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山河长吟
34277400000028

第28章 火卷:黄土风物(9)

韩城文庙在老城区的学巷内,始建于元代,后明、清多次修缮。占地面积900平方米,由四进院落组成。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为琉璃五龙壁、棂星门、池石桥、戟门、大成殿、明伦堂、并尊经阁,两侧对称分布有跨街木牌坊(庙区入口)、廊庑、厢房及碑亭等。主体建筑大成殿建在"凸"字形砖台座上,殿身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饰吻兽;殿内用明草架,明间后排两面三刀根金柱做,仍保留元代建筑手法。该庙为陕西省内现存规模较大且完整的文庙建筑群,1984年辟为韩城市博物馆。文庙外的巷子也古香古色,旧貌依稀。韩城市现在向新城发展,但愿把老城区好好保护起来。

司马迁祠位于韩城市区南10公里的芝川镇南原,司马迁(前145---?)是我国杰出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的《史记》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韩城是他的故里,祠墓依山而筑,东依滦川,西临芝水,遥望黄河,高台有四层,祠墓在最高层梁山上,建于晋永嘉四年(301),第一、二层台上立有牌坊,沿山而上,祠门额书"太史祠",祠分前后两院,前殿寝宫内有司马迁彩塑像,塑于北宋时期,后院最高一层是衣冠冢,用青砖砌筑的圆柱形,高3米多,墓顶有千年古柏一株。祠庙内外,古碑林立,功述司马迁生平。巳被定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

韩城是人文地理、民俗摄影的好据点,如深入下去,细细探究,能拍出有厚度有文化的东西。可惜我们是四轮飞驰沿河行,两日看尽韩城景,浮光掠影地拍了些镜头,收获不大。

2000年5月合阳处女泉

最早只是一眼泉水,现在已辟为陕西洽川风景名胜区,位于合阳县城东20公里的黄河岸边,是陕西省人民政府1995年9月公布的省级风景名胜区。这是个湖泊型湿地,景区目前有国内最大的芦苇荡,面积达4万余亩,栖息着丹顶鹤、黑鹳、大鸨、大天鹅、苍鹭等珍惜鸟类;景区有华夏绝景----瀵泉七眼。日出水量7。3万立方米,水温长年保持在29至31度,富含人体需要的硒、铜、锶等微量元素,经常洗浴可祛病健身。景区西部古朴的黄土峰林地貌,是大自然鬼斧神工雕刻的自然奇观;洽川古为"有萃国",历史文化悠久,夏、商、周、汉遗风犹存,今民风淳朴,民情浓厚。

在举世罕见的洽川瀵泉中,最迷人的要数神奇的处女泉。处女泉藏在芦荡之中。其得名来源于当地一个古老的民俗,说古代洽川的女子在出嫁前都要由姊妹陪伴到该泉洗浴净身。在幽静的黄河滩涂之中,在母亲河的怀抱里,飘浮着白云的蓝天下,茂密的芦苇围成一道天然屏障,用清纯的泉水洗去姑娘满身的尘土和疲劳,光彩照人地去迎接人生的幸福时刻,泉由此而得名。

泉水常年温度保持在31摄氏度,冲力极大,人入水不沉,泉涌沙动,如绸拂身,有"沙浪浴"之美誉。也许是得益于处女泉灵气的滋润,洽川自古多美女、才女、周武王之母太姒人,清代女诗人雷敬儿(史夫人)的故里都在洽川,据载,大禹的母亲,成汤的妃子和周文王的母亲太妊也都是洽川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开篇之作《关睢》中所描写的地方就在洽川,生动地描写了周文王和太姒人定情、迎娶的场面。洽川过去有个四圣母庙,供奉禹母,汤妃,太妊,太姒人四圣母。

处女泉边的秀美风光自然也吸引了不少影视工作者,电视连续剧《神禾塬》、民俗专题片《待嫁的新娘》都在此拍摄了精彩的镜头;电影《桃花满天红》的男主角,著名演员陈道明在处女泉边拍摄完毕后,兴奋地称这里的芦苇荡是"天下第一荡"。

