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生命因享受教育而精彩
32626500000002

第2章 搬掉“大山”

张萍:不知不觉,做校长已经八年多了,在济南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工作也历时六年零八个月。2003年7月,从一所仅200余人的世外桃源式“迷你小学”到一所拥有百年建校史的传统名校任校长,我有过彷徨,也有过无助。也许曾经的两句自白最能准确表达当时的心路历程:曾经梦想做一名天底下最好的老师,却阴差阳错做了校长;曾经立志办好一所世外桃源式“迷你小学”,却糊里糊涂地成了所谓“名校”校长。不是因为爱而选择了做教育、做校长,却因为做了教育、做了校长,而无条件地选择了全身心地付出与热爱。

陶继新:我们的生命去向都有或然性,在美国有人甚至认为,这种或然性往往决定人一生的命运。我觉得,您走到今天,成为名校长,看似或然,其实必然。您的教师生涯,“迷你小学”的校长经历,都是为到济南师范附属小学这所百年老校做校长在做铺垫,做准备。而且,即使没有这些经历,您也会走得非常辉煌,这是由您的性格与能力决定的。您热爱教育事业,干任何事情都全身心地投入,尽全力做到最好。有付出就有收获,这是一个看不见的生命规则。如果没有巨大的付出,就不可能有巨大的收获。即使一时有了所谓的收获,也会在某个时刻化为乌有。您有了巨大的付出,收获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一个机遇问题。

张萍:谢谢陶老师的认可与勉励。我至今记得2003年7月那个炎夏的午后,经领导谈话,我从市中区的六里山小学调至济南市教育局唯一的一所直属小学——济南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以下简称济师附小)担任党支部书记兼校长。济师附小是我师范毕业前曾经实习过的学校,由于地处文化不甚发达的老工业区,它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并不太大,但是在济南教育,特别是从事小学教育的人心目中,这是所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学校。因为隶属具有百年历史的山东传统名校——济南师范学校,教师队伍的主体是师范优秀毕业生,所以多少年来在济南小学教育界是起示范、引领作用的学校。但是最近几年,从不同渠道听到很多这所学校的负面传闻,而六里山小学在我和各位同事的共同努力下,摆脱了困境,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正由于此,对这次调动我心存忧虑,几多徘徊。那几天,我彻夜难眠,为难以割舍的六里山小学那一个个无法兑现的诺言,为即将到来的无法预料的种种困难……

陶继新:我理解您当时的心情,因为到六里山小学采访的时候,我感觉这个“小不点”的小学,几乎处处都是景点,到处都可以寻到您的足迹,每一处景点,都凝结着您的智慧与汗水,那里的教师与学生,同您是一种鱼与水的关系。所以,从小校到大校,从弱校到强校,在一般人看来,一定特别兴奋。可是,您却割舍不下与这所小学的感情,有一种难以言说的留恋与伤感。当然,市教育局做出这样的决定,您是别无选择的。济师附小这所唯一的市属小学,需要一个让她焕发生机的校长。而您在六里山小学的出色表现,使市教育局领导相信,您是可以担此重任的最佳人选,他们期待您的到任,能使这所小学重新展露她昔日的风采。事实证明您没有辜负他们的期望,七八年之后的今天,济师附小,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名校。

张萍:也许我的记忆还停留在1986年我在济师附小实习时附小师生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和深入热烈的教研活动中,还停留在1994年我唯一一次回到济师附小参加全国某年会时整个校园中弥漫的浓浓墨香里,停留在新竣工的活动楼粉白的墙壁映衬下无处不在的朝气蓬勃的喜气里;也许是我刚刚从日新月异的市中教育氛围走出,还停留在六里山小学精美的童话般小班化校园环境的思维惯性上,所以虽然自认为已拥有充足的思想准备,但是当再次走进济师附小时,我还是无法接受现实与记忆的强烈反差。

因为是暑假,而且尚在施工的缘故,校园中笼罩着沉沉的暮气。走进教学楼内,触目可及的是墙壁上斑斑的水渍、剥落的墙皮,教室里黑板有些已经残缺不全,古老的深棕色长条桌凳歪七扭八地摆放着……走进活动楼,光线昏暗,因为常年无人使用,墙壁上的学生字画已发黄变旧,散发着淡淡的霉味,一股强烈的冷清感直逼你的神经。刚刚完工一两年的塑胶跑道覆盖着厚厚的尘垢,以至于后来请专业队伍清洗时,他们的经理看了一圈后,蛮有把握地说:清理水泥地呀,我们没问题的!

