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以众击寡
“以众击寡”的战法就是古今中外兵家所述的“集中兵力,歼敌一部”的战术。该战法最早出自《孙子兵法?虚实篇》,孙子兵法谈及:“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我专为一,敌分为十,足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会众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其意为,既要了解敌人的情况,又要隐蔽我军形迹。这样,我军的兵力就可以集中,而敌人的兵力就不得不分散。我军的兵力集中在一处,敌人的兵力分散十处,这就能以十成的兵力的优势进攻只有一成兵力的敌人,形成我众而敌寡的态势。以众击寡,那么与我交战的敌人就很容易被击败了!《孙子兵法?军形篇》中又说:“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其意为,所以胜利的军队就好像用镒称铢那样处于绝对优势,失败的军队就好像用铢称镒那样处于绝对劣势。
古代军事家所著《兵录》,其中谈及“兵之胜负,不在众寡,而在分合”,而且只有“即分为合,即合为分,乃善之善也”。这就是说,决定用兵的胜负,不在兵力的多少,关键在于兵力的分散与集中。只有能迅速把分散变为集中,迅速把集中变为分散,才算是最好的。在《淮南子?兵略训》中也有:“五指之更弹,不如挥拳之一桎。”意思是五个手指交替弹击,不如握紧拳头猛力一捣。其强调的也是集中兵力的问题。古代中国的兵家都认为“专一则成”,“合力则强”。
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是白起率领的秦军创造的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以众击寡最彻底的围歼战。在长平之战前的公元前262年,秦先攻取赵国太行南阳地,使韩国与上党完全隔绝,迫使韩国献上党郡向秦求和。上党郡为保国土拒不服从,韩惠王派冯亭去接替,冯亭也不肯降秦。冯亭权衡再三,采取把十七县献赵,以此借助赵国的力量来抗秦保韩。赵得到韩十七县,秦便对赵看成眼中钉,肉中刺。赵孝成王为了防范秦的进攻,派廉颇率军驻守长平以备秦军。而秦军则选派了声震天下的名将白起。秦、赵两军在丹河两边相距5里,共饮一川之水,持续3年,不分胜负。
在艰难的相持中,秦使用了离间计,使赵临阵换将,将缺乏实战经验的赵括替代经验丰富的廉颇。然后白起又操起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术;采用佯败诱敌,使其脱离既设阵地,而后分割包围。结果把赵军围困了46天,赵军官兵饥饿乏食,战斗力大降,欲分四路突出重围,未成。领军赵括中箭而死,赵军大败,全军45万人被俘全部活埋。白起始终坚持以众击寡的战略战术,不在乎争夺土地,而是着重歼灭赵的有生力量,此为秦统一天下作了重要军事铺垫。秦、赵长平大战后,秦昭王意欲再去攻打赵国,但武安君白起却清醒地认为:长平大战,秦军大胜,赵军大败。
秦军胜利后,活者慰劳,死者厚葬,百姓借祭祀之名聚会,浪费了财物;而赵国战败后军民悲泣哀号,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同仇敌忾,且君臣言辞谦卑,向四方派出使节,与燕、魏、齐、楚结为盟友,致力于共同防范秦国侵犯,虽然看起来赵国是战败国,但实际上赵国的战斗力相当于以前的10倍了。因此,现在这种局面,不可攻打赵国。白起还是坚持“以众击寡”的谋略。可是,秦昭王听不进白起的言语,改派五大夫王陵率军攻打赵国。结果,损失4000兵马,大败而归。秦昭王又要重派白起出兵,白起坚守自己的战略思想不变,称病不出。最后,被王陵取而代之,从此退出历史舞台。白起是历史上最善于打围歼战的将军之一,整个战国期间战死200多万人,而其中白起领军歼灭占一半多。因此,司马迁称赞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白起靠“以众击寡”战略,成了秦朝统一天下的第一功臣。
在1619年,明王朝曾调集24万大军,由辽东经略杨镐指挥,兵分四路,向后金都城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合击,企图一举消灭刚建立不久的后金政权。而此时,后金政权大汗努尔哈赤指挥的八旗兵力仅6万余人。
在兵力众寡悬殊的形势下,努尔哈赤采取“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明史纪事本末?辽左兵端》)。决心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明军。3月1日,努尔哈赤首先将主力设伏于萨尔浒(今辽宁抚顺),利用有利的山谷地形全歼明朝西路军。获得初战胜利后,士气大振,一鼓作气,连夜奔袭,于次日早晨在萨尔浒西北将明朝北路军歼灭。然后又兵贵神速,迅速转移兵力,在赫图阿拉向明朝部队发起攻击,接连大获全胜。次日,努尔哈赤部队乘胜出击,势如破竹,随明军作战的朝鲜李氏王朝军队闻风丧胆,不战而降。西南方向的明军,得知三路大军已全部覆灭,统帅杨镐不战而栗,火速撤军,避免了被歼灭的命运。
