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以强迫一个孩子回答问题。“你叫什么名字呀?”他不回答,只是把头扭了一扭。为什么不回答呢?你不必问,也许他觉得这个问题被问得太多了,提不起兴趣,也许他有点怕难为情,也许根本不为什么,只是他这一次不爱回答罢了。所以,不要总是以一个相同的问题反复问他,这样他是不愿意回答的。
越是年老的人,思想观念越是停留在以前的一段时期不易改变,而小孩子则正好相反。他们的思想每一分钟都在不断地变化,捉摸不定。和孩子谈话就是要不停地变换话题。
大多数孩子对一个陌生人有点害羞。无论你跟他说什么都不能改变这一点。因此,要他们开口和你说话有时候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有两种方法可以采用,一是连续不断地提出许多问题(当然都是他们能理解的问题),一直到某一个问题使他最感兴趣时为止。只要他乐于开口,以后就水到渠成,畅通无阻了。如果上面的办法不灵,那么用能引起孩子们好奇的方法定能奏效。比如用你的手指头做几个有趣的玩意儿,或是玩一套骗骗小孩子的戏法(那些最简单的戏法,大概谁都会想出来的)。这样一来,只要能引起他的好奇心,以后你和他谈什么都不成问题了。
“喂,你今年几岁啦?”我们常常会这样问。如果他说:“你猜猜”,那么你要注意,猜一个女子的年龄时要故意减少一点,但是你要猜一个小孩子的时候,情况刚好相反。孩子们巴望快快长大,正如成年人不肯说老一样。你猜一个六岁的小孩子时说他只有五岁,他就会不高兴的。如果你猜他七岁,他就会高兴地说:“错啦,我才六岁呢!”能够让他指出你的错误,他也觉得很高兴。
孩子们都很天真,你时常要注意不可逗引他说出有伤别人面子的话,不可鼓励一个孩子去骂人或提出无理的要求。贤明的父母是不愿意看到自己孩子的品德在别人那里学坏的。
不可和孩子提起食品,除非你能满足他的要求。无论他的父母与你多么要好,不可以怂恿孩子以反对他的父母来取乐。那些不应该让孩子知道或学习的词句不要教给孩子。不要因为他是小孩就可以随便指责他,因为他和我们一样也有自尊心,也不愿意别人随便骂他们的。只要你有一副老好人的耐心和好心肠,有一颗活泼的心和一张灵巧得像孩子一样的嘴,你就一定可以获得许多的小朋友。
一般说来,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和小孩子们接近:
1.尽量满足孩童的好奇心。如果你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告诉他们一些你的经验和做一些事情的方法,或是解释他所见到的各种事物,都能使他们满意。
2.多给孩子们讲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所以你无论讲什么,用“故事”的形式出现,效果要好得多。可以说,谁能够讲故事,谁就是最受孩子们欢迎的人。
3.针对孩子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七岁以下的孩子们喜欢听各种各样动物的故事,七岁到十二岁的孩子们就喜欢听人的或者神仙的故事,十二岁以上的孩子们就喜欢听一些旅行见闻,以及体育的故事。
有些孩子是怕羞的,不敢看你,不敢跟你接近,因为在他们眼里你是又怪又老。对这样的孩子,不要一下子就急于跟他亲近,否则,反而会使他害怕起来。你只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偶尔地注意他一下,表示一下好感,等他渐渐地看清楚你,对你习惯以后,他就会自动地和你接近了。也有些孩子比较粗野、好动,他们会跟你开玩笑,或者爬到你的身上来,弄脏你的衣服。这时,就等于考验一下你的脾气和你敏捷的身手了。你要机警地避免他的纠缠,同时又要把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别的地方去。
在与孩子的交流中,你会觉得自己的心不知不觉也变得年轻了,那是因为沾染了童心的纯真。
很多人都不愿步入成人的世界,因为它充满了狡诈,欺骗。若是人人都有一颗童心,最初一念之本心,世界应该是充满欢声笑语的吧!
