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母婴护理与保健
32943300000014

第14章 产褥期的调养

产褥期内母体各系统的解剖和生理改变很大,特别是子宫内的创伤,乳房分泌功能旺盛,母亲分娩及产后照料哺乳婴儿的过度疲劳,易发生感染和其他病理情况,为保证母婴身体健康,详细观察产褥期改变,进行卫生指导,并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是非常必要的。

一、产褥期的调养原则

产后应每日测量一次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产后最初24 h内,由于分娩时体力消耗较大,体温可略升高,但不超过38 ℃。产后初期循环血量有适应性的变化,但心搏量未迅速下降,故在产后7~10天有反射性心率减慢,至60~70次/min。产后腹压降低,膈肌下降,呼吸多深且慢,14~15次/min。

(一)注意休息

经过十月的孕期,终于迎来分娩,分娩后看到自己的宝宝,大部分的产妇都会心花怒放,感到非常满足,紧接着由于分娩的疲倦,会不知不觉地睡意袭来。这时,你可闭目养神或打个盹儿,但却不能沉睡,因为宝宝还在等待吸吮母亲的初乳,还有医护人员要做产后处理。若是顺产的产妇还要吃点东西以补充体力。

产妇因分娩时用力,产后疲惫思睡,故最好24 h内卧床休息,之后宜在室内活动。早期活动可促进恶露排除,有利于子宫复原,大、小便畅通,并可能防止盆腔或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同时产后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与婴儿同起同睡,不要过分操劳,更不能用冷水洗尿片甚至干重体力活等,否则更易损耗气血,邪气也容易乘虚而入。

(二)留意观察产后情况

分娩后2 h左右,产妇应在分娩室休息,以便医生随时观察产妇的情况。在家分娩的产妇,也要留下接生的医生,等到3 h后,产妇和新生儿的情况都比较稳定了才可离开。这时会阴伤口和子宫收缩会引起疼痛,应采取仰卧位休息。

(三)饮食原则

生孩子后会感到饥肠辘辘,可进食无刺激又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红糖小米粥、红枣大米粥、鸡汤面条、鲫鱼汤面条、煮鸡蛋、牛奶、豆浆、藕粉、糖水煮鸡蛋、蒸鸡蛋羹、馄饨等,但不要进食太油腻、刺激性的食物。进食后,可以放松地睡觉,能睡多长时间就睡多长时间,以恢复体力。

剖宫产的产妇一般需要在产后36 h之后才可进食。每餐不要进食过多,因为此时产妇的胃肠功能还没有完全复原,三餐之间可以加餐,做到少食多餐,这样既可以保证营养的充分供给,又不至给肠胃增加过多负担。

有人认为,产后体虚,应该大补,于是大鱼大肉,鸡鸭鹅一齐上。殊不知,产妇分娩之后,气血大虚,脾胃运化功能也有所减退,膏粱厚味之品最碍脾胃,容易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下降,大便不调等症。所以在分娩之后的3~4天之内,产妇不要急于进食炖汤类,因为炖汤类会促进乳汁分泌,而此时产妇的初乳尚不十分畅通,过早喝汤只会使乳房胀痛。以后随着身体和消化能力的慢慢恢复,产妇渐渐进入正常饮食。待泌乳通畅后,方可多饮水。

(四)大小便情况

顺产的产妇,分娩后8~12 h可以自行入厕所。在8 h以内,应由亲属协助在床上排尿、排便和处理恶露。在4 h内少数产妇排尿困难,可发生尿潴留,其原因与膀胱长期受压、会阴部疼痛反射有关。可采用温针灸或指压利尿穴促使排尿,必要时进行导尿。

产后因卧床休息,肠蠕动减弱,加以会阴部伤口疼痛,常有便秘。产时已灌肠排便者,产后2天内可无大便。便秘时应服轻泻剂或用开塞露、肥皂水灌肠,还可以用温水冲蜂蜜口服。有痔疮者应防止便秘。

(五)要避风寒

对于避风寒问题,尤其夏季的产妇更要注意,不得贪图一时的凉爽(如吹风扇,洗头洗澡后又当风)。如果在冬天分娩,更不能使用冷水。此时不注意调养,以后将会留下终身的疾病,如顽固性头痛、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痛等。当然,也无需使房间密不透风,适当的空气对流是必要的,以室内的空气新鲜为宜。

(六)适当运动

产后24 h即可开始活动,指导产妇做健身体操,包括抬腿运动、仰卧起坐运动,以增强腹直肌张力;缩肛运动,以锻炼盆底肌肉;还可做胸膝卧位,以预防或纠正子宫后倾。运动每天做2~3次,每次10min左右。

