该注意练习时间以不超过1~2分钟为宜。可在宝宝睡醒后情绪好时练习,喂奶后不宜马上做此游戏。
看玩具
在宝宝的睡床上方约7.5厘米处悬挂一个体积较大、色彩鲜艳的玩具,如彩色气球。妈妈一边用手轻轻触动气球,一边缓慢而清晰地说“宝宝看,大气球!”或“气球在哪儿?”这样可以引导宝宝用眼睛去看悬挂的玩具,训练宝宝逐渐学会用眼睛追随在视力范围内移动的物体。
悬挂的玩具不要长时间固定在一个地方,以免宝宝的眼睛发生对视或斜视。悬挂的物品也不要过重或有尖锐的边角,以防不慎坠落时伤着宝宝。悬挂的玩具或物品还应定期更换花样。
看口形
妈妈站在宝宝的前面,面对着宝宝发出啊、喔的声音,并让宝宝看到妈妈的口形,宝宝有时也会模仿,做出相应的口形,逐渐发出声音。这种游戏会促进宝宝的语言发展。
认面庞
妈妈(或爸爸)经常俯身面对宝宝微笑,让其注视自己的脸。然后,妈妈将脸移向一侧,轻声呼唤宝宝的名字,训练宝宝的视线随妈妈的脸移动。
这样可以训练宝宝的视觉,还可增强母子间的情感联结。如果妈妈或家人实在没有时间,也可从画报或挂历上剪取一张人像画(不能太小),贴在宝宝小床周围的墙壁上。如果有条件,还可以经常变换不同的人像,如男性、女性、老人、儿童等等,以发展宝宝的视觉。
抓手指
妈妈伸出大拇指或食指,放在宝宝的手心里,让宝宝抓握。等宝宝会抓以后,再把手指从宝宝的手心移到掌的边缘,看宝宝是否也能去抓。从某种意义上说,宝宝手的灵巧程度决定着其大脑的发达程度。这个游戏可以训练宝宝从最初有意识地抓握到其最初的手脑协调能力。
踢被子
妈妈有意识地在宝宝身上盖上小薄被或小薄毯,让宝宝自己用手和脚把被子推开、踢开。这样多重复几次,可以充分活动和锻炼宝宝的全身筋骨。
但妈妈绝不能在此时离开宝宝,以防宝宝把被子扯到头、脸上,堵住鼻子。
如果是在夏天,可在宝宝洗完澡后,让他独自裸着身体,在床上玩耍一会儿,让其手舞足蹈,全身活动。同时,这可使宝宝全身皮肤直接触外界物体,下意识地储存“触觉经验”。
逗宝宝发声
宝宝的发声器官是语言发展的重要器官。宝宝自2~3个月起,进入语言自发发声阶段。此时的宝宝还不能模仿成人说话,但可以听成人与他说话的声音,看成人说话时的表情、口形等,因此这是宝宝学习说话的准备阶段。
所以,要有意识地创造机会多让宝宝学习发声,为其今后模仿成人说话做准备。
要使宝宝喜欢发声,让他吃好、睡好,保持身体健康、情绪愉快是前提。
其次,成人在日常生活中要通过多种活动,逗引宝宝发声,比如要多对着宝宝说话,用亲切的表情、愉快的笑容、温柔的声音诱发他良好的情绪,使宝宝高兴地发出“呃、啊”之类的声音或笑声。即使宝宝不随成人发音,成人也要坚持多对宝宝说话,这有利于培养宝宝早期学语言。成人还可利用各种色彩鲜艳、能动、有柔和音乐的玩具来逗引宝宝发声,这时宝宝常常会手舞足蹈,同时发出“啊、啊”之声,多带宝宝观察周围环境也有利于培养宝宝愉快地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