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淳于三国
3255100000101

第101章 孔融的故事

淳于琼等在闫仙庄呆了整整十天,在这十天里,淳于琼等除了和陈登、陈矫等一帮少年谈论学问、诗文、天下大势等外,则每日都和颜良切磋武艺、推演战争,共同探测彼此武艺的不足。颜良在知道淳于琼的身边,典韦、张绣、张任、李丹、童飞的武艺都不弱于自己,还知道有吕布、赵云、鲍忠等武艺不在他之下后,特别是颜良引以为傲的军略战策在淳于琼等的一次次蹂躏下,颜良对于淳于琼的佩服可是发自内心的,他现在感觉自己认淳于琼为自己的主公是完全正确的,而且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淳于琼在这十天里,其最大的收获不仅仅是颜家的支持、颜良的认主,更多的是云闲和陈登、陈矫、陈琳、糜芳、糜竺建立了亲密的关系,成了很好的朋友。

十天后,淳于琼留下李丹和童飞,让其一方面帮助颜家建立自己的雪盐作坊,一方面让多陪伴陪伴颜家老家主,第三就是让李丹和童飞多与颜良切磋武艺,推演军略,还有帮助颜家按照淳于琼的方法,训练一支武装庄丁出来。淳于琼和李丹、童飞约好,一年后,等他们把事情做完了,则去找淳于琼,跟随淳于琼。

淳于琼在闫仙庄的十天里,和颜家老家主、颜聚详细谈论了自己的计划和安排,将很多细节性问题达成了一致。还帮助颜家和糜家就雪盐的销售进行了谈判,让糜家成为了雪盐的第一经销商,主要销售青州、徐州、扬州、冀州、兖州、豫州四洲。

在淳于琼离开闫仙庄的当天,淳于琼送了一把重约二十五斤的百练大刀给糜芳,这段时间和糜芳的相处,淳于琼觉得糜芳是个很豪爽,讲义气,恩怨分明,没有心机的汉子,淳于琼完全改变了历史上对他的看法,很是喜欢上了糜芳。糜芳对于能够得到淳于琼送的宝刀,实在是感激不已。

淳于琼还送了陈登、陈矫了一套后世戚继光的《练兵实纪》,这本书是淳于琼将原来的记忆与汉代的具体情况相结合,然后经过李彦、童渊等的意见,以及和吕布等的推演而耗时七年才写完的,在淳于琼等出山前一个月才印刷好。当陈登和陈矫看了这部《练兵世纪》后,无不对淳于琼惊为天人。

对于其他人,包括颜斐、颜盛,淳于琼则送了他们一套小说,涵盖了《射雕英雄传》、《笑傲江湖》、《天龙八部》、《七侠五义》、《陆小凤传奇》、《神雕侠侣》、《书剑恩仇录》和《水浒传》,共八本,是淳于琼在这八年里写出来后,印刷出来的。这套书是淳于琼这些年给众小子讲的故事,在淳于琼将纸张和印刷术鼓搞出来后,众小子们好玩,自己印刷出来的。这些少年拿到书后,都看得如痴如醉。

淳于琼等在众少年的依依不舍下,告别了闫家庄。在告别的最后,淳于琼问了问颜良,他是否认识文丑,颜良想了想,确定自己完全不认识,云闲听了,哈哈一笑道:“颜良,如果你以后遇到了一个叫文丑的,你一定要好好和他联系联系啊。”说完,带着典韦等就扬长而去。

后世很多穿越小说,将颜良和文丑的关系说得很铁,说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亲兄弟,但是淳于琼经过研究,觉得颜良和文丑只是在袁绍的手下将领中,他们两相对来说好一些而已,并不是什么所谓的结义兄弟。

淳于琼等一行人人经过五天的奔波,今日到得鲁国所在治所鲁县。这里是刘琰的家所在地,刘家作为国姓,在鲁国也是大家族。淳于琼等人不多,于是就在刘琰的安排下住进了刘家。刘家自然听说过淳于琼的名声,对于淳于琼的光临,很是欢迎和客气。

第二日早上,淳于琼等刚吃过早食,几个人正在花园里聊着天,就见刘琰急匆匆地跑了过来。

张绣问道:“刘琰,你这么急匆匆的干什么啊?”

刘琰没有理张绣,直接对淳于琼道:“老大,你不知道啊,我刘家今天一早就接到了很多请柬,都是给您的,都想请你去做客。”说着,从怀里拿出一叠布帛做成的请柬出来。

张任从刘琰的手上拿起两个请柬,看了看,笑道:“老大,还真是请你去做客的呢。”

程秉笑道:“老大的名声现在这么响亮了啊,这才刚到了鲁县的第二天啊。”

刘琰笑道:“老大八年前名士就不小,今年出山后,又做了那么多名篇,特别是《淳于四句》、《大汉少年说》横空出世后,老大现在的名气可是一点都不弱于康成老师啊。”

淳于琼笑道:“刘琰啊,我估计是你们家人昨天告诉了别人我到来的消息了吧。”

刘琰不好意思地道:“老大,对不起啊,我家人知道你来了,可能也是想显摆一下,所以到处说了你到来的消息啊。”

淳于琼笑道:“没事,你不用放在心上,既来之,则安之。你把这些请柬给我看看,告诉我哪些最好是去赴宴的。哪些是不需要的。”

刘琰笑道:“老大,以你如今的身份,我觉得一定要去的,那就是孔晨之邀,您最好去出席一下。”

淳于琼问道:“孔晨是哪位啊?”

