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思广益
“集思广益”指集中大家的智慧,以便收到更好的效果。
此典出自《诸葛丞相集·考与军师长史参军椽属》:“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
三国时的着名人物诸葛亮,是一位博学多才,善于听取各种不同意见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当了蜀国的丞相以后,仍然保持着这种优秀的品德。对于一些敢于向他提出意见的人,常常给予称赞。为了鼓励文臣武将参与政事,诸葛亮写了一份文告,号召大家积极发表政见,齐心协力把国家治理好。这份文告就是名的《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椽属》,也称作《与群下教》。
在文告中,诸葛亮写道:“丞相府里之所以要任用僚佐共同参与讨论国家大事,就是为了集思广益,广泛听取意见,共同把事情做好。”诸葛亮言而有信,他处处重视集中群众的意见和智慧,终于辅佐刘备完成了三分天下的大业。
狡狐捕雉
“狡狐捕雉”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狡猾的敌人惯于隐蔽起来,搞阴谋诡计。
此典出自《淮南子·人间训》:“夫狐之捕雉也,必先卑体弥耳,以待来也。雉见而信之,故可得擒也。使狐瞋目植睹,见必杀之势,雉亦知惊惮远飞,以避其怒矣。”
狡猾的狐狸捕捉山鸡时,总是先蜷缩起身体,耷拉下耳朵,隐蔽起来等待山鸡的到来。山鸡觉得没有危险,便放松了警惕,因而狐狸能够出其不意地捉到它们。
如果狐狸横眉怒目,现出一副张牙舞爪、杀气腾腾的样子,山鸡也就知道害怕了,就会立刻躲避起来。
借箸代筹
“借箸代筹”表示代人策划。
此典出自《史记·留侯世家》:“请借前箸为大王筹之。”
秦朝末年,项羽把刘邦围困在荥阳,刘邦忧心忡忡,与谋臣郦食其谋划对策,郦食其说:“从前汤武讨伐夏朝的桀,分封其后代在杞,周武王讨伐商代的纣,分封其后代在宋。后来秦国背信弃义,侵略诸侯,灭了六国,他们的后代失去了生存的地方。如果陛下恢复六国,送去大印,他们一定会感恩戴德,为陛下效劳。这样,项羽就会势单力薄。”刘邦说:“这个计策很好。你立刻负责刻印,然后送往六国。”
这时张良从外面进来。刘邦正在吃饭,就招呼张良说:“你来得正好,刚才有人建议分封六国的后代,你觉得怎么样?”张良听了,叹息一声说:“谁给陛下提的建议?陛下的大事完了!”刘邦诧异地问道:“为什么呢?”张良说:“请陛下把前面这支筷子借给我一下。”
张良接过筷子后,一边画来画去,一边说:“从前汤武、周武王分封灭亡国家的后代,是因为他们能将敌国置之死地,现在陛下能将项羽置之死地吗?”刘邦摇头说:“我被项羽包围,怎么能置他于死地呢?”张良接着说:“汤武、周武王的分封都是在消灭敌人、销毁兵器、战马放归、天下稳定以后才进行的,现在跟随陛下的将士,都来自六国,他们抛妻别子,血洒疆场,无非是希望有朝一日获得一块土地。如果恢复六国,那么他们就要离去,谁给陛下打天下呢?因此我说陛下的大事完了。”
刘邦听了张良的一番话,将口里的食物喷向郦食其,大声骂道:“呸,你这个臭书呆子,差点坏了我的大事!”
狙公分栗
“狙公分栗”形容聪明人善于用手段驾驭他人。
此典出自《庄子·齐物论》、《列子·黄帝篇》。
有一个宋国人养了一大群猴子。天长日久,他能猜得到猴子的心意,猴子也能听懂他的话。由于他非常喜欢猴子,人们便称他狙公(狙,就是猴子)。狙公为了养活那群猴子,甚至不惜减少家里人的口粮。但猴子太多,消耗太大,渐渐地粮食不够吃了,他不得不想法限制猴子的食粮。
一天,狙公把猴子们召集来,对它们宣布说:“从今天起,按定量给你们分配山栗(即橡实)。每天早晨三个、晚上四个,你们同意吗?”
猴子听了,认为分的山栗太少,都非常不满,纷纷向狙公“吱吱”大叫,表示抗议。
狙公非常熟悉猴子脾气,知道如何对付它们。等猴子们吵闹一阵后,他又不慌不忙地说:“既然你们不满意,那么就增加一点,改为每天早上四个,晚上三个,这样总可以了吧?”
