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石敬瑭为乞求契丹耶律德光支持他夺取帝位,不惜称臣、称儿、割幽云十六州另加岁贡帛30万匹。当时连刘知远也进谏:“称臣可以,以父事之太过,厚以金帛赂之,自足致其兵,不必许以土田,恐异日大为中国之患。”石敬瑭不听,后唐废帝清泰三年(936),耶律德光自将五万骑援石敬瑭,大败唐兵,唐兵死者近万人,被围士卒五万人投降。耶律德光册石敬瑭为大晋皇帝之后,石敬瑭割幽州(今北京)、蓟州(今河北蓟县)、檀州(今河北密云)、顺州(今河北顺义)、新州(今河北涿鹿)、瀛州(今河北河间)、莫州(今河北任邱)、涿州(今河北涿县)、妫州(今河北怀来)、儒州(今河北延庆)、武州(今河北宣化)、云州(今山西大同)、应州(今山西应县)、寰州(今山西朔县马邑镇)、朔州(今山西朔’县)、蔚州(今河北蔚县)十六州与契丹。从此河北大平原无险可守,河东也仅存雁门关一处险要。契丹既得幽云十六州成为南扰中原的根据地,进扰之祸日甚日。如单从地理角度谈,契丹和以后的女真、蒙古统治者相继取得南攻的胜利,先占十六州是有重大作用的,石敬瑭割地卖国流毒四百余年。
晋出帝石重贵天福八年(943),因出帝向契丹主称孙不称臣,契丹发兵十余万攻晋,爆发晋、契丹第一次战争,因军民力战,击退南扰军,双方死伤很重。契丹军回国,沿途烧杀掳掠,方圆1000里内,人民和财产几乎绝灭。
两年后(945)契丹又大举南侵,所到之处杀掠殆尽。出帝征诸道兵,下诏亲征,诸将各率所部奋击契丹军,契丹大败,势如山崩。契丹主弃车,骑一只骆驼逃走,晋、契丹第二次战争,以契丹大败告终。
晋出帝开运三年(946),契丹仍不断进扰,晋遣天雄节度使杜威、天平节度使李守贞等大发兵攻契丹。下诏宣告:先取瀛、莫,安定关南;次取幽燕,荡平塞北。杜威早存卖国奸心,要求禁军都随大军出发,使开封守卫空虚,只等杜威的出卖。契丹也大举攻晋,两军夹滹沱河对阵,杜威不敢渡滹沱河与恒州(今河北正定)军合势,结果为契丹切断粮道及归路,杜威李守贞等密谋投降,派密使入契丹营要求重赏,契丹允其称帝,乃降于契丹,军士皆痛哭,声振林野。耶律德光引兵南下打入开封,晋出帝降,晋亡。晋百官藩镇皆降。
耶律德光服汉衣冠,登正殿,受百官朝贺,改国号为辽,改元大同。契丹兵入开封,大肆抢掠。胡兵人马,不给粮草,日遣数千骑,四出以牧马为名,分番剽掠,谓之“打草谷”,开封洛阳一带数百里间财畜殆尽。又遣使赴诸州括借钱帛,民不聊生,争起抗拒。于是山东、河南等地,农民纷起,“多者数万人,少者不减千百”①。竞起抗击契丹。保义都头王晏和壮士们杀契丹所派保义节度副使和监军。滏阳民帅梁晖袭相州,杀契丹数百人,赶走契丹守将。晋州百姓杀契丹括钱帛使赵熙。澶州(治今河南濮阳南)王琼起义,围契丹澶州节度使数日,契丹救兵至,王琼失败牺牲。耶律德光谓左右曰:“我不知中国之人难制如此!”由是无久留之意。
公元947年三月耶律德光被迫北撤,带着晋降官数千人,宫女、宦官数百人以及晋府库所有财物离开封北归。沿途屠相州,悉杀城中男子,驱妇女北去,掷婴儿于空中,举刃接之以为乐,城中仅存七百余人,凡死十余万人。辽主被迫退出中原,杀人泄忿。他总结自己失败的原因说:“我有三失,宜天下之叛我也!诸道括钱,一失也;令上国(契丹自谓其国为上国)人打草谷,二失也;不早遣诸节度使(晋降将)还镇(镇压民众)三失也。”北撤途中耶律德光死于杀胡林。
此后,契丹统治者还不断南扰,后周时又助北汉攻周,沿边受其劫掠,耕作俱废,周世宗不得不进行收复幽云抗击契丹进扰的自卫战。
注释
①《资治通鉴》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
周世宗的改革和南征北伐
郭威建立后周以后,华北地区的混乱残破局面,开始出现了新的转机。
郭威(周太祖)出身贫家,知道民间疾苦。他即位后,进行了一些政治经济改革:任用贤能,虚心纳谏;保持节俭生活,停止州县贡献珍贵食物及土特产;免除正税以外的一些苛敛,如斗余(概量之外,又取其余)、称耗(计斤之外,又多取之,以备耗折)等;废除后梁以来长期存在的“牛租”(梁太祖击淮南,掠耕牛千万计,给东南诸州农民,使岁输租,自是历数十年,牛死而租不除,周世宗民甚苦之),并将民间牛皮一律输官,禁止买卖的办法,改为计田十顷,税取一皮,余听民自用及买卖;停废营田.(前世屯田皆在边地,使戍兵耕种。唐末中原驻兵所在皆置营田,募民为佃户,不隶州县,由户部置官总领。强迫编户为营田户,使封建国家纳税户减少,营田收入多被管理营田的官吏侵吞封建国家的营田收入不多),将田地、耕牛、农具、庐舍等分还给佃户为其永业。使封建国家增加了三万多户的纳税户。农民得到土地后,生产积极性提高,收成超过往年。
