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网络学习:崛起、挑战与应对
34794200000010

第10章 从远程教育到现代远程教育

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

——国务院《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1995年,美国微软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在他的著作《未来之路》里写道:“信息高速公路最大的益处将来自于它在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中的技术应用。”“信息高速公路将从机构到个人地改变教育的重点。教育的最终目标会改变,不是为了一纸文凭,而是为了终身受到教育。”

比尔·盖茨描述了未来网络时代,教育将出现的一些特点,例如,教育机会将可能对全球所有的人开放,任何地方的学生都能学到最出色的老师教的最好的课程,有助于提高每个人的教育水平;信息高速公路将使家庭学校变得更简单,允许学生从一系列具有各种质量的课程中挑选内容;所有不同年龄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自己获取信息并进行交互活动……

仅仅过了4年,《未来之路》预言的这些“未来”场景,就已经清晰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还是这位比尔·盖茨,在1999年新出版的第二部著作《未来时速——数字神经系统与商务新思维》里,已经能用鲜活的案例记录下美国和英国学校教育中业已发生的事实。

例如,在美国奥克拉荷马市西部高地学区,学校和行政大楼之间运行着17英里长的光缆,230间教室里每间至少有两台以上的计算机供教师和孩子们使用,而且都已连上了网络;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计算机实验室,每间教室都有大型显示器展示因特网上的资料……再如,英国海顿中学通过网络把100多台PC个人计算机与整个社区(包括社区的博物馆、图书馆等)连接起来,并从因特网上过滤内容;学生每个人都有个人的计算机账户,能从家庭进入因特网,收发电子邮件;而学校的内联网网页则是发布学生每星期应该学什么和教师应用的教学方法,科学技术使教师们很容易把班级按年龄、能力和个性分为不同的小组,提高学生独立学习和研究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大学的教师们已经部分实现了远程教学的设想,例如奥克拉荷马大学通过网络让学生到东海岸和欧洲虚拟实地旅行,参观博物馆,观看航天飞机发射。通过这种远程网络,西部高地中学也可以增开来自其他学校的高级数学课,学校甚至能为生病在家的学生接通与家庭相通的高速连接,躺在床上也能学习有趣的生物解剖课。此外,这种形式也有效地利用了学校基础设施来支持整个社区的教育和技术培训工作……

众所周知,比尔·盖茨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代表人物,他所作的这些预测以及描述的这些事实,预示着知识经济时代一种崭新的教育现象,即现代远程教育正在快速成长,它将与未来学习社会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代表着21世纪新教育形态的雏形。

现代远程教育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也是历史发展和社会需要的产物。我们将从历史的回顾开始,展望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必然走势。

随着社会需要的增长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深入,人类教育历史上一种革命性的教育模式——现代远程教育应运而生。现代远程教育的孕育和发展虽然只是近期的事情,但其发展势头之猛烈,应用之广泛,影响之深远,均为教育史上所罕见。

3.1.1三代远程教育

“远程教育”(Distance Education)也称“远程学习”(Distance Learning),过去常被人称为“远程教育”。按照远程教育的本义讲,它并非是一种新的教育现象,而是至少有百余年的历史了。

国际上通常认为,这种教育已经历经了承前启后的三代。第一代远程教育是函授教育,它至今仍在成人教育中发挥着作用。函授教育起源于19世纪的英国,1840年,伊萨克·庇特曼把速记教程通过邮局寄送给学生,他被认为是函授教育的始祖。1849年,英国伦敦大学首创校外学位制度,允许英国和英联邦各国任何高等学校的学生报考伦敦大学的学位课程,并为注册报考者提供函授教学。因此,1849年可以看作世界远程高等教育的诞生年代。