34.交友要慎重
一片很硬的金属,人们会说它是死的,但是犹太人会认为这种想法错了。
因为在犹太人看来,每一种金属内部都有许许多多的“微粒子”,它们遵循一定的法则不停地从事忙忙碌碌的运动。
拿一块金属碎片,用力压迫,隔一段时间后把手放开,从外表上看来,这块金属碎片并没有什么改变,但是拉比说这块金属的内部有过很剧烈的变化。
因为一种东西和另一种东西接触时,一定会互相影响、互相渗透。
推而论之,犹太人认为,人也一样,当一个人和另一个人接触时,一定也会产生出同一种现象——你的一部分进入对方的心中,对方的一部分进入你的心中,但你们两个都毫无感觉。分手后,也许连对方的面孔和名字都已忘怀,但是两人的内部却已经起了微妙的变化,不再是先前的人了。
因为连所憎恨、畏惧和嫌弃的人都可能会进入人的内部,所以犹太人时时小心、处处提防。每当遇到一个人时,他们都会思索一个问题:应该花多少时间接触那个人?又该沾上多少他的习性呢?因此,对于交朋友,犹太人是非常慎重的。
但是,犹太人又认为没有朋友的人就如同失去手臂一样。因此,他们把朋友分成三种:第一种是像面包的朋友,这种朋友是经常需要的;第二种是像菜的朋友,这种朋友是偶尔需要的;最后一种是像病的朋友,这种朋友应尽量避开。
因为,“跟狗玩,就会有跳蚤上身。”
因此,拉比教导人们说:“当你拯救朋友,使其脱离泥淖时,绝不可害怕自己沾上肮脏的泥巴。”
正如金属和金属之彼此影响,人和人之间也产生同样的作用——人是相互影响的。没有一个人能独自成长或独自堕落,所以在一生中,犹太人把寻求一个适合自己的朋友当作一件很重要的事。
“走进香水店,就是什么都不买,也会沾上芳香的气味。”——有了良友,自己也会进步。这是犹太人交友的智慧名言。
“孟母三迁”为的是找一个好邻居,以便儿子能受到好的影响。近墨者黑,近朱者赤。一个圈子里的习性往往有许多地方相司,交友的学问大矣。
35.提灯的盲人
有一则这样的犹太寓言:
有个瞎子打着灯笼在漆黑一团的路上行走。对面来人见他是个瞎子,便问他:“你是个瞎子,干吗还打灯笼?”
瞎子不慌不忙地回答:“因为我打了灯笼,不瞎的人才能看到我。”
这个犹太瞎子是很聪明的。因为一个人独自走在一条路上的机会实在是太少了。对于瞎子来说,在漆黑的夜晚行走,和白天走路是一样的,自己摔倒的可能性很小,远小于被别人撞倒的可能性。而平时靠眼睛走路的人,一旦走在漆黑的路上,很容易看不清路而将别人撞倒。为此,瞎子亮起了灯笼,以便让每个相遇者都能看清自己,并避免让对方撞倒自己。
这种切换思路的智慧是犹太人从几千年的流散经历中提炼出来的。犹太人作为一个小民族,为了能够保护自己,只有靠这种办法看到自己的价值,从而“利用”自己求得生存。
“瞎子打灯笼”所体现出来的正是犹太人的睿智。
犹太人认为谈判是为了合作,打倒任何一方都不是谈判的目的,因此,他们在谈判时,常常会从对方的角度考虑,并主动地关心别人、爱护别人,为别人亮起“灯笼”。也正是因为这样,犹太人往往在谈判中赢得别人的友谊,促进了谈判的成功。
想起了电视里各种各样的广告,它们虽然有些夸张,但却给那些外行的顾客提供了购买指南。真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也就为自己亮起了“灯笼”。
36.成功的秘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事任何工作,都必须讲究方法。方法好,器利,才能事半功倍。
法国着名生理学家贝尔纳说:“良好的方法能够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恩格斯也指出,方法正确,可以“免得走无穷无尽的弯路,并节省在错误方向下浪费掉的无法计算的时间和劳动”。可见正确的方法在一个人成才的道路上该有多么重要。
善积成诗:
宋代大诗人梅尧臣。此人满腹锦绣、出口成诗。有人对他横溢的诗才感到惊讶,便留心观察他的“秘诀”何在?后来发现他无论走路、吃饭,还是游玩,手里常常拿着一支笔,时而在一张小纸条上写几下,尔后就把小纸条装进一个布口袋中。待有人打开他那口袋细看时,嗬!上面写的全都是一联、半联的诗句,原来梅尧臣的秘诀就在于“积”。
秋叶成书:
元末明初人陶宗仪是江苏松江的一位乡村教师。《明史》上说他教学之暇,亲躬耕耘,想的时候,每每把自己的治学心得和诗作、见闻写到伸手摘下的树叶上,然后把它们放进一口瓮里,满了,就埋在树下。10年过去了,装满树叶的瓮有了几十个。一天,他让学生们把那些瓮都挖出来,再将叶子上的文字加以抄录整理成书,这就是我们今天尚可看到的长达30卷的《辍耕录》。
避短扬长:
