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母婴护理与保健
32943300000060

第60章 产后发热

在产褥期,妇女的体温绝大多数在正常范围内,但遇有产程延长或过度疲劳的产妇,体温可在产后24 h内略有升高,一般不超过38 ℃,产后3~4日因乳房血管淋巴极度充盈也可发热,一般不超过38 ℃,多在产后24 h内降至正常,这些不属于病理现象。如果产后24 h内体温超过38 ℃,或持续高热不降,多系感染引起。

国外有人报道,产后24 h内体温达到或超过38 ℃者,以后出现临床感染的占93%。因此,产后发热的产妇应及时请医生检查,鉴别发热是否由感染引起。

产褥感染指的是产后生殖道的感染,是常见的“月子病”,也是产妇分娩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正常妇女的阴道内、宫颈内寄生着大量的细菌,但多数不致病。产后由于机体抵抗力降低,妊娠后期性交,不注意卫生,尤其是胎膜早破,阴道和宫颈内的细菌即可通过胎膜破裂口侵入产妇宫腔引起感染。分娩时及分娩前多次阴道操作,产道损伤以及产妇贫血,产后营养不良,产后不注意会阴部卫生等都是导致产褥感染的原因。

细菌侵入后,按细菌毒力的强弱和机体抵抗力的不同,病情的轻重和发展也有所不同。轻者会阴、阴道、宫颈伤口感染,如会阴侧切口感染,局部出现红肿、化脓,压痛明显,拆线后刀口裂开。如果细菌由胎盘剥离面侵入,则可引起子宫内膜炎和子宫肌层的炎症。大量细菌向外扩散,可以引起盆腔结缔组织炎,急性输卵管炎、腹膜炎、血栓性静脉炎、败血症等。多数产妇在分娩后48 h出现发烧,伴有下腹隐痛,恶露有臭味、量多,严重者可出现寒战、发烧、全腹部压痛反跳痛,不及时治疗可以引起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

产褥感染应以预防为主。加强孕期卫生,妊娠末期避免性交及盆浴,接生时避免过多和不必要的阴道检查及肛诊,产褥期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部清洁,产后早期下床活动,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产后发烧时,应及时请医生检查,查出原因,针对病因进行处理,不可滥用抗生素。

产褥感染的产妇应取半卧位,能活动者可以经常坐起,有利于恶露的排出,同时也可使炎性渗出液局限于盆腔最低处,减少炎症的扩散。

一、生活护理

1.注意预防产褥感染。

2.加强孕期保健,增强孕妇抵抗力,治疗各种孕期并发症。

3.保持外阴清洁,防止伤口感染。

4.适劳逸,避风寒,禁房事。

5.加强营养。

二、验方治疗

1.人参4.5g,花粉6g,黄芩3g,柴胡3g,甘草3g,生姜3片。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2.人参、黄芪、当归各10g,羊肉500g。先将羊肉加水适量煮汤,汤以色白浓稠为宜。将黄芪、当归、人参共入肉汤,以文火煎煮1 h,去当归、黄芪渣,吃参喝汤。每日1次,连服数日。

3.桑叶、菊花、薄荷、甘草各10g。混合后用滚水冲泡,代茶频服。

4.桃仁10g,粳米60g,红糖适量。共煮成粥食。每日1次,连服数日。

三、药膳调养

(一)三鲜饮

1.原料紫花地丁、蒲公英、败酱草各30g,红糖适量。

2.制法前3味加水500 ml煎至400 ml,去渣,加红糖调服,每次饮200 ml,每日2次,连服3~5天。

(二)七味膏

1.原料当归、益母草各30g,桃仁、甘草、丹皮各10g,炮姜5g。

2.制法加水500 ml,煮取300 ml,去渣,加白蜜50 ml收膏。每次服30 ml,每日3次,连服数次。

(三)银花薄荷饮

1.原料银花30g,薄荷10g,鲜芦根60g。

2.制法先将银花、芦根加水500 ml,煮15min,后下薄荷煮沸3min,滤出加适量白糖,温服。每日3~4次,连服数次。

(四)山药甲鱼

1.原料山药片30g,桂圆肉20g,甲鱼1只。

2.制法先将甲鱼宰杀,洗净去杂肠,连甲鱼肉加适量水,与山药桂圆肉清炖,至烂熟,吃肉喝汤。每日1次,连服3~5天。

(五)姜葱枣汤

1.原料生姜10g,葱白5g,枣10枚。

2.制法将生姜、大枣、葱白分别洗净,姜切片,葱白劈成条,拍烂,放入锅中,加水约100g烧开即可饮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