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母婴护理与保健
32943300000059

第59章 产后腹痛

很多产妇在分娩后可能会发生腹部阵发性疼痛,这是正常的。一般在产后1~2天内出现,3~4天后症状会自然消失。最多不超过1周。疼痛时,下腹部呈阵发性疼痛,这是由于产后恶露增加,子宫收缩引起的。但如果疼痛现象超过1周,出现腹部持续性的疼痛,恶露量多、色暗红、多血块、且有臭气味,多属于盆腔炎症,应及时治疗。

引起本病的原因,多因产时失血过多,或产前素体血虚,加之产时耗血,致产后胞脉空虚失荣;或产后体虚,血室正开,风寒之邪乘虚入侵胞脉,血为寒凝,气机被阻而腹痛。

一、生活护理

1.如果腹痛较重并伴见高热(39 ℃以上),恶露秽臭色暗的,不宜自疗,应速送医院诊治。

2.产妇不要卧床不动,应及早起床活动,并按照体力渐渐增加活动量。

3.勿烦恼,保持情绪安宁。

4.注意保暖避寒,勿受风寒。

5.禁止房事。

6.保持大便畅通。

7.饮食宜清淡,少吃生冷食物。山芋、豆类、零食、牛奶、白糖等容易引起胀气的食物,也以少食为宜。

二、验方治疗

1.当归12g,桃仁12g,甘草5g,川芎15g,炮姜5g,香附12g。分2次煎服。每日1剂。

2.焦山楂30~50g,生蒲黄5g。上药水煎后冲红糖,在碗中浸泡片刻。每日1剂,早、晚2次服用。

3.刘寄奴30g,酢浆草30g。酒水各半煎服,每日1剂。

4.金枯干根12g。炖红酒服,每日1剂。

5.绿茶2g,山楂片25g。水煎汁,分三次温服。其渣可复泡续饮,每日1剂。

三、敷脐疗法

(一)方剂1

1.组成党参、当归、川芎各10g,甘草6g,黄酒适量。

2.用法上药共为细末,每次10g,黄酒调成糊状,敷贴于患者脐部,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之,每日换药1次,直至病愈为止。

3.说明本方适用于血虚型产后腹痛。症见产后小腹隐痛或腹中疼痛,喜温喜按,小腹柔软无块,恶露量少色淡,头晕目眩,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二)方剂2

1.组成艾绒适量。

2.用法将艾绒铺脐部,以纱布覆盖,放上热水袋即可。

3.说明本方适用于寒凝型产后腹痛,症见痛有冷感,得热稍减,面色青白,四肢不温,恶露量少,色紫黯有块,涩滞不畅,舌质黯,脉沉紧。

(三)方剂3

1.组成陈蕲艾600g。

2.用法将上药焙干,捣敷脐上,以绢覆住,熨斗熨之,则痛自止。

3.说明本方适用于产后腹痛。

(四)方剂4

1.组成生蒲黄、五灵脂各10g。

2.用法上药共研粗末,洒入酒少许,炒热,装布袋中,趁热熨脐部。每次熨20min,每日1或2次。

3.说明本方适用于产后淤阻腹痛,恶露不尽,舌有淤斑,脉涩。

(五)方剂5

1.组成枳壳、生白芍、肉桂、生甘草各等份。

2.用法上药共研末,每次30g,醋调成膏敷脐,常法固定,外用热水袋热敷。

3.说明本方适用于产后宫缩不良性腹痛。

四、药膳调养

(一)当归羊肉煲

1.原料羊肉650g,当归、生姜片各20g,精盐6g,料酒15g,酱油3g,味精5g。

2.制法将当归洗净,切成片,待用。把羊肉剔去筋膜,放入沸水锅内焯去血水后,过清水洗净,用刀斩成小块,待用。将瓦煲洗净,加入清水适量,置于火上,用旺火煮沸,加入当归片、羊肉块、生姜片、料酒,煲加盖,用文火煲3~4 h后,点入精盐、味精调味,即可食用。

(二)荠菜煎

1.原料鲜荠菜、红糖各60~90g。

2.制法将鲜荠菜洗净切碎,放入锅内,加红糖用微火炒香,加水煎十余分钟即可食用。

(三)当归山楂饮

1.原料当归、山楂各20g,三七粉10g,红糖30g。

2.制法将当归、三七粉及山楂放入锅中,加水约250g,煎约30min,取汁,放入红糖搅化即可。

(四)山楂茶

1.原料焦山楂12g,生姜片3片,红糖30g。

2.制法将山楂、生姜及红糖放入茶杯中,倒入滚开水,盖上茶杯,浸泡约30min后开始饮汁。

(五)桂皮饮

1.原料桂皮6g,红糖12g。

2.制法锅中加水50~80g,烧开,放入桂皮及红糖,煮约20min,取汁饮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