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关心孩子的成长,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体能、智能、社交、情绪和语言的发展上,却忽略了启发创作力的重要性。如果你想孩子有无限创意和丰富想象力,除了买玩具给孩子玩外,亦可以利用日常家居用品化腐朽为神奇,给孩子一个发挥创作力的天地。
没什么比孩子缺乏创造力、想象力更可怕的了,但经验告诉我们:孩子缺乏这两种能力往往和父母的过度保护和过多干涉他们的行为有关;另外,生活在这种家庭环境中,单调、无趣的生活也会限制孩子的创造力的发展。
有时,我们会发现孩子会把一些“破烂”捡回家,并好像如获至宝一般,把这样的东西拿回家往往会招致父母或其他长辈的不满。有时为了让孩子安静地呆在家里玩,一些父母会给孩子一些好玩的玩具,可一会儿玩具就被孩子“化整为零”了,为此,气的大人不得不对他进行一番严惩,其实,这些生活场景很多很普遍,如果让一些父母进行交流的话,孩子的“调皮”还能被揭露得更多。
但专家表示,不管是孩子捡“破烂”,还是拆东西,这个过程会让孩子学会自己思考、分辨事物,学会自己动手做,这对孩子创意的发展非常有益。倒是父母的过多限制反而妨碍了孩子创造力的发展。为此,下面介绍一些提升孩子创意的办法。
(1)换家餐馆用餐。
孩子吃惯了某家餐馆的饭菜之后,你可以带孩子到另外一家从未光顾的地方去尝一下。也许会很难吃,也可能有意想不到的美味。
(2)偶尔吃点野菜。
食物不只在超市和菜场有售。还可以和孩子一起采集,比如弯曲的蕨菜嫩芽、红红的野生悬钩子、香喷喷的野葱、酸酸的虎杖,还有蒲公英、玫瑰花、槐花……勇于尝试不一样的东西,是创意的本质。
(3)放学换条小路回家。
散步的时候,父母带着孩子,经常地离开习惯的区域,而去从未去过的地方能让孩子感到他总是在寻找新的“探险”。
(4)改在傍晚散步。
城市的夜晚和白天是不一样的。偶尔和孩子晚些出门,让孩子因为发现有很多和白天不同的事物而惊讶不已。
(5)像狗狗一样去爬山。
有没有看到过狗狗是怎么爬山的吗?它们对每丛灌木都会有兴趣把鼻子伸进去摸索一遍。它们发现的事情比我们要多很多。学着像狗狗那样散步,从脚底会发现更多的东西,比如冬眠的蟾蜍、蛇蜕、羽毛。在这过程中,我们也能获得更多的乐趣。
(6)换种交通工具。
如果你们一家都是自驾车旅游的爱好者,不妨偶尔放弃这种习惯,改为带着孩子坐自行车出游,换个速度和高度看看世界,一定有些新的收获。
(7)买份新的地图。
选择一个陌生的地点,过去看看。和孩子一起看看陌生地方的陌生人是如何生活的,有什么独特的风景,他们的菜场是什么样的,再确定一个目标,就是要在年底之前要拜访几个地方。
(8)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料。
图书里有太丰富的天地,从火星上的日出到马里亚那海沟底部的管型虫,应有尽有。让孩子了解更多不一样的生命和各种奇迹,这对发挥创意是很好的刺激。
(9)给宝宝一个盒子。
忘了新玩具吧!给你的孩子一个空盒子就会让他很高兴,盒子上不要有钉书钉或锋利的毛边。奇怪的小石头、漂亮的树叶、空瓶子……孩子会有自己的所罗门王的宝藏,不断从平凡事物中发现不一样的特质。
(10)去淋雨。
穿上雨衣和套鞋,看看雨丝如何改变了城市的面貌。一起出去找水坑,踩得水花四溅,看看双脚跳和单脚踢会制造出怎样的水花。再看看水里的倒影,倒过来的世界会有什么奇妙。
(11)去动物园。