进入20世纪后,电子信息技术的进步使传播媒体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幻灯、录音、电话和电影逐步介入教学领域,印刷品加信件的函授教学方式开始向广播、电视教学方式转化,远程学习增加了声音和视频图像等媒体。1920年,英国马可尼公司所属的电台首创教育广播节目;1921年,美国联邦政府向盐湖城大学发放了第一个广播教育特许证;1945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通过联邦通讯委员会(FCC)建立了第一家教育电视台,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出现的电视教育,远程教育也因此进入第二代,不过习惯上把这一代叫作“远程教育”。1969年,英国开放大学的创建是其重要里程碑,它为远程教育赢得了合法地位,证明了这种教育是现实可行和高效率的形式。70年代后,在英国开放大学创新精神鼓舞下,世界各地掀起了兴办远程教育的热潮。在中国,主要以20年前经邓小平同志批准成立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为标志,远程教育得到了突破性的大发展。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至今依然是远程教育的主力。

当前方兴未艾的远程教育则属于第三代,它建立在互联网络的基础上,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就是“网络学习”的同义语。1999年1月,经国务院批转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正式提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因此在中国教育界,第三代远程教育被称为“现代远程教育”,现代远程教育与过去以广播电视为主要传播手段的远程教育有了很大的差异,这可从概念的微妙变化中发现。

3.1.2 现代远程教育的师生分离

从字面上理解,远程教育指的是学习者和教师不在同一地点,之间有一定地理距离,必须采用多种媒体和手段来传播学习内容。因此,美国马里兰大学系统学院对远程教育的定义是:“远程教育是一种多样性教育模式,通常指教师与部分或全体学生不在同一地点。”爱荷华州立大学《远程教育指南》则更明确地讲:“远程教育指的是教师与学生分离时所采用的技术。”世界著名远程教育专家德斯蒙德·基更在80年代始终认为远程教育具有6个特征,并以此作为它的一般定义或要素:

●教师与学生的地理位置相互分离;

●受到某个教育机构的指导和影响;

●应用各种通信媒体来传播教育内容;

●提供学生与教师的双向通信交流;

●对学生的教学很少集体进行,没有或基本没有学习团体;

●带有较多的工业化教育形式,如分工、大规模生产,集中和统一等。

德斯蒙德·基更定义的6大要素被远程教育领域广泛接受。然而,在计算机网络被应用于远程教育之前,他所定义的“师生双向通信交流”却很难真正实现,由于缺乏适当的通信手段,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基本上是单向的,反馈也是滞后的。比如广播和电视教学,只能是学生视、听,无法突破距离限制向教师提问,教师亦无法当场答疑。中国广播电视大学也基本上采取按分校或教学点集中授课方式,与普通高校的班级授课模式没有明显的区别。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到迅猛发展的互联网络,在美国,国家科学基础网(NSF)为大学建立了通向因特网的通道,远程教育从此获得一种最先进的技术手段,完全不同于过去所有的电子媒体。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个人计算机大量进入家庭并且连上了互联网络,允许结合文本、图像、音频、视频和虚拟现实技术传递教育内容;同时,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已经在网络上实现了视频会议和新闻讨论组等功能。因此,有人把远程教育上述定义中的“通信媒体”(或传播媒体)扩展为:因特网、多媒体个人计算机、通讯软件和教学软件、调制解调器、CD-ROM光盘、电视和使用光缆的有线电视、录音机和录像机、微波通信、数字电话、通讯卫星等等。这些技术手段特别是因特网,显示了通信的实时交互性,使远程教育越来越脱离了所谓“工业化的教育形式”,呈现出更加个别化、个性化特点。鉴于这些变化,德斯蒙德·基更所著的《远程教育基础》第二版,没有出现第6个要素。

与前两代相比,现代远程教育使用的是双向交互式通讯媒体,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双向电子通信技术与教育传播理论、现代学习理论紧密结合基础上的,它以交互性、网络化、实时性、综合性和适应性为基本特征,给这种教育模式带来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发展的契机,必将使现代远程教育逐步摆脱传统教学和学习理论的束缚,突破学校、班级课堂教学的樊篱,从根本上改变远程教育的面貌。

