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改变世界的100个条约(下)
32696500000045

第45章 迈向朝鲜半岛无核化的第一步——美、朝签署《核不扩散条约》

1994年10月21日,美朝在日内瓦正式签署了关于解决朝鲜核问题的框架协议。

这次签署的协议重申实现美朝1994年8月21日声明中的目标以及维护去年6月11日联合声明原则的重要意义。双方就改造朝鲜核反应堆、双边关系、朝鲜半岛无核化和南北对话以及维护核不扩散体制等4个方面的问题取得了一致意见,同时还签署了一项秘密协议。据透露,这一协议对双方在每个阶段应采取的具体步骤和对朝鲜核设施实施特别检查等敏感问题作了详细规定。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协议签订之前致函朝鲜领导人金正日,保证美国将履行协议。朝鲜核问题在经历20个月的激烈斗争之后取得重大进展,朝美关系取得重大突破,具有深远意义。参加美朝会谈的朝鲜代表团团长、外交部第一副部长姜锡柱在协议签字之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宣布,“历时近一年半的认真而又艰苦的朝美会谈终于结束了”。他称协议书是“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的里程碑”,“有助于消除朝美两国之间不正常的敌对关系,建立信任,有助于实现朝鲜半岛和亚洲的和平与安全”。有关国家迅速作出反应,一致表示欢迎。联合国安理会11月4日发表一项主席声明,肯定该协议是“迈向朝鲜半岛无核化和保证该地区和平与安全的一个积极步骤”。

美国在1990年根据卫星拍摄的照片,认为朝鲜到90年代中期可能拥有核武器,它主张国际社会予以制止并促使朝鲜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检查。朝鲜否认自己在研制核武器,声明这纯属美国捏造的谎言。这就发生了国际社会所称的朝鲜核问题。这一问题在1993年3月激化。当时,美国要求朝鲜开放另外两个核设施供检查,朝鲜坚决反对并愤而宣布退出核不扩散条约。双方尖锐对峙。此后在长达20个月的时间里,朝鲜核问题几经波折,反反复复,不仅在东北亚地区,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间,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对朝鲜施加了强大的外交压力。国际原子能机构将朝鲜核问题三次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讨论,安理会发表了三个“主席声明”,敦促朝鲜接受核检查,呼吁和平解决朝鲜核问题。

朝鲜核问题斗争不仅关系到朝鲜半岛的无核化,更关系到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自美国直接干预后,核问题斗争的焦点集中到如何对朝鲜的核设施实施检查上。美国压朝鲜接受国际机构的特别核检查,以查清朝鲜的“核发展计划”。朝鲜坚持核问题与朝美关系正常化“一揽子解决”的立场,拒绝接受特别核检查。为了寻求解决核问题的途径,去年5月美朝驻联合国代表在纽约进行接触,为举行高级会谈做准备。从此,美国助理国务卿加卢奇和朝鲜外交部第一副部长姜锡柱时断时续地进行了近18个月的艰苦会谈。在这期间,朝鲜核问题斗争交替出现缓和——危机——再缓和的状态。

今年2月,美朝达成4点协议,朝鲜向国际原子能机构开放7所已申报的核设施接受检查,美朝恢复一度中断的高级会谈,美韩取消1994年度“协作精神”联合军事演习,朝鲜南北两方恢复为特使互访进行的谈判。非常可惜,这一令人鼓舞的协议并未成为解决核问题的转机。不久,美国提高了要价,把协议中未加明确的“完成”核检查和“实现”南北会谈,作为恢复双方会谈的前提条件提了出来,韩国也强调美朝会谈必须在南北会谈之后进行,南北接触不欢而散。国际原子能机构以无法查明朝鲜是否将核物质用于军事目的为由,将朝鲜核问题再次提交安理会讨论,核斗争又一次出现复杂局面。美国加大了对朝鲜的外交、军事压力,无限期推迟美朝第三轮会谈,策划对朝鲜实施经济制裁,并在韩国部署“爱国者”导弹。朝鲜方面亦作出强烈反应,声明“制裁就等于宣战”,朝鲜将“以和谈对和谈,以战争对战争”;并加强了军事防范。5月斗争出现短暂缓解后随之又激化。朝鲜邀请国际原子能机构观察其5兆瓦核反应堆换料,但双方就更换下来的乏核燃料棒的检查程序发生分歧。解决朝鲜核问题的前途重又变得模糊不清。

注意观察这场斗争的特点,可以发现,当斗争出现缓和时,有关各方所作出的妥协和让步是有限度、有条件的;出现危机时,各方所采取的威胁和强硬做法也是有前提、有节制的。可以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缓和是脆弱的,危机又是可以挽回的。核问题何时能够了结,有识之士们也曾有过各种预测,有的乐观,有的悲观。然而,转机终于出现了!

1994年6月,朝鲜国家主席金日成邀请美国前总统卡特访问朝鲜,表明了朝鲜对美国、韩国和国际原子能机构三方的缓和姿态。金日成主席通过卡特向美国政府传话:如果美国保证恢复美朝讨论核问题的高级会谈,朝鲜将冻结其核发展计划,把可以生成大量制造核武器所需的核材料的石墨型核反应堆更换成轻水型反应堆,以彻底解除西方对朝鲜的“核疑惑”,并表示愿意随时随地与韩国总统金泳三举行南北首脑会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