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炳成 胡纪庸
夯歌又称打夯歌,上世纪50年代中期,建造萧穿铁路时传入北仑一带。六个人打夯,一人领唱,五人和唱。虽然曲调节奏简单,但随着领唱人的语气声调变化,既能唱出高亢激昂,又可抒情述事表达胸臆。夯歌一般采用民歌民谣以及有感而发自编唱词,其中也不乏针对打夯的特定内容。今选录一首:
六位同志在一起,
打起夯来心要齐。
一夯来,一夯去,
好像男人在种田;
好像女人纳鞋底,
好像木匠弹木线;
好像裁缝做新衣。
萧穿铁路国防线,
保卫祖国大事体,
国家强大靠根基,
百年大计靠质量,
同志阿哥牢牢记。
这脱口而出的“草根”夯歌,是当时打夯人的心声,成了时代印记。
1958年秋,我们去牡丹岩水库工地劳动,在长者的带领下,一同唱起富有“时代气息”的豪言壮语夯歌:
二位阿哥把夯柄,
四个兄弟拉夯绳。
唱起夯歌鼓干劲,
农业生产大跃进。
兴修水利顶要紧,
建造水库保收成。
农民阿哥下决心,
水稻亩产两千斤。
番薯好像小酒埕,
萝卜大如热水瓶。
以粮为纲六畜兴,
多快好省动脑筋。
苦干实干加拼命,
廿年赶上美国人。
有次工地的一位民工负责人到外地去“取经”,带来了一首古为今用的夯歌;
春气动,百花红,
某某水库早动工。
青年同志像赵云,
妇女阿姐木兰勇。
少年阿哥赛罗通,
老年公公胜黄忠。
肩挑黄泥快如风,
手拉车,接长龙。
黄泥装得高矗矗,
你追我赶争先锋。
为了水库早完工,
个个民工是英雄。
次年我们去新路岙水库劳动,那时工地民工有五千多人,有近百个打夯队。在提倡革命英雄主义的年代里,谁也不甘落后,打夯人不但夯要举得高,而且夯歌要唱得响唱得好。有人发现为建造水库拆除了附近的杨家将庙,就就地取材,唱起夯歌:
小小木夯四角方,
四只铁圈叮铃铛,
六位兄弟夯歌唱,
代皇求和杨大郎。
马踏淤泥杨二郎,
为国捐躯杨三郎。
失落番邦杨四郎,
萧邦国内招附马。
劲道顶大杨五郎,
五台山上做和尚。
有勇有谋杨六郎,
金銮殿上告御状。
杨家英雄上天堂,
拆掉庙宇也无妨。
造起水库胜龙王,
抗旱防涝有保障。
有时,为了调节人们的心情,缓解疲劳,就唱起优美的夯歌。如:《梁祝哀思》、《小夫妻游西湖》、《和尚尼姑找对象》等。有时唱些逗人发笑的夯歌。如:“老鼠头,像胡桃,老鼠尾巴像锉刀,日里趣趣困晏觉,夜头走出做赤佬,听见猫叫拼命逃,隔壁窜出拖鸡豹,芦花雄鸡一口咬,四洋盆,二热炒,和姆嚼格都吃好,正月头面人客到,害得客人咸齑咬,侬忖馋痨勿馋痨”。
几十年后,失去了唱夯歌的平台,夯歌由此渐渐被人们淡忘。而其中一则夯歌至今许多人仍能哼上几句:
太白山,高又高,
对落就是新路岙。
新路岙,水库造,
抗旱保苗连作稻。
连作稻,产量高,
增产部分木佬佬。
驼(拿)来搡块搡年糕。
过去时髦的夯歌,时过境迁,如今有的甚至成了背时的笑话。然而,亲闻亲见亲身经历过的人,是永远难忘这原生态的草根文艺的。
(2011年3月23日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