由此可见,现代远程教育与现代教育技术进步密不可分。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发表了对“教育技术”的全新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得到了这一领域绝大多数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的认同。

教育技术的新定义已经突破了旧定义关于教育技术只是一个“过程”的局限,认为它已成为一套包括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基础和方法体系,全方位涉及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远程教育工作者欣喜地看到教育技术外延的扩展和内涵的深化,看到它已经成为一门具有自身理论体系的独立学科。其实,从更广阔的视野观察,至少在教学论的范畴里,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把它的研究触角伸进了教育学的传统领域,将作为一个重要方面的内容与教育学融合在一起。正如拉塞克在《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的全球展望》一书里写的那样:“信息技术进入教学领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这一演变进展甚快,而且还可能更快,信息技术很可能渗入所有的教育体系。……信息技术很快就要成为在义务教育期间学习一般文化的基础。”

3.1.3 现代远程教育的时代进步

早在1984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玛丽·怀特教授就曾说过:“作为心理学家,我必须承认关于人类学习的理论来自文字。如果网络学习具有的革命性质如我所认为的那样,我们就必须以网络学习而不是以文字学习为基础,建立一套完全新的教学理论。”伴随着计算机和通讯领域不寻常的变化,教育界对人类学习的理解也发生了改变。不远的将来,在脑科学、计算机科学、认知科学、人工智能科学和学习心理学的共同努力下,人类的学习机理有可能被进一步揭示,从而支持远程教育的教学和学习理论的建立。此外,传统教育把教学重点放在学习过去的东西上,是一种“维持性学习”。“维持性学习就是通过学习去获得原先已经确立的观点、方法和原则,以对付已知的或重复发生的情况。”(罗马俱乐部的研究报告《学无止境》)知识经济时代更重视的是“创新性学习”,这是一种“可以带来变化、更新、重建和重新系统地阐述问题的学习”,而现代远程教育是最适合这种学习的形式,因为它推崇的是个人探究和相互讨论,新思想新发现更容易产生。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还没有完全成熟,国内外许多远程教育专家正在努力借鉴系统论、社会学、经济学和国际关系学等相关学科知识,从广度和深度上重新界定现代远程教育和远程学习的真正含义。

面对社会高涨的教育需求,教育系统内部特别是学校教育里,改革工业化传统教育模式,倡导适应学生个性充分发展的教育方法的呼声日高,这也是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中一个重要的内容。由于人的个性千差万别,为了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历来是教育追求的主要目标,正如有些教育学者指出的:“教育的系统方法的基本信条之一就是要使教学适合于每个学生。”

19世纪以前,例如在希腊和罗马时代,学生是由家庭教师单独授课,这种方式持续了数百年。近代学校的建立、班级教学制度的形成,虽然大大提高了教育效率,却造成学生个性化教育的缺失。我们现在的学校,无论是正规教育还是非正规教育,无论是面授还是广播电视等远程教育,几乎都只能施行标准化的课堂教学,教师几乎没有可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有研究资料表明,在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课堂讲授的情况下,平均每个学生每天和教师个别交流的时间还不到2分钟,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更无从谈起。

多少年来,工业时代的教育家和学校教师,为解决这一弊端试验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这些尝试包括允许学习者设定自己的学习步骤,选择自己想要达到的学习目标,采用适合个人特点的教学媒体和资料等等。例如,20世纪70年代,美国公立学校曾经试验过三个著名的个别化教学系统:个别建议教学(IPI)、根据需要的学习程序(PLAN)和个别指导系统(IGE)。然而,这些试验都没有摆脱流产的命运,如1976年威斯康星州中心对IGE的评价表明,大部分学校都没有真正使用过IGE,被调查的近900所学校中约60%只是徒有虚名地采用这种系统来进行教学活动,并没有引起教学实践上任何真正的变化。这些事实告诉人们,不改变标准化的班级授课模式和传统考试模式,不能够有效解决教学技术手段问题,个性化教育永远只是美好的理想。

