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孩子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不想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他有自己的想法,不想按别人的意愿去做;其次是他习惯了父母代替他表达,自我表达的意识和动力不足;再就是他在与人交流方面有一些心理障碍(害羞或胆小),影响了他的表达。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有许多,首先是培养他的独立意识,要求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例如,口渴了自己去喝,不重要的问题不强迫他去说,特别是没有必要要求他按成人的习惯去说,以免增加他的心理负担,形成逆反心理。其次是要给孩子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注意多和孩子交流,一定要选择他感兴趣的话题,问题可以很简单,对孩子的语言不苛求完整准确、只要达到了沟通的目的就可以了。对孩子愿意表达的态度应及时鼓励,让孩子体验到交流的愉快。再有就是要扩大孩子的交往范围。多与同龄的孩子游戏,在快乐的游戏活动中,孩子很自然地就会交流,这一点十分重要。不要单独训练孩子“学说话”,那样孩子的心理压力会更大。总之,孩子表达自己的意愿是他的权利,家长不要包办代替。替孩子表达只会增加孩子的依赖性,使他没有自信,要相信孩子会说,而且会说得很好。家长的态度改变了,孩子的心理放松了,很自然地就会开口说话了。
要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家长首先要明确什么是表达能力。所谓表达能力,也就是将自己的思想、意志向他人传达的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写作能力)。能够清楚、明白地将自己的思想、意志向他人传达的人,就是表达能力强的人,否则,他就不是表达能力很强的人。
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能力。因此,从小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对他智力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幼儿时期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和语言发展都特别快,大多孩子都能简单地表达自己的见闻感受。因此,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要从孩子牙牙学语就应该着手,给孩子创造多听、多说、多看、多摸的机会,学校与家庭要密切配合,正确地引导和挖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成长过程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父母多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感受,不但可增进亲子沟通的感情,也可以令孩子明白,当遇到烦恼时,回到家里都会得到父母的体谅和支持。这会增加孩子的安全感,而安全感便可使孩子的创造力和理解力得以全面地发挥。
父母多听少说,是亲子沟通的重要的一环。
了解孩子没有说出来的思想感情、内心活动时,父母应加强对孩子的内部情感的直觉,而这种直觉的建立,最重要的途径,便是聆听孩子说话和促使孩子的表达。
与孩子沟通,要注意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思想感情,要学会聆听和促使孩子说话。
细心的父母可以发现孩子微妙的变化,弄清孩子没有明说的思想感情。这里所需要的技巧是及时抓住孩子隐藏在内心的思想感情的微小、微妙的线索,如同在阅读时注意字里行间的含意所需要的技巧一样。
中国的家长一般很少向孩子透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只习惯于做道貌岸然的训导,但反过来却要求孩子向自己袒露一切。这种不平等的要求,当然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
你有没有注意到自己在同孩子交谈时所用的语调?孩子有时会问:“您是不是生气了?”你绷着脸说:“没有。”然而你脸上的表情和语调表示出你在生气,在愤怒。孩子是非常敏感的,他们能很快地分辨出你在讲话中所要传达的真正意思和态度。而我们成年人却往往并不敏感,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同孩子讲话时运用了不同的腔调,更没有考虑这种语调对孩子的行为所起的独特的作用。
作为家长应当尊重孩子,与他们交流而不是训导。而不能以教训的口气,哄人的口气,引诱的口气来赢得他们的合作。如果家长以平等的,像与朋友谈话的口气,来与孩子交谈,而不是对他们训话,多数情况下,家长都能顺利地与自己的孩子交流思想。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创造性,每个孩子都会对他遇到的事情作出反应。每个孩子都在努力塑造自己。
作为父母的责任是引导孩子,要正确引导孩子,就对他们有细致的观察,了解他们的行为目的、情感愿望。如果家长感觉到他们想什么,就对他们有了更深的理解。这个并不难,因为孩子们从幼儿时期起就在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如果家长总在批评他们、教训他们、告诫他们、挑他们的毛病,他们会由此加深苦恼,认为是父母不爱他们,讨厌他们,无形中和父母之间有了距离,长此以往,交流的大门慢慢地就关上了。如果家长自由地接受孩子们的思想,与他们一块讨论,研究可能的结果,经常问“那样的话将会有什么发生?”“你会有什么感觉?”“别人会有什么感觉?”这样的话,孩子就会想到,在解决人生疑难的问题上,他有了同伴。另外,父母常问孩子一些相关的问题乃是传播思想的好办法。许多人在他们成人之后仍然认为最好的朋友就是他的父母,父母使他们受益匪浅。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孩子的言语表达能力呢?
最主要的原则就是“与孩子平等交流”。多向孩子提一些问题,由孩子自己来表述;当孩子表述出现困难时,换个角度进行提问,或是给出一些提示,切忌粗暴打断或是由家长“代劳”。这无疑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压力,并彻底扼杀了孩子自我表达的欲望。
因此,父母在做到了“平等交流以后”,还需要创设一个让孩子愿意“表达”的情境。对于孩子来说,以游戏的方式来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思想是最佳选择。下面我们来举个例子:
(1)比谁说得快。
让妈妈做考官,爸爸和孩子“同台竞技”。比如玩文字接龙游戏,妈妈先说一个词语,如“西瓜”,那么就要回答出以“瓜”开头的词语,让爸爸和孩子一起回答,看谁先答出来。游戏过程中,爸爸与孩子以竞争的形式参与游戏,可以培养孩子在“时间压力”下迅速反应、准确表达的能力。并慢慢过渡为由孩子来当考官。
(2)你说我猜。
这个游戏是鼓励孩子把随时想到的东西,在不说出名字的情况下,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出来,然后由爸爸妈妈来猜,谁先猜到谁获胜,如果都能很快猜到,表明孩子的表达非常成功,应当给予适当奖励。如妈妈问“我现在想吃圆圆的,皮是绿色的,很解渴东西,宝贝,你猜是什么?”孩子马上能猜出:“西瓜”。另外,父母还应该鼓励孩子从不同的方面,用不同的说法来描述同一个事物,把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巧妙地结合起来。
一个人如果缺乏语言能力,将使他的其他方面也大打折扣。婴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如果在这个时期能得到正确教育,孩子的语言能力将会迅速发展,反之,如果忽视了对他们进行语言教育,孩子语言教育的发展就会缓慢,以后进行补偿教育就很困难。因此,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去培养和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孩子认识能力和语言水平是很不同的,有的善于与人交谈,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有的不爱说话,说不清自己的意思。我们要掌握孩子的语言发展的实际水平,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好个别指导工作,对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不爱说话或以点头、摇头代替说话的孩子,我们要主动亲近和关心他们,有意识地与他们交谈,解除他们说话的顾虑,创设语言交际的情境,鼓励他们大胆的说话,通过多讲多练,使他们逐渐习惯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对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孩子,可以向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们完成一些有难度的语言交往任务。
总之,在语言教育活动中,我们要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激发孩子的语言表达兴趣,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孩子语言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随机性,我们应以不伤害孩子说话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为准则,使语言学习成为对孩子有意义、有兴趣的过程。
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孩子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切机会,让孩子们无拘无束地表达、交流、争论,满足孩子“说”的愿望,从而为提高全民族的语言能力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