(七)缓解疼痛

产后若因子宫收缩引起腹痛难忍,可及时治疗;若因会阴切开的伤口部位疼痛时,可用双膝并拢法减轻疼痛。

(八)注意会阴部卫生

可每日2次用1:5000高锰酸钾水溶液清洗外阴,便后也应及时清洗(不要坐浴),会阴垫应用无菌卫生纸或卫生巾。

总之,产后1个月,是女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时期,“月子”坐的好,一生的病就会少。随着生活条件的日益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也越来越强,“月子”肯定会越坐越好。

二、哺乳

(一)喂奶

顺产的产妇产后半小时,剖宫产的母亲麻醉清醒后,就要在护士的帮助下,与宝宝身体接触并喂奶。第一次,宝宝也可能吸吮不出乳汁,但要让宝宝吸吮乳头半小时,这样就可以尽早建立催乳和排乳反射,促进乳液分泌,还有利于产妇自身的子宫收缩。

产后8~12 h开始哺乳,如乳头乳晕有垢,应先用热肥皂水及清水洗净,以后每次哺乳前后均用温毛巾擦乳头和乳房。哺乳时,母婴均应取最舒适的位置。乳头应放在婴儿舌头上方,并用一只手扶托和挤压乳房,乳房勿堵住婴儿鼻孔。一般以每3~4 h哺乳1次为宜,每次约需5min,以后逐渐延长。

乳汁不足时应补充牛奶,哺乳期限以10个月至1年为宜。乳头皲裂多发生于初产妇和哺乳方法不当者,轻度皲裂仍可继续哺乳,哺乳后应局部涂敷10%复方安息香酊或10%鱼肝油乳剂,下次哺乳前洗净。

(二)特殊乳房的哺乳方法

每一位产妇产后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哺乳,但是每位产妇的乳房并不是千篇一律,所以面对同样的哺乳问题,解决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1.悬垂乳整个乳房下垂,乳头却在上部。悬垂乳可造成输乳管弯曲,使部分乳汁积聚于乳房下方,既不利婴儿吸吮,也易淤积成块,时间稍长便可诱发乳腺炎。正确的哺乳方法是用手将乳房托起,使输乳管与乳头保持平行位,以便于婴儿把乳房内乳汁吸空。

2.平坦乳以平坦胸及身体消瘦女性多见,乳房不够丰满突出,婴儿吸吮困难。在哺乳前宜做热敷,按摩乳房,并适当牵拉乳头,使其突出,同时上身前倾有利于婴儿吮奶。

3.大乳头母亲乳头较大,直径超过1.5cm称为大乳头。哺乳前应用两手拇指将乳头搓十几次,哺乳时用拇指和食指向后牵拉乳头,使其形状变得细长,然后将其送入婴儿口中。

4.乳头内陷乳头既短小,又扁平,甚至向内凹陷,给哺乳带来极大困难。关键是早期发现,及时矫正。喂奶时可用两手大拇指压乳晕,随后牵拉乳头,使其突出,并采取上身前倾的姿势喂奶。

(三)帮助现代妈妈应对缺乳

1.产后缺乳的原因众所周知,母乳是宝宝的“天然粮仓”,内含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及多种酶和抗体等,可谓营养丰富。宝宝食之,既易于消化吸收,又有益于生长发育,还能增强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

产后乳汁甚少或全无,称为“缺乳”,或称“乳汁不足”。产后缺乳,常使“宝宝哭,妈妈愁”,着实令人烦恼。为何在物质生活如此丰富的年代,还会出现缺乳现象呢?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未能尽早哺乳哺乳时间短、次数少,是乳汁不足最常见的原因。

(2)饮食结构改变有些爱美女性,为了追求身材苗条,一般吃得很少,而且强调多吃水果和蔬菜。这种偏食现象会导致产妇体内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缺乏,当然乳汁也不会多了。

(3)精神因素影响快节奏的现代生活,紧张的工作环境等客观因素,使人的情绪产生了极大的波动,烦躁、惊喜、忧愁、郁闷等情绪随时都可能发生。这些因素通过产妇的大脑皮层影响垂体的功能,抑制催乳素的分泌,导致缺乳。

(4)内分泌的作用女性垂体分泌的催乳素,它的作用是使已经发育成熟的乳腺分泌乳汁。环境污染的影响及各种疾病的困扰,都会影响女性垂体的功能,从而抑制催乳素的分泌,导致产妇缺乳。

