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改变世界的100个条约(下)
32696500000046

第46章 血与火铸成的和平——波、克、塞三国签订《代顿协议》

这一倡议迅速得到了美国、韩国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响应。金日成主席对推动朝鲜核问题的根本解决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不料,7月8日金日成主席突然逝世,解决核问题的进程暂时耽搁下来。而后,朝鲜沿袭了金日成主席生前制定的外交战略,向美国表示将遵守诺言。改造朝鲜核反应堆工程所需的约40亿美元的经费如何筹集,美国能否取得韩国和日本的合作,确保资金及时到位和按期供应替代能源,尚难以预料。朝鲜南北两方积怨甚深,韩国对日内瓦协议“并不完全满意”,其今后对美朝改善关系采取何种立场,南北对话能否很快恢复等,凡此种种都可能对美朝核问题协议的全面落实产生一定影响。97.血与火铸成的和平——波、克、塞三国签订《代顿协议》1995年3月,严冬消退,春回大地。

经过近4个月的休战,波黑境内基本上平安无事,联合国驻波黑特使明石康既感到欣慰,又为近来传闻穆斯林军队即将发动春季攻势而担忧。他必须采取措施阻止局势恶化。也许他一生也不会忘记1995年3月12日这一天,他的涂有黑色“NU”字样的座机,在萨拉热窝降落时,被一枚不明方向的炮弹穿了一个洞。这种炮火欢迎仪式并没有吓倒这位特使,但这是局势恶化的前兆。

波黑形势的发展,使西方国家越来越认识到,在波黑要实现它们所希望的和平,就必须改变目前的力量对比,削弱塞族的实力。

穆斯林武装经过一个冬天的休整,并通过多种渠道得到了大量的武器补充,而且在暗地里也得到了某国的纵容,认为向塞族进攻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3月20日穆族军队开始了既定的春季战役计划,战斗首先在波黑中部的图兹拉打响。塞族对此早有准备,双方展开激烈的争夺战,到3月底,穆军的攻势被粉碎。

5月24日,穆族从萨拉热窝市内再次向塞族发起大规模进攻,塞族随即对萨市进行报复性炮击。25日,北约以塞族违反安全区的规定为由,出动6架战斗轰炸机,对塞族总部帕莱附近的6座弹药库和其他目标进行了3次空袭。

北约的空袭激起了塞族方面的极大愤慨和强烈反应。他们愤愤不平地表示:穆斯林从安全区首先出来打我,联合国和北约不管,我还击,你们的飞机就来炸,这公道吗?塞族又使出了他的杀手锏——扣人质。他们向维和部队的观察哨所和弹药库发起突然袭击,抓了400多维和人员,并用手铐将他们铐在塞军指挥部、军火库、雷达站、前线阵地的建筑物上(其实很多只是把维和人员铐在那里拍一段录像而已)。塞军发表声明说:这些人质的安全取决于北约今后的行动。

塞族的这一举动,惊得国际社会目瞪口呆,纷纷谴责塞族的行动,要求无条件释放人质。美、英、法等国向亚得里亚海调兵遣将,对塞族施加压力,但塞族不吃这一套。法国请俄罗斯出面施加影响,敦促塞族放人。经过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米洛舍维奇的斡旋,在得到北约不再轰炸的默许后,塞族于6月2日起释放了全部人质。

对小小塞族的如此羞辱,北约岂能善罢甘休。6月3日,北约决定向波黑派出一万多人组成的快速反应部队。表面上是为了必要时解救人质,实际上是为了教训塞族。但塞族没有觉察出这一点。他们在人质危机平息后,又按照自己的战略部署,向联合国划定的“安全区”打起了主意。

7月8日晚,塞族以波黑东部的安全区“实际上已成为穆斯林恐怖分子向塞族发动袭击的基地”为由对斯雷布雷尼察发动了进攻,并不顾联合国和北约空中打击的警告,一举突破荷兰维和部队设置的防线,占领了斯雷布雷尼察。塞族领导人卡拉季奇下令组建斯雷布雷尼察地方政府,并任命了文职官员。联合国安理会于12日通过决议,要求塞军立即停止军事进攻并马上撤离斯雷布雷尼察,恢复它的安全区地位。但塞族不予理睬,继续对其他几个“安全区”进攻。16日塞军又攻入泽帕,戈拉日代危在旦夕。

