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走向选择
33030000000016

第16章 就业形势严峻,寻求突围

由于我国城乡劳动力实行二元管理(实际上农村是管理缺失),城镇实行失业登记制,因此登记失业率往往不能准确反映就业、失业状况,隐性就业与失业的情况都存在。近年来,我国的就业形势一直比较紧张。2009年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形势更加严峻,尤其是大学生和农民工两大就业主体,供需矛盾突出。政府已经采取了诸多促进就业的有力措施,劳动者也可以在危机中有所作为。

1.形势严峻,期待好转

2009年,我国的就业形势是十分严峻的。现在,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保障和促进就业。预计,2009年的就业减速与促进就业的博弈将十分激烈。

这里,我们分别来看看政府相关部门和有关学者的观点。

2008年11月20日,新组建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副部长张小建等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尹蔚民指出,进入2008年10月以后,我国就业形势出现了三个值得注意的变化:一是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增速下降。前9个月每个月的平均增速是9%。进入10月份,新增就业的增速是8%,这也是最近几年来第一次出现连续增长后的增速下降。二是企业的用工需求出现下滑。84个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信息调查显示,第二季度以后的用工需求下降了5.5%,这也是多年来在第三季度用工需求持续增长的情况下第一次出现下滑。三是企业现有的岗位流失严重,第三季度监测的企业有一半存在岗位流失的情况,而且岗位流失增减相抵,即新增加的岗位和流失的岗位增减相抵,出现了负数。

由于这次金融风暴首先影响的是大批的农民工,而登记失业率是以城镇登记为基础,很多农民工没有进行登记,所以目前登记失业率还没有明显的反映。但是预计,还有一批企业正处于停产、半停产的状况,并没有和职工解除劳动关系,但是职工确实是在放长假、等订单,或者生产自救,处于隐性失业的状态。所以2009年失业率肯定要比2008年有所增长。

我国每年城镇新成长的劳动力大约有2400万,但是实际上能够安排的大约也就在1200万左右。供需是一个很大的矛盾。这里面也有一些结构性的问题,一些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也还有相当的短缺。我国的农民工大约有2.3亿,其中外出人员大约有1.2亿。这是一支新型的劳动大军,他们的就业特点是流动性非常强,所以目前还没有纳入城镇登记失业率调查的范围内。因此,人资部和有关部门一起,正在建立农民工的调查统计,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这个体系就可以建立起来。

张小建判断,2009年就业形势最严峻的,会是第一季度。但是从二季度开始就业的局势就会好转,总的就业人员的数量和2008年相比会略有下降。但也有专家指出,对于2009年以及将后数年的就业形势,切不可盲目乐观。一方面,金融、经济危机的影响尚未结束,另一方面,我国失业人口历史累积数目较大且存在结构性问题,扭转就业局面将需要长期的努力。

为了能够一面保持就业的增长,一面有效地控制失业,政府准备从四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千方百计地帮助那些停产、半停产的企业,稳定员工队伍,防止隐性失业变成显性失业,从而减少整个社会的失业;二是促使扩大就业和扩大内需紧密地结合,努力支持那些正在发展的、经营状况比较良好的企业,来继续扩大就业,保证就业的增长;三是强化政策扶持和就业服务,统筹安排各类人员的就业,重点帮助城市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同时要兼顾重点行业的农民工;四是在全社会组织开展大规模的职业培训,将更多的城乡劳动者组织到职业培训中来,使劳动者在提高就业能力和素质的同时,能够使失业找工作者处于一个积极准备就业的状态,而不是散落在社会上。

2.两大群体,矛盾突出

在我国就业领域,有两大群体的就业问题十分突出,那就是农民工和大学生。他们是我国新增就业人口的主体,也是失业或隐性失业的主体。历年以来,大学生、农民工未能充分就业,已经积存了相当数目的失业人口,而2009年新增的两群体就业人口数目又创历史之最。加之金融风暴和经济形势的影响,这两大群体的就业矛盾将十分突出。

农民工是受此次金融风暴影响最大的就业群体,据有关方面统计,2008年年末之前已有上千万农民工提前返乡。返回当地的农民工大多没有回到村里,而是留在了当地的小城镇或小城市,大部分人未能重新找到工作,只靠打散工、揽零活维生。但是,当地就业市场容量有限,压力巨大。国家推出的刺激经济计划,能带动一部分农民工就业,但数量毕竟有限。

人力资源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外出就业的农民工已超过1.3亿人,2009年春节前约有7800万农民工返乡过年,至2月12日,返乡农民工已有6240万返城,未返城的1560万人还有1092万打算返城。但2009年计划招工的企业数量与上年相比减少了20%,空岗数量减少10%。这意味着有数百万农民工可能找不到工作。

