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73年,英国利物浦市一位叫科莱特的青年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考入了美国哈佛大学。当时跟他一起听课的是美国的一位18岁的小伙子。两人的关系特别好。在大二的时候,这位小伙子和科莱特商议,两个人一起退学去开发32Bit财务软件。
面对这个小伙子的邀请,当时的科莱特感到诧异,在他看来,自己之所以如此努力考入如此高等的学府,目的就是学习知识。即使不学知识,对Bit系统也没有多少了解,即使要开发这个软件,也需要等学完所有的大学课程之后,所以他婉言谢绝了这位小伙子的邀请。那位小伙子为了坚持自己的梦想,退学了。
十年之后,科莱特成为哈佛大学计算机系Bit方面的博士研究生。
而那位退学的小伙子已经进入美国《福布斯》杂志亿万富豪排行榜。
再过了近十年,科莱特继续读博士后;而那位美国小伙子的个人资产已经达到了科莱特做梦也想不到的数字,他已是美国第二富豪。
当科莱特有了充足的知识研发32Bit财务软件的时候,退学的小伙子已绕过Bit系统,开发出了Eip财务软件,它的速度是Bit的1500倍,整个世界市场都被它占领了。而那个退学后如此成功的小伙子就是比尔·
盖茨。
现在我们可以考虑一下,如果你是科莱特,当年你会接受比尔·
盖茨的邀请吗?
一般来说,人们按照正常思维来考虑就是只有学好了基础知识,才能创业。这个逻辑本没有错,但大量事实证明,很多人之所以能取得大的成功,并不是非要在知识储备特别足的时候才开始奋斗,而是选择在实践中将知识和能力相结合。虽然表面上看来,比尔·盖茨的知识储备远远不如科莱特,但事实上他有着比科莱特身上更为珍贵的东西,那就是创造性思维。正因为他敢于突破樊篱,比尔·盖茨才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功。
我们平常需要逻辑思维,如果不合逻辑就会造成理解的混乱,可是很多发明创造在开始的时候,往往打破现有的思维方式,这就需要创造者的非逻辑思维。在现实中人们发现,很多人难以做出创造,往往是受到逻辑思维的限制,当别人做出发明创造时,他们会非常遗憾地说:
“我怎么没想到呢?”
那么,怎样解决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矛盾呢?特别是在创造的过程中,怎样突破逻辑思维的限制呢?
美国著名的创造学专家威廉·戈顿曾观察和访问一位发明者很长一段时间后,提供了下面这个发明构思过程的清晰实例。
这位发明者面临一个任务:发明一个系统,使陆军的重型坦克能够跨越10英尺宽的深不见底的壕沟。他描写工作的早期阶段的特点:思想在一个圈子转,转来转去,也得不到答案,就像面对一个没有线索的谜语。这个阶段持续了将近三个星期。他完全卷入这个问题中去,以致产生幻觉。他决定暂且放弃这个问题,就钻进了他的汽车,驱向乡间,做一次散步。
他强使那个问题完全退出他的头脑,使他能够把兴趣放到周围不相干的事物上去。那时是秋天,他在一棵枫树下坐下来,超然地观看着树叶在小旋风中飘落,把那个坦克跨越壕沟的问题完全丢到脑后去了。
在这一时刻,他停下来观看两只蚂蚁在榆树皮上费力地向上爬。
他把它们看作两个用绳子相互系在一起的爬山运动员。他缓步行走着,同时做着白日梦:想象着蚂蚁能够举起超过自己体重几十倍的物体。白日梦展开为蚂蚁相互举起对方越过树皮上的障碍物,接着幻想转向蚂蚁被奔流着小溪的裂缝所阻挡。蚂蚁的触须激动得发狂似的摇来摆去。最后,一只蚂蚁抓住悬崖的边沿,另一只蚂蚁在它的昆虫兄弟的身上爬出去,一直到抓住裂口的另一边沿。它把自己和它的同伴扛过去,从而越过了裂缝。
在发明者观看蚂蚁,然后进行幻想的时候,坦克越沟的问题似乎退到脑后去了,而是把注意力的中心转移到表面上看似不相关的事情上去,起初是自然界中不相关的事情,然后是自己的想象中的不相关的事情。但是蚂蚁和它的装甲外骨骼还是使他想起了他的坦克,而坦克越沟问题也再度进入他的意识中。他将幻想的情景与他的问题作了类比,如在每辆坦克的头部和尾部焊上特殊的钩件,多辆坦克就能通过钩件两两首尾连接起来,自行形成“桥梁”。设有六辆坦克要跨越壕沟,它们可以连接起来,后面的那些坦克会推动第一辆坦克从沟上空过去,直到抓住对面的沟边。越过沟的坦克又可以运用拉力,这样所有的坦克都会被推拉过去。
让我们来一次跳跃逻辑的思考。
例如我们碰到了一个难题:
旧式鼠夹的毛病是响声太大,老鼠们学乖了,不再靠近鼠夹。
现在要发明一种无声的捕鼠器。
常规思路:
分析旧鼠夹为什么声音太大,然后提出应该怎样改进的方案。
非逻辑的思路:
首先,离开这个问题,去思考什么生物能无声地捕食。
可以列出以下动植物:青蛙、蛇、蜘蛛、壁虎、猫、蝙蝠、猪笼草、狸藻、毛毡苔等。
第二步,了解这些生物无声捕食的原理是什么。
例如:
(1)青蛙:卷舌头;
(2)蛇:吐芯子,一伸一收;
(3)壁虎:变色,善于伪装;
(4)猫:脚上的肉垫;
(5)蝙蝠:在黑暗中能看东西,特殊的超声波系统;
(6)蜘蛛:网,黏住猎物;
(7)猪笼草:用蜜液引诱昆虫;
(8)狸藻:茎上小囊口周围有倒生的刚毛,只能进不能出;
(9)毛毡苔:叶上分泌带有甜味和香味的黏液。
第三步,回到要解决的问题。发现鼠夹无声捕鼠与动物无声捕食的问题类似。
第四步,借用上面的一些原理来解决这个难题。
提出的新方案:
(1)发明入口处有倒刺的捕鼠器;
(2)设计活动门略长于门框,老鼠只能进不能出的捕鼠器;
(3)发明既能分泌香味引诱老鼠,又能黏住老鼠的捕鼠器;发明利用超声波技术捕鼠的工具利利这样可以得到大量的设想,数量上远远超过了仅从工具角度思考所能得到的解答。从这一过程中,可以看到思维在第一步和第二步问的逻辑跳跃。解决鼠夹问题,思维不是在老鼠和工具的构件上转圈子,而是一下子跳到其他生物,并把其他生物的无声捕食与鼠夹联系在了一起,这正是非逻辑思维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