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母婴护理与保健
32943300000006

第6章 胚胎、胎儿发育及其生理特点

一、胎儿发育的特征

描述胎儿发育的特征,以4周为一个孕龄单位。

(一)胚胎

在受精后6周(即妊娠8周)为胚胎,是主要器官结构完成分化的时期。期间主要器官已完成分化。

(二)胎儿

从受精后第7周(即妊娠第9周)起为胎儿,是其各器官进一步发育渐趋成熟的时期。

二、胎儿发育的生理特点

(一)循环系统

1.胎儿循环系统的解剖学特点胎儿的循环系统由1条脐静脉、2条脐动脉、动脉导管和卵圆孔组成。

(1)脐静脉脐静脉进入胎体,脐静脉的血液来自胎盘,含氧量较高,营养丰富。脐静脉的末支为静脉导管。脐静脉在出生后闭锁为肝圆韧带,其末支静脉导管闭锁为静脉韧带。

(2)脐动脉脐动脉带有来自胎儿氧含量较低的混合血,注入胎盘与母血进行物质交换。出生后闭锁,与闭锁的腹下动脉相连成为腹下韧带。

(3)动脉导管位于肺动脉与主动脉弓之间,出生后动脉导管闭锁成动脉韧带。

(4)卵圆孔位于左右心房之间,出生后数分钟开始关闭,多在生后6~8周完全闭锁。

2.血液循环特点来自胎盘的血液经胎儿腹前壁分3支进入体内。一支直接入肝,一支与肝门静脉汇合入肝,这两支血液最后由肝静脉入下腔静脉,另一支静脉导管直接注入下腔静脉。故进入右心房的下腔静脉血是混合血,有来自脐静脉含氧较高的血,也有来自胎儿下肢及腹部盆腔脏器含氧较低的静脉血。

卵圆孔开口处位于下腔静脉入口,故下腔静脉入右心房之血液绝大部分立即通过卵圆孔进入左心房。从上腔静脉入右心房的血液,在正常情况下很少或不过卵圆孔,而是直接流向右心室进入肺动脉。由于肺循环阻力较高,肺动脉血大部分经动脉导管流入主动脉,只有约10%的血液通过肺静脉入左心房。左心房含氧量较高的血液迅速进入左心室,继而入主动脉直至全身后,经腹下动脉、脐动脉进入胎盘,与母血进行交换。可见胎儿体内无纯动脉血,而是动、静脉混合血,且各部分血液的含氧量不同。进入肝、心、头部及上肢的血液含氧量和营养物质较高以适应需要,注入肺及身体下部的血液含氧和营养较少。胎儿出生后开始自主呼吸,肺循环建立,胎盘循环停止,循环系统血流动力学发生显著变化。左心房压力增高,右心房压力下降,卵圆孔开始闭合,肺循环建立,肺动脉血不再流入动脉导管。

(二)血液系统

1.红细胞红细胞生成在妊娠早期主要来自卵黄囊,而妊娠10周主要在肝生成,以后脾、骨髓逐渐具有造血功能,妊娠足月时至少90%的红细胞由骨髓产生。红细胞总数无论是早产儿或足月儿均较高,约6×1012/L。在整个胎儿期,红细胞体积较大,红细胞的生命周期约为成人的2/3.

2.血红蛋白胎儿血红蛋白从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可分为原始血红蛋白、胎儿血红蛋白和成人血红蛋白3种。含胎儿血红蛋白的红细胞对氧有较高亲和力,可在低氧分压下维持高度的氧饱和度,这与红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有关。随着妊娠的进展,血红蛋白的合成不只是数量的增加,其种类也从原始类型向成人类型过渡。

3.白细胞妊娠2个月后,胎儿的循环中开始出现粒细胞,形成防止细菌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妊娠足月时可达(15~20)×109/L。当白细胞出现不久,胸腺及脾脏发育,两者均产生淋巴细胞,成为机体内抗体的主要来源,构成了对抗外来抗原的另一道防线。

(三)呼吸系统

胎儿的呼吸功能由母婴血液在胎盘进行气体交换完成。但胎儿在出生前必须完成呼吸道(包括气管直至肺泡)、肺循环及呼吸肌的发育。

(四)消化系统

妊娠11周时小肠开始有蠕动,妊娠16周时胃肠功能已基本建立。胎儿可吞咽羊水,吸收水分、氨基酸、葡萄糖等营养物质,同时能排出尿液以控制羊水量。胎儿肝脏功能不够健全,特别是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尿苷二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等的缺乏,而不能结合红细胞破坏后产生的大量游离胆红素。胆红素主要经过胎盘由母体肝脏代谢后排出体外,仅有小部分在胎儿肝内结合后形成胆绿素经肠道排出。胆绿素的降解产物使胎粪呈墨绿色。

(五)泌尿系统

胎儿肾脏在妊娠11~14周时有排泄功能,妊娠14周的胎儿膀胱内已有尿液。妊娠中期,胎儿肾脏可将吞咽的羊水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成为羊水的重要来源之一。在出生时,肾脏已经具有充足的功能,但结构仍未成熟。

(六)内分泌系统

胎儿的甲状腺是发育最早的内分泌腺。胎儿肾上腺的发育最为突出,能产生大量的甾体激素与胎儿肝、胎盘、母体共同完成雌三醇的合成与排泄。因此,测定孕妇血、尿雌三醇值已成为临床上了解胎儿、胎盘功能最常见的有效方法。

(七)生殖系统及性腺分化发育

男女胎儿性别比约为106 :100.男性胎儿睾丸开始发育较早,约在妊娠第9周分化发育,睾丸于临产前降至阴囊。女性胎儿卵巢开始发育较晚,在妊娠11~12周分化发育,形成阴道、子宫、输卵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