自联合国在波黑划定安全区以来,波黑历次危机几乎都是由此地引发的。穆斯林政府军利用安全区发动进攻,每当塞军发动反击时,北约则以保护安全区为由空袭塞军阵地。塞族多次试图解除安全区内的穆斯林武装,但都因北约的空中打击未果。特别是波黑东部这三块穆斯林飞地,由北向南像钉子一样插在塞控区。长痛不如短痛,只有将它连根拔掉,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波黑塞族采取如此大胆的军事行动,这是对联合国和北约的公然冒犯,国际社会震惊不已,西方大国反应尤为强烈。不狠狠教训一下塞族,西方大国今后还有什么威信可言。美、英、法等国取得了一致。塞族大祸临头了。

就在北约紧锣密鼓地准备对塞族进行严厉打击的时候,克罗地亚总统图季曼感到收复克拉伊纳的时机终于到了。7月28日,克罗地亚在美国的默许和支持下,出兵攻占了波黑塞族控制的战略重镇格拉霍沃和格拉莫奇,从而截断了克罗地亚境内克拉伊纳塞族与波黑塞族之间的联系通道。波黑塞族虽发誓要夺回两镇,但由于战线太长,一时无法集中兵力。8月4日,克罗地亚发动了代号为“风暴”的强大攻势。10万克军在坦克、重炮和飞机的掩护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克拉伊内纳塞族控制区发动全面进攻,很快将塞军打败,收复了此地区。30多万塞族难民背扛行囊,扶老携幼,惊恐地向波黑塞控区和南联盟狂奔,队伍长达200多公里。

克罗地亚政府军取得的胜利,使波黑战场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穆克联邦的变化,穆斯林武装乘机扩大地盘,塞军则进行顽强抵抗。在克罗地亚境内,克族与东斯洛沃塞族集结兵力,准备大打出手。

西方大国不能容忍战争再打下去了。他们在7月份就制定了一个代号为“精选力量行动”的空袭波黑塞族的计划,使其完全丧失对波黑政府军和克族武装的大规模进攻能力,迫使其回到谈判桌上,并接受西方提出的和平计划。

8月28日,一颗炮弹落在萨拉热窝市中心爆炸,造成37人丧生,80多人受伤,北约认定是塞族所为,开始了大规模的空袭行动。从8月30日开始,一直持续到9月14日。北约共出动了3200架次飞机,美军还发射了13枚“战斧式”巡航导弹,对波黑塞族控制区的防空设施、炮兵阵地、通讯中心、指挥中心、弹药库、军工厂等进行了猛烈的轰炸。这次空袭的强度、广度和持续时间之长,可与海湾战争相比。这是北约成立46年来最大的一次作战行动。据塞军总司令姆拉迪奇在记者招待会上讲,北约在空袭期间共向塞族目标投下了1万吨炸弹,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物质损失。

就在北约空中打击的同时,穆克军队在克罗地亚政府军的援助下,乘机向塞族控制区发起全面进攻。塞军节节败退,丢城失地,实际控制区由原来的70%锐减到50%。这样,塞族在波黑版图划分上讨价还价的“资本”几乎被剥夺殆尽。塞族被迫接受了北约提出的从萨拉热窝周围撤走重武器的条件。

10月5日,波黑各方在全境停火两个月。11月1日,美国把波黑政府总统伊泽特贝戈维奇、克罗地亚总统图季曼和塞尔维亚总统米洛舍维奇半请半拉到俄亥俄州的代顿空军基地,给他们好吃好喝,关起门进行谈判,美国在中间撮合,国务卿克里斯托弗也常常亲临谈判现场。三方在美国的软硬兼施下,都作了让步,其中米洛舍维奇让步最大。11月21日,终于达成并草签了全面结束波黑冲突的一揽子和平协议,即《代顿协议》。

根据代顿协议,波黑共和国在目前边界内作为拥有主权和独立地位的统一国家存在,由穆克联邦和塞族共和国两个实体组成,各方可保留自己的军队。各方控制区领土按5国联络小组的方案确定,即穆克联邦占51%,塞族占49%。12月14日,该协议在法国巴黎正式签署。

战火终于熄灭了,和平在波黑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