不管你对把动物关在笼子里有什么看法,动物园确实给孩子提供了接近野生动物的机会,让图书上的动物活生生出现在眼前。如果孩子对猴子的午餐或北极熊的皮毛有什么疑问,你们可以一起去寻找答案。
(12)做个豆芽菜头。
如果孩子对植物是怎么长出来的有兴趣,鼓励孩子拿个空鸡蛋,截去顶部,洗净。在蛋壳上画上小花脸。在蛋壳底里放上湿润的棉花,然后撒几粒绿豆,将蛋壳放在窗台上,每天浇水,等着豆芽长出来。
(13)开设小鸟餐厅。
在窗台下订块板子,耐心、定期地添放些饼干屑、谷物、葡萄干、坚果等,吸引城市里的麻雀、鸽子、白脸雀等来“吃饭”,然后你就可以和孩子一起研究鸟儿的生活了。
(14)和爸爸一起做些家务。
不管是儿子还是女儿,都可以让他们和爸爸一起把电扇拆开,擦干净再装回去。虽然他们多半只能递个起子、捏着螺丝,但这也可以让他们对机械有些创意。
(15)学些新东西。
学些新的玩意儿,不要拘泥于性别,让孩子知道有许多“新的世界”等待他去征服。
21世纪是创意的时代,要想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就要从小注意培养他的创意潜能。那么具体要怎样做呢?
①增加生活经验。
期待生活刺激的人创意十足。生活经验越丰富的人,想法就能获得多元的刺激,也越能激发出不同的想法和创意。
曾经有一个孩子在被要求听声音说故事的时候,她说了个农夫站在水田里插秧的故事,她的答案令人十分赞赏,后来问了妈妈,才知道妈妈不久前才带姐弟俩去参加农夫生活体验的活动。如果是每天都在家里看卡通的孩子,相信她答案里就不可能会出现农夫,而只会有皮卡丘、哈姆太郎等等的卡通人物。
所以,生活经验的刺激越多,对于创意能力的培养绝对是有所帮助的。
②激发联想力。
对于不习惯思考,或创意想法比较贫乏的孩子来说,突然要他表达自己的想法,他可能会被吓得不知所措,所以,我们可以针对孩子的情况,降低门槛,先从训练孩子的联想力做起,先给他一个可以参考的东西,然后让他学习着慢慢把想法往外扩展。例如,你可以问问孩子:“圆形会联想到什么?”孩子会从生活经验中一步步往外联想,从轮胎、月亮、饼干到笑脸……一次次的练习,你一定会发现孩子的反应会越来越棒,而答案也越来越精彩。
1.利用阅读提升
房间有各式各样的绘本,其中有一类的绘本,是以“创意”为概念出发的。不过,在阅读具有创意的绘本之外,在阅读的过程中,还可以多设计一些思考的机会,让孩子的想法能够灵活化。如果你愿意的话,一本书、一则故事,绝对还有更多的用途,比如来个角色扮演的游戏,或者也可以为故事写个两部曲或三部曲。把握这些阅读之后的小活动,会让每次的阅读变得更有趣,相信也能为孩子带来更丰富的刺激。
2.玩些创意小游戏
家长可以采用“抽字卡”的方式,准备10张卡片,在上面写上不同的东西,然后请小朋友抽出3张卡片,利用这3张卡片说故事。除了用说的,也可以让孩子用画的表现创意,例如在一张图画纸上画上一座城堡,接下来就可以请孩子们为这幅图加些创意,你一定会发现孩子的想象力完全超乎你的想象!
当一家人在一起的时候,也可以来个故事大接龙,不仅可以打发无聊的时光,也能刺激一下脑细胞,让创造力提升。
有创意的小游戏可激发孩子创造力。
过家家不只是孩子的游戏而已,其实它可以帮助孩子变成一个有创造力的思想者和好的学习者。让孩子们在恰当的玩具和玩耍中获得更多的想象力吧!孩子们的玩具太多了!商场里琳琅满目,到底玩什么样才真正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我们的孩子成为有创造力的思想者和学习者呢?