(5)产妇对哺乳缺乏正确的认识一些产妇担心哺乳后影响形体的美观,不想给孩子喂奶,即使勉强给孩子喂奶,次数也相对较少。由于缺少吸吮的刺激,致使乳汁的分泌越来越少。

(6)缺乳与乳罩现代女性习惯使用文胸,如果产前使用乳罩太小,限制了乳房的发育,在乳罩的压迫下致使乳头和乳罩之间摩擦加剧,造成乳管堵塞,引起奶水少或无奶的现象。另外,乳罩中的一些纤维物质,也会对乳房分泌乳汁造成不良的影响。

(7)缺乳与内衣有研究表明衣服的纤维堵塞乳管,是现代母亲乳汁少的原因之一。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妇女在怀孕期间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怀孕期间不要戴过紧的乳罩;②最好选用棉织品的乳罩,不要将化纤衣服贴身穿或在乳罩外直接穿着毛类衣服;③切勿将乳罩与其他衣服放进洗衣机内混洗;④每次换用乳罩前要将其内侧的灰尘、纤维去净;⑤孕期坚持擦洗、按摩乳房,注意乳头卫生。

2.产后缺乳的预防

(1)劳逸结合注意休息,保持生活的规律性,保证充足的睡眠、精神愉快,防止过度劳累。

(2)及早哺乳产后早期哺乳,以刺激乳汁尽早分泌。当新生儿断脐后,于30min内裸体放在产妇胸前,并帮助新生儿吸吮乳头。因为吸吮反射是人的本能,此反射于出生后10~30min最强,早接触、早吸吮有助于母乳喂养成功。吸吮还可以使产妇脑垂体释放催产素和催乳素。前者加强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后者可刺激乳腺腺泡,使乳房充盈,延长母乳喂养的时间。以后按需哺乳,不要定时喂奶,只要宝宝饿了就可以喂奶,一般1~3 h喂奶一次,每次15~20min。两侧乳房交替进行,尽量使乳房排空,以保持乳房的最大分泌量。

3.产后缺乳的治疗加强母乳喂养的频率,消除紧张情绪,放一曲孕期听过的胎教音乐,让母亲和宝宝重温往日的温情。

(1)进补催乳饮食乳量的多少,与产妇的营养有直接关系,产后应供给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尤其应注意增加鸡汤、鱼汤、肉汤等高汤类饮食,对产后缺乳非常有效,产妇可根据自己的喜好,任意选用。

(2)药物治疗如果经过上述防治,缺乳状况仍未改善,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口服一些催乳药物。如口服妈妈多、催乳灵等,兼服多种维生素。也可服中药治疗。

(3)特定穴位按摩催乳详细内容参考第十一章《产妇产褥期常见疾病调治》有关章节。

(四)哺乳的方法与技巧

母乳喂养,是促进优生优育的重要手段。如何促进母乳喂养,如何提高泌乳质量,是摆在产妇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要说任务艰巨,主要是指产妇的哺乳意识还很淡薄,产妇自己了解哺乳的重要性,是提高哺乳质量的关键。在这一关系到人类素质优劣的巨大工程中,产妇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因为产妇自身就可提高泌乳质量,而且有许许多多的切实有效、简便易行的方法可以直接采用。

1.早早吸吮婴儿娩出之后,产妇可谓大功告成,产程中的痛苦和劳累,往往忽略关心婴儿。有人认为,休息是当务之急。产妇适当休息之后应立即担当起养育婴儿的重任,及时让婴儿吸吮奶头,这对产妇和乳房充盈都是十分重要的。一般情况下,婴儿生出半小时即可进行哺乳,每次可持续半小时,即使没有乳汁也应哺乳。除白天让婴儿有足够的哺乳次数外,应注意夜间喂养。因夜间泌乳素的产生是白天的50倍。通过频繁的乳头刺激,既有利于反射地引起子宫收缩,减少出血,又有利于泌乳系统分泌更多的泌乳素,有利于增加乳汁,有利于乳母的康复,也有利于增加母子感情。据临床对比观察,早吸吮比晚吸吮的泌乳状况要好得多。

2.母婴同室有人曾认为,婴儿刚刚娩出,那频繁的哭闹声会影响乳母休息,故采取母婴分离的办法,只是在喂奶时方才回到母亲身边。其实,这样做对乳母、婴儿均不利。母子触摸、婴儿哭闹、母子对视、婴儿气味等,这不仅可以增进母婴感情,还是一个个良好的刺激信号,这种信号可有效地刺激泌乳系统,解除下丘脑的抑制,导致泌乳素增高,乳汁分泌自然状如涌泉。据有关资料统计,产妇的泌乳时间,母婴同室组在48 h之内泌乳率为82.5%以上,非母婴同室组产妇泌乳率仅为10.5%,二者有显著性差异。在泌乳量上,母婴同室比非母婴同室组要好得多。