学校里正在进行的工程是厕所改造和多功能教室装修。就是这两项工程,在后来给学校带来很多麻烦:厕所工程质量不过关,以至于在后来几年内无数次整修,还是解决不了管道渗漏的问题;而多功能厅的装修由于功能定位不准,在使用中存在很多问题,不得已在五年后的暑假进行了重新施工。但在当时使我非常窘困的并非工程本身,而是工程亟待解决的资金问题。学校由于欠债,被法院冻结了账目,无法正常使用资金,导致和施工单位之间的种种矛盾无法解决,不仅工程质量无法保障,还出现了施工队的包工头跑到学校教学楼楼顶要求还债,否则就要在全体师生面前跳楼自杀的事件。虽然后来110及时赶到,没出什么大乱,但是对于从来没有经历过这种惊险的我来说,的的确确吓出了一身冷汗,那种心惊肉跳的感觉至今想起,还心有余悸。

陶继新:学校发展到这种地步,一定有它的原因,但作为一个有理想、有魄力的校长,你一定会首先想到如何去改变这样的现状。一个好校长,可以成就一所好学校。无疑,您将是使之变化的第一责任人。您的首先任务,就是要让学校变回到你印象中的那种朝气蓬勃的时代,然后再将其变得更加灿烂。

张萍:老师们的状况也不容乐观,一是由于市教育局唯一一所直属小学的特殊位置所决定,学校与市内其他小学缺乏必要的人员交流与学术沟通,学校氛围相对封闭,信息闭塞。二是比较频繁的领导班子变换,使得学校管理质量不高,干群之间缺乏必要的尊重与信任,学校凭借着惯性在缓慢运行。

学校老师对我的到来与其说是欢迎,不如说是好奇。济师附小除了在建国初期有过一位非常优秀的女校长——沈百贞校长(后来曾任我市教育局副局长)外,几乎所有的校长都是年富力强、经验与阅历都极为丰富的男同志。对我这样一位来自名不见经传的小学校的年轻女校长,大家充满了质疑与好奇。大家远远地观望着,有关我神秘背景的各种传言更是不断传入我的耳中,让我在感觉可笑之余,又平添了不少的惶恐。更有甚者,半是调侃地发表着自己的预言:女人当家,房倒屋塌……

那时正值酷夏,葱葱茏茏的爬山虎攀满教学楼西墙,给人以沉沉的沧桑感觉和悠悠的思古情怀。每天我都会从办公室的窗口静静地凝视着镶嵌在窗框上的翠绿翠绿、几欲滴水的叶片,在阳光下跃动的生机昭示着希望,赋予了初到附小、感觉孤立无援的我以无穷的力量。

陶继新:前面所谈到的外在令人堪忧的表现形态,就已经折射出了教师精神面貌的不佳。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之下的教师,对于学校的发展,特别是重铸辉煌,是决然不会想象到的。一个从小学校来的女校长,就更不可能给大家带来希望了。所以,开始教师的质疑与好奇,当在情理之中。这些,您尽管有些思想准备,但是,准备不会太足。

爬山虎的生命是坚韧的,即使生存于不利的环境之中,照样可以郁郁葱葱。那个时候,它无意间给了您一种生命的启迪。附小的“凤凰涅槃”就在那些绿色中悄然开始了。

张萍:是的,困难重重,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资金问题。当时学校之所以资金紧张,有三方面的原因。

其一,是因为很多年前学校所办的公司欠老师们自己的集资款30多万元,多者上万元,少者也有几千块钱。这已经是前几届领导还完之后所剩部分。欠谁的钱也不能欠老师们的,所以到校时间不长,学校就筹措资金,首先补上了这个窟窿。