杨镐辽阳督师之所以兵败如山倒,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企图分进合击,实则有分无合,而且孤军冒进,兵力分散,犯了兵家大忌。努尔哈赤之所以以弱敌强,能够取胜,关键在于始终坚持集中兵力,化敌众为寡,变己寡为众,善用虚实之法,以各个击破明军进攻。此战,致明军四路丧师,主帅杨镐下狱论死,致后金势力日益强大。
史称,“自始辽事遂不可为也”。
近代外国的军事家如拿破仑、克劳塞维茨、鲁登道夫等人,都对集中兵力歼敌一路的问题有过许多阐述,在指导战争上也有许多建树。而我国的军事家毛泽东,对集中兵力、歼敌一部在理论上阐述得最透彻,更是入木三分。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就反对分兵,他在1928年10月写的《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存在》一文中明确指出:“集中红军相机应对当前之敌,反对分兵,避免被敌人各个击破。”在1930年1月5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又提到,“兵力集中的积极理由是:集中了才能消灭大一点的敌人,才能占领城镇。”在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9月16日毛泽东在为中央军委起草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党内指示中强调,“我军必须特别强调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法。”在中国各个时期的革命战争中,我军在毛泽东指挥下,此种战法运用得出神入化,成为我军行之有效、克敌制胜的法宝。
据有关资料统计,在解放战争第一年我军进行的歼灭战中,我军的兵力4倍以上于敌兵力的战役战斗约占该时期全部战役战斗的2/3;在解放战争后期,随着敌人军心涣散,战斗力削弱,在兵力对比上,我军虽无数倍于敌的兵力,但仍坚持以优势兵力处之。敌方也最忌讳毛泽东这种战法。蒋介石就曾感叹,“共军的特长,一是他们的数量多,他们常常集中五倍甚至十倍的兵力,来消灭我们一个师或一个团;二是他们的行动快。这个长处是我们大多数的部队所最担心、最害怕的。”国共两党的战争,毛泽东指挥的部队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最后将蒋介石指挥的部队赶到台湾岛上去了,这与毛泽东指挥部队“运用之妙,存于一心”、善于变化虚实、易寡为众密不可分。
抗美援朝第一仗取得的胜利,也体现了集中优势兵力、以众击寡的作战原则。在1950年10月19日,我国应朝鲜劳动党和政府的请求,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派出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协助朝鲜人民军作战。时任志愿军总司令的彭德怀与朝鲜人民军统帅金日成为了扼制美伪军北侵,秘密调遣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0军于10月19日晚从安东(今丹东)过江,分两路行进。左路由邓岳师长、张玉华政委率118师以及军直、军指,沿老义州、北镇、温井向熙川方向前进;右路120师以及119师,沿永山市、龟城、泰川向宁边方向疾进。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创造局部绝对优势兵力,对北进的敌军狠狠打击。
彭总要求参战部队一定要打好抗美援朝第一仗,首战必胜,力求打出志愿军的威风,打开局面,把敌人嚣张气焰压下去。而敌凭借摩托化向北推进的速度很快。正当志愿军第40军118师经过5天日宿夜行抵达北镇地区欲向温井方向行进时,得知敌人已先占领了温井。118师对遭遇战预有准备,临机处置胸有成竹,灵活机动调整了作战计划,命令各团停止前进,就地展开,巧布口袋阵,以一个师的兵力设伏在两水洞的1000多米谷地两边。25日早上,南韩伪军一个加强营由38辆运输车组成,目空一切,贸然进入设伏圈。设伏待战的118师精兵,突然对敌发起攻击。
顿时枪声大作,炮火纷飞,敌被打得晕头转向,兵力来不及展开,火炮来不及卸架,也搞不清何处的天兵天将降临,仅两小时就被迫结束了战斗。此次战斗,共毙伤俘敌486人,缴获火炮12门,汽车38辆,各种枪支163支,并生擒美军顾问赖勒斯。首战告捷,118师又连续作战,当天夜里乘胜同兄弟部队一起,又以优势兵力包围歼灭了据守在温井之敌,从而揭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两水洞战斗的规模和战果,虽然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千百次战斗中并不大,但它是抗美援朝第一仗,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抗美援朝的必胜决心和能力,大灭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大长了志愿军指战员的士气,阻止了敌北进的步伐,有效保护了中朝军事首脑机关的安全,其意义远远超过了战绩。党中央、毛主席高度评价首战的胜利,还将1950年10月25日首战胜利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纪念日。