3.产妇正确认识母乳喂养的重要性据临床观察,凡是产妇重视母乳喂养者,多是积极配合医护人员,主动、设法尽快喂养,饮食状况良好,情绪较为稳定,心情舒畅。而不愿意哺乳者,常常不能及时排空乳房内的乳汁,缺乏足够的吸吮刺激,使反射性泌乳素及催产素释放终止,乳汁形成及分泌减少。有关资料显示,乳房充盈较早的产妇中,认为喂母乳无所谓的仅占6.6%,而愿意母乳喂养的高达31.1%,证明愿意母乳喂养者乳汁分泌多,乳房充盈时间长。但不容乐观的是,一些地区纯母乳喂养率仍然很低。

4.不定时喂奶,按需哺乳以往有不少人认为,定时喂奶有利于乳汁大量分泌,其实不然。不定时喂奶,可因婴儿频频吸吮、刺激、及时排空乳房,而有利于反射地引起大量的泌乳素释放,使乳汁分泌犹如泉水源远流长。医务人员曾做过临床试验,将同样条件的产妇,按定时和不定时喂奶的分为两组进行观察,结果在24 h乳房充盈者中,定时喂奶的仅占3.4%,不定时喂奶的则高达65.6%,证明不定时喂奶的乳房充盈明显高于定时喂奶者。

5.保持乳房健康有利于泌乳健康的乳房、乳腺是泌乳的基本条件。保持乳房特别是乳头卫生,防止乳房挤压、损伤,对有效地提高泌乳质量是及其重要的。产后宜经常用温开水清洗,切忌使用肥皂、酒精、洗涤剂等,以免造成乳头干燥皲裂。对于乳汁分泌不足或乳房胀痛不适者,可轻轻按摩,以促进乳房血液循环和乳汁分泌。一旦出现乳头感染,应及时采取积极措施,防止乳腺炎的发生。

6.乳母营养充足适当增加乳母营养是乳房充盈的重要保证。乳汁的来源取自于母体、取自于母体对营养的摄入多少。大量的资料证明,肉类、蛋类及豆制品类食物,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及时、适量、科学地补养母体,不仅仅使产程中的消耗得到补充,而且为乳汁分泌创造了及其重要的条件。据临床对比观察,每日两餐肉类、蛋类及豆制品者,比每日一餐该类食物者要好得多。软食、汤类、鱼类食物,易于母体消化吸收,对增加泌乳很有好处。

7.充分排空乳房促进乳汁分泌在以往,很多产妇认为,乳房排空了,乳汁就会越产越少,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充分排空乳房,会有效刺激泌乳素大量分泌,可以产生更多的乳汁。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使用传统的手法挤奶或使用吸奶器吸奶,这样可以充分排空乳房中的乳汁。当然,如果有条件也可以使用优良品牌的电动吸奶器,这种吸奶器能科学仿照婴儿的吸吮频率和吸力,能更有效地达到刺激乳汁分泌的目的,效果会更好一些。

8.掌握正确的哺乳方法由于我国产妇绝大多数没有哺乳经历,作为产妇应多听取医务人员的宣传教育,正确掌握哺乳要领。在有经验人员的指导下,于哺乳时做到手呈C字形,将乳房轻轻托起,以利于排乳。忌剪刀式固定乳房,两侧乳房应交替哺乳,以免两侧乳房不对称,影响将来的美观。对于乳头凹陷或较短者,应避免在口腔负压下拉出乳头,以防止引起乳头疼痛和损伤。哺乳结束后,可挤少量的乳汁均匀地涂抹在乳头上,以保护乳皮。喂饱婴儿后乳头应及时脱离婴儿口腔。乳母内衣应穿着软布料衣衫,不宜衣着化纤、粗糙之衣,谨防对乳头不良刺激。

9.注意哺乳细节在哺乳初期乳量不足时,特别是新生儿生后1个月之内,应尽量不使用奶瓶哺乳,以避免婴儿出现乳头错觉,发生拒食吸吮母乳的现象。在婴儿吮吸母乳时候,应该含住大部分乳晕,因为压迫乳晕有益于刺激乳泌及流出。同时,还应该注意两个乳房轮流喂哺,以保证全面均衡。双侧乳房轮流喂哺,婴儿在一天内可以从两乳房获得大致等量的奶水,既能吃到前奶,也可吃到后奶营养全面,不仅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也有利于乳汁的正常与“休整”。

