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生命因享受教育而精彩
32626500000034

第34章 理想中的学校

张萍:当校长这么多年,我觉得不管是附小和我个人最该感谢的是济南市教育局。这绝非套话或者是逢迎。因为济师附小作为市教育局的“独生子”,拥有非常宽松的自主发展空间,教育局领导给了校长更大的独立思考、独立办学的平台,几乎很少有纯粹行政事务性的检查和干扰,一年又一年,我们可以静下心来,离开各种喧嚣,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记得陈东生局长多次告诫我,要心无旁骛,把学校办好,把附小办成济南教育的示范基地、实验基地。他说:小学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教给孩子善待别人……言语不多,但切中时弊,真切朴实,没有束缚和压抑,只有嘱托与希冀。

这几年,我觉得我做了一个“真”校长,在努力地办一所“真”教育的学校,在很多场合,我都能坦言对教育的真实想法,在很多时候,我都能按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在学校推行各种政策,不为名不为利,引导教师脚踏实地地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默默无闻地做一些符合教育规律,看似非常小但是又非常有实效的工作。这对很多校长来说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呀!

陶继新:是的。校长的急功近利,可能给校长带来一时的名利,可给学校带来的,却是长久的灾难。不过,做到“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校长要做一个真人,就要从外到内都要真。校长的真假,教师可以看得一清二楚。而且,教师也会回应这个真假。真则以真回应,假则以假回应。当一个校长与教师真心相印时,学校的所有工作就会变得简易起来。因为学校的工作,最大的问题还是人的问题。只要人心齐,人心真,什么事情还做不好呢?况且,校长之真,还会影响到教师之真,老师之真,还会影响学生。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就真的是如此重要啊!

张萍:是呀,要搞“真”教育,首先要做“真”校长。我一直很感谢附小的老师们,记得刚到附小的时候,要迎接上级的一次涉及学校排名的考试,当有人提出能否将几个成绩稍差的学生请出来时,很多老师表情中都流露出极大的不屑。后来我发现,在附小,爱慕虚荣,不脚踏实地的老师是绝对没有市场的,那些沉静、自然、踏实的老师,即使能力弱点,也往往能得到大家发自内心由衷的认可。正如有一位老师给我讲到的她的人生底线:我可以允许我自己平庸,但无法谅解自己低俗。

我喜欢这种氛围,也喜欢这种隐藏在内心的强有力的公正。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我只要怀真心,动真情,说真话,做真事就足矣。当我离开附小的时候,一位年轻教师这样说:

您的人格魅力一直感染着我,许多待人接物的道理,坦然不做作的态度,都让我学会做事,学会做人。我对您来说只是过往的一粒微尘,但是就像学生一生惦念老师一样,我也会一直持守您留给我的心里的光亮。能在刚踏入学校的时候遇到张校长,真好。

读着她的信,我很开心,为她的赞誉和留恋,更感谢她和很多老师对我“坦然不做作”的认可与了解。

陶继新:感慨于你们教师的沉静、自然、踏实。为什么有的人弄虚作假?除了个人品质之外,与现在社会上弄虚作假已经“蔚然成风”也不无关系。获得全国科技大奖者的论文可以是假的,甚至院士的论文也可以找人捉刀代笔,更遑论中小学教师的论文抄袭了。所以,当有的老师提出来“将几个成绩稍差的学生请出来”的意见时,也并不是什么新闻。也许,在其他学校还可以得到积极的回应。你们的多数教师“流露出极大的不屑”,说明这个群体还保留了作为人师的一份真诚。但是,有时候,这份真诚会受到践踏的,以至于变异与异化。究其原因,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校长之假会起到一个巨大的负面作用。而你们的教师是幸运的,他们遇到了您这个真诚的校长,于是,老师之真不但被保存下来了,而且得到了有效的扩展与升华。

张萍:要搞“真”教育,就不要弄虚作假。六年多来,附小的迎查工作往往是相关工作部门的资料整理归档,我坚决反对干部、教师把心思用在补假材料上,哪怕是一份也不行。成绩不高的原因的确是我们平时工作做得不好,来年查缺补漏即可。我曾经在校会上评价过期末补听课笔记的现象:如果你没完成听课任务,学校肯定要扣奖金,要点名批评,但是你还拥有一份人家对你基于真实的人格尊重;如果你为了拿点奖金,为了逃过批评,竟然耗心费力恶补一些本不存在的工作,用虚假去换取奖金和面子,失去了尊重的认可还有什么价值?对我而言,宁要真实的问题,也不要虚假的荣誉。