刘颜笑道:“孔晨就是孔宙之子,孔宙乃是原泰山都尉。说起孔晨,你可能不知道,但是他的弟弟孔融,你一定听说过。”

郗虑笑道:“就是那个四岁就懂得让梨,让太中大夫陈韪小时了了而吃瘪的孔融?”

刘琰道:“是的,正是他。”

程秉对淳于琼道:“老大,这个孔融可是跟你一样,小小年纪就有神童之称啊。”

典韦问道:“程秉,孔融小时候怎么个神童称法啊?”

张绣和张任也朝程秉看着,满脸好奇。

程秉笑道:“孔融十岁那年随父亲到达京城洛阳。当时,名士李膺在洛阳任职,如果不是名士或者他的亲戚,门人一般不通报。孔融想看看李膺是个什么样的人,就登门拜访。他对门人说:“我是李君的亲戚。”守门人通报后,李膺接见了他。李膺问他说:“请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融回答道:“从前我的祖先孔子和你家的祖先老子有师资之尊,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当时很多宾客都在场,对孔融的回答十分惊奇。后来太中大夫陈韪来到李膺府第,宾客把这件事告诉他,陈韪却不以为然地说:“小时候聪明长大后就不一定聪明。”孔融立即反驳道:“那么您小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无话可说。李膺大笑,说:“你这么聪明将来肯定能成大器。””

张任道:“这个孔融确实思维敏捷啊!”

郗虑道:“其实,孔融出名不仅仅是因为这个事情啊,还有一件事情,很让人称赞啊。”

典韦道:“郗虑,你快点说说看。”

郗虑点头道:“我就说,你不要催促啊。建宁二年,孔融十五岁,名士张俭因揭发了当权的宦官侯览和他的家人所犯的罪恶,却反遭陷害,官府要抓捕他治罪。

张俭是孔融的哥哥孔褒的好友,急迫之中,他逃到孔家,请求掩护。不巧孔褒外出不在家,孔融就出来接待了他。张俭见孔融还是个孩子,就没有说明来意。孔融看出了张俭神情紧张、欲言又止的样子,一定是有什么为难的事,就对张俭说:“我哥虽然不在家,但你是他的好友,难道我就不能做主收留你吗?”听了孔融的话,张俭心里踏实下来,他在孔融家里躲藏了好几天,找了个机会,终于安全地逃走了。

不料有人知道了这件事情,就去向官府告发了。但是当时鲁国自国相以下的人,都秘密的压下此事,最后张俭得以逃脱。不知怎么回事,后来消息还是传到了候览的耳中,候览抓不到张俭十分生气,就把孔融和他的哥哥孔褒抓了起来。

审官对孔融和孔褒说:“你们兄弟到底是谁放走了张俭?你们知道不知道,张俭是朝廷的要犯,放走了他就是犯了杀头之罪!”

听了审官的话,孔融知道哥哥和张俭是好朋友,朝廷是不会轻易放过他的,只有自己主动承担罪责,才会保全哥哥的性命。于是,他对审官说:“留藏张俭的是我,你要治罪的话,就请治我的罪吧

听了弟弟把罪责承担在自己身上,孔褒忙说:“张俭是来投奔我的,这不关我弟弟的事!要杀就杀我吧!”

孔融、孔褒兄弟在堂上争了起来,都说是自己放走了张俭。

官吏不好决断,于是就问他们的母亲,母亲说:“年长的人承担家事,罪责在我。”而且他们其他的兄弟孔晨、孔谦、孔昱等兄弟都争着赴死,真可谓是一门争相赴死啊。

审官迟疑不能决断,于是向朝廷请示。皇帝诏书最后定了孔褒的罪。

孔融虽然没能救了哥哥,但是他友爱兄长、凛然争死的事迹却流传了下来。”

典韦听了,道:“这孔融一家可真是不错啊。这样的家庭相邀,老大,你还是应该去拜访拜访的。”

淳于琼笑道:“孔融还是孔子的第十九世孙,就冲着我们是习文,也要去见见啊。”

刘琰笑道:“老大,那就确定去孔晨家里,他们约的时间可是今天下午啊。”

淳于琼笑道:“是的,就去孔晨家里吧,其他的饿,麻烦你给我推掉吧。”

刘琰点头,道:“好,那我先去处理了啊。”

淳于琼点点头,道:“好的,谢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