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新课标名人阅读-中外文学家(插图版)
33138700000021

第21章 莫里哀:杰出的喜剧大师

姓名:让·巴蒂斯特·波克兰

出生地:法国巴黎

生卒年:1622年—1673年

历史评价LiShiPingJia

莫里哀是法国17世纪著名的古典主义剧作家、古典主义喜剧创建者、卓越的导演和戏剧演员。

莫里哀,是让·巴蒂斯特·波克兰参加剧团后改用的艺名。他不仅对法国戏剧做出了卓越贡献,而且也推动了整个欧洲戏剧事业的发展。

莫里哀出生在巴黎一个资产阶级的家庭中,父亲是为王室服务的工匠,有“王室侍从”的身份,并且还买得“宫廷室内陈设商”的职位。这在当时的法国,获取这个职位就拥有了贵族头衔。当时,宫廷内共有八名陈设商,每一季度都有两名跟随国王,任务是为他布置行宫。莫里哀是家中的长子,父亲并不打算让他接受什么高深的教育,一心只想把宫中的职位传给他,以使祖上留下的家业后继有人。

莫里哀10岁那年,母亲不幸病故,父亲又无暇顾家。这时,外祖父便经常带小莫里哀去看民间艺人在露天演出的闹剧。这是一种民间传统戏剧,尽管角色不多,但情节滑稽。当时巴黎只有一个正式剧场,主要演悲剧和悲喜剧,祖孙俩也经常去那儿看戏。这些演出,特别是短小泼辣的闹剧,深深地吸引住了莫里哀,使他从童年时起就对戏剧心驰神往。

1635 年,13岁的莫里哀进入由耶稣会主办的克雷蒙中学,它是当时巴黎最有名气的一所贵族学校,在那里莫里哀接受了五年的系统教育。在校期间,莫里哀的成绩一直是名列前茅,尤其是对文学和哲学充满浓厚的兴趣;另外,他还熟练地掌握了拉丁语,曾把古罗马唯物主义哲学家卢克莱修的长诗《物性赋》译成法文,并阅读了古罗马著名喜剧作家普拉图斯和泰伦斯的原著,这对他以后喜剧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17世纪三十年代,法国的戏剧舞台已较为活跃。莫里哀所在的学校,也经常有一些学生们自己组织演出活动,这无疑增加了他对戏剧的热情。

早在莫里哀毕业之前,父亲就把“宫廷室内陈设商”这个可以世袭的职位转到他的名下,希望他学业期满后能立即踏上父辈所走过的生活之路。中学毕业后,父亲又为他买了一张法学硕士的证书。但莫里哀既不愿继承父业做陈设商,也无心当一名律师,他的最终理想是从事戏剧事业。

莫里哀之所以在戏剧领域中如此辉煌,与他最开始艰辛的创业生涯是分不开的。1642年,国王路易十三到南方巡察,莫里哀以“宫廷室内陈设商”继承人的身份来到南方的纳尔波内为他布置行宫。就是在这次南行的途中,他结识了一个流浪剧团的女演员玛德隆·贝扎尔。可以说,这是他决心献身戏剧事业的开端。1643 年初,他从南方给父亲写了一封信,表示愿意放弃“宫廷室内陈设商”的继承权,并说自己正在着手筹建一个剧团,这是莫里哀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做出的重大抉择。父亲对于儿子的这个决定感到震惊和恼怒,认为这有辱门庭。确实,在当时的法国,演艺圈中的人地位十分低下。教会规定:“戏子”死前必须要做忏悔,否则不得埋入教堂墓地。亲人的反对和斥责并没有阻止莫里哀走自己的路。

1643 年,他与贝扎尔三兄妹以及其他几位热心戏剧的朋友共同建立了“光耀剧团”。1644 年6 月28 日,他第一次用“莫里哀”这个使后人景仰的名字在一份公证文件上签字。由于资金短缺和多数演员演技不高,再加上经营不善,这个剧团不久便负债累累,莫里哀因剧团的债务问题被投入监牢。几天后,父亲做保,把他赎了出来,希望他回心转意,脱离演艺界。1645 年,“光耀剧团”被迫解散,多数成员纷纷离去,只有莫里哀和玛德隆不改初衷,加入了由老演员查理·杜弗雷尼率领的流浪剧团。从此,这个学生出身的莫里哀,毅然丢下了自己的荣誉,与现成的社会享受挥手后,开始着长期的漂泊生活。

从1645到1658 这十三年间,莫里哀跟随剧团巡回演出将近踏遍大半个法国。演出时,他主要扮演喜剧角色。长期的流浪生活,使他目睹了各地的社会现状,接触到大量的民间戏剧,这对他的艺术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在法国,再也找不出一位像他这样长期扎根于民众之中的古典主义作家了。杜弗雷尼去世后,莫里哀凭着他宽厚的人品和出众的演技,被同伴推举为剧团的领班。从此,他更加一心扑在戏剧上,既负责全团的工作,也是演员兼导演。过了不久,他把剧团的名称重新改为“光耀剧团”,并把里昂定为根据地。他在戏剧创作方面的才华,或许是无意中显露的。当时可上演的剧目很少,极大地限制了剧团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莫里哀开始自己动手写剧本。最初,他不过是改编一下流行的法国闹剧和意大利即兴喜剧,但很快就进入了独立创作的阶段,这得益于他丰富的生活经历和长期的舞台实践。

