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唐王朝1
34815900000021

第21章 走向全盛之时(2)

农业的发展,带来工商业的繁荣,这在当时都城长安的兴盛中可见一斑。史称长安城中,东、西两市,店铺林立,四通八达,每当午时,击鼓300响,店铺落板,市者云集;市井中,货物充足,胡商络绎不绝。当时来自亚洲各地,远至波斯和大食的使节、商人,数以万计,长安城中的大明宫麟德殿,就是专门用来宴请外域宾客的。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文化科技事业也随之繁荣发达起来。南北朝时期,文物典籍丧失殆尽,唐初虽然做了一些搜集整理工作,但收效不是很大。唐玄宗即位后,非常重视这项工作。他任命昭文馆学士马怀素为修图书使,与另一位大臣储元量一起,组织整理和编写事务;他还下令在长安、洛阳创建集书院,组织全国著名学者,集中力量著书立说,并提供种种优惠条件。宋代欧阳修曾评论开元年间编书盛况,他说:自汉朝以来,史馆对图书的分类一直按照前代的六艺九种七略之法进行,到唐代开始按经、史、子、集四类分列;至于藏书之盛,都没有超过开元年间,当时共著录了5.3915万卷,而唐朝学者又撰写2.8662万卷,可真是空前之举。

编修图书以外,唐玄宗还重视其他艺术和科技事业的发展。他本人就是音乐家、戏剧家和诗人。在新、旧《唐书》的《音乐志》和《礼乐志》中,有不少他与妃子们唱和的记载;他还曾选乐工300人,宫女数百人,教授乐曲于梨园,号“皇家梨园弟子”,后世称戏班为“梨园”,戏曲演员为“梨园弟子”,即缘此而来。此外,唐玄宗还非常注意征召各种艺术科技人才,给他们创造发挥才智的条件。著名大诗人李白,就曾在玄宗朝做过翰林供奉,享受优厚的待遇。著名天文学家张遂,曾因拒绝与武三思合作而隐居到嵩山当了和尚,唐玄宗即位后,把他召到长安,让他当天文学顾问,张遂利用玄宗给自己创造的条件,刻苦钻研,终于创造出著名的《大衍历》,并指导实测子午线,成为历史上卓有贡献的天文学家。

唐玄宗即位以前,边防危机已十分严重。开元期间,唐玄宗顺应时势,改府兵为募兵,养马屯田,凭借强盛的国力和兵力,逐一恢复了失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边疆的安宁。这也是“开元盛世”的标志和保障。

唐玄宗即位之时,面临的边防危机十分严重。早在武周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奴隶主李尽忠利用民族矛盾,煽动其部属举兵反叛,攻占了营州,紧接着,营州都督府管辖的连昌等12城也相继失守。武则天曾派王孝杰反击,结果大败,王孝杰阵亡,全军几乎覆没。此后契丹贵族利用占据的有利地位,常常进犯内地,残害各族人民。长安三年(703年),西边的突厥贵族乌质勒攻陷了安西四镇之一的碎叶镇,接着又攻占了北庭西部一些地方,使安西道绝,“丝绸之路”被堵。在北方地区,突厥贵族在弘道元年(683年)进攻蔚州(今河北蔚县)、定州(今河北定县),长城以北大片领土失守,唐政府于垂拱元年(685年)不得不将安北都护府临时侨置同城,一直到开元初。也就是说,唐玄宗即位,西边的碎叶、庭州,北边的云州以北,东北边的辽西12州,都已分别被突厥、契丹族攻占,陇右及河北人民经常遭受劫掠和屠杀,唐朝的边防极不安定,统一的局面也受威胁。

面对这一严重局面,唐玄宗即位后,在着力整饬内政、发展经济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备战工作。

首先是改革兵制。玄宗之前,一直沿用府兵制。府兵制是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之上的。高宗、武后以来,由于土地兼并等多种因素,均田制渐渐有名无实了。当时,农民不断逃亡,兵源困难,府兵多不按时上番,教习也趋于废弛。府兵本应免除的租调,也不能免除,自筹器械供养的负担沉重。因此,到开元之初,府兵逃匿,军府空虚,宿卫不足的情况已十分严重。有鉴于此,开元十一年(723年),宰相张说建议改行雇佣兵。玄宗顺时应势,采纳了这一建议,下令从关内召募12万军士,充作卫士,叫“长从宿卫”,或称“长征健儿”,代替了有唐以来府兵轮番宿卫之制。这项重大改革,经过十余年的实践,证明切实可行,于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推行全国。从此,各地民丁再无番上戍边之苦,消耗于往来路上的大量社会劳动因此得以节省,募兵实行之初,既吸收社会上的失业丁口,缓和就业矛盾,又可常驻各地,加强训练,有利于提高军队素质和战斗力。

