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宋元学案
34903900000219

第219章 清江学案(全氏补本)(2)

又曰:「来书深以异学侵畔为忧。自是而忧之,则有不胜其忧者,惟能于讲学体验加功,使吾胸中洞然无疑,则彼自不能为吾疾矣。愿以圣贤之言,反求诸身,一一体察,须使一一晓然无疑,积日既久,自当有见。但恐用意不精,或贪多务广,或得少为足,则无由明尔。若夫涵养之功,则非他人所得与,在贤者加之意而已。若致知之事,则正须友朋讲学之助,庶有发明。不知今者见读何书﹖作如何玩索﹖与何人辩论﹖惟毋欲速,毋蓄疑,先后疾徐,适当其可,则功日进而不穷矣。」(并从黄氏补本录入。)

吕东莱与书曰:「参预处闻,每效忠告,甚善。或云其闲多杂以嘲姗,虽意在讽切,然便无诚笃气象,未必能动人也。」

祖望谨案:参预谓平园。东莱与平园札则曰:「子澄嘲姗,乃天资未重之病。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此不妨有益也。」

静春学侣

文安陆象山先生九渊(别为《象山学案》。)

忠肃彭止堂先生龟年(别见《岳麓诸儒学案》。)

通判向先生浯(别见《五峰学案》。)

静春家学(孝敬再传。)

刘先生孟容(别见《沧洲诸儒学案》。)

静春门人

文节赵章泉先生蕃(附子遂。)

赵蕃,字昌父,本郑州人也。南渡后,居玉山,学者称为章泉先生。以大父龙图致仕恩入仕。尝再得官,皆未赴。已而主太和簿。先生雅有山林之思,居官清苦,题其斋曰思隐。杨公诚斋赠之诗云:「劝渠未要思旧隐,且与西昌作好春。」又酷爱其诗,以为秋菊、嚼春冰也。及为辰州司理参军,辨冤狱,不为二千石屈,以是罢,然卒见直于当路。先生少从静春先生刘氏学,至静春守衡,欲从之卒业,乃求为衡之安仁酒库监。甫至,静春以非罪去官,先生即丐祠从之归。论者叹曰:「师友之际如此,肯负国乎!」先生性宽平,与人乐易,而大节所在,莫能夺也。周公平园少与先生厚,平园仕渐通显,先生寄之诗曰:「公如在郎庙,我亦遂箪瓢。」及平园入相,累荐竟不起,论者以为不食其言。喜作诗,书笺往复,多以诗代,援笔立成,不甚经意,而闲远自得,读者以为有陶靖节之风。中兴而后,学道诸公多率于诗,吕居仁、曾吉甫、刘彦冲其卓然者。干、淳闲薛季宣、陈君举尤工。至四灵虽尝游水心之门,而无得于其学,故是时学道而工诗者惟先生,大江以南推二泉,其一谓韩氏涧泉也。每当得意,浩歌长吟,有风浴咏归之风,然先生时以学道未成为惧,年且五十,更从朱子请益。及其老也,犹以末路自警,题所居曰难斋。先生最谦退,不敢以师道自居。晚而诸儒雕谢,惟先生归然无恙,门人负笈从之者益多,则勉以师友之源流。理宗即位,于时先生书祠官之考三十有一,朝臣争荐。以太社令召,三辞不拜,以直秘阁召,三辞不拜。诏予祠,先生连章请致仕,不许。自是累年请益力,乃诏以原官老,踰月而卒,得年八十有七。其长子遂亦七十矣。所著有《章泉集》。(云濠案:先生所著,有《干道囗》二卷,《淳熙囗》二十卷,《章泉囗》五卷。刘漫塘表其墓。)信州守吴旗请录其后,诏以遂补上州文学,亦固辞。诏以承务郎致仕,仍推恩于其子。景定三年,门人秘阁修撰郑梦协为诗谥,乃谥文节。遂,字景初,有家学。

(云濠谨案:《学案》底本,先生别传有曰:「赵昌父,本管城人,南渡与周益公同里。益公当轴,所仕但一酒官,五十年不调。八十余,朝以秘阁正郎聘之不至」云云。可与是传参考。)

知州韩贯道先生冠卿(附子燮、从子境。)

韩先生宜卿(合传。)

韩冠卿,字贯道,忠献公之后也。知饶州。建炎南渡,忠献之裔,散之四方,而东来者,则文定公忠彦子治之后。治知和州,其子为两浙提刑肤冑,次直秘阁膺冑,始居越。先生为提刑之孙,受业清江刘子澄之门。清江之学,于晦翁、南轩、东莱如水乳。其教先生也,以一实字,盖即司马温公教元城以诚字之说。子曰燮,字仲和,知滁州,能传其学。秘阁之孙曰埜卿,其子曰境,字仲容,史馆、秘阁,亦能传清江之学,与滁州称二仲。而饶州弟宜卿,有子曰度。

