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淳于三国
3255100000102

第102章 祭拜孔子

未时,淳于琼带着刘琰、程秉、郗虑一起去孔府赴宴,而典韦、张绣、张任、管亥、昌郗、孙康则留了下来,他们对于文人的宴席兴趣并不是很大,所以留在刘家习武。

大概一刻钟左右,淳于琼等的马车就到了孔府,只见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站在门口,正在等待着谁。这个青年长得高大俊美,满脸端仪。他一看到淳于琼等的马车到来,忙迎了过去。

刘琰最先下车,一看到这个青年,忙执礼道:“想必是文举兄长吧,小弟刘琰见过兄长。”

青年忙回礼道:“正是在下,你就是求学八年不归家的刘琰兄弟,真是一表人才啊,你的求学之心已传为我鲁国的佳话了,实在是幸会幸会。”

刘琰笑道:“文举兄客气了,和文举兄相比,我相差原了,还请文举兄多多指教啊。”

孔融忙谦虚地道:“客气,客气了,以后我等自应该多多联系。”

刘琰微笑道:“文举兄,自当如此。”

这时,淳于琼等也先后下车了。

刘琰忙指着淳于琼,对孔融道:“文举兄,这位就是淳于琼。”然后对淳于琼道:“淳于琼,这位是孔融孔文举。”

淳于琼听了,忙执礼道:“文举兄,久仰大名啊!”

孔融回礼道:“淳于琼兄弟的才名才是天下闻名,我可是如雷贯耳啊,今日总算是见到了,真是幸会幸会啊。”

淳于琼笑道:“文举兄客气了,些许文名,可是不能和文举兄的大义相提并论啊。”

孔融笑道:“这都是大家的厚爱啊,值不得大家传言。”

淳于琼笑道:“文举兄客气了。来,我来给文举兄介绍两位康成先生的高足,这两位是汝南程秉、山阳郗虑,都是和刘琰一起跟随康成先生求学的。”

说完,对程秉和郗虑道:“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孔融孔文举。”

程秉和郗虑忙向孔融执礼问好,道:“久仰文举兄大名,幸会幸会啊。”

孔融回礼道:“康成八徒,八年不归,专心学业,勤奋刻苦,今日能见到刘琰兄弟及两位,实在是幸会啊。”

程秉和郗虑忙道:“不敢当,不敢当。”

孔融笑道:“各位能来我孔家,实在是我孔家的荣耀啊,来,各位,里面请,酒食已经准备好了,我们边吃边聊啊。”

淳于琼笑道:“文举兄,今日能到孔府,实在是我们的荣幸。我们从小就接受儒家教育,读者孔夫子的书长大,所以,小弟今天有个不情之请,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孔融有些奇怪,但是还是微笑着道:“淳于琼兄弟,你尽管开口,只要我孔家能办到的,我孔家一定满足。”

淳于琼一拱手道:“那我先谢谢文举兄了。是这样的,小弟知道孔家有孔庙,用来祭奠孔夫子,我既然是读着孔夫子的书长大的,接受过孔夫子的教育,可谓ishi孔夫子的后辈门人,所以,小弟想先去祭拜祭拜孔夫子。”

孔融听了,笑呵呵地道:“哎呀,我还以为是什么不情之请呢,原来是这样一件小事啊,淳于琼先生这样的天下名士,能够来拜见我们先祖,实在是我孔家的荣耀啊,我孔家欢迎都来不及,怎么能不答应呢。”

淳于琼笑道:“那就太谢谢文举兄了。”

孔融忙摇摇手,道:“淳于琼兄弟客气了,来,我们往里面走,我带你们去孔庙。”

淳于琼等自然是紧随着孔融,边谈笑,边向孔庙走去。

绕过孔府,大约穿过了四进庭院,行了大概约一炷香的时间,大家跟着孔融到了一座庙宇模样的地方。

孔融对大家道:“各位,这就是我孔家孔庙,主要是孔家用来祭奠孔夫子等先祖的,今天还是第一次有非孔家人来祭奠孔夫子,实在是感激之至啊。”

淳于琼笑道:“文举兄客气了,我们都是读孔夫子的书长大的,都是儒家学徒,今天到得祖师爷府上,自然得拜祭拜祭祖师爷啊。”

刘琰等也随声附和着。孔融听了,微笑着给大家抱拳致谢。然后引着淳于琼等往孔庙里面走去。

淳于琼仔细地打量着孔家文庙,只见跟后世见过的保护完好的文庙差不多。孔家文庙的总体平面布置,以深长的南北向纵轴线为中轴线,沿中轴线层层递进,布置庭院,组成有层次、有深度的空间。这些空间均由门、殿、廊、庑组合,而后形体逐步扩大,直至主体建筑大成殿。主殿之后,还有庭院作为陪衬。而在每个庭院中,采用对称手法来组织各单体建筑,使文庙的总体建筑达到神圣、庄重、稳定、正统、秩序井然、主次分明和整体协调的意境,并与儒学思想“正”、“序”、“和”的观念相吻合。

孔家文庙总统布局和后世见到的曲阜孔庙布局形制,营造法式严谨,建筑宏伟壮丽。只是少了后世常见的明伦堂、文昌宫、书院、乡贤祠、名宦祠、寄贤祠、仓圣祠等与学宫配套的建筑。但总的来说,孔家文庙建筑显得高大,空间较宽,体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其装饰亦十分华丽,“殿堂门庑,圣贤肖像,刻雕藻绘,金碧辉煌”“遂成一大观焉”。

