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天才是鼓励出来的
34346000000011

第11章 第十招 让孩子无意中听到

你对他的正面评价

从根本上说,对同一孩子评价上的差距往往是由教育思想上的差距造成的。因此,作为家长,要想使自己对孩子的评价比较符合教育的要求,符合孩子本身发展的实际,就要多学习一些有关幼儿心理、幼儿教育的书刊,并多向教师请教。给孩子一个正面的评价,可以给孩子一个很大的动力。家长不能拿一个标准评价所有的孩子,符合就是好,不符合这个标准就是不好。孩子在一个领域可能是他的弱项,但在另一个领域可能就是他的强项,我们不能就此把孩子的所有优点都给抹杀了,那才是可悲的啊。

正面评价(夸奖、鼓励)孩子和反面评价(批评、责备)孩子相比,哪一类评价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更好呢?一般来说,正面评价,能使孩子肯定自己,学习干劲高,情绪稳定,孩子对评价者产生好感;反之,孩子受批评或得到不好的评价,就会否定自己,产生自卑感,学习干劲低,精神紧张,情绪不稳定,对评价者产生厌恶感。可见,正面评价更具魅力。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一书中说:“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该挫伤他们心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自尊心是一个人要求得到别人肯定和重视以及自我肯定的一种积极情感,是不断追求、进取向上的内驱力,也是生活中的精神支柱。

家长对孩子的评价是倡导多元评价不可或缺的一分子。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总为孩子身上的每一个新发现而惊喜,而那一句句“你真棒!”使得幼小的孩子眼睛发亮。孩子入园后,或许父母由于太忙于工作疏于与之沟通,一次次见到其他小朋友表现优异,不自觉地对其进行比较,“你们班的故事大王怎么不是你呀”之类的话语渐渐会使孩子变得胆怯,不敢去表现,不自信是他的特征。其实,无论多大的孩子,看重的是老师和同学们的评价,更看重父母对自己的想法。因此,我们应当发挥家长评价的积极作用,引导孩子朝正确的方向去发展。

对于孩子的成长,家庭、学校与社会负有同等重要的责任。发挥家长评价的作用,就是要家校同步,促使家长自觉关注孩子学习,全面了解孩子,并配合学校教育,使针对孩子的教育透明、适时、有效,推动孩子发展。

家长评价是过程评价的一种,存在于孩子生活中。我们提倡无论什么评价方式应该是以鼓励为主,批评为辅。因为我们的目的不是要打击孩子,而是要使他们对自己有基本的认识,通过点点滴滴的评价行动,让他们充满信心面对困难、面对挑战。只有明确了优点,知道了不足,他们才能信心百倍地勇往直前。

另外还可以帮助家长发现孩子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漏补缺。在校孩子中不乏有为了偷懒或为了逃避挨打两头欺瞒的人。长此以往,假如家校沟通工作未到位,教育恐怕无法得到落实。但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与生活的评价行为弥补了这一切。双方评价面对面,使得欺骗无处可逃。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们往往能注意到自己的行为对孩子们的影响作用,但却易于忽视日常语言对孩子的影响。

孩子成长中个性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与父母的互动中完成的。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总是正确的,自然也就以父母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来认识自己。

在孩子的心目中,成人是了不起的,他们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因此,孩子总是无条件地承认和接受成人对他们的评价,而不能分析判断这些评价的正确性。而日常生活中父母对孩子的语言,无论是否有意,往往传递给孩子就成为一种关于他的评价。

父母无意间说出的许多话,都可以进入孩子的潜意识并储存在潜意识当中,而且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和成年生活中不断地支配他们的行为,这些行为常常令行为者本身迷惑不解。

如果能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不断体验从父母语言中传达出来的积极评价,孩子就能够养成一种比较积极的个性,反之父母则会在长时间随意的语言中培养出孩子消极的个性。正所谓家庭教育中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只不过是父母们并不在意的日常语言。每一天,你的言行都影响着孩子,这正是培养他们的好时机。

看看以下我们并不陌生的从父母口中说出的话:

“你怎么这么没出息!”“笨死了!这么点儿事都做不好。”

“你聋了?听见没有?”

“哎,你怎么这么懒呀!”“你跟你爸一个德性!”……

这些话不仅在当时令孩子不快,而且在他们潜意识里会留下很深的痕迹。显然此时家长在选择沟通语言上出了问题。你可能是从童年生活中学到了这种教育孩子的方法。虽然知道当时自己对父母的怨恨很大,但由于缺乏其他办法,只好让自己的悲剧重演。当孩子出现一时行为偏差时需要的是提醒和理性的帮助,父母应该选择一种中性的、不带评价的语言来和孩子沟通。

你也许认为这样才能达到“重锤敲响鼓”的效果。希望孩子在骂声中认识到自己的缺点,改正不良行为,而事实上,孩子只会表现得更糟。贬低孩子的话像种子一样洒落在孩子心里,这样的情况越多,埋藏得越深,逐渐成为他们自我评价的标准。当孩子习惯于这种指责后,就会在内心拿这样的标准来为自己开脱。于是孩子的行为并不因为父母的指责而有所改善,反而使自己成为被父母咒骂的那种人。

孩子心中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最重要的是有关自我的问题。“我是怎样的人?”“我可以成为怎样的人?”“我有能力做成那件事吗?”等等。这些问题是认识自我、形成个性的基础。

“为什么你不愿努力?”

“不,我根本不行。”

“我不行”的概念,往往来源于孩子父母所给予太多的“你是……”的消极评语。困此,父母的以“你是……”开始的语句,是在表达父母对孩子个性与能力的评价与判断,对孩子自我概念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当孩子被成人告知“你真笨”时,他会对自己的能力感到沮丧。当无数次接受这样的评价后,孩子就会放弃使自己变得更灵巧的努力,为自己的能力与个性下了结论。这样再遇到做不好的事时,孩子会在内心以自己笨而为自己找理由,放弃进步的机会,于是表现得越来越笨。在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把你的手放在孩子肩上,注视着他的眼睛,对他说:“不管发生什么,你对我们都是最重要的,我们知道你能行!

除了以上情形,孩子在无意间听到父母在与他人交谈时对自己的评价一样会影响他自我概念的形成。所以,当你和别人谈论自己的孩子时,一定要多提提他好的表现和对他的赞美。即使提到他的缺点也一定要用不带评价态度的中性语言,顺便表达自己对孩子克服缺点的信心和期望。

另外,不要用挖苦的话与孩子进行日常交流。如:“你这个小自私鬼,快把它放回去!”“唉,懒鬼,能不能自己去……”也不要通过比较来贬低孩子。如“你和……一样坏。”不要用不恰当的夸张语言管教孩子。如“你肯定不想流血吧?快下来!”“如果你再打他,我就打死你。”也不要用使孩子感到内疚的办法来管教他们。如“天呐,你快把我累死了!”“看看你对妈妈做了什么?”

让我们学会正面评价孩子,从现在开始每天发现孩子一个优点,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发自内心地对孩子说:“你真棒!”让我们记住:“人人都是材,人人都成才。”让我们的孩子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在父母的夸奖中健康成长。正面评价的魅力无处不在。

父母的价值观与人生态度对孩子的影响除了父母的自身行动之外,还体现在父母的语言中。在与孩子进行沟通时,父母要懂得反思自己的语言传递给孩子的概念,通过语言的作用去传达观念。因此,当孩子无意中听到父母评价时,会变得更自信,做事更有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