猴子再机灵,也只是畜生,不会算计。它们听说早上由三个山栗改为四个,就都以为口粮有所增加,于是就安静了下来,不再吵闹。
居安思危
在享受安逸快乐的时候,应该想到一些危险的事情;也就是在看到事情有利方面的时候,要想到一些不利或困难的情况。
此典出自《尚书·说命中》:“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
春秋时代,各国互相攻伐,几乎没有安宁的日子,史称战国。当时郑国要出兵侵犯宋国,引起晋、鲁、卫……等十一个国家的不满,派出军队围住了郑国都城,逼迫郑国退兵,郑国被迫和那十一个国家签订和好盟约。
楚国(当时被中原的国家认做野蛮的地方)见郑国与这些国家和好了,便向秦国借兵攻打郑国,郑国又对楚国表示降服。这样一来,中原十二国认为郑国背弃了盟约行为,便共同出兵攻打它。
郑国首先请求较强大的晋国同意讲和,晋国答应了郑国的要求;并转告其他国家也这样做了。郑国感谢晋国的帮助和支持,送给晋国许多兵车、乐器和乐师、歌女。晋王把歌女的一半分送给他的功臣魏绛。魏绛不肯接受晋王的赏赐,说:“现在你能够团结和统率许多国家,这是你的能耐和大家的功劳;我并没有做出什么贡献。不过,我很希望你在享受快乐的时候,能够想到国家未来的许多事情。听人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我谨以这个道理来劝你。”
快刀斩乱麻
“快刀斩乱麻”比喻处理复杂问题需用果断手段加以解决。
此典出自《北齐书·文宣纪》:“高祖尝试观诸子意识,各使治乱丝,帝独抽刀斩之,曰:‘乱者须斩!’”
南北朝时期,齐高祖高欢有五六个儿子。高欢弄不清楚他们谁最聪明、最有才能,便命人取出几团乱麻来,要求儿子们每人理顺一团,看谁理得最快,方法最好。他的小儿子高洋非但没有动手理麻,反而拔出剑来说道:“乱者须斩。”
几剑就把麻剁碎了。高洋的这句话里含有两种意思:一是乱的麻,需用剑来斩最方便;一是只要是烦乱的事必须果断处理。高欢非常赏识这个儿子。后来,高洋在他哥哥死后,即位为文宣帝。他做皇帝后处理事情果然很决断,但却不怎么严酷。
隆中对
“隆中对”比喻精辟的对策。
此典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东汉琅邪郡阳都(今山东沂水南)人。他的远祖诸葛丰,官至司隶校尉。后来家境逐渐衰落。兴平元年(公元194年),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被任命为豫章(今江西南昌)的地方官。十四岁的诸葛亮带着年幼的弟弟跟随着叔父来到豫章。可是不久,诸葛玄辞掉官职,带着诸葛亮兄弟投靠了荆州的刘表。
叔父死后,诸葛亮不愿寄人篱下,于是就在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来到荆州襄阳(今湖北襄阳)的隆中地方居住。建安十七年(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在隆中会见了诸葛亮,向他请教治国平天下的大计。
诸葛亮被刘备礼贤下士的行为感动了,详尽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把自己早已制定好的计划和盘托出。他说:“自从董卓作乱以来,四方豪杰同时起事,跨州连郡,称雄数不胜数。曹操和袁绍相比,名望较小,人马又少,然而曹操竟能击败袁绍,转弱为强,这不仅靠的是机会,也有赖于人的计谋。现在曹操已经拥有百万大军,挟制着皇帝,以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孙权割据长江下游一带,已历经三代。那里地势险要,民众依附,有才能的人都愿意为他效劳,我们只能和他相互支援,而不可进攻他。荆州北据汉水、沔水,向南直到海边的物资都可被它利用,其地东连吴郡、会稽,西通巴郡、蜀郡,这里是用兵的好地方。可是,它的主人刘表却没有能力守住它,这可能是上天有意要把这块地方留给将军,不知将军您是否有这个意图?益州地势险要,易于防守,沃野千里,是名副其实的天府之国,汉高祖刘邦就是凭借这个地方建立起汉朝基业的。而据守益州的刘璋昏庸软弱,北边的张鲁同他也有矛盾。益州虽有众多的人口和富饶的资源,可是刘璋不懂得爱惜民力,那里的有识之士都希望得到一个贤明的君主。将军您是汉朝皇室后裔,国人都知道您讲信义,正在广招天下英才,思贤若渴。如果您能够占据荆、益二州,守住天险,与西方的少数民族搞好关系,对南方的少数民族实行安抚政策,对外与孙权结成同盟,对内励精图治,修明政治。
只要天下有什么变故,就派一员大将率领荆州的兵马直取南阳、洛阳,您则亲自统率益州的兵马出师秦川(今陕、甘一带),进取长安,老百姓怎能不热烈欢迎您呢?如果真能做到这样,您就可以建立霸业,复兴汉朝的天下了。”
猛虎不如群狐
“猛虎不如群狐”比喻一个集体的力量,强于任何个人。
此典出自《晋书·王镇恶传》:“语曰:‘猛兽不如群狐。’卿等十余人何惧王镇恶?”
