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谢婉莹
出生地:福建福州
生卒年:1900年—1999年
历史评价LiShiPingJia
冰心,我国20世纪杰出的文学大师,忠诚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
冰心,福建福州人,曾用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才女之一。
1900年10月5日,冰心生在福州隆普营的一个具有爱国、维新思想的海军军官家庭里,她的父亲谢葆璋参加过甲午海战,抗击过日本侵略军,后在烟台创办海军学校并出任校长。出生后只有7个月,便随全家迁至上海,4岁时迁往山东烟台。
在烟台时,冰心就开始读书,受到了良好的家塾启蒙教育。在这期间,她就接触了中国古典文学名著,7岁即读过《三国演义》和《水浒》等。与此同时,还读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说部丛书》,其中就有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的《块肉余生述》等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
辛亥革命后,冰心又跟随她的父亲回到福州。1912年,考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预科班,成为谢家第一个正式进学堂读书的女孩子。
1913年,由于父亲谢葆璋要去往北京,做民国政府海军部的军学司长,此时,冰心又跟随父亲迁居北京。次年,入贝满女中。1918年,升入协和女子大学理预科,向往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随着“五四”运动的爆发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冰心全身心地投入到时代的潮流中,将自己的命运和民族的振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此时,她被推选为大学学生会文书,并因此参加北京女学界联合会宣传股的工作。在爱国学生运动的激荡之下,她于1919年8月的《晨报》上,发表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后者第一次使用了“冰心”这个笔名。由于作品直接涉及到重大的社会问题,很快发生影响。冰心说,是五四运动的一声惊雷,将她“震”上了写作的道路。
稍后,冰心写了“问题小说”,如《斯人独憔悴》和《去国》等,都较为突出地反映了封建家庭对人性的摧残,面对新世界的两代人的激烈冲突,以及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苦痛。其时,冰心以一个青年学生的身份加入了当时著名的文学研究会。她的创作在“为人生”的旗帜下源源流出,发表了引起评论界重视的小说《超人》,引起社会文坛反响的小诗《繁星》和《春水》,并由此推动了新诗初期“小诗”写作的潮流。1923年,冰心以优异的成绩取得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的奖学金。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20岁出头的冰心,已经名满中国文坛。
就在1923年去往美国留学的油轮上,冰心认识了准备在达特默思学院攻读社会学的吴文藻。从此,他们相互通信,逐渐加深了解,1925年夏天,冰心和吴文藻不约而同到康耐尔大学补习法语,美丽的校园,幽静的环境,他们相爱了。
1926年,冰心满载着收获回国,此时的吴文藻继续留在了美国,攻读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博士学位。她回国后,先后在燕京大学、北平女子文理学院和清华大学国文系任教。1929年6月15日,冰心与学成归国的吴文藻在燕京大学临湖轩举行婚礼,司徒雷登主持了他们的婚礼。
结婚后,冰心的创作并没有受辍,而作品更多的是尽情赞美母爱、童心、大自然,同时还反映了她对社会不平等现象和不同阶层生活的细致观察,纯情、隽永的笔致也透露着微讽。小说的代表性作品有1931年的《分》和1933年的《冬儿姑娘》,散文优秀作品是1931年的《南归——献给母亲的在天之灵》等。1932年,《冰心全集》分三卷本(小说、散文、诗歌各一卷),由北新书局出版,这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第一部作家的全集。1936年,冰心随丈夫吴文藻到欧美游学一年。在英国,冰心与意识流现代派小说创作的先锋作家吴尔夫进行了交谈,他们一边喝着下午茶,一边谈论着文学与中国的话题。
1938年,穿行于烽火硝烟中的吴文藻、冰心夫妇,带着子女离开了北平,经上海、香港辗转至大后方云南昆明。冰心曾到呈贡简易师范学校义务授课,与全民族共同经历了战争带来的困苦和艰难。1940年移居重庆,出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不久,参加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热心从事文化救亡活动,还写了《关于女人》和《再寄小读者》等有影响的散文篇章。
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11月,冰心随丈夫吴文藻前往日本,她曾在日本东方学会和东京大学的文学部讲演,后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在日本期间,冰心和吴文藻在复杂的条件下,团结和影响海外的知识分子,积极从事爱国、和平进步活动。
