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美国本科申请“十话十说”
34727500000020

第20章 妥协不等于放弃,是为了更好地坚持

2013年4月11日

“在这些格外投入的票友身上,我看到了许多妥协:中国传统和美国文化,野心勃勃的理想和柴米油盐的现实。可是妥协并不是失败,也有可能是在坚持。”——转自《第一个中国人——一所美国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史》

在离开普林斯顿大学的双车厢小火车(Dinky)返回Swarth-more的路上,无意间读到了《第一个中国人——一所美国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史》这篇饱含历史沧桑和国人追求的文章,被文中每一个普林斯顿的中国留学生身上所散发出的理想和报国之志所感染。而普林斯顿中文话剧社的勇敢存在,更是这种爱国情怀在当代的延续。而文章末尾作者点到的关于妥协和坚持的关系,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则深深触动了自己这几年内心深处最敏感的那根弦,也就决定写下此文,来记录这一刻的体悟和思考。

记得小时候,母亲经常和我说起“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的典故,从那时起,朦胧地认同,个人的生命价值,该由他(她)为这个民族、国家、社会所做出的贡献多少来衡量。初中在宁波外国语的时候,第一次读到了“庚子赔款中国第一代留美学生”的典故,每每想到容闳、詹天佑、胡适等人如何在美利坚潜心求学,探索未来中国发达之路,就激动不已,仿佛自己已是他们的一员。这也直接促使自己决心成为留美学生的一员,渴望沿着先人的道路,在未来成为“中国进步力量”的一员。

这个留美报国的梦想,让我在高中放弃宁波效实,考入上海外国语大学附中这一出国留学最前沿的阵地,并如愿成为斯沃斯莫尔学院2008届新生(Swarthmore College),一所坐落于费城郊区的美国顶尖的文理学院。

但当我踏入此校,成为国际学生时,在理想与现实面前,我开始迷茫,想如何让“美国留学”能获得高额回报,让“名校荣誉”在未来变成实实在在的个人价值。我的目标是达到高的GPA,毕业后找到一份令人羡慕、收入丰厚的工作。这之前为了中国的明天而留学的远大理想,被短期现实的考虑所替代。

于是就有了我大学前两年暑寒假的各种“灿烂”的实习经历,从中信证券投行部,到普华永道,再到费城UBS,还有当时已被录取的Dartmouth Tuck Business Bridge项目以及未来更多的和“墙街”的“亲密接触”。但这条路越往下走,越感到不快乐。这种整天被巨大的不幸福感所笼罩的压抑,终于在UBS实习的那个夏天彻底爆发。我看着眼前的Excel表格,觉得里面的各种PE PB数字面目可憎,然后绝望地发现等到晚上9点下班还有四个小时。

我想逃离,顺带逃离了Swarthmore,去寻找可以让我幸福快乐的人生之路。我想找到一个生命支点,让理想和现实交汇。在这个支点,我用我自己的热情和能力,去实现心中的理想——成为推动中国进步力量的一分子。

于是就有了2010年夏天起,我和“聪明梦”的故事(这是一个专注美国留学的申请机构,“聪明梦”是昵称,而它的真名是“智梦教育”)。

在“聪明梦”的三年时间里,太多的感动一次又一次地告诉我,妥协是为了更好地坚持。我体会到,自我的努力转换成他人成长的满足感,不管有多累,我从来都没有觉得我是在工作,而仿佛是在不断地贡献自我能量。而同时,建立一个盈利机构,可以让“聪明梦”有能力去招募更多的人才加入进来,让我们能够影响的学生变得更多,让我们的贡献变得更持久。

每个人都会选择自我适合的方式来实现最终的理想。胡适用他的“论自由”启蒙了当时的中国,马云的淘宝创造了无数个淘宝小店和就业机会,投资银行也用它固有的“资源优化配置”杠杆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的崛起,真的需要一批有责任心的优秀银行家。当上海成为下一个纽约,当中国的中信成为下一个高盛的时候,中国会变得更好。我个人做了“逃兵”,并不是说金融不是有意义的工作,只是不是我最擅长和热爱的领域,而我选择教育,并希望通过商业驱动,让它在未来变得更有意义。当有一天,我们能够参与到中国教育体制改革中,通过提高中国的高等教育实力,吸引美国高中生放弃哈佛选择北大的时候,我相信这也就离理想不远了。

普林斯顿大学教育学博士Matt将在今年夏天加盟“聪明梦”,他说他之所以放弃麦肯锡咨询公司的高薪,是因为“聪明梦”对于他,是一个现实和理想的交汇支点,能够让他感受商业精彩,获得有尊严的收入,但也能让他继续坚持他对知识的追求以及教育的信念。这也是现实和理想的妥协。

所以,无论我们未来打算去做一个投资银行家,去创业,还是去做一个支教老师,只要我们选择了我们心中所爱的,只要我们依然记得小时候那为了中国的未来而留学的梦想,在这漫长的人生路上,我们一定会在某一个时刻殊途同归,用属于自我的方式,让理想的光芒照耀现实。

斯坦福教授Tina Seelig在《What I Wish I Knew When I Was20》书中的一个关于人生选择的论述,在过去三年里,每当自己陷于迷茫、焦虑、绝望的时候,都是它把我从放弃的深渊边一步一步拖回来。

“当你热爱的事情,你所擅长的事情,和这个世界或者社会需要的事情,三者合一,成为一件事情的时候,祝贺你,这就是你的人生黄金路线(Golden Track)。”

——Tina

谨以此文向我最最尊敬的前辈和偶像——本科Wharton毕业、在韩国教授多年的SAT&History的Shawn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