近年来,学校图书室每年都进书,这些书是图书室的管理人员与老师们去书市挑选的,许多最新版图书都会在第一时间登上附小书架。但即使这样,因历史上储备不多,与规范化学校的标准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每每有领导来检查的时候总会很不解地问我:附小难道真的穷得连书也买不起吗?不是的,大手一挥,十几万册图书不用一周就会纷至沓来,摆满附小的书屋,但是这种没有精挑,没有过滤,没有经过师生岁月的品读、翻阅、浸润的书,会蒙上灰尘,成为迎查的摆设。书需要日积月累地慢慢攒,而不是挥金如土地集中买!

我想在课程体系建构中,我之所以那么执著地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反复研究,力争研究出一张完全符合国家标准,又能适应附小实际的课程表,也是基于实在不愿意去和老师们形成虚假的同盟,在老师们内心的不屑和鄙夷的目光中去应付各种检查,获得一个个光灿灿的奖牌。现在附小每个教室的后门上都张贴着一张精美的课程表,那是一种坦荡,更是一种职业精神或者是人生态度的传达。

我曾经公开反对过:下班之后搞什么教师读书沙龙,因为我知道教师的上班时间属于学生和事业,下班时间属于家庭和生活。与其大家坐而论道,说一些冠冕堂皇的场面话,不如做完事情,静下心来读书,徜徉于书海,潜心与先哲对话,让书香静静浸润心灵,体会静读无声的美好与幸福,闲暇和好友自然地交流书趣,分享书闻,那是怎样美好的境界。把读书也当作工作,当作汇报,实在是对人类至美情趣的亵渎和轻薄。这种“花样”不搞也罢!

附小不搞“假花样”,附小的老师不玩假“招子”,大家静下心来干什么呢?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研究教学、设计校本作业,为孩子策划各种各样有趣、有意义的活动。虽然很辛苦,但是对自己的职业良知负责,为我们的孩子成长负责,累并快乐着也就不是无源之水了。

陶继新:在上级检查时做到不弄虚作假,本是正常行为,可是,现在真能做到这一点者,还真是需要勇气与人格。您可以到一些学校甚至大学去看看,为了应付检查,几乎动员所有老师甚至学生都来补材料,这已经成了一个不是新闻的新闻。更加可怕的是,几乎所有作假者,似乎都是为学校的“荣誉”而努力。其实,由此投射到师生心里的却是一个不诚信的信息。这种信息如果一次又一次地重复,就会在他们的心里得到强化,从而形成一种不诚信的品质。所以,李开复在他的《做最好的自己》中写道,以前,外国大学里的教授喜欢接收中国留学生,可是,现在却不然了。因为如果他与中国留学生决定共同开发一个四年的研究项目,也许突然有一天,这个留学生会不辞而别。因为这个留学生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工作。其实,这种有损人格国格的事情,在这个不辞而别的留学生看来,也许顺理成章。如果追根溯源,就可以找到中小学以及大学生对于作假的无意间的认可中。特别是小学教师,教的是天真无邪的孩子,一旦有了不诚实的思想,就会影响到小孩子,甚至在他们的心里种下不诚信的种子。所以,高度赞同您所说的“不玩花样”,要做一个真人,要做一些真事,要教育出一批又一批的真学生来。

张萍:要搞“真”教育,就要尊重教育的“真实”。直到现在我对一件事情仍记忆犹新。有一年一位领导来我校视察,我突然冒出个念头,这时正值上课,教师书吧肯定很冷清,于是让干部安排几位老师过去读书。我忘不了走进书吧时,我心头涌起的强烈的愧疚。老师们没辜负我的期望,那么像模像样地坐在那儿。这时候,他们应该在办公室里备课、批改作业,他们应该稍事休息,喝口水,和同事闲聊两句,因为今天还有那么多工作等待着他们,而他们竟然如此认真地配合着我的工作……从那之后,我下定决心,再也不用这些非教育的工作去影响他们,让老师们潜心工作,静心育人。我们没必要故作精彩,展示给领导、同行们真实的正常的工作、学习状态是对来宾最真诚的尊重。

