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生智1889年10月12日出生于湖南东安南应大枧塘(今芦洪市镇大枧塘村)。
东安地处湘南,与广西相隔不远。时值晚清,内忧外患日炽。外有英、法、美、日、德等帝国主义列强不断入侵,他们先轰之以大炮,继而通过不平等条约对中华民族实行奴役和剥削。内因封建统治日益腐朽没落,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农民起义层出不穷,清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19世纪30年代,在湘南就爆发了较大规模的瑶民起义。19世纪50年代,广西又爆发了金田起义。起义军席卷湘南,向北挺进,形成了全国性的太平天国运动,使大清王朝更加摇摇欲坠。唐生智就出生在革命运动迭起、满清大厦将倾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
东安唐氏始祖唐孔彰,原籍江西,系元代进士,官至四川中书行省,后来迁居东安应水(今芦洪市镇)上四方井。此公乐善好施,曾倡议修建石拱桥、观音阁丰碑。死后葬于大枧塘。二世唐子凝,曾任江西南昌县教谕。三世唐曰华、四世唐富弼,皆元代举人。五世唐志龙,曾任江西吉安府知府。传至第二十代唐大年时,唐氏家族衰落,只有靠挑脚为生。后唐大年去广西挑盐,途中得病,客死他乡。其子本友年仅12岁就随母亲周氏出继于竹木町罗家。继父对本友存刻薄之心。15岁那年,本友按照继父吩咐到河边看守群鸭,因不慎丢失四只,遭继父一顿痛打。他一气之下便远离家门,投身军旅,加入湘军,在江西作战十三年,屡立战功,升为分统。后来随东安人席宝田赴贵州平定苗民起义,每战必捷,被清王朝诰封为振威将军,官至大清帝国的广西提督,大清皇帝御赠黄马褂,还上溯推恩三代,赏封其曾祖父、祖父和父亲为振威将军,诰封其曾祖母、祖母和母亲为一品夫人。唐氏家族,可谓荣耀至极。
唐本友之子唐承绪,字耀先,乃唐生智之父,生于1870年。唐承绪少时即以事亲孝友闻名乡里,且文采斐然,但“不屑为帖诂之学以规仕进”。中年遵父命,纳赀为郎。不久,到江西、安徽任职。后回湘任南路缉私营管带官。然而,他志不在此。进入民国以后,政局为之一变,唐承绪复有经世救民之意,先后执掌汝城、湘乡、零陵等县。在位时,注意剔除弊政,蠲免苛捐,苏解民困,感化民众,为众望所归。后任赵恒惕省政府的实业司司长,在职三载,政绩显著。晚年还乡,仍施财济众,奖学育材,常谈笑释争,称望乡里。唐承绪元配夫人陈氏,生有四子:长子生智,字孟潇;次子生仁,字仲资;三子生毅,字叔沅;四子生明,字季澧。分别以智、仁、毅、明涵义起名,又按孟、仲、叔、季顺序和湖南境内四条大河即潇(湘)、资、沅、澧交叉取了字号,可谓别出心裁。
1897年,唐生智8岁,入私塾,诵读四书五经、之乎也者,接受仁、义、礼、智、信等启蒙教育。然而,东安民风强悍,武术普及。唐生智对武术比较偏爱。他的启蒙老师唐诗亭,在学业上对他要求特别严格。唐生智虽然天资聪颖,接受能力强,但因好武贪玩,有时受到老师的惩罚。有一次,他因功课未完成,挨了十个手板,他哭着回去向父亲告状,想以此得到家庭的抚慰。可是,他父亲却说:“打得好,以后不努力还要多打几下。”唐生智不但没有得到宽容,反而遭到呵斥,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从此以后,唐生智刻苦用功,学业大有长进。
唐生智出生于这样一个官绅家庭,有祖父的恩荫、父亲的呵护,能够受到比较正统的启蒙教育。他本来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跻身仕途,猎取功名。可是,动荡的局势、严峻的现实和倔犟的性格却使他作出了投身军旅的选择,唐生智希望自己能像祖父那样拼搏疆场,建功立业。于是,唐生智考入了陆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