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清王朝4
34879000000038

第38章 革命党人之起义(1)

坚持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个重要特点。同盟会成立后,革命派更是前赴后继,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为最后推翻清朝创造了条件。

一、萍浏醴起义

光绪三十二年(1906)同盟会影响下的江西萍乡、湖南浏阳、醴陵地区会党和矿工发动的反光绪皇帝清武装起义,也是同盟会成立后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

光绪三十年(1904),华兴会在长沙起义失败,次年会党首领马福益又被捕死难,会党群众亦遭到反动势力的迫害。然会党的组织基础并没有被打乱,马福益旧部肖克昌、李金奇、在安源矿工中具有很大的号召力;龚春台、姜守旦、冯乃古在浏阳,李香阁在醴陵等县农民群众中尤有威信;他们愤激于清政府的残暴镇压,积极扩大力量,准备重新起义。三十二年(1906)春,同盟会总部派刘道一、蔡绍南回湖南发动会党和新军起义。蔡绍南通过同乡魏宗铨同龚春台等会党头目取得联系。随后,刘道一等即约集蒋翊武、龚春台等数十人在长沙水陆洲船上举行秘密会议,基本确定了在萍(乡)、浏(阳)、醴(陵)三地同时发动起义,然后分兵进取长沙、南昌的计划。

会后,刘道一留长沙筹划全局,并负责与同盟会总部联系的责任。蔡绍南赴萍乡帮助龚春台联络哥老会各部,举行开山大典,公议将哥老会改称“六龙山号洪江会”,推龚春台为大哥,以忠孝仁义堂为最高机关,誓词是:“誓遵中华民国宗旨,服从大哥命令,同心同德,灭满兴汉,如渝此盟,神人共殛。”①洪江会成立后,发展迅速,会员很快增到十多万人。正因人员庞杂,引起清廷注意,洪江会头目遭到逮捕杀害的事件屡有发生。在此紧急情况下,光绪三十二年十月十八日(12月3日),蔡绍南、龚春台在萍乡高家台召开各路首领会议,商议起义日期和办法。会上,会党首领一致主张乘官兵未到,立刻发难;蔡绍南等认为同盟会总部无信息,军械又不足,仍拟等待接济。大会经终宵争论,未能作出任何具体决定。十九日(4日)凌晨,洪江会首领之一廖叔保,急不可待,首先在浏阳麻石聚众二三千人举旗发难。蔡、龚只得宣布动员令:以同盟会名义通知洪福会首领姜守旦和普迹市哥老会大头目冯乃古,并饬知各县各处会党同时发动。二十一日(6日),起义军占上栗市。并立即整编部队。起义军定名为“中华国民军南军革命先锋队”,龚春台为大都督,蔡绍南为左卫都统领兼文案司,魏宗铨为右卫都统领兼钱库督粮司,廖叔保为前营统带兼急先锋,沈益古为后营统带兼殿后指挥。起义军发布檄文,历数清政府十大罪恶,宣布起义宗旨为“破千年之专制政体,不使君主一人独享特权于上。必建共和民国,与四万万同胞享平等之利益,获自由之幸福。而社会问题,尤当研究新法,使地权与民平均,不致富者愈富,成不平等之社会”②。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纲领,第一次以起义檄文的形式公诸于广大群众中,并且得到拥护。贫苦农民、矿工和部分防营兵勇纷纷加入起义队伍,旬日间,起义军迅速增至数万人,浏阳与醴陵以及江西萍乡、宜春、万载边境广阔农村地区也燃起了反抗烽火,其声势震动了长江中游各省。蔡绍南等原拟分三路进兵;一路据浏阳、醴陵。进窥长沙;一路据萍乡安源矿区为根据地;一路由宜春、万载东出瑞州、南昌诸府,攻略沿江各省。但起事后,形势发展迅速,起义队伍每到一处,清军迅即溃退,人民热烈拥护,而领导者们却不知道如何巩固革命秩序,如何统一军事调度,至使前方各自为战,后方也步调混乱。