1653年,莫里哀成功创作了第一部诗体喜剧《冒失鬼》。剧中说的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仆人帮助自己的主人娶到了称心的妻子。由于剧情生动、格调清新,《冒失鬼》上演后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光耀剧团”也随之名声大振。1658 年,莫里哀率领剧团回到了阔别十几年的巴黎。他们在卢浮宫演出了《多情的医生》,国王路易十四对此十分赞赏,特许剧团留在巴黎。这对莫里哀来说无疑是个新的起点,从此他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了喜剧创作之中。

莫里哀的喜剧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可笑的女才子》(1659年)、《丈夫学堂》(1661年)、《太太学堂》(1662年)是他前期的主要作品。《可笑的女才子》是莫里哀返回巴黎后写出的第一个剧本,他以巧妙的艺术构思对以朗布耶公馆为代表的贵族沙龙中盛行的矫饰之风进行了辛辣的嘲讽。该剧遭到巴黎贵族势力的强烈反对,曾一度被禁演,只是由于得到了路易十四的支持,禁令才被解除。但顽固势力并没有因此而罢休,不久又以改建卢浮宫为借口把剧团的演出剧院拆掉了。正当莫里哀和他的同伴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国王再次帮助,把王宫剧场拨给了他们。此后,莫里哀的全部喜剧都是在那里演出的。严酷的现实使莫里哀认识到,要想在巴黎站住脚,没有王权的保护是不可能的。因此,他要求恢复他曾放弃的“宫廷室内陈设商”的继承权,以便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宫廷,争取国王的支持。《丈夫学堂》涉及到爱情、婚姻、教育以及组建家庭等问题,批判了封建社会中的夫权主义,提倡婚姻自由等人道主义的做法。《太太学堂》是一部社会问题喜剧,作者向人们展示了修道院教育的恶果。在该剧上演后,路易十四以褒奖“优秀的喜剧诗人”之名,赐给莫里哀一份丰厚的年金。

1664到1668这四年间,是莫里哀创作的黄金时期,他的代表作《伪君子》(1664年)、《堂璜》(1665年)、《恨世者》(1666年)、《乔治·当丹》(1668年)、《吝啬鬼》(1668年)等一批思想性与艺术性俱佳的喜剧作品都是这个时期的产物。莫里哀与贵族保守势力和反动教会之间的斗争,在这个阶段更为激烈与持久。《伪君子》是一部战斗性较强的讽刺喜剧,作者通过主人公达尔杜弗的形象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教会的虚伪性。剧本刚一搬上舞台,就受到巴黎大主教的指控,面对教会的强大压力,国王也无计可施,只得下令暂停公演。直到1669 年初,教皇克雷蒙九世颁布“教会和平”诏令,教派纷争平息之后,莫里哀才得到该剧解禁的通知。然而,在禁演期间,莫里哀并没有退缩,他曾三次上书国王陈述上演的理由,驳斥反对者的谰言。

莫里哀完成的最后一部喜剧是《没病找病》(1673年),作品对江湖庸医的骗术进行了揭露。1673 年2 月17 日下午,《没病找病》第四次公演,莫里哀扮演主角阿尔贡。戏没演完,他肺病复发,但他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当天夜里,他开始剧烈地咳嗽,最后因血管破裂死于家中。

莫里哀对法国和欧洲戏剧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剧作家、出众的导演,还是技艺精湛的演员,并为戏剧事业奋斗终身,是法兰西民族的巨大骄傲。法兰西学士院还为他立了一尊石像,底座上刻着:他的荣誉什么也不缺少,我们的光荣却缺少了他。

莫里哀之死

当莫里哀上演第四场《没病找病》时,尽管病魔缠身,但他仍坚持担当主演阿尔贡这个角色。

当他在后台换装时,剧团的一名成员恳求他说:“求您别演了。”“你叫我怎么办”,莫里哀反问道,“团里有50个人靠演戏挣钱生活,如果我不演了,那么叫这些可怜的人怎么办?我会因不关心他们的生活而自责的。”

但是,在演到第三幕最著名的《朱罗》这一段时,他突然觉得浑身不适,可观众的欢笑勉强掩盖了这一情形。“我冷死了。”他轻声说,然后拖着疲惫的身子走向后台。观众不知道莫里哀是真的生病了,他们还在为他精彩逼真的表演而喝彩。莫里哀艰难地坚持演完了第四幕戏,穿着阿尔贡的戏装被抬回位于黎塞留街的住所。

他吃了一点面包和干酪,因剧烈的咳嗽而躺在床上。莫里哀用手帕捂住嘴,鲜血染红了手帕。“你不用担心,”他对自己的朋友巴隆说道,“你见过我吐更多的血。不过,你还是去叫我的妻子回来。”他还让人叫一名神父来。妻子回来的时候,莫里哀已经死去可是没有神父愿意来,他们都拒绝为一名喜剧演员屈尊劳驾。当他的妻子阿尔芒德·贝雅尔回到家时,莫里哀刚刚在他收留的两个义姐怀里死去。

莫里哀内心深处对戏剧由衷的喜爱,以及后来加入流浪剧团在民间生活的历练,使他日后的戏剧事业如日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