10.注意防止婴儿吐奶婴儿吐奶现象较为常见。吐奶严重,往往影响婴儿的哺乳“兴趣”,同时对乳房保健不利。由于婴儿的胃呈水平位,容量小,连接食管处的贲门较宽,不容易关闭,而且连接小肠处的幽门较紧。婴儿吃奶时如果吸入空气较多,奶液容易倒流入口腔,引起吐奶。其实,只要注意哺乳方法,吐奶是完全可以避免的。首先要采取合适的喂奶姿势,尽量抱起婴儿喂奶,让婴儿的身体处于45°左右的倾斜状态,胃里的奶液自然流入小肠,这样比平躺着喂奶可以减少发生吐奶的机会;其次,喂奶之后注意让婴儿简单的“消化”一下,让胃中的空气排出。可在哺乳后将婴儿竖直抱起,并轻拍婴儿后背,让婴儿通过打嗝的方式排出吸奶时一并吸入胃里的空气,然后再把婴儿放到床上,一般就不会出现吐奶现象;第三,哺乳后不宜马上让婴儿仰卧,而是应当侧卧一会儿,然后再改为仰卧,如果仰卧也要保持上身较高的位置。当然,每次的哺乳量不宜过多,间隔时间不宜过短。婴儿发生吐奶,如果没有其他异常,一般不会影响婴儿和生长发育。所吐的奶如果是豆腐渣状,属于奶与胃酸起作用的结果,为正常现象。假如婴儿呕吐频繁,且吐出呈黄绿色、咖啡色液体,或伴有发烧、腹泻等症状,属于病态,应该去医院及时就诊。

三、产妇科学度夏

夏季分娩,产妇由于出血、恶露和大量出汗,损失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分较多。因此,做好自我保健,及时补充上述物质,对产妇体力和生殖器官功能的恢复,保证足量的乳汁,是非常重要的。

(一)改变不良习惯

产妇夏季“坐月子”普遍有“焐”的习惯,衣服穿得厚厚的,门窗关得严严的,这样容易大量出汗,加之身体弱,室内空气不流通,极容易发生中暑。因此,产妇应改变这种不科学的做法,保证充足水分和盐分的摄入,最好适当饮淡盐水、青菜汤、绿豆汤和西瓜汁等。

(二)注意卫生

注意和加强个人卫生特别是乳房和会阴部的卫生。夏天天气热,汗多,产妇应常用温水擦洗身体,哺乳前后要清洗乳房及乳头,保持乳头清洁,以免使婴儿因食用不洁奶而染病。

(三)合理营养

产褥期除产妇自身需要恢复外,还有哺乳婴儿的重任,因此应当摄取营养丰富、合理的饮食,可多吃些易消化的食物和蔬菜、水果等。还应多吃红糖。因红糖是一种粗制糖,除了可以供给产妇大量的热能外,更重要的是它含有许多产妇需要的无机元素如铁、锌、钙等。同时服用红糖,还能增加子宫收缩,加快恶露排出,帮助纠正产妇的贫血,利于产妇体力的恢复。

(四)休息与锻炼

要鼓励产妇适时早下床、早运动。

(五)忌受风寒

产后分解代谢旺盛、出汗多,毛孔经常处于扩张的状态。因此既要保持通风,但不可让冷风直吹;如室内安装空调,不能让冷风直吹,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清洁,以免使体弱的母婴染病。

空调的温度一般以26 ℃以上为宜,坐月子时应穿长袖衣裤,如果双脚感觉有凉意,可穿上一双薄袜子;新生儿可盖一床小薄被。

1.“出汗”产妇出汗是必须的。即使不是在夏天,产妇在月子里时应当经常出汗。因为怀孕后受孕激素的影响,身体发胖且不同程度的水肿,这些现象都依赖产后的“出汗”排出体外。所以一日内应定时走出空调房间,让身体自然出汗。在没有空调的房间,可能偶有过堂风,所以不宜停留过久。

2.洗头洗澡照常炎热的夏天整月不洗头不洗澡是难以忍受的,不利于个人卫生。注意事项是:洗头后完全擦干,不要让皮肤带着水分;刚刚洗浴完毕不要进入通风的环境;禁用吹风机吹干头发,热风也不行。

很多夏天坐月子的产妇,都已在分娩之前剪短了头发,这是明智之举。梳头时,发梳不要太尖利,头发过长梳理时不要生拉硬拽。头皮发痒的解决之道是清洗,靠发梳或指甲解痒,会使头皮受到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