显德元年(954),后周世宗柴荣即位。他继续推进改革。在政治方面如整顿科举,再开制科,注意选拔搜罗人才,破格用人;澄清吏治,严惩贪官污吏;修订刑法,五代十国时的刑法基本行用唐代的律、令、格、式和编敕,又有新颁敕条,汇编附益,有的已难解释,有的矛盾重复,世宗令大臣整理、注释、删简,汇编为《大周刑统》21卷,想做到刑法不滥;下诏求谏,令臣下写《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和《平边策》;特别是整军工作和严肃军纪对加强军队战斗力起了很大作用,在后周抗击北汉和契丹联军的高平之战中,大将樊爱能、何徽临阵奔溃,世宗处决了樊爱能、何徽及中级将校70余人,使骄将惰卒无不知惧。高平之战前,世宗已令诸道招募包括山林亡命之徒的骁勇者来充当禁军。高平战后,世宗命令检阅诸军,淘汰老弱,留用精锐,选拔特别优异者为殿前诸班。从此朝廷拥有一支勇猛强壮的禁军,“士卒精强,近代无比,征伐四方,所向皆捷”①,为统一战争创造了条件。
周世宗在经济方面的改革主要有下列诸项:
一为颁布逃户田地处理办法,鼓励农民垦殖逃户田,供纳租税。规定如田主三周年内回乡的,归还其一半耕地;五周年内回归的交还三分之一。均不包括佃户所盖的房舍和种植的树木、园圃。五年以外回归的,除坟茔地外一律不归还。至于从契丹统治下回归的人,对他们在外的年限和获得土地的数量,都相对放宽,如五周年内回归的交还三分之二。十周年内回归的交还二分之一。十五周年内回归的交还三分之一。招人承佃逃户庄田,和招还逃户回乡,使土地和劳动力结合起来,有利恢复农业生产。
二为均定田租,显德五年(958)周世宗制成《均田图》,颁发州县,下诏均定田租,这是受唐元稹《均田表》的启发而采取的措施。元稹在同州时,见到不少民户逃亡,田地荒废。有些近河田地,被河水冲刷,变为沙碛,但农民还要按原来田亩数分摊两税。一些豪富之家,广占田地,“十分地才税二三”。于是元稹建议,除去逃户荒田和被河沙侵吞的土地,把两税税额按现有耕地分摊到田亩中。这样既可免农民分担逃户荒田和河水冲坏田地的租税,也使富豪难于逃避两税,这多少具有缓和阶级矛盾的作用。周世宗认为此法妥善,按元稹《均田表》所说均平田租的办法,制成《均田图》颁给诸道节度使、刺史各一面,作均田准备。不久派遣使臣34人,分行诸州,均定黄河以南60州田租,连受历朝优待免纳租税的曲阜孔家,也照平民例交纳。查出不少隐匿耕地,使之均摊两税。因均定田租,具有抑制地方豪弘势力,有利于巩固封建中央集权统治的作用,故宋太祖赵匡胤继续采用它。
三为打击寺院经济势力,唐武宗禁佛毁寺,给寺院经济势力很大打击,但宣宗继位,恢复崇佛,故寺院经济继续发展。五代时各地寺院林立,大量隐匿编户,故郭威曾废开封僧尼寺院58所。世宗继位后,于显德二年(955)令天下寺院非敕额(朝廷特许)者一律废除。禁私度僧尼,只许两京(开封、洛阳)、大名府(即魏州)、京兆府(即长安)、青州五处设戒坛,度人为僧尼,禁止私度。申请剃度出家者,必须是男年15、女年13以上,得到祖父母、父母或伯叔兄的允许,并能背诵或读过一定数量的佛经,否则不许受戒出家。这一年,天下寺院存留2694所,废除寺院30336所,批准僧系籍者42444,尼1856。其余一律括还为编户。继又下诏悉毁天下铜佛像用以铸钱。世宗对侍臣们说:你们不要疑虑,佛教讲利众生,愿意舍自己的生命布施给别人,为什么舍不得铜像。如果施舍我的身体可以利民,我也不会吝惜。据《佛祖统记》载镇州有一尊观音像,极有灵应,毁像诏下,无人敢动此像。世宗亲自到寺,用斧斫破铜像面胸,带以制止反对派的反对阻挠。废除寺院,勒令僧尼还俗并限制剃度出家,使封建政府控制较多劳动人手,显德六年,世宗以幽、云未复,乘辽内部纷争,下诏亲征,统率水陆大军北伐。遣将自沧州(今河北沧县东)治水道入契丹境,遂通瀛莫二州。世宗乘龙舟,沿流北进,舳舻相连数十里。连下益津关(故址在今河北羁县)、瓦桥关(故址在今河北雄县)、淤口关(故址在今河北羁县信安镇),攻取瀛、莫、易3州17县,契丹守将皆举城降,不到两个月,兵不血刃而取燕南之地。正当周军向幽州胜利推进时,世宗突患重病,被迫回师。不久世宗死,子柴宗训七岁继位,被赵匡胤取代,建立宋朝。
注释
①《资治通鉴》卷二九二,后周太祖显德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