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天才是鼓励出来的
34346000000032

第32章 第三十一招 鼓励孩子面对挫折

今天的孩子需要挫折教育。据国内一项调查表明:我国儿童、青少年自杀呈上升趋势。在回答“遇到困难怎么办时”,大多孩子想到的是找家长或老师,而不是自己想办法解决。

优越的生活条件给孩子造福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不利的影响,孩子承受挫折能力差,怕困难,因此今天的孩子需要挫折教育。

孩子的受挫能力差和家庭教育方式有着密切关系。一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一方面要求孩子样样全能;一方面又尽力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特别是物质方面的需要。在这种条件下,孩子逐渐对自己形成一些不切实际的期望,事事争强,赢得起输不起。

不适当的家庭教育给孩子营造的成长氛围与孩子在家庭之外真实经历的强烈反差,是孩子难以面对现实、承受挫折能力差的重要原因。因此,家长要帮助孩子自己面对社会,让孩子学会独立面对生活的一切。

1.对孩子的期望要合理

每个孩子都有长处与不足,家长应该客观评价,并以此对孩子的成长提出合理期望。父母对孩子期望合理,培养孩子正确评价自己,这样,当孩子在实现目标中如果遇到困难,就会有心理准备,冷静地应对。

2.创设、利用困难情境训练孩子

为了让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少吃苦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要有意识地安排一些可能失败的难题给他们。要教给他们一些摆脱困难情境、解决矛盾、克服困难的方法。

3.鼓励孩子参加各种活动

孩子的适应能力,只有在变化的逆境中才会变得强大。作为父母要利用节假日多带孩子去郊游、爬山等。让孩子在这些活动中锻炼身体,体验劳累、艰辛,从而知道生活中只有付出,才会有收获。

4.为孩子创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

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常常会发现与自己有不同观点,从而更好地认识他人和自己,克服自我为中心。

上幼儿园受到老师批评,参加歌唱比赛没得到第一……孩子的成长必定会伴随着挫折。因为长辈的宠爱、父母的溺爱,很多孩子存在着依赖、敏感和不愿承受困难、不能接受批评的问题。幼儿期是孩子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其良好的挫折耐受力,也是在培养孩子一种内在的自信和乐观。

孩子遇到的挫折是方方面面的,当孩子表现出意志消沉、发脾气时,家长应该了解孩子行为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指导孩子应付各种矛盾。对待孩子要以鼓励为主,从而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孩子不能面对挫折,表现为稍遇困难就退却,甚至发脾气,通过一些破坏行为“发泄”怨气,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父母应采取以下方式应对:

(1)知难而退型。

案例:5岁的小梅无论做什么事情,稍微遇到点困难,就退缩起来。在幼儿园,画画画不好,回家也生气,做游戏做不好,回家也哭,后来干脆不想去幼儿园了。

方法:这样的孩子天生有点儿懦弱。此时家长千万不能再说孩子:“怎么这么笨?其他的小朋友不是都玩得好好的吗?”父母应采取以下的方式:

①以鼓励为主,帮助孩子正确认识“挫折”。比如,通过给孩子讲爸爸妈妈小时候遇挫折的故事,使孩子懂得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都会有做不好事情的时候。

②疏导孩子情绪,比如自我鼓励:“这次虽然没做好,但是有进步啊。”或者运用补偿法:“你画画不好,可是跳舞好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

③如果孩子以后做好了,就要适时地给予鼓励,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从而更有信心去面对新的困难。

帮助孩子正确认识“挫折”。如通过给孩子讲英雄人物成功前的挫折或爸爸妈妈小时候遇挫折的故事,让孩子懂得生活中随时可能会遇到挫折,只有勇敢地去克服困难,本领才会越来越大。和孩子一起分析挫折原因。教给孩子一些对待挫折的方法,如自我鼓励:“这次虽然没得到第一名,但比在中班有进步了”。

(2)娇生惯养型。

案例:6岁的毛毛在家里是个小霸王,要什么就得给什么。只要稍微不满足他的愿望,就大吵大闹,发脾气。

方法:这是很多独生子女存在的现象。孩子受到过多的关注,自以为是地产生了“自我优越”心理。稍不称心就发脾气或畏缩逃避,且听不得批评,甚至称赞别人他也受不了。父母要注意利用一些机会赞扬别的孩子的优点,慢慢让孩子习惯“有人比他更行”的事实。对孩子的缺点,不管他如何吵闹不听,也要坚决制止,帮助其克服。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设置一些困难,如让他自己穿衣、系带、铺床、收玩具等,鼓励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会的事学着做,让孩子得到磨炼。