不一会,大家在孔融的带领下,到了一座大殿前,只见殿前站着五位年龄不等的人,远远望去,和孔融长得都比较像。他们看到淳于琼等过来了,忙迎了上去。

孔融忙像淳于琼等介绍道:“各位,这几位是我的兄长,他们分别是我大兄孔晨孔孟举,我二哥孔谦德让、四哥孔合孔文章、五哥孔昱孔世元、六哥孔礼孔世藏。”

然后对几位哥哥介绍淳于琼等道:“各位哥哥,这些就是颖川淳于琼先生,汝南程秉、山阳郗虑,鲁国刘琰。”

淳于琼等忙行礼道:“见过几位哥哥。”

孔家兄弟回礼,孔晨道:“淳于琼先生和康成八徒能大驾光临,实在是我孔家的荣幸啊。今天还亲自祭拜我家先祖孔夫子,实在是让我孔家感激不尽。”

淳于琼笑道:“各位兄长客气了,我等都孔夫子传下来的圣贤书,所谓**************,我们到了孔家,拜祭一下孔夫子,自然是再正常不过了。”

孔晨笑道:“久闻淳于琼先生大义,今日一见,实在是实至名归啊。来,几位里面请。”

淳于琼忙道:“不敢当,不敢当啊。”说着,随着孔家兄弟向大殿走去。

要知道西汉董仲舒虽然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而且得到了汉武帝的支持,但是就其影响力比起后世来讲,还是差别很大的,毕竟无论是法家、墨家等学说和传承,已经影响力,哪里有这么快就消亡的。所以,在东汉末年,虽然只要是文人,已经必读儒家的书籍了,但是,孔家学说并不是唯一,同时,对于孔子的尊重也还只是把他当成一个文化先祖而已,很少有人会祭拜孔子的。

而今天淳于琼等来祭拜孔子,自然是对孔子的一种认可,更何况是淳于琼这样的天下闻名的才学之士,能够来祭拜孔子,基本上将孔子的影响力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作为孔子后人的孔家,自然是感道脸上有光的,而且其所带来的好处亦是不可限量的。所以,孔融的几位兄弟,都亲自在孔子大殿前等待着淳于琼。

淳于琼等进入大殿,只见大殿正中间立着一块巨大的牌子,上面写着:儒家先祖孔丘仲尼。牌子的前面有一个长条文案,上面点着几盏油灯,一闪一闪的。再前面是几个香炉,香炉的里面插着几炷香,正在燃烧,显得整个大殿烟雾缭绕。香炉的前面,是几个稻草编成的蒲团。

孔家兄弟最先进入大殿,他们一进入,就有仆人递过来已经点好的长香三只,孔家兄弟接过后,恭恭敬敬地跪在蒲团上,将香竖直地拿在胸前,连着跪拜了三次,然后站起来,将香插在了香炉上。

淳于琼看着孔家兄弟祭拜的模式,感觉后后世祭拜家祖差不多,完全没有所谓的祭孔大典那么繁琐。

轮到淳于琼了,淳于琼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头发,然后恭恭敬敬地学着孔家兄弟的样子,拿着长香给孔夫子跪拜了三次,之后再站起来,将手中的长香插到了香炉上。

,然后默默地走在了旁边站着。

在淳于琼等祭拜孔子的时候,孔家的几兄弟恭恭敬敬地跪在旁边,给淳于琼等回着礼。

祭孔活动其实可追溯到公元前478年,孔子卒后第二年,鲁哀公将孔子故宅辟为寿堂祭祀孔子,孔子故居成为世界上第一座孔庙。汉高祖刘邦过鲁,以“太牢”祭祀孔子,开历代帝王祭孔之先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各地纷纷建孔庙,至直县县有孔庙的盛况,孔庙逐渐演变成封建朝廷祭祀孔子的礼制庙宇。

元、明、清三个朝代皇帝为孔子举行国家祭奠的主要场所在北京孔庙。随着历代帝王的褒赠加封,祭典仪式日臻隆重恢弘,礼器、乐器、乐章、舞谱等也多由皇帝钦定颁行。历代帝王或亲临主祭,或遣官代祭,或便道拜谒,总计达一百九十六次。

祭孔大典在古代被称作“国之大典”。自唐玄宗于公元739年封孔子为“文宣王”后,祭祀孔子的活动开始升格。宋代后祭祀制度扶摇直上,明代已达到帝王规格。至清代,祭祀孔子更是隆重盛大,达到了顶峰。清朝仅乾隆皇帝一人就先后八次亲临曲阜拜谒孔子。

民国政府明令全国祭孔,其程序和礼仪做了较大变动,献爵改为献花圈,古典祭服改为长袍马褂,跪拜改为鞠躬礼

祭孔大典主要包括乐、歌、舞、礼四种形式,乐、歌、舞都是紧紧围绕礼仪而进行的,所有礼仪要求“必丰、必洁、必诚、必敬”。大典用音乐、舞蹈等集中表现了儒家思想文化,体现了艺术形式与政治内容的高度统一,形象地阐释了孔子学说中“礼”的涵义,表达了“仁者爱人”、“以礼立人”的思想,具有较强的思想亲和力、精神凝聚力和艺术感染力,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和乐氛围、构建和谐社会、凝聚民族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作用。

祭孔的最重要议程是三献礼,主祭人要先整衣冠、洗手后才能到孔子香案前上香鞠躬,鞠躬作揖时男的要左手在前右手在后,女的要右手在前左手在后。所谓三献,分初献、亚献和终献。

初献帛爵,帛是黄色的丝绸,爵指仿古的酒杯,由正献官将帛爵供奉到香案后,主祭人宣读并供奉祭文,而后全体参祭人员对孔子像五鞠躬,齐诵《孔子赞》。亚献和终献都是献香献酒,分别由亚献官和终献官将香和酒供奉在香案上,程序和初献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