到了处女泉,那有不下水之理,尽管我不太会游泳,仍脱了衣服下去试一试。5月间,水温凉,但不刺激,身体很快就适应了。泉面很大,可容百人,开头我只敢在泉边的浅水处转悠,后来慢慢地滑向中心,既泉眼涌流之处。腿下浮沙升沸,似自然的按摩,颇为舒服,让人想闭着眼睛沉浸入眠。突然身子一斜,我的头偏了下去,一股水流冲进嘴里,心内惊慌不已,但马上清醒过来,立即调整平衡了身子,逃离深水区。

站在浅处,仍心有余悸,我想,那温柔之乡真的不可多贪,它会诱惑你、迷失你,吞噬你啊。

这块风景区很广阔,但大景难拍,那些芦苇、荷塘、天鹅、仙鹤、湖地、老树、野花等倒是值得细细观察,找出诗情画意来。

食宿也很便宜,就住在景区外的农家,包吃包住每人每天几十元就够了。

1999年7月大荔丰图义仓

大荔是黄河岸边面积较大、也较富裕的县份。生长的西瓜、花生等土特产品质量好,产量高。

大荔的黄河滩地宽阔平坦,水小的时候,可种庄稼,水大了就成为泛区。丰图义仓筑在西岸黄土台塬上的朝邑镇南寨,距县城163公里,是一座贮藏粮食的民办仓库,光绪八年(1882年)由东阁大学士阎敬铭倡议修建,光绪十一年(1885年)竣工。因慈禧太后朱批"天下第一仓"而驰名全国。

该仓座北向南,高14。89米,东西宽133米,南北长83米,总面积1。1万平方米。砖砌周垣,南垣外洞开二门,名东仓门、西仓门,东、西仓门之间的壁上有似浮雕式的砖作仿木结构的歇山屋顶妆式,正中高嵌楷书"丰图义仓"石刻大字,字两侧有砖雕花瓶,下部有环带纹、葡萄纹、雷纹等图案。垣内周列仓廒58洞,每廒净长9。81~12。63米、宽3。72~4。2米、高2。41~2。85米,体积193。5~253。8平方米,外环廊房,有明柱108根。院落宽敞,行车敞通。院内偏南,以两条门道分界,又有东西排列三级建筑。

中间有一小院。进门先是东西各建厦房三间,紧接横建大房三间,大房东西两侧又各附耳房三小间。

仓院内西南角有台阶通往仓顶,砖铺顶面,外高内低,四方共筑水馘道12个,并周砌女墙卫护。北仓顶正有朱文公祠。两侧镶嵌有慈禧太衙御书石刻"龙"、"虎"二个大字,仓外又筑外城,高7。7米,西有城门,东开小门。可谓城中有城。既安全,又别具风格。该仓从建至今,一直用作粮站。保存完好,是黄河岸边有价值的清代建筑。

丰图义仓的北邻,路壕的那边,还有一个岱祠岑楼和一个金龙高塔,都是初建于唐代的文物,现整修完好。岱祠楼好象是节庆时人们欢娱热闹的场所,金龙塔则有镇守河水保平安的意义了。

站在金龙塔上东望塬下辽阔的黄河古道,云畴烟树,满怀苍桑。

1996年12月潼关风陵渡

在潼关县开完会,我一个人搭车去看风陵渡。

风凌渡是黄河上的大渡口,是陕西的南大门,是西北通往中原的门户。

黄河从内蒙古地界流过河口镇后,为南北走向的吕梁山所阻,折向南流,奔腾于陕西、山西两省边界的峡谷之间,一路冲砍开道,至壶口瀑布狂吐强泻而下,然后出龙门继续向南流,到潼关附近,受东西走向的秦岭山脉之支脉华山所阻,折出九十度的直弯,摇头东去,进入中原的下游地带。

风陵渡正处于黄河东转的拐角,是山西、陕西、河南三省的交通要冲,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其名字是因附近的风后陵而取的。相传黄帝六相之一的风后,与蚩尤作战被杀,埋葬在这里,后来建有风后陵。

风陵渡是中国西部的前门,东部的后门,自古以来是中西部商贾云集的重要物资集散地。直到70年代这儿建成黄河公路铁路大桥之前,传统的船筏摆渡始终是人们跨越黄河的主要方式。那时,渡口上一派浮华和繁盛。