①父母要让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例如他摔倒了,鼓励他自己爬起来;想要玩具,鼓励他自己拿。切不可让他“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②父母不妨让他受点冷落。坚持原则,不合理的要求坚决制止。

③多为孩子创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让孩子更好地认识他人和自己,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倾向。在同伴群体中,幼儿往往会经历一些挫折,如观点不一致,屈从于被领导的地位等,这就可以促使他在不断的磨炼中学会如何同他人友好相处,如何合作,提高其耐挫力。

(3)期望过高型。

案例:9岁的文文参加唱歌比赛,没得第一,在台上就狂哭不已。回到家中一直耿耿于怀,甚至说不想再唱歌了。

方法:这样的孩子比较好胜,对自己的要求比较高。家长要多给孩子疏导。

①从观念上来讲,家长要给孩子树立一个意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差异就是我们的资源和优势。

②在平时的生活中,家长不要处处流露出要孩子争第一的想法。这会无形中增大孩子的压力。

③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能力水平提出适当的要求,设置一些孩子力所能及的困难,通过自我激励,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信心。

另外,现在有的家长为了能让孩子经得住挫折,故意给孩子制造一些困难。故意制造麻烦的“挫折教育”大可不必。家长只要抓住生活中孩子每一次遇到的困难,很好地给孩子进行疏导、教育就行了。

成人应为孩子提供获得成功的机会。要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能力水平提适当的要求,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通过成功自我激励,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信心。再根据孩子实际水平,设置一些经过努力能够克服的困难,使孩子在克服困难中不断前进,正视“挫折”。

另外,不管什么原因,当孩子不能面对挫折时,父母应以乐观的情绪感染孩子,如“唷,这点小事,怕什么,让我们一起来想办法。”鼓励孩子自己动脑动手克服困难,不断提高抗挫能力。

德国家长普遍认为:“孩子总有一天要去更广阔的天地闯荡。我们无法永远保护孩子。但是我们可以教给他们认识生活和社会的能力,教他们怎样保护自己。”因此,他们总是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战胜挫折和困难的能力。

从孩子蹒跚学步起,德国家长就开始注意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孩子跌倒后,家长不是赶紧去扶,而是不断地鼓励孩子自己爬起来。此外,还鼓励孩子参加由政府在暑假期间组织的“磨难营”活动。有时甚至故意给孩子设置一些顺境下的“障碍”。苏珊娜正在读小学的女儿要跟同学一起去郊游,临行前,苏珊娜发现女儿忘了把食物和手电筒装入背包,可她没有提醒女儿。旅行回来,女儿饿得脸色发黄。这时苏珊娜才问女儿怎么回事,并帮女儿分析了原因。女儿表示:“以后出门一定要先列一个物品清单,那样就不会忘带东西了。”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大哭大闹起来。每当遇到这种情况,德国家长都会耐心地教导孩子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引导他们想办法以合理的方式去达到目标。例如,孩子执意要买昂贵的玩具,若家长拒绝,孩子一般都会哭闹。这时,德国家长就会一边安抚孩子,让他平静下来,一边告诉他应该怎么做家长才会给他买,并不断强化这种反应模式,使孩子在愿望暂时得不到满足时能够控制情绪,主动考虑通过其他方法来实现愿望,而不是一味地哭闹,发泄情绪。

儿童教育专家认为,给孩子多提供尝试的机会,也是挫折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原因很简单:孩子一旦被剥夺了尝试的机会,他就等于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因此,德国家长普遍愿意为孩子提供各种尝试的机会。

例如,当孩子大声叫嚷:“妈妈,让我自己洗脸”,“我不要你喂,我自己会吃饭”时,虽然极有可能洗不干净,甚至可能边洗脸边玩起水来,但德国家长绝不会因此而不耐烦地拿走毛巾,或干脆自己动手给孩子洗脸。大多数的德国家长会耐心指点,并对孩子的表现大加赞赏:“真了不起,我的宝贝会自己洗脸啦!”

在西方国家中,德国孩子擅长做家务是出了名的。有些家长在孩子牙牙学语阶段,就指导他们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如在用餐前,帮助大人摆放餐具等。尽管仅仅是象征性的,最终还得大人重新摆一遍,但长此下来,德国孩子便在这种犯错与改错的过程中,渐渐学会了应该如何正确地面对挫折与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