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粉色官场:晚清那些事儿
33114800000029

第29章 一顶倒霉的乌纱帽

宣统三年(1911),清廷气数已尽,端方的故事也接近尾声。

这一年的政坛大事有这么两件:一是革命党发动的黄花岗起义,一是声势汹涌的保路运动,尤其后者使大清王朝的基业摇摇欲坠。

四月初十,清廷诏令裁撤军机处、会议政务处等机构,颁布新订内阁官制,设立责任内阁,任命庆亲王奕劻为内阁总理大臣。内阁成员中,满族九人(其中皇族六人):奕劻、那桐、善耆、载泽、载洵、溥伦、寿耆、荫昌、绍昌;汉人仅四人:徐世昌、梁敦彦、唐景崇、盛宣怀。内阁名单公布后,国内舆论哗然,外间讥为“皇族内阁”。

端方被贬下台休息了一年多,每天去戏园子里听听京剧、逛逛琉璃厂古玩市场。责任内阁的成立给端老四提了一把虚劲,尤其是他满族的身份更是给仕途复出增添了一枚砝码。

于是,晚清官场上再度浮现他那微胖的身影。

走动最密切的是早年嫖友载振。这个倒霉的贝勒官运不畅,自从发生了杨翠喜案后,宦途大门永远关闭了。不过,他老爸奕劻是“皇族内阁”的掌门人,凭借这层关系,官场上的朋友们都特别乐意与他结交。载振早年曾出访过德国,和端老四一样,也是西洋文化的热心追随者,二人有许多共同语言。载振少不了在他老爸耳边嘀咕,夸赞满族的这位青年才俊。有载振从中说项,又有徐世昌敲边鼓,端老四的复出之路走得很顺畅。不久,端方东山再起,被朝廷任命为粤汉、川汉铁路大臣。

当初端方被罢官,除了前文所述的原因外,还与他和袁世凯结交把兄弟不无关系。慈禧和光绪病故后,摄政王载沣掌国,欲置袁世凯于死地,幸亏有张之洞等大臣说情才保住了脑袋,让袁世凯以足疾为由回籍养病。对于袁的把兄弟端老四,摄政王自然不会轻易放过,正好有陵园照相一码事,端方顺势被撵下台。

端方出京南下赴任途中经过河南彰德,专门下火车去拜访袁世凯。此时老袁虽说仍在洹上村当“隐士”,但是朝野上下希望他复出的呼声越来越高,袁世凯出山只是个时间问题。这次会晤,宾主双方是在十分愉悦的情形下进行的,袁世凯还专门安排了一场电影——这在那个年代是十分少见的。除了谈论时局和对策外,两家还订了儿女姻亲:端方的独生女儿陶雍嫁袁世凯五子袁克权。这桩婚姻对于双方来说都是经过慎重考虑的,把兄弟加政治盟友再加儿女亲家,足见袁世凯与端方关系之不一般。

端方要了顶官帽子,但他并不想去四川。铁路收归国有后,川、粤两地当初投资铁路的官绅们群情激愤,保路运动闹得风起云涌,四川尤为激烈,此时前往甚至会有性命之忧。然而留在湖北,湖广总督瑞澂又不高兴,疑心端方是来抢夺他的总督官位的,便旁敲侧击催促端老四快快动身。端方说手下无兵,再容延缓几日。瑞澂慷慨拨出第八镇步兵第三十二标,又从各协拨出一批人马成立一标,称为三十一标,全都交给端方统领。人家做到这个分儿上了,端方再也赖不下去,只好乘轮船经宜昌溯江而上。

船越往上游走,端老四心里越没有底。四川总督赵尔丰是个官油子,此时的心态也和瑞澂一样,担心端方来抢夺官位,故意将保路同志会的满腔怒火往端方身上引。此时满清权贵人川,意味着矛盾将进一步激化。朝廷大概知道了这个情况,又紧急下达了一道谕旨:任命岑春煊为四川总督,原四川总督赵尔丰任川滇边务大臣。可是岑春煊也很机灵,知道这个时候进川形同玩火,因而再三请辞,理由也堂而皇之:身体有病,不宜进川。于是清廷再补发一道上谕:任命端方为四川总督。

就这么走走停停到了资州,端方发现四周全都是保路同志会的人,自己犹如坐在一个炸药桶上,随时都有被炸飞的危险。在瑞澂送给他的第三十一、三十二标中,江国光、单道康、邱鸿均、梁维亚等数十人皆是革命党激进分子,当队伍开拔到宜昌时,就曾有过杀端方祭旗起事的想法。革命党首领人物居正认为,武昌起义尚在准备中,杀了端老四暴露目标对起义不利,端老四这才暂时保住了一颗脑袋。

到了资州,暗潮涌动,杀端的呼声又起,只是端老四自己不晓得。恰逢其时,有人假托满清新贵粥良的名义致电端方,说北方革命党起事,京都危急,两宫已经向山西疏散,请端方迅速入陕勤王。这天,端方召集两标高级军官开会,透露开赴陕甘扩编成军的消息,并向自流井盐场商借银子三万两,作为队伍的开拔费用。