这几年,济师附小几乎每周都要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校长和教师参观团,有时一天就来好几拨。但是所有接待工作都是我和办公室的老师们包打天下,如需相关人员参加,也是提前通知,以不影响正常工作为前提,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节奏不变,很多时候老师和同学们都不知道有人来参观。来宾们看到真实状态下、正常节奏中的附小原生态的生活,井然有序的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扎实热烈的各科教研,训练有素的养成教育……时间一长,附小师生就拥有了一份淡定后的从容。许昌教育同行四次到附小,他们感慨道:在附小印象最深的是附小的学生都会笑,附小的老师彬彬有礼,特别大气。

去年年底,我观看了济南市中小学合唱节的闭幕式。当我校六年级五班的同学们在他们班主任陈世昌老师的带领下走上舞台的时候,我格外开心。即使从我这个非专业人士看来,他们的演出水平与专业合唱团相比也有不少差距,但是全班学生“一个也不能少”的理念和师生同台心声交融的境界已经使得是否专业不那么重要了,他们的歌声也许算不上多么优美,但是却离我们的教育理想最近。

陈世昌老师与班级学生一起

在市合唱节上纵情高歌每当参加学校合唱节,我的内心同样充盈着喜悦。参加比赛的各个班级合唱团真的谈不上专业,但是他们都是从“一天也不少”“一个班也不少”“一个人也不少”的每天十分钟草根化、校本化的唱歌活动中一步步走到合唱节上来的。我常常在想,让附小的每一个孩子都愿唱歌、能唱歌、会唱歌是个虽简单但却非常遥远的梦,但附小的师生们就这样怀着一份简单与执著走在路上,为实现这个简单而美好的梦在努力着!

记得去年合唱节,在来宾席前面有几个小女孩,看样子应该是二年级的小朋友,他们自始至终自发地挥舞着手臂为台上的同学“指挥”,自娱自乐,丝毫没有疲倦之意。发奖仪式前,因为要算分,所以有一段空当,朋星局长动员我们的孩子唱唱歌,我没想到就是那两个嫩生生的小姑娘又走上台争先恐后地引导前几排低年级的小朋友唱起来,挡都挡不住——《数鸭子》《小红帽》《小毛驴》……看着孩子们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手舞足蹈的样子,我们这些习惯于正襟危坐的大人们笑弯了眉,笑眯了眼……

我对来宾们讲,附小的真实也许并不完美,但真实的缺憾,其价值永远大于虚假的完美。

《现代教育报》记者曾国华在附小呆了好几天,他说:“离开附小前,我在学校小餐厅吃饭,坐在我对面的那位三年级小女生大方、自然的表现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面对越来越多的外来参观者,附小的师生更加成熟,更加回归自我。真实、自然,是我喜欢的状态。我以为,这更接近教育的本质。”

陶继新:您深感愧疚的事情,现在还在一些学校重演着,而且有的校长非但没有愧疚,反而视之自然。有没有这份愧疚之心是大不一样的。人都会犯错误,关键是犯了错误之后是不是心安理得,是不是不再重犯,特别是不再明知故犯。

你们学校老师的淡定从容,核心是心里有了定力。不管外边有多少人来参观学习,不管来头有多大,都要向他们展示一个真实的附小形象。因为,那才是最有价值与意义的,当然,也是最对得起自己良知的。而且,这种状态还会有意无意地传递到学生那里,从而对他们一生的成长产生影响。

张萍:要搞“真”教育,就要真实地面对现实中存在的“真”问题,坦诚地面对问题,用真实的方法去解决,取得“真实”的效果。附小这些年来的办学理念提出、校本制度建设、管理模式建构、课程体系完善、质量体系的保障研究,无一不体现了这个追求。