二十三日(8日)当龚春台部整军准备出击时,洪福会首领姜守旦在浏阳大旗山、大光洞、九鸡洞一带也立刻集合了一万多人,起而响应。起义军自号“新中华大帝国南部起义恢复军”,发布檄文称:“勿狃于立宪、专制、共和之成说,但得我汉族为天子,即稍形专制,亦如我家中祖父,虽略示尊严,其荣幸犹为我所得与。”③反映了单纯反满的意向。

这次大起义的消息传到日本东京,同盟会员纷纷到总部机关请命回国,投身反清武装起义,孙中山和黄兴派多人到鄂、皖、苏、浙、赣、湘等省策应。

面对蓬勃发展的起义,清政府十分惊恐,急令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端方、湖南巡抚岑春萱调集湘、鄂、赣、苏四省军队及地方驻军、“义勇”共5万人前往围剿;美、英、德、日各国亦派军舰闯入长江,对起义军进行恐吓。起义军凭着手中极其简陋的武器,顽强抵抗,多次打败清军。但由于起义军互不统属,领导不力,奋战月余后终被清军各个击破,惨遭失败。刘道一、蔡绍南、肖克昌、廖叔保等首领数十人牺牲;龚春台辗转逃往长沙。然而这次起义的影响是重大的,它打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扩大了同盟会的政治影响,增强了革命党人武装反清的信心。

二、华南六次起义

1潮州黄冈起义

萍浏醴起义失败后,清政府要求日本政府驱逐孙中山出境,光绪三十三年正月二十日(1907年3月4日),孙中山被迫离开日本赴安南(今越南)。抵河内后,他立即在甘必达街六十一号设立了领导西南武装起义的总机关,准备就近组织领导广东、广西和云南三省的起义。他认为这些省份地处边陲,群众基础较好,易于发动;地域宽广便于迂回作战;尤其有利于从国外输送武器和人员。为此,孙中山决定先在广东西部的钦州(今属广西壮族自治区)、廉州(今属广西壮族自治区)与东部的潮州,惠州四府同时起义。为此,他派胡汉民往香港从事策应,函召在东京的黄兴南来协助;委任广西三合会首领王和顺为中华国民军南军都督,负责领导钦、廉地区的起义;委任新加坡富商许雪秋为中华国民军东军都督,负责潮州一带的起义工作。但正在积极筹备之际,潮州黄冈起义首先爆发了。

许雪秋受任后,即通过会党首领余既成、陈涌波在会党中做发动组织工作。但由于走漏风声,引起清潮州总兵黄金福、黄冈都司隆熙的警觉。四月十日(5月21日),黄金福派兵勇数十名进驻黄冈镇,并借故捕去会众2人。次日,余既成等聚集党众二百余人于黄冈城外起义。经一夜血战,攻克黄冈。十二日(23日)起义者在1日都司衙门成立军政府,举陈涌波为司令,余既成、张跃为副司令,以“广东国民军大都督孙(指孙中山)”或“大明都督府孙”名义布告安民。起义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因此深受群众拥护。附近贫民纷纷参加义军,队伍很快发展到五、六千人。但这次起义事出仓猝,具体主持者不了解通盘计划,事发后才派人去香港请许雪秋来督率义军。适时黄金福部清军已抵离黄冈二十里的洪州。起义军决定:兵分两路,一路由陈涌波率领,直趋潮州、汕头,目标是乘黄金福带兵外出之时,攻占其巢穴;一路由余既成率领,直接奔向洴州,攻击黄金福部。十四日(25日),两路军队同时出发。余部抵达洴州时,天已黎明,而清军早有准备。因此初战失利。进攻潮汕之义军,得知洴州失利,即改变计划,转援余部义军。两路会攻黄金福清军,敌势危急。恰于此时,清广东水师提督李准所派援军到来,双方夹攻义军,因而汫州未能攻下。十八日(29日),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陈、余决定解散队伍,转往香港,起义遂宣告失败。