(梓材谨案:谢山于《庄节传》云:「蕺山父子皆师刘子澄,而友杨敬仲。」知饶州之弟静春弟子。)

隐君韩蕺山先生度

韩度,字百洪,隐居讲学,旁参慈湖之说,风节尤高,世以蕺山先生称之。

庶官韩涧泉先生淲

韩淲,字仲止,上饶人,南涧先生元吉之子。有高节,从仕不久,即归信上。嘉定中卒。有《涧泉集》。

郡守宋先生之源

宋之源,字积之,朱子更曰深之,双流人也,秘书丞若水子。兄弟皆师朱子。秘书使湖南,先生从行,朱子谓曰:「衡、湘,胡氏父子兄弟及南轩讲学地也,今其流风遗韵多在者。吾友刘子澄方为守,可就访之。」先生奉教。既至,遂学于刘氏。会永嘉戴少望亦在焉,先生又师之。其不名一师,好学如此。官龙游令,逆曦之变,解印去。贼平,当路者以闻,诏进秩,知什邡县,累官知雅州。夷人盗边,抚而又至,先生曰:「不大治不创。」乃绝其饷道,示必尽之,夷誓死无犯。玺书嘉,进知嘉定府卒。

文肃李悦斋先生(别见《岳麓诸儒学案》。)

文肃黄勉斋先生干(别为《勉斋学案》。)

曾先祖道(别见《沧洲诸儒学案》。)

特奏刘先生黼

刘黼,字季章,与景阳许子春皆庐陵醇儒。从朱文公学,后为特奏第一人。(参《鹤林玉露》。)

(梓材谨案:《朱子文集》《答季章书》二十三在刘公度、许景阳之闲,其书有云:「刘袁州不谓遂止于此,令人心折。细读来书,知所以经纪其家者,不以生死从违二其心,不胜叹服。」袁州谓静春,则先生固从学静春者,盖即刘黻字季文之昆季也。又案:谢山《学案札记》有景阳、季章四字,即先生与许先生子春尔。)

许先生子春

许子春,字景阳,同安人。黄勉斋《答余瞻之书》云:「庐陵书信,递去良久,旦夕虽有回讯,当得寻便纳往景阳书。向说比亦收书,看《周礼》甚有味,亦作书挽其归,恐遂为庐陵人,未可知也。」(参《勉斋集》。)

(梓材谨案:谢山《学案》囗底,列先生于静春门人,而未详事实。《儒林宗派》朱子门人有「许景阳,字子春,同安人」,名字互易。今从《勉斋集》改正。先生殆以静春弟子而受学朱门者。)

章泉门人(孝敬三传。)

忠文周先生端朝(别见《岳麓诸儒学案》。)

修撰郑先生梦协

郑梦协,字新恩,玉山人也。章泉先生高弟,(梓材案:《章泉行状》,先生所作。与魏鹤山、真西山厚。讲道最笃,而漫塘最称其文。尝官秘阁修撰。)

施尊道先生霆亨

施霆亨,字荣南,邵武人也,赵章泉弟子。以学授徒,乡人称为尊道先生。

韩氏家学

隐君韩蕺山先生度(见上《静春门人》。)

韩义行先生(附子耘之、孙谔。)

韩,字义行,(梓材案:谢山原底作「义行先生韩亢」。又云:「学者私谥为义行先生。」今检史刻《鲒埼亭集》《蕺山相韩旧塾记》云:「庄节与其兄,字义行,并有名。庄节名性,其兄必名,不名『亢』,义行其字也,并非私谥,故节而易之。」又案:是传先生从弟庄,而《旧塾记》云庄兄,亦异。)会稽人也,忠献之后,左司员外郎膺冑之玄孙。宋宰相家之讲学者,范文正公后相继三世六人,吕正献公后相继七世十有八人,张魏公后相继三世五人,赵忠定公后相继四世六人,称最盛。执政家则范蜀公后相继六世八人,而忠献公之裔,五世后,自贯道先生始学于清江刘子澄,诸子若孙继之,亦五世。先生其孙行也,博极群书,研精性理之学,贯道之得于刘氏者,以实字为宗,盖亦涑水不妄语之绪,先生克昌其学。宋亡,韩氏失录仕,先生与其从弟庄节先生性自相师友,先后师表当世。五百年来,文献失落,贯道先生志铭出于慈湖,今亦不存。其仅得见于世者,庄节一人而已。予故略存其学统,以附之范、吕之次。先生子耘之,孙谔,亦皆以学行称。

庄节韩先生性(别见《潜庵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