新中国成立之初,冰心身居日本,心向祖国。在新形势的鼓舞下,吴文藻、冰心夫妇不顾生命危险,勇于向困难挑战,于1951年回到了日思夜想的祖国,从此就定居在北京。冰心感受到新中国欣欣向上的民心,以百倍的精力投入到祖国的各项文化事业和国际交流活动中去。期间,她发表了大量作品,歌颂祖国和人民的新生活。她勤于翻译,出版了多种译作。她所创作的大量散文和小说,结集为《小桔灯》《樱花赞》《拾穗小扎》等,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文革”一开始,冰心就受到了冲击,不仅家被抄,还进了“牛棚”,烈日炎炎下,接受着造反派的批斗。1970年初,年届70的冰心,下放到湖北咸宁的五七干校,接受劳动改造,直到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即将访华,冰心与吴文藻才回到北京,接受党和政府交给的有关翻译任务。这时,她与吴文藻、费孝通等人,通力全作完成了《世界史纲》和《世界史》等著作的翻译。在这段国家经济建设和政治生活极不正常的情况下,冰心也和她的人民一样,陷入困顿和思索之中。在十年“文革”的动乱中,尽管受到不公正对待,但她坦然镇静地面对一切,坚信真理一定胜利。她时时密切关注社会主义祖国的进步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实践证明,冰心是长期与党患难与共的亲密战友。
1978年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冰心迎来了奇迹般的生平第二次创作高潮。她始终保持不断思索,永远进取,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1980年6月,冰心先患脑血栓,后骨折,然而,病痛不能令她放下手中的笔,她说“生命从八十岁开始”。她当年发表的短篇小说《空巢》,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接着又创作了《万般皆上品……》和《远来的和尚》等佳作。散文方面,除《三寄小读者》外,还连续创作了四组系列文章,即《想到就写》《我的自传》《关于男人》《伏枥杂记》。其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创作风格之独特,都使得她的文学成就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出现了一个壮丽的晚年景观。年近九旬时发表的《我请求》《给一个读者的信》,都是用正直、坦诚、热切的拳拳之心,说出真实的话语,显示了她对祖国、对人民深沉的爱。她身体力行,先后为家乡的小学、全国的希望工程、中国农村妇女教育与发展基金和安徽等灾区人民捐出稿费十余万元。她热烈响应巴金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倡议,捐出自己珍藏的大量书籍、手稿、字画,带头成立了“冰心文库”。冰心作为民间的外交使者,经常出访,足迹遍布全球,把中国的文学、文化和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带到世界各个角落。她为国家的统一和增进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做出了卓越贡献,她是我国爱国知识分子的光辉典范。
可以说,冰心与世纪同龄,她一生经历着世纪的风风雨雨,一直在紧跟时代的步伐,并且坚持写作75年。她的写作历程,显示了从“五四”文学革命到新时期文学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伟大轨迹。她开创了多种“冰心体”的文学样式,进行了文学现代化的扎扎实实的实践。她是我国第一代儿童文学作家,是著名的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诗人、翻译家。她的译作如黎巴嫩凯罗·纪伯伦的《先知》和《沙与沫》,印度泰戈尔的《吉檀迦利》和《园丁集》及戏剧集多种,都是公认的文学翻译精品,1995年曾因此经黎巴嫩共和国总统签署授予国家级雪松勋章。她的文学影响超越国界,作品被翻译成各国文字,得到海内外读者的赞赏。
1999年2月28日21时,冰心在北京医院离开人世,享年99岁。
爱听故事的小冰心
冰心自幼聪慧好学,特别喜欢听故事。
为了鼓励她用心学习,当时担任她家庭老师的舅舅常对她说:“你好好做功课吧,等你做完了功课,晚上我给你讲故事。”舅舅给她讲的第一部书是《三国演义》。那曲折的情节,鲜活的人物深深吸引了小冰心。为了每天晚上都能听“三国”的故事,她学习更认真了,功课总是做得又快又好。
可是,舅舅晚上常常有事,不能给她讲“三国”,有时竟停了好几天,这可把小冰心急坏了。不得已,她只好拿起舅舅的《三国演义》来看,这时她才7岁。最初,她大半看不懂,就囫囵吞枣,硬着头皮看下去,不懂的地方,就连猜带蒙,有时,居然被她蒙对了。这样,她慢慢地理解一些书的内容了,她越看越入迷,看完《三国演义》,又找来《水浒》《聊斋志异》……
小冰心在澡房里偷看书被妈妈发现
母亲见她手不释卷,怕她年纪过小,这样用功会伤了脑子,便劝她出去玩。她不肯,母亲只好把书给藏起来。可不知怎么搞的,那些书总是神不知鬼不觉地又被找了出来。有一次,母亲让她洗澡,她就在澡房里偷看书,直到洗澡水都凉了。母亲生气地夺她手中的书,撕成两半,扔到墙边,小冰心望望母亲,又看看那本心爱的书,胆怯地挪到墙角,捡起那本书,又接着读了下去。这一来,倒把生气的母亲逗乐了。
冰心不但把读过的书都用心记住,还时常把书中的故事讲给别人听。假日时父亲带她到军舰上去玩,水兵们听说这个七岁的孩子会讲“三国”的故事,就纷纷围住她,当小冰心神气而又一本正经地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时,众人被她那稚气的神情逗得捧腹大笑。听完故事,水兵们拉着她的手,称赞她聪明伶俐,并把他们在航行中用来消磨时光的小说包了一包,送给冰心作为“讲书”的奖品。回到家里,小冰心迫不及待地打开那包书,那都是些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早期翻译的欧美名家小说,这些书令小冰心爱不释手。当时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书,大都在书后印有书目,她从书目中看到了其他欧美名家小说,就去找来读,于是,她开始接触外国文学作品。
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这是冰心的一句名言,也是她一生坚持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