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才子谱写一曲新词《新阮郎归》:抗美反霸正酣时,风高怒马嘶。峰会对弈笑敲棋,纷纷捷报飞,美元破,霸主羁,<金融>健儿带笑归。高台又纵钓鱼丝,春风鳜正肥。写作该词的背景就是中国正在忙着与周边国家签署《货币互换协议》之时。
2008年12月,中韩两国签署了规模为1800亿元人民币,也就是38万亿韩元的货币互换协议;2009年1月,中央人民银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也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规模为2000亿元人民币,合港元2270亿元;中国人民银行和白俄罗斯共和国国家银行宣布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目的是通过推动双边贸易及投资促进两国经济增长。该协议互换规模为200亿元人民币/8万亿白俄罗斯卢布。协议实施有效期3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2009年元月,中国央行与香港金管局签署2000亿元人民币货币互换协议;2009年2月,中国央行与马来西亚国民银行签署800亿元人民币/400亿林吉特货币互换协议;中国财政部部长谢旭人与俄罗斯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库德林在北京共同主持第三次中俄财长对话,俄罗斯正与中国有关方面共商两国货币互换事宜。香港金管局总裁任志刚表示,对于粤港货物进行人民币结算的试点工作,双方仍在商谈中,“成熟一项,就会推出一项”;香港扩大发行人民币债券仍在商讨中;在G20峰会之后,金砖四国之一的巴西总统将在五月访华商讨人民币国际结算业务,也搞成货币互换。
中国这一系列的国家间的货币互换协议的签署,似乎在加速推进周小川在2009年中国两会期间宣称的“启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计划。人民币真的要登上国际货币的历史舞台了。
如果说G20伦敦峰会前周小川论文说要创造一个超主权的国际储备货币取代美元霸权的宣言是务虚的话,中国密集签署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营造国际贸易人民币结算平台则是务实,是实实在在的抛弃那个专门用滥印美元祸害世界的美元国际结算体系。当今世界也就中国做得到,就因为中国的国际贸易额是世界第四位。中国商品都是日常生活必需品。中国若突然不生产不卖,世界就会有一段时间发生此类商品短缺,要同中国进行贸易,就有可能进入人民币国际贸易结算范畴。这是中国的经济实力所集中体现。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关键时刻美国又开始疯狂印刷美元来进行自救,丝毫不顾其他国家的死活。全世界都因为美国滥印美元导致全世界所持美元资产恶意贬值,对美元霸权丧失信心。中国作为美国的最大债权国,其损失更为严重。
中国曾经是美元坚挺战略的支撑国。中国一直极力支撑美元的世界货币霸主地位,为的就是存入到美国国债中的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所积累财富都能够确保安全。可事到如今,美国仍是置中国经济利益而不顾。美国想再一次冲销对中国的巨额债务。然而如今的中国已不像改革开放前那么熊了。以前中国经济实力不强,从保护中国经济基本面出发,中国政府限制人民币开放自由兑换。而经历改革开放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中国已经具备了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足够的外汇储备这两个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前提条件,大国需要强币的理论忧患早就萦绕在中国政府的心头。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加剧的时候,形成了人民币走出去的良机。
随着经济实力不断提升,中国已不可避免地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开放自由兑换只是时间问题。在人民币实现彻底自由兑换之前,有计划的由政府主导的货币互换成为探索人民币国际化的佳途。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大国地位逐步显现。东南亚一些小国,尤其是与中国接壤的边境地区早就开始流行使用人民币,这其实已经显现了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升。而中国官方并未就此打开人民币的大门,原因是存在着巨大风险,成思危去年曾说“只有管得住才放得开”。“货币互换协议”正是“管得住”的东西。
中国政府在金融领域的做法向来是稳定再稳定,不怕慢只怕快。慢了可能是损失点利益,快了可能万劫不复。应当注意的是,人民币国际化和国际地位提升还不一样。只有国际地位提升了,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国际化。当今的“货币互换协议”就是国际地位提升的重要步骤。
所谓的货币互换(货币掉期)就是两笔金额相同、期限相同、计算利率方法相同,但货币不同的债务资金之间的调换,同时也进行不同利息额的货币调换。货币互换双方互换的是货币,它们之间各自的债权债务关系并没有改变。初次互换的汇率以协定的即期汇率计算。货币互换的目的在于降低筹资成本及防止汇率变动风险造成的损失。货币互换可降低筹资成本,避免汇率风险,这是因为互换通过远期合同,可使汇率固定下来。
其实自2007年以来,人民币国际结算的进程就没有停过。当年5月,东盟加中日韩达成的东亚区域性外汇储备一揽子货币体系协议中,就明确了人民币是该体系最重要货币之一,游戏就已开始。