接着是整顿军旅。玄宗颁布了《练兵诏》,令西北军镇增加兵员,精加选择,强化军事训练,并规定不得因他事役使兵士。为了确保训练有素,玄宗还派兵部侍郎裴漼、太常卿姜皎,往各军州督促检查诏令执行情况,处理具体问题。

同时,解决军马和军粮供应问题。玄宗即位时,军马只剩24万匹。为保证军马供应,玄宗任用太仆卿王毛仲为内外闲厩使,专管养马一事。到开元二十三年(725年),军马增至43万匹,牛羊数量也相应增加。玄宗这时又下令在西北万里边防线上,以及黄河以北部分地区,设置庞大的屯田,据统计,开元年间全军屯田总数为1141屯,面积有五百余万亩,为解决战时军粮问题提供了有效的供给保障。

在积极备战过程中,玄宗运筹帷幄,分别情况,逐一出击,收复失地。先是于开元五年(717年),把沦陷17年之久的营州等13州全部收复,并派宋庆礼任营州都督,重建营州防务,开屯田120区。这时,长城以北的拔也古、同罗、回纥等也见势宣布取消割据称号,与唐政府合作。唐朝重新恢复了安北都护府,统一了长城以北。

古代人物接下来,是解决较为麻烦的西域问题。第一步是于开元二十七年(739年),派碛西节度使盖加运打败了突骑施(突厥部落之一),捉拿其可汗吐火仙,收复了碎叶,使沦陷了37年的碎叶镇重归唐朝。第二步,是击败吐蕃、小勃律,重新打通“丝绸之路”的门户。开元初年,西域小勃律(今克什米尔以北)可汗曾到唐朝请降,唐政府在那里设置绥远军。天宝六年(747年),小勃律王娶吐蕃王女,因此依附于吐蕃,与唐为敌。唐玄宗派安西副都护高仙芝打败了吐蕃,俘虏了小勃律和公主。这一战争胜利后,佛棘(罗马)、大食(阿拉伯)等72国都大为震恐。唐朝重新打通“丝绸之路”,不仅维护了国家安全,也有利于东西经济文化的交流。

盛极而衰。在“开元盛世”的歌舞升平之中,唐玄宗开始踌躇满志、高枕无忧了。他不再任贤纳谏,励精图治,而是亲近奸佞,纵情声色,渐肆奢欲,怠于政事,且又好大喜功,轻启边衅,并且将“内重外轻”的军事布局变为“内轻外重”的布局,终于酿出“安史之乱”。唐王朝从此由盛转衰,他本人也在晚年不那么欢愉的“太上皇”生活中郁郁而逝。

唐玄宗前期出现的“开元盛世”,在唐以前的历史上,可以说是空前的,这最容易使人陶醉。唐玄宗果然也就陶醉了,他踌躇满志,感到从此可以高枕无忧了。于是,像他以前的几乎所有称得上是伟大的封建政治家一样,自身潜在的毛病一一暴露出来。

他不再乐于任贤纳谏了。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十月,他想从洛阳回长安,天子出朝,是会“地动山摇”的。宰相张九龄、裴耀卿认为当时秋收未毕,恐怕沿路扰民,建议改期。但李林甫待张、裴二人退出后,对玄宗说:“洛阳、长安是陛下的东、西宫,随时可以往来行幸,何须择时日?即使妨碍了农民收获,到时候免去他们的赋税就可以了。”玄宗听了觉得很顺耳,就听从了。由于李林甫极善逢迎,颇得玄宗宠信,正直的宰相张九龄等反被疏远,不久又罢相。李林甫为了堵塞言路,公开向谏官说:“你们见过仪仗马吗?它的食料相当于三品官的待遇,但只要叫出一声,就被斥去,后悔也来不及了。”意思是你们少对朝廷提意见,否则就要像仪仗马一样被斥去。有人上书言事,果然第二天就被降级外调,从此谏官们很少有人再敢进谏。天宝六年(747年),唐玄宗命各地推荐人才,举行考试,李林甫不录取一人,还向唐玄宗说:“这些人的才能都很平常,可见现在天下是没有遗漏的人才了。”就是这样一个奸佞之辈,唐玄宗宠信日隆,甚至想把全部国政委托李林甫,在征求贴身宦官高力士的意见时,高未表示赞同,玄宗还很不高兴。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玄宗因宠爱的武惠妃死去,整日郁郁寡欢。当他听说自己的儿子寿王李瑁之妃杨玉环体态丰艳、绝世无双时,便命太监将杨玉环接进宫来侍酒,一见钟情,从此如获至宝,几乎形影不离。虽然杨玉环曾几次惹他生气,被逐出宫去,但又都很快被重新迎进宫中,愈加宠爱。正如白居易《长恨歌》中所描写的,“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杨玉环生在南国,喜食荔枝,但荔枝不易保存,离枝三五日色味俱变。为了使杨玉环能吃上新鲜荔枝,唐玄宗下令专门开辟了从岭南通往长安的数千里贡道,沿途设驿站,供快马,日夜兼程,马不停蹄,给贵妃运送新鲜荔枝。故又有“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嘲讽诗句。唐玄宗爱屋及乌,杨玉环的三位姐姐后来也来侍奉玄宗,被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从兄杨锸被封为位当四品的高官,杨镝娶了公主为驸马,杨国忠官至宰相,领有四十余职,权倾天下。而杨国忠与李林甫、安禄山三者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成为导致“安史之乱”的一个重要因素。

