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师之初
32266000000079

第79章 教育教学和生活相联系

我们的课本,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课本,是可以和我们的生活,结合起来的。这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精神的表现。假设我们把生活和课本隔绝开来,讲书就是书,书与生活的距离很大很大,这样就没有多少意义,也从根本上否认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我们的课本,不是和我们的生活完全无关的,这是可以肯定的。课本里面有一些知识点的陈述,更有一些实践活动的要求。在我们学校教育过程中间,就很少有人切实地开展实践活动。无论什么科目,尤其是文科的一些课程,只要是活动课,就很容易被忽视的。

我还是建议,尽量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将生活和我们的课本上的知识紧密地结合起来。这个方法是一种学习与生活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精神的反映,我们需要这一点。当然,就很多农村中学,基于纪律,基于安全等各个方面的因素的考虑,就十分担心这些校外活动的开展。

实际上,要开展实践活动,小型的,安全的,在校内也是可以开展的。这些,都需要我们引起重视,具体细致地构思。同学们是感性的,喜欢一些活动,大家都参与的气氛,可以很深刻地影响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以及整个成长的。

有时候,我们带学生走走村子,只要不故意做危险的活动,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比如,有的地方从前搞过的春游、秋游,这些都是很好的活动。同学们到村子里去,看山看水,虽然自己本就是村子里的孩子,但是,还是很有好处的。

说实在一点,我们在村子里面的学校教书的老师,就更能够和我们的平常生活结合在一起的。就说不是讲课文,就是讲生活中的精神状态,那我们也是可以将孩子和家庭的生活结合起来,说出很多有用的东西来的。

比如,我们要说对待父母的态度问题,我们可以结合课文来说,这是肯定的。我们还可以结合一个家庭的生活实际来说,爸爸妈妈的劳动辛苦,我们的支出是不是合理,我们是不是考虑到爸爸妈妈的辛苦了呢?我们对待爸爸妈妈的态度,想想爸爸妈妈对我们的态度是怎么样的?这些,都是可以深刻地影响到孩子们的心灵成长的细节。

这些,不是什么高深的道理,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也就是说,我们在具体的环境中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完全可以和具体环境中的人们的生活联系起来,从小事说起,很多问题就容易被学生理解。

这样做,不只是学生容易理解,也更容易帮助同学们树立自己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我们教书的目的,不单是为了看学生的好成绩。或者就说要为了成绩,我们也需要考虑到学生有个好的精神状态,其学习成绩的提高,也就很方便了。

如果我们只是强调提高成绩,却不注意同学们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的精神状态,没有让同学们养成一个好学习的常在心态,那我们提高学生成绩的目的是不大容易达到的,这是我们需要明白的。所以,我们的教员在接手新同学的时候,长时期的工作中心就是在培养同学们的学习的热情,注意同学们的学习常态的建立。只要同学们的热爱学习的常态建立了,提高学习成绩,也就是很容易的事情了。

以前,我们喜欢讲同学们要有学习习惯,就是这个意思。不过,我们现在的同学们,不是你说几句要树立学习习惯,就能够树立学习习惯的,所以需要从同学们的精神深处寻找支撑力量。一旦这个学习热情的常态得到树立,那么,我们的教育也就算是成功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