我去的那天,大雾迷茫,河边冷清,只有风陵渡大桥显示着它的威严存在。在朔风的呼啸中,我走到桥中央站稳,想感受一下这个万里黄河最著名的古渡口的气势。但是,我多少有些失望,它太平淡和寂廖了。

我知道,这是岁月变迁、风水运转,时世发展的必然。

我去过很少古战场,体会其激烈搏战后的亘久荒凉。

我踏戡过陕南的汉江,为源头的涓涓滴水惊喜,为中游的汹涌湍流感叹,也为下游河口的平静失意。

所以,人们爱看创业史,爱看征战的过程,这是有道理的。

我收起镜头,离开大桥。

今后,我还会去黄河的中上游多走走,它们留给我的图象与幻想太多了啊。

(注:本文的排列以黄河的流序为线,从上游至下游,时间只起分段间隔作用。)

黄土高原上的行吟者——长吟剪影

姓陈,名长吟,出生在古城西安,成长于陕南山区。从小喜欢文学,读中学时开始创作并发表作品。先写诗,后小说,再散文。那时没稿费,只是一种精神寄托。

后来读大学,是陕西师范大学的中国语言文学系。在校期间不能说是一个好学生,因为不专心听课及认真做作业,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读书上了。陕西师大图书馆,楼房是苏联专家设计的,颇有气派,其中的藏书更是众多,乃学校的一个骄傲。几年里,将馆藏的所有古今中外的文学书籍,基本上都浏览了一遍,并做了几厚本的笔记摘抄。那时像一个来自山乡的饥渴的少年,猛饮着智慧之水,强壮了精神骨骼。

学业期满,本来分配做教师,却偏爱文学,决意去陕南山区工作。在地方文化单位编一份文学杂志,是双月刊,事情不很多,于是就深入山乡踏戡采风,走遍了秦岭、巴山、汉水的角角落落。在山顶住过茅棚,在江中漂过小舟;吃野菜中过毒,走夜路摔过跟斗。有了浪迹十年的体验和感受,才写出《山梦水梦》、《山韵水韵》、《山亲水亲》、《风流半边街》、《这方乐土》等五本书。

后来想走出山地,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就在有机会时调入古城西安做事。一边编《美文》杂志,一边寻找各种机会、采取各种方式走向大自然。又出版了《那片裸土》、《行色匆匆》两本书。如今担任西安作家协会副主席、美文杂志社副社长。这是工作、是饭碗,在中国,没有一份固定职业是很难生存的。

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不会跳舞、更不善交际。只好行走、写作、拍照。去过全国大多数省份,越走越孤独,越走越沉默;用脚亲吻大地,用笔发言、用照相机歌唱。更渴望理解、渴望知音,挺欣赏刘德华唱的几句歌词:“在人多时候最沉默,笑容也寂寞;在万丈红尘中啊,找个人爱我;又怕这样会带给你,永远的伤害……”漫不经心中饱含深刻。流行歌曲的成功就在于,它抓住了日常生活中人们朴素而真实的情感和心态。

走了很多地方,喜欢神秘的西藏,浪漫的云南、壮阔的新疆、妩媚的四川。认为最美的山是黄山,最秀的水是汉江,最揪心的土地是黄土高原。每年都要去陕北数次,站在峁梁上想放声高歌,却又沉默无语。眼前的世界苍茫旷远,人是多么渺小!黄土深厚而含纳万物,人又显得多么浅薄和矫情。白云悠悠长河漫漫,个人的名利与得失是多么短暂。黄土给人力量,使人心胸开阔,可以疗伤可以补钙可以输氧可以与你同呼吸共生存。

走过了,看到了,就拍下了;感染了自己,也想感染别人,这是行吟者的责任。一套《西部风情》摄影明信片,把大自然最美的瞬间记录下来奉献给众人。近年尝试创作一种新的文本“旅行摄影散文”,《黄土地上信天游》一书是实践的结果。

继续走、继续写、继续拍照,黄土高原上,一个孤独的行吟者的脚印伸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