2惠州七女湖起义

按孙中山原来设想,粤东的潮州、惠州应同时举义,所以他在委派许雪秋规划黄冈起义时,又先后派遣惠州地区的会党首领黄耀庭、余绍卿、邓子瑜三人从新加坡返香港,负责惠州及阳江、阳春等处军事工作。黄、余二人抵港后,分别领去活动经费千余元,却毫无动作,唯有邓子瑜进行了认真的准备。邓子瑜,广东归善(今惠阻)人,与归善、博罗、惠阳等地三合会众有广泛联系。他在香港一面委派会党首领陈纯、林旺、孙稳分别在归善、博罗、龙门等地聚集党众,一面在港购置械弹,准备亲自沿小道押解入惠州接济起义。光绪三十三年四月十八日(1907年5月29日),黄冈起义已宣告失败,但惠州方面未得到消息,所以仍举旗响应。二十二日(6月2日),陈纯等在距惠州府城二十余里的圩镇七女湖集众百数十人,劫夺防营枪械,杀水陆兵勇多人,宣布起义,并发布反清讨满檄文。二十五日(6月5日),起义军进攻泰尾,该地清军闻风而逃;义军连克杨村、三达等墟。二十七日(6月7日),义军乘胜进攻柏塘、公庄各处,各乡会党纷纷来会,队伍发展到三百余人,声势大震。然后义军分击八子爷、公庄、横刀、梁化,所向无敌。归善、博罗、龙门各处党众继起响应,惠州大震,归善、博罗二县城门均闭。惠州协统两次派兵往御,均被击回;继调横沥巡防营管带洪兆麟至柏塘,自二十九日(6月9日)至五月二日(6月12日),亦多次被义军所败。三日(13日),洪兆麟带队赴八子爷地方,为义军在山凹突击,洪中枪坠马,所部死伤极重。消息传出,广州震动。两广总督周馥电调李准由黄冈驰援惠州。李部由澳头登岸向起义军反扑。起义军坚持战斗10余日,多次击败清军。但终因黄冈起义已失败,他处亦未响应,惠州义军孤立无援,不能坚持战斗下去,遂将队伍移到梁化圩附近,将枪械埋于地下,队伍自行解散。

3钦廉防城起义

三十三年(1907)春,广东钦州三那墟(那黎、那彭、那思)人民因糖捐繁重,举绅耆数十人向府吏请求蠲减,府吏反将代表囚禁。于是乡民推当地富绅刘思裕为首领,组织“万人会”,举行抗捐起义。钦(州)廉(州)道王秉必派兵镇压无效,遂向省吏请兵。粤督周馥乃派统领郭人漳率兵二营、标统赵声率兵一营,会同当地清军镇压,刘思裕及众多乡民惨遭杀害。于是三那乡民派代表到河内,请孙中山予以援救。孙中山即派王和顺为“中华国民军南军都督”,前往钦州主持起义事宜,复派黄兴前往钦州郭人漳营、胡毅生赴廉州赵声营策动清军响应。王和顺受命后即到三那地区,与当地起义群众会合,伺机进取后得知防城清军有反正之意,乃请示孙中山在防城发动起义。七月二十四日(9月1日)王和顺率二百余人首先在钦州王光山举义,发布《告粤省同胞文》及《招降满洲将士布告》,宣示起义军“誓当与我国民披坚执锐,共冒矢石,以驱丑胡,以立新国”④。二十七日(4日)王率部攻防城,得清军刘辉廷、李耀堂两哨官内应,次日义军进入防城,杀知县宋鼎元等;军队在城内秋毫无犯,鸡犬不惊,居民皆燃爆竹庆贺,异常鼓舞,相继加入义军。革命队伍很快扩至三千人。在这里王和顺再发出《告海外同胞文》,号召海外同胞响应和支援祖国的民主革命运动,为祖国的独立富强作出贡献。攻克防城的当天,王和顺命少数人留守防城,自率主力进攻钦州城。本来黄兴早已潜入钦州,策动清军倒戈内应。不料至时郭人漳却借故变卦,且唆使义军转攻广西南宁,企图使这支仅有数百人的革命武装在驻有重兵的南宁城下自蹈危机。革命军进攻钦州受阻,八月一日(9月8日)开始进攻灵山城。因攻城器具缺乏,战至次日,城仍未攻下。清军乘势出城反扑,革命军只得且战且退;这时郭人漳又重新攻占防城,使革命军腹背受敌。八月七日(9月14日),王和顺被迫解散革命军,自率二十余人返越南境内,余部退往边界山洞和十万大山。