南北朝时,南宋皇帝刘裕带领一大批将领北伐,所向无敌,一直打到洛阳,大将王镇恶的功劳最大。王镇恶是前秦丞相王猛的儿子,智能双全,在北方有很多亲朋故友。刘裕正顺利进军、眼看可以统一中国时,突然得知朝廷发生了重大的事情,必须要他亲自去处理,无奈,他只好把统帅大权交给儿子,自己赶回朝廷。
这时,大将沈田子劝告刘裕说:“你最好把王镇恶带走,你儿子控制不了他,他是一只猛虎,在北方根基深厚。如果他一叛变那就糟糕了!”刘裕说:“正因为他是一只猛虎,我才要把他留下来抗击敌人。你们十几员大将都是我的心腹,有你们在,还怕什么王镇恶叛变?俗话说‘猛虎不如群狐’嘛!你们注意些就行了。”说完,刘裕就回京去了。
后来,王镇恶真的没有叛变的意图,倒是沈田子等人时刻防范王镇恶,给他“穿小鞋”,终于害死了王镇恶,使整个北伐大军遭到惨败,沈田子等人也阵亡了。
欺以其方
“欺以其方”比喻坏人用合乎情理的方法欺骗别人。
此典出自《孟子·万章上》:“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
春秋时代,郑国贤相公孙侨,字子产。一次,有人送给他一条活鱼。子产就让管理池塘的人把鱼养到池塘里。管理池塘的人把鱼煮熟吃掉后,向子产报告说:“把那条鱼刚放到水里的时候,它还不够活跃;过了一会儿,它就摇头摆尾地游动起来。然后,很快地游向水的深处,再也看不见了。”子产听了这番话之后,高兴地说:“鱼儿到了好地方啊!鱼儿到了好地方啊!”管理池塘的人暗暗得意,离开子产之后,就对别人说:“谁说子产聪明?我已经把鱼吃掉了,他还说‘鱼儿得到了好地方啊!
鱼儿得到了好地方啊!’”
齐王筑城
“齐王筑城”说明人们办事情、想问题,既要考虑长远利益,也要注重眼前利益,要把二者结合起来。
此典出自《艾子杂说》。
齐王临早朝,回头对侍臣们说:“我们国家处在几个强国中间,年年苦于调度战备,现在我想抽调一批壮丁去修筑一座大城,从东海开始修筑,经太行山,接辕山,下武关,曲折蜿蜒四千里,这样就可以与各强国隔绝,使秦国不能觊觎我国西方,楚国不得偷犯我国南方,韩国和魏国不可牵制我国左右方,这难道不是一件很伟大的事吗?让老百姓去修筑大城,虽然暂时有一些劳累,但以后就不再有远征和遭受侵犯的祸患,可以一劳永逸了;老百姓听见我下达这个命令,又有谁不欢天喜地地来参加呢?”
艾子回答说:“今天早晨下大雪,我来赴早朝的时候,看见路旁有一个老百姓,光着身子,都快冻僵了,却还望着天空在唱歌。我觉得十分奇怪,便问他缘故。他对我说:‘这场大雪顺应了时令,正高兴明年人们可以吃到贱价的麦子,可是我却要在今年就冻死了。’正像筑大城,等到大城筑完了,不知道享受永久安乐的是什么人呢!”
擒贼先擒王
“擒贼先擒王”比喻作战要先除首恶或主要敌人,也比喻做事要抓关键。
此典出自《红楼梦》第五十五回。
凤姐因争强斗智,操劳太过,心力亏损,不能理事,因而家中琐碎之事,一应由李纨协理。李纨为人温顺,王夫人怕她逞纵了下人,又派探春合同李纨裁处。
王夫人仍不放心,又请来宝钗会同照管。凤姐儿虽在病中,但自恃强壮,想起什么事来,便叫平儿去回王夫人。凤姐儿想,探春、宝钗事事明白,语言谨慎,知书识字,这比我更厉害一层,但她们是初次管理家务,怕难制服下人,因而对平儿道:“俗话说,擒贼必先擒王。他如今要作法开端,一定是先拿我开端,倘或他要驳我的事,你可别分辩,你只越恭敬越说驳的是才好。千万别想着怕我没脸。和他一强,就不好了。”平儿不等凤姐说完,就笑着说道:“我已经这样做了。”
权宜之计
“权宜之计”比喻为适应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变通办法。
此典出自《后汉书·王允列传》:“允性刚棱疾恶,初惧董卓豺狼,故折节图之。卓既歼灭,自谓无复患难,及在际会,每乏温润之色,杖正持重,不循权宜之计,是以群下不甚附之。”
王允是一位志向远大的人,自幼诵习经传,演练骑射,一心想为朝廷效力。他十九岁当上郡吏、豫州刺吏。王允被朝廷派去讨伐黄巾起义,一次,打败敌军,搜出一封信件。信件是朝廷中常侍张让写给黄巾起义部将领的,王允将这件事禀报了皇帝,皇帝把张让痛骂了一顿,张让叩头辩解,最后不了了之。因此王允遭到张让的报复,张让借故把他关进牢狱,想治他死罪。
朝廷司徒杨赐,素知王允性情孤傲、清高,受不了严酷的刑法,派人告诉他:“现在你裁在张让手上,难以活命,别再受罪了,设法早点结束自己的生命吧!”一些同僚好友也捧着毒药流着眼泪送给王允。
王允夺过药碗,狠狠地摔在地上,愤然地喊道:“我是朝廷的臣子,获罪就应该伏刑以谢天下,岂有自己喝药求死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