其二,学校拖欠热电厂管网建设费80多万元,历时达5年之久。天气渐渐寒冷,热电厂一次又一次发来催缴令,否则当年就停止供暖。针对热电厂急于、难于收回旧债的心态,并争取到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我们与热电厂几经协商,达成一致:他们做部分减免,我们一次性付清。暖气终于如期供上,看着师生们在暖意浓浓的教室里上课,我那颗悬了多日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但最让我挠头的大事是一个“鸡肋”工程——南山基地。在位于山清水秀的济南南部山区建立济师附小学生基地,是20世纪末学校领导的一个重大决策。然而谁也没想到学校举全校之财力建设的基地在几年之后竟然成了学校发展的“绊脚石”,前期投入无法收回,工程欠款无法还上,场地、器材闲置,后续资金根本无从谈起,学生到基地进行实践的设想早已成为空中楼阁……工程队经常到校讨债,法院更是几次封账,搞得我们连正常的工作都无法进行。那段时间,基地的事情成了我的心头大患,一次一次跑教育局,抓住局长到学校调研的机会,除了表达我们办好附小的决心,更是苦陈“南山基地”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困扰。终于,经过局长多次调研,在市教育局多位领导的积极斡旋下,局里终于痛下决心,将基地的所有欠款及后续资金投入都承担起来,并积极筹建“济南市中小学生劳动基地”,一块拖累了附小多年并且可能永远闲置下去压得我们喘不上起气来的土地,一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被充分地利用起来,实现了最大的价值。

2004年初寒假前夕,在学校放假前的最后一次全体教师会上,我郑重宣布:济师附小终于搬掉了头顶的“三座大山”!从现在开始,济师附小不再办公司,不再做任何与学校工作无关的事情,一门心思做教育,我们要为把附小办成“省内领先、全国一流、与世界接轨的现代化名校”而努力……掌声热烈,那是我第一次听到报告厅里响起如此热烈的掌声,望着老师们惊讶、振奋的神情,我的心里第一次拥有了笃定与自信!

陶继新:“三座大山”压了附小那么多年,为什么一直没有搬掉呢?这有能力问题,也有眼光与责任问题。有“山”压在头上,心里就会特别沉重,就会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特别是影响到校领导和教师甚至是学生的情绪,且容易形成恶性循环!而当老师们心绪不佳的时候,即使校长如何说搞好教育教学工作,都不会起到明显的效果。“鸡肋”是嚼之无味,舍之可惜。所以,一般人往往徘徊复徘徊。即使如曹操果有军事才能者,也在关键时候用了“鸡肋”的口令,杀死杨修。由此可以见出其矛盾的心理。其实,一个主要领导,就应当当断则断,不能犹豫不决。您为什么如此坚定地舍弃这块“鸡肋”呢?因为您知道一个道理,得与舍各有利弊,关键是孰轻孰重。权衡之后,就要断然做出决定。这既需要眼光,也需要气魄。您思维的敏锐与行动上的雷厉风行,让您初出茅庐就打了漂亮的一仗。可以说,您在全体教职工面前显现了果断从事的工作作风,特别是在处理棘手问题时那种快刀斩乱麻的果断。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拉开了附小开辟新时代的序幕。

张萍:是的,此时应该说老师们在这个序幕中看到了附小发展的美好前景。至今我还珍藏着省级教学能手、硬笔书法教育专家、我校退休教师王万佐老师当时送来的一封信,工工整整的楷书凝聚着一位优秀老教师的一片欣喜与期待。

张萍校长:

甲申年春节有感,书信一封,表我们感激之情。

您于2003年金秋之机到来附小,纳贤听谏,开展工作。还不到半年,就顺手解决“棘手”的几个“老大难”,为我们根除了附小的后患,让我们这些“老弱病残”得与年轻人共欢。共欢虽属小事,却难能可贵……

您来了,教师节就让我们位于酒家的首席,待若贵宾,同餐共饮。更值得高兴的是今年春节,前所未有,能与在职者“同享”。团拜更是别具一格,高具一格,既有利情谊的交流,又有利工作的奋进。每人都能享得一份节日的厚礼——高级的巧克力,使之甜在口内,乐在面容,赞在语声。

阅览了附小百年校庆的“蓝图”。那灿烂的教育业绩,是我梦中也难想到,感到工程“太难了”!您和陈殿军校长潜心于小学教育的管理,具有“琢玉成器”的慧眼和精湛“技艺”,使我“朽木成材”,将校庆“基础”浇铸成功,后面的“连台好戏”,会让大家更高兴。

每想到以上所述事实,春节处在兴奋之中。向二位致敬。

退休教师王万佐

2004年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