农民工就业难是诸多原因造成的。市场容量是首要原因,外向依赖的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大量关停,房地产业的疲软,是造成农民失业的重要因素。这种情况未必会在短期内改变。调整产业结构(包括产业的区域转移)、大力发展服务业,是扩大农民工就业的主要途径。农民工一般知识技能水平有限,就业能力不足,因此政府组织就业培训是十分必要的。此外,在保持农民工就业增长和控制失业的同时,还要加强农村的失业保险和救助,逐步建立与城市相同的失业保障制度。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广开农民工就业门路和稳定现有就业岗位。要发挥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农民工就业的作用,鼓励和支持困难企业与员工协商薪酬,采取灵活用工、弹性工时、技能培训等办法,尽量不裁员。加强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引导农民工有序流动,组织返乡农民工参与农村公共设施建设。

大学生也是我国每年新增就业的主体,由于1998年以来高校大幅度扩招,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都有相当的增长。2008年,我国毕业大学生559万,到年底时起码有150万人未能找到工作,甚至更多。而2009年,我国毕业大学生数将增加50万,达到创纪录的610万。加上历年积存的未就业人数和就业后又失业的人数,2009年需要就业的大学生人数将达八九百万。而由于金融危机和经济形势的影响,就业岗位提供给就业主体的企业,在2009年可提供的就业岗位不会增加太多,甚至可能减少,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关于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政府准备从六个方面做好工作。第一,进一步完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第二,坚持面向企业生产一线、城乡基层服务一线、西部边远地区建设一线,同时根据现在经济形势发展的新需要,在生产服务、生活服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方面开发更多的就业岗位;第三,完善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企业、到边远地区就业的各项政策;第四,进一步畅通毕业生到各类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就业的路子,鼓励和支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第五,强化对毕业生的就业服务,着力解决就业供求信息不对接、技能不适应等问题;第六,建立完善对就业困难毕业生的援助制度,认真做好家庭困难和登记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工作。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突出位置。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给予社会保险和岗位补贴。到农村基层服务和参军入伍,给予学费补偿和代偿助学贷款。

3.调整心态,积极充电

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既与整体的大形势有关,也与就业者的自身状况有关。也就是说,一部分人未能就业,既有客观因素,也有自己的主观因素,其中最突出的是就业观念和工作技能。

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存在一些误区,早已是不言而喻的事情。主要表现在:拣高枝攀——大学生们除了考公务员外,就业首选大城市的外企、国有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基本上是无奈之下的选择;期望值高——大学生的期望薪资往往高出用人单位预期,并且在职位要求、职业发展、培训机会等方面也都有较高的要求;忠诚度差——许多大学生就业不多时就选择跳槽,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一年后跳槽者占到了就业人数的近一半,有的一年竟跳四五次,除给用人单位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外,也造成了他们对大学生的不信任心理,有的单位甚至根本就不接受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大学生的这些观念误区与用人单位的期望和要求形成了较大的反差,影响了他们的就业。加之近年来用人单位招聘回归理性,重适用而不太看重学历,在专科生够用的情况下则不用本科生,这种反差就更显突出了。农民工在就业观念上基本不存在像大学生这样的问题,但重就业而轻进修提高也是普遍现象。

相对于低端岗位的劳动力过剩来说,我国的高端就业岗位甚至可以说还有不小的缺口,尤其是高新技术、特殊技术、管理等岗位,不是人多,而是不够。这表明,我们的就业形势存在总体性供需矛盾外,还存在结构性问题。就拿外企来说,它们需要本土化的管理人才,但国内劳动力市场却无法提供(或不能胜任),只好转而从国外聘用。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还没有培养出某些方面的人才,而更多的则是培养出来的还不能算是人才。

鉴于以上两个问题,无论是已就业者还是未就业者,都存在转变观念和充实自己的必要。眼下金融风暴的凛冽寒风虽然使一些本来准备年末跳槽的人冻缩了回去,但仅此是不够的。就业首先应该和自己的生涯规划结合起来,而不是仅仅考虑薪资、地区等。也要认识到,无论是工作经验还是升职的能量,都需要蓄积,这意味着频繁跳槽并非明智的选择。更要认识到,国家、企业只有具备核心竞争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个人也只有具备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职场上脱颖而出。因此要不断充实、提高自己,在就业困难的形势下,尤其需要如此。这场风暴也许会绊住了我们旅游的脚步,减少了我们在酒吧的流连,那就读读书、听听讲座……

就业困难的时候,也许正是创业的好时机。就个体而言,积蓄的就业压力可以转化为创业的动力。从而开辟出一片更广阔的大地来。就创业环境而言,政府不仅鼓励自主创业,而且会在准入条件、场地安排、贷款扶持、创业指导等方面提供一定的有利条件。金融风暴虽然让全球经济紧缩,但商机仍然存在,尤其是新兴服务业商机无限,而且你大可以创新出一种新的生意来,只要不是像华尔街那样的金融“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