在现代空战中,也离不开以众击寡的谋略。在1953年7月27日,虽然朝鲜战争结束,但美国遏制中国,亡我之心不死,又在台湾海峡玩火,竭力加强与台湾的军事关系。1953年9月,还与台湾签订了《军事协调谅解协定》,内中规定:国民党军队的整编、训练、监督和装备完全由美方负责。美国遂依约将其朝鲜战争退下来的400架左右F-47、F-48等型号飞机移交给国民党的部队。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部队除了装备拉-9、拉-11飞机外,还装备了性能优良的苏制米格-15比斯飞机。
两岸空军装备的飞机性能优劣基本相当。从飞行员的技战术水平来说,台湾国民党的空军飞行员飞行时间比较长,具有四种气象条件的飞行员占40%多;而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部队组建时间较短,四种气象的飞行员相对较少,绝大部分只能在昼夜间简单气象条件下作战,但我们的空军飞行员政治素质高,特别是有一批参加过抗美援朝实战锻炼,曾与世界王牌飞行员决战的富有经验的勇士,这是台湾国民党飞行员所不能及的。认清敌我两军基本情况,善于调兵遣将,造成局部空域兵力优势,以众击寡,成了夺取空战胜利的关键。
如在1954年7月16日清晨,驻台湾国民党空军出动美制F-47飞机四架,企图袭击驻定海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艇。驻宁波的空军第3师、海军航空兵2师紧急连续出动4批8架米格-15比斯喷气式战斗机迎战。此次战斗,中国人民解放军航空兵的飞机数量超过了敌方2倍,从飞机性能来说,米格-15飞机是喷气式战斗机,而F-47飞机,系活塞式螺旋桨的飞机,米格-15飞机性能优于F-47飞机。特别是受命迎战的带队长机李瑞仿,时任航空兵3师1大队大队长,他在抗美援朝时就曾经单独击落美机1架,配合长机击落敌机1架,享有空军铁杆僚机的称号。此次由他带领丁品贵、周乃、宋有臣3位3师战友以及海航2师战友共同作战,从实战经验来说也高对手一筹。
李瑞仿编队在地面指挥引导下,在很远距离就先敌发现了进犯的敌机,然后按照战前空地协同规定,发现目标后由空中长机发挥空中主观能动性,直接指挥编队。李瑞仿根据目测的敌我机相互关系位置,果断命令编队大坡度转弯,切半径、赶近路截击敌机。F-47飞机眼看被李瑞仿率领的米格-15编队盯上,采取忽高忽低,忽左忽右,机动摆脱,但在富有实战经验的李瑞仿面前却总是逃脱不了厄运。李瑞仿瞄准了靠他最近的一架敌机,三炮齐发看着敌机冒烟栽向大海。其他3架敌机也无心恋战,赶紧用圆桶阵防御,且战且退,李瑞仿与他的僚机编队更是紧追不放,双机互相掩护,左右开弓,轮番攻击,李瑞仿又瞅准机会击伤敌机1架。此次战斗,由于以多胜少,以众击寡,以强击弱,我军航空兵李瑞仿编队经空战17分钟,就干净利落取得击落击伤敌F-47飞机各1架的战果,给台湾国民党空军以沉重打击,迫使他们从此停止在大陈岛上空巡逻骚扰,也为1955年1月18日解放一江山岛掌握制空权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经济生活中,集中优势兵力是经常被适用的策略,也是屡试见效的法宝。如我国的上海飞机制造厂在与美国麦道公司合作生产MD-82飞机的过程中,需要新建现代化喷漆厂房。该厂房需要安装的设备非常复杂,数量又有100多套,对厂房要求很高,仅打入地下24米深的立柱就有280根,美方计划2年完成施工。可是中方采用会战的方法,厂长书记亲临现场指挥,集中主要力量突击,科室后勤服务到工地,
结果在10个月内保质保量完成了施工安装计划,在1987年5月23日建成,5月24日飞机如期喷漆。为工期与中方打赌的美方负责人员服服帖帖认输,特地从香港运来全套烤炉,烤热狗招待会战的员工。美方对中方集中兵力会战取胜之道,口服心服。在企业投资项目上,切忌项目投资分散战线拉得太长,造成资金链断裂,将企业逼入窘境。企业基本建设需集中财力,逐个建设,滚动发展,企业才能永葆青春活力,不断取得成果。
在股票市场,运用集中兵力,歼敌一部的战术,主要体现在资金运用上,以及买卖股票的种类数量上,也就是投资结构方面。对股票的投资组合,有两种截然不同取舍:一种采取分散、多样化投资;而另一种则是主张集中投资于个别股票。巴菲特的导师格雷厄姆,主张分散投资,为了防止某些企业或股票不如人意,分散投资以降低经营风险。但是,巴菲特在实践中发现,由于每个人精力有限,不可能对每只股票都能做到精准分析,全面照顾。分散投资反而会左支右绌,顾此失彼,好似将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而将鸡蛋分散放在许多篮子里,结果由于照顾不周,各个篮子里装的鸡蛋全成了破鸡蛋,得不偿失。他受英国经济学家约翰?凯恩斯关于投资应投在自己可以算出投资价值的企业证券上的观点的影响,摒弃分散投资的理论,转而崇尚集中投资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