两标官兵多半是湖北人,背井离乡、远途跋涉已是心有不甘,现在听说还要开赴陕西,更是满腹怨气。革命党乘机秘密开会,认为武昌已举义旗,两标义士因随端老四赴川失去了参加武昌起义的荣耀,留在武昌参加起义的,现在都成了革命功臣,而他们还要跟随这个旗人进入陕、甘,岂不是辱没祖宗?即使将来回到湖北,也会被人耻笑。众人越议论情绪越激昂,最后得出一个结论:不杀端方,无以明心迹。

这个秘密会议的内容被端老四侦知了,更是寝食不安,肝病也随之发作。手下的亲信给他出主意:乘船经宜昌返回武汉。端方摇头,长江沿线已被革命党控制了,走这条路线相当于自投罗网。又有人向他密陈,愿出死力保他出川,但条件是只允许端方一人与他同行。端方用警觉的目光看了那人一眼,摇了摇头。

就在这急乱之中,端方忽然心生一计:数年前曾有传说,端方的生母是大臣陶澍家中的一个婢女,陶暗中把她收了房,肚子大了,太太吃醋,硬将她逐出,才归了端方的父亲。端方实际上不是满人,而是汉人陶澍的儿子。在这个传说中,人们还举出他的名号“陶斋”为证。关键时刻,端方寄希望于这个传说能帮他的忙。十月初五,端方杀猪宰羊,大张盛筵,召来三十一、三十二标排长以上的军官,还请来资州地方富商名绅作陪,酒喝到七分,端方宣布他恢复陶姓,改名陶方,和满人划清界限,并拿出一叠“陶方”的名片当众散发。

众军官对他姓端还是姓陶不感兴趣,最关心的是队伍将来往哪里开拔。端方不敢以实相告,嘴上支吾一番,急得眼泪直往下掉。很快他便被密密匝匝的士兵团团围住了。端方的胞弟端锦出来解围,对士兵许诺说:只要保护他们哥儿俩到西安府,愿出白银四万两犒赏。站在前排的士兵听到了许诺,站在后排却没有听清,还在大喊:“爱钱就不要命,要命就不爱钱,就是当官的答应了,老子们也放他不过!”端方兄弟眼看如此情景,知道军心已变,二人回到营中相抱大哭。

杀机已动,端老四性命就难保了。十月初七凌晨,端方兄弟二人密备了两乘小轿,将两只行李箱系在轿后,正准备趁着星夜逃遁,才行出数十步,突然有数十个提抢的军人冲出,将小轿团团围住。端方见势不妙,跳下轿来要逃跑,却见一把刺刀拦在胸前。

“你们这是干吗?”端方声音发抖地问。

“请大帅升天!”队官刘凤怡大声说。

连推带搡,众刀齐下,六刀之后,端老四一颗血淋淋的脑袋滚落在了地上。其弟端锦见此惨景,万分悲痛,大喊一声“四哥——”,转折身来,大骂那帮兵丁“混账王八蛋”,有个叫贾志刚的兵丁冲上来,照准端锦的脖颈就是一刀。端家兄弟的首级割下后,被当做战利品装入铅箱,放入石灰,沿途示众,最后拿到武昌去报了功。据说黎元洪见了这两颗人头,不由得连声叹息,让人暂存在武昌洪山禅寺,这支队伍被黎元洪编为“教导团”。

端方、端锦兄弟的无头尸体被端方的幕僚夏寿田(此人后来成了袁世凯的重要幕僚)收殓后放入棺木,辗转回到京城。端方被清廷赠以“太子太保”衔,谥“忠敏”。次年,袁世凯当了大总统,派人把端方兄弟的头颅从洪山禅寺取出,与尸身连接起来,重新予以厚葬。

§§第六章 轰动朝野的性贿赂

本章主要人物:奕劻/载振/段芝贵/杨翠喜/瞿鸿□/岑春煊

女人一旦和政治沾上关系,话题就会变得特别敏感和刺激,像溢出深巷的酒香,那气味硬是往你鼻子里钻。也许流芳百世,也许遗臭万年,桃色事件中男女角色的命运像一枚银币的正反两面,翻转到哪一面时掉落在地上,既取决于个人运气,也取决于国运、时运以及民心。

比如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原是越溪边的一个普通浣纱女,养在深闺人未识,她的天生丽质没有几个人欣赏。但是忽然间降临了一场国难,战败的越国向吴国称臣,越国的国王和大臣虽说不甘心失败,也只好韬光养晦,卧薪尝胆。范蠡是个富有眼光的大商人,他从牢狱中逃出来,在越溪边见到了美丽动人的西施,心中顿时生出一个计谋,将西施进贡给吴王,把吴王迷惑得无心国事,众叛亲离,美人计得逞,越王勾践如愿夺回了江山,西施也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古代的这个美人计,发展到今天有了个新名词:性贿赂。性贿赂自然也是一种腐败。

表面是床第之欢,背后是权力交易,政治权力与性相互缠绕、紧密交织,编排出一幕幕人间悲喜剧,上演的场所无处不在:宴席上、戏场中、官宦的厅堂、八大胡同的深巷……

下面要解剖的这起发生在晚清政坛的性贿赂,轰动朝野,路人皆知,前台演员只有那么几个,却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引起大清朝廷上下巨大的不安,从而引发了一场排山倒海式的政治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