4镇南关起义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五、六月间,孙中山先委任同盟会员关仁甫为“中华民国西军都督”,负责镇南关军事。关仁甫与镇南关清军管带黄瑞兴、边防统领总教练官易世龙及龙州厅幕友陈晓峰等人取得联系,并允俟起义时为内应。但不久事泄,易、陈二人被害;关仁甫以经营失败退回越南。是时王和顺从灵山败归,孙中山复命他继续经营镇南关军事。王于十月五日(11月10日)前往那模与早同革命党有联系的凭祥土司李祐卿会合,议定于十三日(18日)晚率所联络之游勇夺取镇南关炮台。然桂省绿林、游勇原分两派,王属绿林出身,而枯卿所部游勇不听王调度。王只得退归河内。孙中山接着派同盟会员黄明堂、失仁甫继续到镇南关策动起义。明堂、仁甫向系游勇首领,李枯卿事前又早与关上守兵联络成熟;故十月二十七日(12月2日)黎明,明堂等率那模村乡勇80人,快枪42杆,循山背间道向关上右辅山炮台攻击,守兵百余人略事抵抗,即相率投降。镇南、镇中、镇北3座炮台陆续为义军所占领,附近游勇来投者,不绝于道。次日孙中山偕黄兴等来到镇南关右辅山炮台,亲临指挥。二十九日(12月4日),清参将陆荣廷率军来犯。义军奋勇抗击,孙中山亦亲自开炮轰击敌军;陆荣廷损兵折将,未能夺回义军阵地。孙中山鉴于镇南关炮台难于进取,台上枪炮又陈旧不堪遂命黄明堂坚守炮台,他本人则偕黄兴等回河内筹款集械,俟械弹一到即进攻龙州。孙等离开镇南关后,敌人的援军蜂拥而至,对革命军进行围攻。黄明堂率部与龙济光、陆荣廷部清军激战,肉搏相持七昼夜。最后因弹尽援绝,于十一月五日(12月9日)撤离镇南关。

5钦廉上思起义

镇南关起义失败后,法国殖民当局应清政府请求,将孙中山逐出安南。孙临行前命同盟会负责人之一胡汉民驻守河内机关部,指示黄兴再入钦廉发动起义。黄受命后,向法商购得匣子枪数十支,又得香港革命党人冯自由等运到的一批枪械的接济,遂组织旅安南华侨二百余人,组成“中华国民军南军”,于光绪三十四年二月二十五日(1908年3月27日)向钦州进发。二十七日(29日)下午义军抵小峰,遇清军一营依山堵击。黄兴佯败,引清军离山上阵地,然后分兵三路包抄,将清军一举击溃。次日再败清军一个营。二十九日(31日),义军在大桥击溃清军两个营。三月二日(4月2日),义军占据马笃山,清军管带龙某率兵三营来攻;义军居高临下,且顽强奋战;黄兴身当前敌,亲发枪将龙某击落马下,于是敌3营尽溃。义军自起义与清军计接仗四次,全部获胜,缴获快枪四百余杆,弹药无算。义军声势日盛,拟乘胜取道那楼、大录诸地向桂边进攻。清军统领郭人漳等部三千余人尾追不舍。黄兴机智地命部队夜间用炸弹突袭敌营,使清军自相惊扰,不战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