记得我刚到济师附小的时候,曾经豪情满怀,有这么好的资源,有这么好的老师、有这么好的文化背景,我一定要把它办成省内领先、全国一流、与世界接轨的现代化名校。

在论坛发言并与哈佛大学的

爱莉诺达克沃斯教授合影但是在做的过程中,我常常会感觉到迷茫,名校的标准是什么?我曾经到网上搜索过世界著名小学,我就想看看世界著名小学是怎么办学的,但非常遗憾的是,我只查到了世界著名大学,能查到国内著名小学,但是查不到世界著名小学。为什么?后来我明白了,小学不应该为成为名校而奋斗,小学不应该为追求功利而存活,小学应该为质朴、真实、自然、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而活,小学应该姓“小”。如果说大学教育追求的是精英教育、培养更多栋梁之才的话,我们小学教育则应该立足让所有的小孩子和谐健康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办省内领先、国内一流、与世界接轨的现代化名校”的目标是违背教育本真的,是违背人文情怀的。

小学不应该过多地求名,更应该追求让所有的孩子自自然然、身心健康地和谐成长。于是做了好几年校长后,我突然明白了,我的理想是“办一所教师会教,学生乐学,校长、教师、学生共同享受成长快乐的小学校”。

陶继新:您初到附小时的雄心壮志是令人感动的,而更令人感动的是,您没有误入虚幻里,而是很快地回到了现实之中。什么是名校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其实,现在有的中小学的名校尽管名声在外,可是,如果你到他们学校里蹲下来多看几天,你就会发现,很多东西都是虚假的炒作。甚至有人说,您给我多少钱,我可以将你们学校打造成一所全国名校。名校如果可以打造的话,说明可以用不真实的报道将一般化的学校假造成一个有名的东西。所以,我对有些打造出来的名校一直不屑一顾。当然,有些校长也会因此而成了名校长。可是,我看他们的名在哪里?材料如您上面所说,大多是假的。而且有很多内容是从别的学校移植过来的。可是,这样的“名校”竟然会引来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这样的“名校长”竟然可以到一个又一个的地方介绍经验,甚至是作学术报告。其实,这种没有良知的名校长,在他们学校教师的心里是最无耻的校长。有朝一日,这样的名校长一定会重现原形的。

所以,您不去有意打造附小的名气,可是,正是因为踏踏实实,老老实实,真真实实,所以,反倒有了一定的名气。不过,这个名气是真的。当别人前来参观学习的时候,他们是可以取到真经的,你们的教师也会由此生成自信与自豪感。

张萍:这的确是一个不断求真、不断求实的实践、求索的过程,是追求教育真实的过程当中发生的真实变化。

世上的事情蛮有意思,做校长几年后,曾经连篇累牍,鸿篇巨著,各种纷繁的表格无法让我明了的名校评价标准在我心中凝聚成了一句话:“在学校教育中,评价事情对错的唯一标准就是是否在教师心力、体力允许的范围内真正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益!”这里强调的是是否真正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益,当然前提是不能超越教师所能承受的心力、体力。我想这不是“名校”的标准,这应该是“真校”的标准。

当在这个意义上与干部老师们达成共识以后,很多现象的是非曲直就一览无余,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遇到争论,聪明的干部、教师一点就透,“大道至简”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正如您所说,当我不再追求办名校的时候,附小的名气反而越来越大,成了不是名校的“名校”,而我也成了所谓的“全国名校长”,“中国十佳小学校长”和首届山东省“齐鲁名校长”的培养人选。

其实,老公最了解现在的我,我被他戏称为一个“土”到骨子里的老农民,喜欢乐呵呵地在自己的庄稼地里转转看看,欣赏着冒出的嫩苗在阳光沐浴下健康成长,会情不自禁地走向前去锄锄苗,拔拔草……那是一种自然的、不加掩饰的、溢于言表的、浅浅的却持久的幸福与自豪!

陶继新:其实,您的老公说您是一个“老农民”,可谓精彩绝妙。我就当过地地道道的十年农民,我体会到农民在看到自己亲手种下的庄稼茁壮成长时的欣喜心情。有的时候,甚至在深夜之中,蹲在庄稼地里静听庄稼生长的声音,有点诗意,也有点可笑。可是,那是发自内心的。当您看到附小在您的精心培育下,一天天地发展,心里就有了那种快乐,就有了欣慰感。所以,您虽然没有着意追求那些名气,名气却一个又一个地来了。这种来,是道法自然,是水到渠成。所以,接纳起来也水到渠成。您的潇洒与自如,就在这种水到渠成中升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