人们现在已经欣喜地发现:教育理论中有关“个性”与“共性”这一对似乎永远也解不开的“死结”,将有可能在现代远程教育里寻找到解决的途径。80年代初,当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开始在学校应用时,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支撑的个性化教学研究试验再度兴起,对教育和培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介入到这个新领域的人都会指出,当网络学习成为学校的主要教学手段的时候,这种影响将远比目前它所达到的要大得多。这种教育能在双向互动前提下,实现个别教学和自学,它允许个人为任何目的,使用所有可以得到的信息;它允许个人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学习;它允许个人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和控制权,从而为个性化教学和个人自学开创了激动人心的前景。

此外,现代远程教育也将加速教育全球化的趋势。全球化的观念在互联网络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因特网把世界各地网上的人连为一体,传统意义上的洲界、国界仿佛都不存在,世界已经缩小为一个小小的“地球村”。无论身处何地,不分种族、信仰和社会阶层,都可以平等地共享网上的信息资源,与其他人双向交流,网络的交流功能超越了过去一切大众传媒。借助这张没有边疆和没有界限的网来实现远程教育,学习者可以跨越国家民族的界限,寻找自己所需要的最新知识,得到世界上最高水平的教育;可以与全世界的“网民”自由交往,增加对世界各民族文化价值观的理解,学习与他人和睦相处与合作。全球化、国际化方面的教育,恰恰是传统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现代远程教育不仅对传统教育提出了挑战,而且为解决这种不合理状态提供了机遇。

虽然现代远程教育首先意味着计算机化、数字化和网络化,即教育信息化,虽然先进教育手段和技术工具往往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它们并非就是教育信息化的全部内涵和结果。因此,为了迎接挑战,最有效又最紧迫的对策是:尽快在教育系统中确立和传播新世纪的文化价值观念,并据此改革教育模式,在新一代身上塑造未来社会所要求具备的品格、能力、思维与行为方式,由此完成国民素质的塑造。

3.1.4 现代远程教育的特征

现代远程教育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21世纪教育发展的基石,中国也有部分大学正式开通了远程教育网络。现代远程教育虽然能适应不同的教育层次,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都有普遍意义,但鉴于目前这种教育方式大都集中在大学,我们将用远程大学的实例来展示现代远程教育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早在1996年,美国西部10个州的州长宣布,每州出资10万美元,共建一所“虚拟大学”。这所大学是一个被正式认可的教育机构,学生们可以从联网的计算机上获取学位证书。

美国德州大学阿灵顿分校,从1997年起开始了远程教育的试验。这所学校共拥有2万名学生,其中将近95%学生住在校外,到学校的距离为20到30英里,大约70%的学生有全职或兼职的工作。阿灵顿大学的远程教育计划希望能够超越传统课堂限制,为这些已经工作的学生提供大学课程的教学。为此,他们在过去视频音频录像教学的基础上,引入数字化网络技术。校教务长认为:“如果授课内容能够被数字化并传送到学生居住和工作的地方,那么我们提供的才是真正的远程教育。”据该校远程教育中心介绍,为了使传统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他们制作了大量的视频教学单元和万维网(Web)页面,列出了建议阅读的所有参考资料,并直接链接到学校图书馆供学生浏览。每一个Web页面都有教师的E-mail地址,学生可以直接通过网络提问,感受到他们仍然是课堂中的一员。尽管学生要开始学会更有效地安排自己的日程,但他们的自由度更大,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随时复习;那些认为进度太慢的学生则可以在网上查询内容更深的资料。虽然阿灵顿大学的实践是初步的,但教师们还是认为,实验效果相当不错。他们进行过某一门课程的教学对比,其中180名学生进行常规教学,而另外20名学生主要实施远程教学,最后远程教学的学生反而获得最高分,不少学生完全依靠自学方式学完了这门课程。