程砚秋年轻时身材不错,中年后发胖了。这时他给自己提出的练功目标是:一要继续保持自己身体的灵活;二要设计更优美的舞姿,使发胖的身体得到遮盖。他很讲究使自己的转身加快速度,讲究以正面对观众的时间尽量缩短,而把侧面对观众的时间拉长。这样,较胖的身体就被他“遮盖”过去,人们往往把他看做是个身段优美的旦角。
化短为长:
周信芳的嗓子,青年时并不带哑,后来变得带哑了。在这种情况下,练功可以起到一定的好转作用,但唱圆可能,唱润难办。于是他就把功夫放到唱得清晰有力、声情并茂上,终于成了一代名伶。
了不起的“理想实验”:
亚里士多德认为:“推一个物体的力不再去推它时,原来运动的物体便归于静止。”1000多年后,这个似是而非的权威论断却引起了伽利略的怀疑,他想:有人推着小车走,如果他突然停止推车,小车还会朝前走一段,如果路面平滑,小车还会走得更远些。想到这里,伽利略设想:如果毫无摩擦,小车会永远运动下去。可是这样的实验是不可能实现的,而只能在头脑中完成。然而正是这种“理想实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第一定律:任何物体,只要没有外力作用,便会永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爱因斯坦也是一位利用“理想实验”的能手。
一竿子插到底:
劳伦斯(1901-1958),物理学家,美国南科他州人。193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回旋加速器的发明者,研制第一颗原子弹的领导者之一,也是将放射性同位素应用于医学和工业上的先驱。劳伦斯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凡事都爱刨根究底。
幼年的劳伦斯有一双蓝色的大眼睛,总是不停地眨动思索着,或是全神贯注地倾听别人谈话。他寻根究底的问话,常常使他的父母不知所措,无言以对。这不,他又盯住了壁炉上的一盒火柴。
“妈妈!那是什么?”他想把那盒神秘的东西拿到手。
“放下!”妈妈一把夺了下来,随手放到围裙的口袋里,“那是火柴,点火用的。”
“妈妈,火是什么?”
“火吗……就是亮的热的,你看,就像壁炉里的一样。”说完,妈妈又到厨房忙碌去了。
“火是亮的热的。那么,电灯也是亮的热的,那也是火;太阳也是亮的热的,也是火。”劳伦斯自言自语地说着,随手拿起一根木柴,在火上点着了。他想,木柴可以点着,那其他东西能不能点着呢?对!先试试我的衣服。他边想边点着了自己的衣服,看着衣服烧着了,他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神色。但无情的火并没有只让他试试就完了,继续哔哔啪啪地烧了起来。劳伦斯慌了,大声哭喊起来。妈妈从厨房赶来,撕下了他身上正在燃烧的衣服,熄灭了火焰,才免除了一场灾难。为此,劳伦斯的嘴角留下了一块伤疤,成为永久的纪念。这是劳伦斯两岁生日的前一周发生的事。
英国乔治王子给他祖母维多利亚女王写了封信——
亲爱的奶奶:
昨天我看到一只漂亮的木马,我想买,但没有钱,您肯给我一英镑吗?
您的孙子乔治
维多利亚回了封信——
你真会花钱,把钱都花在玩具上。这样不好。应该知道各种东西的价值。
奶奶
小乔治回了封信——
非常感谢您!我把您的信卖给出版社,得了两英镑。您看,我现在已经知道事物的价值了。
您的孙子乔治
知识的价值在于运用它,如果不用,知识只不过是一堆废物。
有人生来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他会说知识没用。现在都市场经济了,或许钱可以买到一切?
37.懊丧万事俱灰,不是吗?
懊丧是人自觉言行不满而产生的一种不安情绪。它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指责、自我的不安全感和对未来害怕等几种心理活动的混合物。
懊丧成习的人绝不是个“马大哈”,他没学到“马大哈”对人对己的办法,不会得过且过,也不能对人对己都马马虎虎。相反,处事谨慎,处处提防自己行为不要出格。一旦有了行为的失检,总是害怕大难临头。同时,懊丧的人也有很强的“良心”自监力,即使没有什么严重后果,他也决不饶恕自己。
容易懊丧的人是与世无争的好人。他们心地善良,洁身自好,习惯在处事中忍让、退缩、息事宁人,常常是生活中的弱者,生性胆小、怯懦。他不仅对自己的言行“负责”,甚至对别人的过错也“负责”。明明是别人瞪了自己一眼,他也会立即觉得自己肯定作了不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