宫中有贵妃,身边是小人,唐玄宗日益昏聩,怠于政事,奢欲渐肆,不问民瘼了。一年大雨成灾,玄宗不知道灾情如何,这时杨国忠叫人弄了一些大的粟穗给玄宗看,说雨虽大,收成却好。玄宗竟然相信,不准下面报灾,当扶风太守房瑁报灾求救时,他大怒,下令将房琯交司法机关惩处。

如果仅仅是怠于政事,为患还小,问题是晚年的唐玄宗,还极好大喜功,尤其是在对外关系方面,轻启边衅,屡次动武,发动了一系列不义之战。开元二十五年(737年),他迫使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在青海袭击吐蕃,彻底破坏了唐蕃和好的局面。天宝初年,他先命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王嗣宗进攻吐蕃的石堡城(今青海西宁西南),王嗣宗没有从命,他免了王嗣宗的官,又派继任的陇右节度使哥舒翰攻下石堡城,城里守兵几百,唐军损失数万。天宝十至十三年(751~754年),唐玄宗又发动征伐南诏的不义战争,唐兵战死和不服水土患流行病死的,前后达20多万人。白居易《新丰折臂翁》中“无何天宝大征兵,户有三丁抽一丁”、“村南村北哭声哀,儿别爷娘夫别妻,皆云前后征蛮者,千万人行无一回”的诗句,描绘的就是当时征伐南诏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在这期间,东北方面的安禄山领兵6万攻契丹,损伤大半,高仙芝攻大食国,5万军士几乎全军覆没。

更为严重的是,当时均田制和府兵制逐渐废弛,代之的是募兵制。在府兵制下,全国军事力量的分布是“内重外轻”,即以60%以上的府兵集中在京都周围的关中及其附近,以确保中央王朝直接控制的军事力量占绝对优势。实行募兵制后,这一格局被打破,而唐玄宗因为要拓疆扩土,便把大部分军事力量摆在边境上,领兵的节度使又多用少数族人,且久不调换,于是形成了“内轻外重”、“尾大不掉”之势,由此演变下去的必然之势,就是边将拥兵自重,叛乱割据,果然,在多种矛盾因素作用下,天宝十四年(755年),发生了“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发生后,唐玄宗仓皇出逃。逃至今陕西兴平马嵬驿时,将军陈玄礼以军士不满为名,杀了杨国忠,逼迫唐玄宗让杨贵妃自缢。在西行途中,太子李亨又被百姓截留,乘机北上宁夏灵武,被臣下拥立为帝,即唐肃宗,尊唐玄宗为太上皇。在郭子仪等重臣的努力下,至德二年(758年)末,唐军收复长安、洛阳两京,玄宗也由成都返回长安。再次路经马嵬驿时,触景生情,“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白居易《长恨歌》)

回到长安后,玄宗住在城南的兴庆宫里。肃宗本就对玄宗心怀猜忌,加上奸相李辅国的挑拨,对唐玄宗更是冷漠少礼。实际上在肃宗的默许下,李辅国先是将兴庆宫中的300匹马取走290匹,只留下10匹;又将玄宗连骗带逼地转移到太极宫,以便监控;最后又把几十年的贴身宦官高力士流放巫州(今湖南黔阳县)。唐玄宗在这样的环境中,更觉寂寞、凄凉,他整日郁郁寡欢,连饭也越来越吃不下去了。上元三年(762年)四月五日,唐玄宗死在长安太极宫神龙殿,享年77岁。后人有诗形容他的晚年说:“南内(指兴庆宫)凄凉西内(指太极宫)荒,淡云秋树满宫墙。由来百代明天子,不肯将身做上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