美国俄亥俄州凯斯西保留地大学曾被一项调查评为网络化程度最高的美国大学。调查数据表明,凯斯西保留地大学是俄亥俄州最大的私立综合大学,学生近1万人。为了实现远程教学的计划,该大学90%的公用电话昼夜开放,所有的宿舍都已联网,计算机技术服务全天免费,90%以上的本科生拥有自己的计算机和25兆字节的网络空间,为他们提供的课程有40%即400门课的教学活动均在网上进行。这所大学也是美国最先建设光缆计算机网络的高等学府,全校的光缆长达1万公里,已经实现20秒传输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所有藏书内容。该大学的医学院已把6000页教学大纲变成电子版本,学生可从网上直接阅读这些材料并与老师交流。此外,医学院还与远在另一州的一所附属医院联网,那里的教师和学生也能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听课。管理、工程和社会工作学院也都开设了远程教学课程,其中一所管理学院还通过网络为设在日本和匈牙利的附属学校提供教学服务。今天,更多的美国大学都开通了远程教育网络。如哈佛商学院、芝加哥大学、密歇根大学都提供了网上攻读MBA(工商管理硕士)课程的途径,学校正通过网络走出校园。1996年11月,中国哈尔滨工业大学6名博士生通过因特网选修美国大学课程,取得了锡拉丘兹大学颁发的结业证书,美国新闻媒体认为,这是基于远程教育颁发的第一批结业证书。1999年3月,随着中国浙江大学远程教育中心新生开学仪式在杭州、宁波和台州同时举行,真正意义上的远程教育在中国首次实现。据介绍,该校目前远程教育有研究生课程进修、专科起点和高中起点的本科生教育,共计600余名学生;3年内,在网上就学的学生数量将超过在校生人数。

由于这是中国现代远程教育的首批实践,目前同时采用两种方式教学。一种是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实时授课,教师面对校本部教室里的学生讲授,远在几百公里外的学生可通过电视屏幕向老师提问。另一种是学生可以在家里学习,通过因特网进入浙大的校园网,实现双向互动式的教学活动。远程教育学院的新生只需到所在地的教学站上登记注册,在当地各远程教室里上课,与教师“面对面”交流;教师在课后还留出一段时间,在电子白板上为异地的学生答疑,根据上次课布置的作业随机抽取学生提问;建立于网络上的计算机教学课件和辅导材料,可随时被学生调阅,使他们自主地预习和复习功课;异地学生也能利用视频会议系统相互交流和讨论。由于这种教育实行“宽进严出”的培养模式,目前采用从网络题库中随机抽题的办法考试,并及时在网上公布考试结果。

从上述实例中不难发现,现代远程教育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首先,以互联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主要媒介的现代远程教育,真正突破了学习空间的局限。现代远程教育提供的是师生异地同步教学,提供的是开放的教学内容,学习者不受职业、条件的限制,在任何地方只要能够连接到网络,就好像坐在教室里上课一样。它将有利于缓解偏远地区受教育难的矛盾,有助于国家民族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为全体社会成员获得均等教育机会,为“教育公平”成为现实提供契机。这种远程教育还可向全社会开放,与社区教育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为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创造条件。

第二,现代远程教育也不受学习时间的局限,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时候,点播适当的教育信息,获得自己所需的任何教育内容,最有利于创造出一种“实时的学习”。这种教育不再是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它是实现终身教育的最佳手段。事实上,远程教育发展的初期,就已经在企业培训中发挥了巨大效力。美国企业教育界人士普遍认为:“独立的、集中的培训已经死亡,任何非实时的培训都可能是无用的,新的培训模式只有通过网络来边干变学。”

第三,现代远程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突破传统校园的围墙,还在于它带来教学模式的变迁。它把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改变为以“学”为主。它可以针对每一学习者,按最有效的个人化原则来组织学习,更注重培养自学能力。它能及时反馈和调整学习内容,体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学规律,并且可以进一步发展为按最有效的个人化原则来组织教学。它将扬弃“老师讲、学生听”的班级教学,代之以小组式研究、讨论式的研习方式,提供更丰富的动手活动和实习课程,“足不出户”便可前往博物馆、科技中心或工厂参加“实际的”现场实习,接受情景教学,更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

