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期俗称“坐月子”。是指胎儿、胎盘娩出后产妇身体和生殖器官复原的一段时间,通常为6~8周,亦即42~56天。由于怀孕,母体各系统包括子宫、心、肺、肾脏等均发生一系列的适应性的变化,胃肠、内分泌、皮肤、骨骼、关节、韧带也会相应的改变。这些变化要在分娩后逐渐的恢复正常。分娩时产妇身体所受的损失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恢复。上述几个方面的恢复均需要在产褥期这一阶段完成。如果调理得当,产妇的身体则恢复较快,若调养不当,则会留下一些疾病,影响产妇的身体健康。本章节主要介绍产妇产褥期常见疾病以及调养。以此指导产妇愉快健康地度过产假,促使产后体内各器官、系统功能的恢复。
胞衣,是胎盘和胎膜的总称。胞衣不下是指胎儿娩出后,经过半个小时胎盘不能自然娩出者。亦称息胞、胎衣不下、胞衣不出等。引起本病的原因,多因产妇素弱,元气偏虚;或孕妇患病,损伤正气;亦因产程过长,耗气太多,致成胎儿虽娩出,但终因气虚无力运送胞衣而病胞衣不下;或因产时感受寒邪,寒邪客于脉中,伤于胞宫则血凝气滞,胞衣不能及时排出。同时,还可由于产后气虚而运血乏力致血行迟缓,从而加重了血淤,致使胞衣不下。
一、生活护理
1.分娩后绝对卧床休息,要注意阴道卫生。
2.使用垫纸质地要柔软,并要严密消毒,防治发生感染。最好使用卫生巾。
3.安慰产妇消除思想顾虑,避免意外的精神刺激。
4.加强营养,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温热食物助邪。多吃新鲜蔬菜与水果(可参考《产后饮食调养》章节内容)。
二、验放治疗
1.曼陀罗根、辛姜各适量,捣烂包敷三阴交及寸口穴一带(两侧)。
2.燕麦全草1把,水煎,温服。
3.蓖麻21粒,元寸少许,共捣,敷神阙穴。
4.取伏龙肝50g,甘草15g,醋适量。先将伏龙肝研为细末,以醋调为糊状,另将甘草煎汤备用。将调成的药糊服帖神阙、关元穴,脐部用脱敏胶布固定,再将甘草汤趁热饮下,10~15min胞衣即下。
三、敷脐疗法
(一)方剂1
1.组成灶心土(伏龙肝)30~50g,甘草10~15g,陈米醋适量。
2.用法首先将灶心土(伏龙肝)碾碎为末,用筛筛过后,再取陈米醋适量加入灶心土末中调如糊备用。另将甘草煎汤备用。用时取制备的药糊涂布于患者脐窝上,盖以纱布,再加胶布固定。然后将甘草汤趁热饮下,10~15min胞衣即下。
3.说明本方适用于气虚型胞衣不下。症见阴道流血量多色淡,少腹微胀,按之有血块而不痛,面色咣白,头晕心悸,神疲气短,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
(二)方剂2
1.组成巴豆2粒,蓖麻子5粒,麝香0.3g。
2.用法先将前2味药共研为细末,加入麝香0.3g,调匀备用。用时取药末分两半,用一半敷于产妇脐中穴,另一半敷两足心(涌泉穴)处,外用纱布束紧固定之。嘱产后静卧休息,片刻胞衣即下。
3.说明本方适用于血淤型胞衣不下。症见胞衣迟迟不出,少腹胀急,疼痛拒按,阴道出血甚少或无,血色紫黯,面色紫黯,舌质紫黯,脉沉涩。
(三)方剂3
1.组成蓖麻子肉50g。
2.用法上药捣成细膏,外敷神阙穴。另再涂产妇右足心,胞衣下后,立即洗去。
3.说明本方适用于败血流入胞衣,胞衣为血所胀的败血壅滞型胞衣不下。症见阴道出血有臭味,口臭,少腹疼痛拒按,面色紫黯,舌质紫黯,脉涩。若配合针灸三阴交、中极,先针后灸则效果更佳。中极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
(四)方剂4
1.组成附子、牡丹皮、干漆、大黄各15g,陈醋适量。
2.用法将以上药物碾成极细粉末,加米醋同煎熬成稠膏,备用。用时取药膏30g分作2份,将1份敷于患者脐孔上,另1份敷贴脐下3寸关元穴上,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通常敷药后静卧30min,胞衣自下。
3.说明本方适用于血寒气滞型胞衣不下。症见下腹冷痛拒按,恶露甚少,色黯红,痛时欲呕,面色青白,舌质黯,脉沉涩。
(五)方剂5
1.组成蓖麻叶80g。
2.用法上药捣烂,酒炒敷脐,药冷后可炒热再敷1次。
3.说明主治胞衣不下。在用药的同时,结合针刺合谷(双)、三阴交(双),用强刺激,留针30min,每日2次。
(六)方剂6
1.组成黑豆300g,陈米醋300~500 ml。
2.用法先将黑豆放锅中爆炒,次加入米醋同煮数滚,待半干时将黑豆取出,装入毛巾袋中扎紧即成药熨袋1个备用。用时将药袋熨孕妇脐孔和脐下,嘱闭目静卧片刻,胞衣即下。胞衣下后,去掉药袋,并用宽布袋束紧腰部。
3.说明本方适用于胎衣不下。
(七)方剂7
1.组成蓖麻子(净仁)14粒。
2.用法将蓖麻子捣融如膏状,分别敷贴于产妇神阙、涌泉(双)穴上,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少倾胞衣即下。胞衣下后立即揭去药膏,敷穴局部皮肤出现水疱,可按常规处理。
3.说明本方适用于胞衣不下。禁止内服,外敷时间不宜太长。
(八)方剂8
1.组成蓖麻子36粒,伏龙肝50g,麝香1g,食醋适量,甘草15g(另用)。
2.用法将以上前3味药分别研细末,混合加食醋适量调如厚膏状。另取甘草煎汤备用。将配制好的膏药分作4份,分别贴于产妇神阙、关元、涌泉(双)穴上,外加纱布覆盖,胶布固定。再将甘草汤趁热饮下。10~15min胞衣即下。
3.说明本方适用于产后胞衣不下。胞衣下后即揭去药膏,用湿毛巾拭净局部皮肤,以防皮肤过度发疱。
四、药膳调养
(一)益母汤
1.原料益母草30g,赤小豆100g,黄酒50 ml。
2.制法益母草用纱布包好,和赤小豆同放砂锅内加水炖煮,待赤小豆烂熟后取出药包,加入黄酒搅匀,吃豆饮汤每天1次。
(二)粳米粥
1.原料党参9g,白术18g,黄芪15g,粳米60g。
2.制法先把前3味药布包煎汤,再加入粳米煮粥食用。每天1次,连服6~7天。
(三)蛋酒饮
1.原料乌鸡蛋3~4枚,醋1杯,米酒1杯,大枣20g。
2.制法先将鸡蛋去壳,与醋、酒搅匀,再加入大枣及水适量煎服。每天1剂,连服数天。
(四)益母草木耳饮
1.原料益母草50g,黑木耳10g,白糖50g。
2.制法水煎服,每天1剂,连服7天。
(五)生藕饮
1.原料生藕500g。
2.制法捣烂绞汁,炖温服。每天1剂,连服5~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