激发想象力的玩具:
这里推荐的玩具远没有那么高科技,也没有那么昂贵和漂亮,但却能让孩子们在创造和想象中乐此不疲。
积木。因为它可以让孩子们在没有指令和界限的条件下,随心所欲地发明创造,而被广泛认为是完美的创造力学习玩具。美国一项最新研究证实了这一点,研究者给受测家庭一套木制积木玩具,以及一些如何一起玩积木的建议,如按照大小或颜色进行分类。6个月之后,玩积木的孩子在语言发展测试中,比没有积木的那组孩子,分数要高出15%。积木除了帮孩子掌握堆叠的技巧,还为孩子发展数学、科学以及空间能力打下基础。
小型乐器。孩子们乐意尝试鼓、木琴、铃铛和沙球等乐器。看吧,那些按一个键就能发出音乐的玩具会让你的孩子成为不知疲倦地制造噪音的那一个。
扮家家行头。找一个箱子放在手边,里面装上衣服、旧布头,还有小配饰,如丝巾、披风、塑料宝剑、眼罩、帽子等。这样一来孩子们随时可以扮成一个新的角色。
陶土。留出一个工作空间,拿来擀泥用的玩具棍和一把钝的塑料刀。孩子们可以在压平、切割并打磨这些泥疙瘩的过程中不断变出新花样。
艺术用品。在家里放上蜡笔、马克笔、刻印用的垫子、纸张、颜料和胶棒,然后放上大张的报纸以防止把地板弄得乱七八糟。孩子们运用颜色和线条创造的生活就开始了。
工具箱。孩子们喜欢敲敲打打或锯来锯去,他可能还喜欢医药箱,或是一个装满玩具食物的野餐篮子。
放大镜。它能让孩子们更近距离地看到每一样东西,从小虫子到他自己的手指甲。
塑料杯。选择不同的尺寸,这样一来孩子在洗澡时从一个杯向另一个杯中舀水的时候,他就学会了多和少的概念。
更有趣一些的聪明玩法:
搭积木、过家家并不是唯一的能释放孩子创造力的方式,你应该跳出自己的条条框框。
安排一个无人看管时间。每天留出至少45分钟时间让孩子们可以随心所欲地玩,即使这样可能会减少他别的活动的时间。这段时间让孩子说了算。孩子们自己玩时会变得更有想象力。
成为一个爱探险的家庭。每周推出一个新菜把晚餐变得更丰富多彩。去城里的另外一家公园,而不是老去一个操场。从幼儿园走路回家,指出你看到的沿途有意思的事情。当你对未知世界表现出好奇与热情的时候,你就在给孩子做榜样。
给平常的生活注入新意。让孩子帮你洗净一些空的牛奶箱。干了以后,问他是否愿意把它们堆成一个城堡。在瓶子中装入干的豆子,做成噪音机器。或者用旧袜子做成手偶。很快你的孩子就会开始提出他自己的创意玩法。
走出家门。不必到很远的地方来刺激你孩子的想象力。赤脚感受不同的平面潮湿的草地、滚烫的人行道、干燥的沙地,问他每一项的感觉如何。如果他还太小,把你的描述告诉他,这样他就学着将感觉与相应的词汇联系起来。或在后院玩寻宝游戏,让你的小小探险家翻看树叶和石头下面,并告诉你他的发现。随身携带一个盒子,以便他可以保存他的战利品,用于将来的艺术或科学项目。
激发创造力孩子学习更快乐。
一个创意不断的人,大家都羡慕。其实,创意能力是可以培养的,而且最好从小开始培养。
在过去,创造力思考的教学方式只用于资优班,但以目前趋势而言,创造力就等于竞争力,激发孩子的创造力,比让他们考试得100分更重要。未来的世界,不需要会“背诵”知识的孩子,而是要能“活用”知识的孩子,展现在外的就是“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