2008年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已从规模互换开始。2008年12月底,央行和韩国银行宣布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人民币首次以官方身份走出国门。随即,央行与香港金管局和马来西亚国民银行签署货币互换协议进一步明确了人民币国际化的真正征程。对于中国央行与其邻国签署的货币互换协议并不令人吃惊,从外贸角度上讲也容易理解。即便从日常交往来看,韩国、香港地区和东南亚一带人民币官方互换协议的迟迟出现,是对已在民间存在的货币互换的事实的法律追认,是中国政策落后现实的体现——因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货币都是自由兑换货币,并不存在国际结算的国家认可,虽然这些货币的实际地位未必高于人民币货币。
在以前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的情况下,因货币互换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境外人民币市场。从正式签署货币互换协议的金额计算,这个市场就达4800亿人民币的规模。现实的境外市场会更大。其次,境外人民币市场的兴起,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必将“开弓没有回头箭”。虽然没有自由兑换的时间表,但人民币境外市场一天大似一天,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从量变到质变的体现。
现在,货币互换协议签署到欧洲白俄罗斯,说明中国政府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决心之大,步骤之快,出乎所有人意料。
从躲避金融危机来说,货币互换有显而易见的好处——它降低了签约双方在贸易中面临美元汇率的波动风险。这种规避汇率风险的事情,并非只有中国在做,即便是美联储也在广泛谋求外汇互换。但对于中国来说,货币互换却不能单纯地看作为规避汇率风险,而应看成是多年来人民币国际化走向的既定方针。与其说这是在金融危机中,弯道超车似地加快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不如说这本来是既定的渐进式改革,因为金融危机而格外引人注目了。
中国也知道,现阶段要一举消除美元的霸权,快速建立起人民币国际结算体系与美国或欧盟国家凭借美元霸主地位和欧元霸主地位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国际结算中心地位抗衡是不现实的。
中国政府目前要做的就是加快建立起区域性的人民币结算中心。中国政府欲借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这个平台来进行人民币的区域结算中心的推广。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透露,人民币贸易结算没有太大问题,只需对政策进行微调,将很快在珠三角与香港推出。中国国有银行就将率先受理人民币贸易结算。
中国人民银行正式与香港金融管理局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该货币互换协议实施有效期为3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延期,而所提供的流动性支持规模为2000亿元人民币/2270亿港元。根据互换协议,双方可在必要之时,在上述规模内,以当地货币为抵押换取等额对方货币,向两地商业银行设于另一方的分支机构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互换协议签订后,预计在内地经营的香港中小企业可因此受益。香港银行可接纳在港提供的抵押品,通过其内地子行及分行,向内地港商提供人民币贷款。
针对这一协议的签署中国央行则出面表示,这是为了落实中央支持香港经济稳定发展的措施之一,是人民银行和香港金管局在现有的合作基础上新增的一项货币管理合作机制。此前中央政府于2008年12月19日宣布将在7方面采取14条措施支持香港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其中包括同意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签署货币互换协议、允许有条件的企业在香港以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等。但经济专家及经济观察人士指出,此举是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步骤之一,也再度提升了人民币在香港的地位,估计将令香港的人民币相关政策产生一系列变化,为香港以人民币结算国际贸易及发行更多人民币债券打下基础。
专家们同时从反向表示了担忧,港币维持钉住美元的联系汇率制,而且香港官员经常重申他们将维持钉住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并以此作为香港货币政策的基石。因此只要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香港就不可能抛弃联系汇率制而转向人民币。专家进一步指出,虽然人民币已借助香港这一重要平台,踏上国际化征程,并且美国经济已进入衰退,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但中国韬光养晦的发展节奏很明确——既在避免骄傲自满,也不急于挑战美国及其美元主导地位。因为,中国尚未达到美国那样的国际影响力,自身经济也过于依赖对美国的出口。清华大学教授阎学通对此也提醒说,中国应对这场金融危机的战略正确与否,决定着在未来三年内能否较大幅度地提升自身的国际地位。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指,人民币不会在短时间内与美元和以美元为结算单位的国际结算中心抗衡。现在政府所作的努力就是让人民币沿着从周边化到区域化,最后实现国际化这一已拟定的路线前行,金融危机为人民币走出国门创造了大好机会,应该尽最大所能扩大人民币与其他货币的互换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