第四,现代远程教育能调动多媒体手段为教学服务,与传统班级课堂教学和广播电视教学相比,它能够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向互动和及时反馈,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多媒体课件和教材生动活泼,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有利于开发大脑潜能,启迪创新意识。

最后,现代远程教育有利于教育的资源共享,提高教育效率和效益。它能让更多人同时获得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听到世界一流科学家讲演;它可以把最优秀教师集中在一起授课;它可以让学生到数千里之外的博物馆、图书馆或其他现场做调研和实习。浙江大学冯培恩教授说:“一个名牌教授加上他的博士生做助教就可以给几百个学生上课,让更多的教师从教学中解脱出来,加强第一线的科学研究。”据初步实施远程教育的国外高等学校估计,这种教育方式可使学生多学习30%的课程,提高学习效率80%,使学校节省40%~50%的费用。

3.1.5 现代远程教育发展趋势

在可以预见到的将来,远程教育的实施并不会造成学校的“消亡”,但会改变目前人们对“学校”概念的理解。教师不仅不会“失业”,这种职业将更具重要性和挑战性。美国西北大学学习科学研究所所长史强克教授认为:“今天的教学模式是一个专家站在教室对着一群学生讲话,计算机化的教学正好颠倒过来,一个学生坐在计算机前面,身后却有无数专家。”另一位研究未来学习的教育学者,在对比传统教学旧模式和远程教学新模式的区别后明确指出:“旧模式是课堂讲授,新模式是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个人探索;旧模式是被动接受,新模式是跟随计算机网络‘学徒式学习’;旧模式是按僵硬的教材进行个人作业,新模式是依网络上迅速变化的内容进行小组课题;旧模式的教师以讲授为主,新模式的教师将成为学生的向导和教练。”

目前,远程教育的技术基础建立于因特网,因特网只能算是信息高速公路的雏形,最大障碍在于“带宽”不足,即允许信息传输的道路不够畅通。随着第二代因特网的建立,高速光纤线路向家庭延伸,信息传输的涓涓细流将会变成滔滔的瀑布。比尔·盖茨预言说:“在10年的时间内,我们将拥有无限带宽。”到那时,“真正的个人化”媒体将伴随无限带宽走进我们的生活。

在此,我们还可以根据一些学者的构想,预测现代远程教育在未来时代的发展远景。如果把现代远程教育视为未来教育形态的生长点,它在21世纪将会呈现出什么样的前景?《数字化经济》一书的作者塔普斯考特描述过远程教育的六大发展趋势,那就是:

●工作和学习将变成同一件事;

●学习将成为一生的挑战;

●学习将从正规的学校和大学转出;

●某些教育机构将难以合适地独立创新自身而进步缓慢;

●要求具有创造学习型组织的意识;

●新媒体将使教育转型,创造出一个适合数字经济的“工作结构”。

这六大趋势,除了前面已经涉及的有关终身教育、边干边学等针对学习者的判断之外,现代远程教育的长足发展,感到最大威胁的将是学校教育机构和班级授课制度。其实,在更早的时候,著名未来学者托夫勒在他《未来的冲击》一书中就提出,既然学习成了贯穿于生命全过程的全部活动,我们还有什么理由硬要照过去和现在的样子,迫使孩子们整日待在学校里接受单向灌输式的教育呢?而人工智能专家费根鲍姆说得更加尖锐:“从长远看,班级可能会遭到像计算机出现以前的其他组织形式的命运,那就是说,局部陈腐而日趋无用,最后干脆消亡。”

无论他们的这些判断是否超前或者是否过于偏激,现代远程教育将促使教育转型则是无可置疑的事情。未来的学校教育必将突破围墙,延伸到社会,延伸到每个人的一生之中,从而创造出一个适合知识经济的教育形态和教育结构,这就是现代远程教育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