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科学家亥姆霍兹曾经说过:“在对问题进行了各方面的详细研究之后,巧妙的设想会不费吹灰之力地意外来临,犹如灵感。”
我们大多数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我们遇到了一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但是在某个时候,因为某个事件的触发,突然就有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清晰的想法。这就是灵感思维。
灵感思维是人脑在某种情况的触发下,有意或无意地突然产生某些新的形象、新的思想,使一些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突然得到启发或得以解决的思维方法。
我们可以在定义里找到灵感思维的两个重要特点,一是“长久思考却未能解决”,二是“突然出现新的形象、新的思想”。灵感思维的出现是以长期的努力付出为前提和基础的,世界上很多伟大的发明和优秀的文艺作品都是创造者顽强的、坚韧的创造性劳动的结晶。如果没有大量的准备工作,根本不可能有任何灵感的产生。灵感是一种在创造性工作中心理、意识方面的质变。简而言之,灵感是长期酝酿的爆发。
2000多年前,叙拉古国王希罗要阿基米德在不损害王冠的情况下检验其中是否掺有其他金属,这个任务难倒了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知道最重要的问题是把皇冠的体积测出来,但王冠的形状太复杂了,他茶饭不思地对这个问题思考了很久。一天,他坐在澡盆中洗澡,水溢出来的现象一下子就触动了他——那溢出来的水,不就是自己身体浸在水里部分的体积吗?
阿基米德由此得到了启发,于是他首先称了王冠的重量,然后找来相同重量的纯金。最后,他把二者都放到装满水的盆子中。阿基米德发现王冠和纯金放进盆子后溢出来的水的体积不一样,因此断定王冠被掺了假。在此基础上,阿基米德发现了著名的浮力定律。
灵感是人们头脑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思维现象,同时也是人类能够自觉地加以运用的思维方法。运用一定的技巧,灵感就有可能被人们所捕捉和利用。
1.顿悟型灵感
顿悟型灵感是一种突然的感觉或理解,它是由疑难而转化为顿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花了30年时间搜集和整理了丰富的创作材料,但是却迟迟难以下笔——他还没有写作的灵感。直到有一天,他在跟卡米罗·高尔基进行交谈的时候,突然产生了灵感,茅塞顿开,继而创作了《生活之路——教育叙事诗》一书。
顿悟型灵感的最大特点是自我实现。跟其他类型的灵感不同,它可能跟其他人和事没有任何关系,只是自己的思考已经成熟,是一个瓜熟蒂落、自然而然的结果。
2.启示型灵感
受到别人或者某种事物或事件的启示而激发的创新型思维,称为启示型灵感。启示型灵感十分普遍。
19世纪20年代的英国想要在泰晤士河修建世界上第一条水下隧道。
但在松软多水的岩层挖隧道很容易塌方,因此无法施工。一天,一位工程师正在思考这个问题时,无意间发现一只昆虫在坚硬的外壳保护下钻进了很硬的橡树皮里。工程师突然得到了启发:他决定采用小虫子的办法,改变以往先挖掘、后支护的做法,而是先将一个空心钢柱体(构盾)打进岩层中,然后再在这个构盾下施工。这一方法成功地解决了水下作业的问题。
能够启发人们灵感的事物有很多,要如何才能利用这些事物呢?
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轻易放过每一个对我们有用的现象。
一位美国科学家在河边钓鱼时,发现一只静伏在石头上的青蛙总能够准确无误地捕捉到从它面前飞过的昆虫。科学家对身手敏捷的青蛙十分感兴趣,从此以后,他用了两年的时间来研究青蛙眼睛的构造,结果发现青蛙的眼睛和人类的眼睛有很大的不同。通过进一步的研究,他制造出高精度的电子蛙眼。后来,美国空军用20万美元将这个发明买了下来,因为它比雷达能更准确地捕捉以1.6万千米时速飞行的东西。
3.触发型灵感
触发型灵感指在对某个问题进行了较长时间的探索和思考之后,接触到某些事物,这些事物引出了所思考问题的答案或启示在头脑中突然出现的思维方式。
加拿大人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是美国一个学校的体育教师。他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对室外体育运动——如跑步——并不感兴趣,于是就想发明一种全新的室内运动,但是一开始他的思路老打不开。一天,当他看到竹篮的时候,突然想到是不是可以发明一种把球投入篮子的运动呢?后来,他根据这一灵感设计出了“篮球”这一运动项目。
从竹篮到篮球,看似十分简单,但是如果没有经过长期的思考准备,这种灵感恐怕不容易出现。
4.遐想型灵感
遐想型灵感指的是在紧张工作之余,让大脑处于无意识的放松的状态,在休闲情况下产生的灵感。有人曾经对821名发明家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在休闲场合产生灵感的比例比在紧张工作的时候要高。这种调查为遐想型灵感提供了事实基础。
许多科学家、艺术家在进行创造发明、创作的时候,都有这种灵感现象的出现。爱因斯坦关于时空的深奥理论是在病床上想出来的,生物学家华莱士关于进化论中自然选择的观点是在他患疟疾期间想到的。
当然,遐想型灵感并不是我们只要睡觉做梦、游玩散步就能产生的。相反,思想的惰性、思维的惯性和保守性都是灵感产生的障碍。进行大量的积极思考、付出辛勤的劳动,这才是遐想型灵感产生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5.梦幻型灵感
科学研究表明,人们在进入睡眠之后,意识会慢慢停止,潜意识浮现出来——这就是梦。梦幻型灵感即是从梦中情景获得有益的认识,推动创新的进程的一种灵感形式。
许多小说家的一些很有名的作品都是源于梦中的情景。英国推理小说家史蒂文森的名著《化身博士》就是源于一个梦中的情节,他曾在自己的传记中说过,他的大部分创作灵感都来自于梦境。史蒂文森习惯每晚睡前给自己的潜意识特别的提示,让梦境详细地延续下去。日本小说家吉行淳之介、齐藤荣等,也经常把梦中的故事写成小说。
爱因斯坦几乎每天都睡午觉,这可以算是他的另一种工作形式。
当想不通一些问题的时候,他就会盖住被子大睡,让梦中的灵感为他解答疑问。他在1905年发表狭义相对论之前,曾经花了很多年时间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但是有一些疑问仍然无法得到解答。一天,他躺在床上睡着了,突然被一道灵感惊醒,他马上起来记录下来。几周后,一个伟大的理论诞生了。
梦幻型灵感并不是玄之又玄的东西。弗洛伊德关于梦的研究告诉我们,梦其实就是协助大脑将白天吸收的信息做文件储存和整理分类的工作。睡梦中的你的逻辑思维已经停止,但是潜意识却一直在辛勤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