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网络学习:崛起、挑战与应对
34794200000037

第37章 中华传统文化如何适应网络时代

日前,“端午节。CN”被韩国公司成功注册,这是继去年韩国抢先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文化遗产之后,韩流第二次袭击端午节。去年国人奋起保护“端午节”的呼声言犹在耳,但一年之后,端午节之争进一步延伸到了互联网上。面对传统文化再度遭遇流失危机,来自民俗、法律、互联网等各界专家纷纷倡议必须对此提前保护。

9.5.1民俗文化需全面保护

去年抢先申请端午节文化遗产保护,今年又突然注册“端午节。CN”,种种迹象表明,韩国的文化战略已不止输出影视剧、电子游戏那么简单。与韩国对文化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广输出相反,长期以来为五千年文化传统而骄傲的中国,传统文化流失的情况却日益严重。以端午节为例,这个传统节日正日渐被商家“瘦身”成“粽子节”。

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去年端午节之争时民俗学者就曾疾呼:端午节的历史背景、节日民俗和“端午节”三个字本身已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文化整体,必须全面保护。不但要尽早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提前注册中文域名,更要全民行动,珍惜和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9.5.2 抢注域名是否合法?

有读者质疑,对端午节这一类带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特殊词汇有关部门为什么没有提前进行保护?韩国企业抢注“端午节。CN”是否合法?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为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可以对部分保留字进行必要保护,报信息产业部备案后施行。据此,我国域名注册的管理机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对重要域名进行预留性保护时,主要针对涉及国家利益和公众权益的域名,如政府机构和地域词汇。而像“端午节”这种约定俗成的节日名称,没有明确的归属,虽然带有一定的公众权益色彩,但仍然是允许自由使用的范畴,从规定上来说,“端午节。CN”这个域名是不属于预留的范畴的。

相关法律专家介绍:首先,从法律角度看,对于“端午节”这一类词汇而言,目前尚没有法律给予明确保护,不属于限制注册的范围。同时,域名注册依循的是先注先得的原则,韩国公司注册“端午节。CN”从法律角度来说,并不违法。“端午节。CN”的被抢注,提醒我们不仅要保护传统文化品牌的现实商标,也应该关注其在网络世界中的地位。从保护公众利益的角度出发,抢先注册是最好的办法。

9.5.3 文化遗产的网络路标

针对此次韩国公司抢注端午节中文域名的情况,互联网域名专家也从专业角度指出,由于中文域名具有民族化、本土化特性及巨大的发展潜力,对于保护和宣传类似“端午节”等中华文化品牌具有明显优势。现遭韩国公司抢注,对我国保护和发扬中华文化都将造成极大阻碍。

首先,中文作为互联网上的第二大语言,全球已经有超过1.3亿的网民使用中文上网,中文上网必将全面实现。而中文域名以中文为载体,简单明确,方便华人记忆和使用。在华人遍布全球的现代社会,用中文域名为传统文化标上互联网的“中文门牌号”,不仅方便全球华人共享传统文化资源,对提高民族凝聚力,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都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如我国能率先保护端午节的中文域名,以“端午节。CN”建立一个有关端午节的中文官方网站,将实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比拼音或英文的域名更能凸显端午节的中华传统节日特点。以此类推,包括中秋节、春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甚至京剧等国粹,以及具有浓郁传统文化的中华老字号都可以借助中文域名建立网上文化品牌和宣传平台,进一步打造成为中华文化网络体系。同时,中文域名作为新一代互联网地址,和com、cn域名一样具有独一无二性和不可再生性。现在“端午节。CN”遭韩国企业注册,意味着不管韩国能否申遗成功,在网络世界中,“端午节。CN”属于韩国。此类域名的流失对于许多中华老字号来说,也是一个警示:不重视文化战略,就会在家门口吃亏。依此类推,中国企业在奋力开拓国际市场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及时保护自己的网上品牌,唯其如此,才能在网络时代,让中华文化发扬光大并带来商业价值。

网络的发展实际上在为人类的未来规定一种意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宽带网络面前,当下有一些漂移的景观,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类能创造自己的未来,一定会绕过险滩,到达光辉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