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宋元学案
34903900000306

第306章 北山四先生学案(黄氏原本、全氏修定)(9)

刘涓,(梓材案:《金华先民传》作金涓,盖与仁山先生同为项伯之后:由项而赐姓为刘,吴、越时又由刘而改姓为金者,故金涓即刘涓也。)字德源,义乌人。从白云于八华山,称为高第弟子。又从黄文献溍学古文词。不乐仕进,徙蜀山之青村,朋旧叩门,焚香瀹茗,对榻剧谈,去则闭门不出,学者称曰青村先生。

推官李先生裕

李裕,字公饶,东阳人。从白云学。尝诣阙上《至治圣德颂》,英宗召见至德殿,中书奏补国子生。登天历间进士第,授陈州同知,转道州路总管府推官而卒。

李先生序

李序,字仲伦,东阳人。弱冠从白云,推为上第。为文以《左》、《国》、《史》、《汉》为标格,唐、宋以下勿论也。宋褧按部,以先生自随。危太朴素在史馆时,歌其诗以为入格。卧东白山中,与鹿皮子陈樵相倡和,士类皆师表之。

贞节蒋若晦先生元

蒋元,(梓材案:先生姓原本作薛,复抹去,改作蒋。考先生之祖蒋沐,筑横城精舍以延方蛟峰,则以为蒋氏者是也。华阴薛元,字微之,号庸斋,与辛愿、姚枢等讲贯古学者,别一人。)字子晦,一字若晦,东阳人。从白云游,不仕。学者私谥贞节先生。所著有《中庸注》。(补。)

(云濠谨案:《两浙名贤录》载:「先生着有《学则》二十卷。」又谢山《学案札记》云:「先生着有《四书笺惑》。」)

楼先生巨卿

楼巨卿,东阳青石渡人。白云高弟。

赵先生子渐

赵子渐,金华人。

(梓材谨案:黄文献志退藏山人赵若磬墓言:「其先自开封徙衢州,又自衢徙兰溪。退藏侨居于郡城,次子嗣鸿,遣之受业于乡先生许君。」嗣鸿盖即先生之名,子渐其字也。)

张先生匡敬(大父衍,父主善。)

张匡敬,字主一,金华人也。其大父曰颐斋先生衍,父曰木斋先生主善,皆有学行,而先生从白云游。(补。)

马一得先生道贯

马道贯,字德珍,东阳人。白云弟子。自号一得叟。恬退,非公不入城府。所著有《尚书疏义》六卷、《一得叟集》。(补。)

乡举江先生孚

江先生起(合传。)

江孚、江起,常山人。兄弟并从白云。(补。)

(云濠谨案:《弘治衢州府志》言:「先生兄弟与伯兄叔戴齐名,人号曰『三江先生』。」但载「江孚受业于文懿之门,以《书经》中至顺壬申乡第。弟起,词气雄辩」云。)

教谕王先生麟(附子延龄。)

王麟,东平人也。尝自广陵至婺,学于白云,期年而归,白云书《学箴》以遗之。仕终昌平教谕。其居广陵,闻白云殁,为发丧,悲不自胜。其后凡遇白云生辰忌日,必设祭,去酒肉不食。又为白云刻《尚书》、《大学》诸书以传,盖不负师门者也。子延龄,为明翰林。(补。)

县官合剌不花先生

合剌不花,蒙古人也。官浙之台州达鲁花赤,已而移徽州。尝游白云之门。其学以诚意不欺为主,尝喜挟方册,携一羊皮,坐于山颠水涯,歌咏终日,野老过者,辄呼而问以民间疾苦。以德为化,尝曰:「法所以防奸,事苟集矣,法不必尽用也。」二州之民化之,几于无讼,考绩为天下最。元儒惟鲁斋之门有以蒙古从学者,此外惟白云而已。(补。)

何先生宗诚

何先生宗映(合传。)

何先生宗瑞(合传。)

何宗诚,字囗囗,金华人也。其父遯山先生凤,隐于医道,君子也,三子:曰宗诚,曰宗映,曰宗瑞。白云许文懿公方羁孤时,落落不偶,莫从之游,遯山独奇之,馆于家,使先生兄弟师之,而以世务机利,迷罔他岐,固勉以义,令求其远者大者,文懿遂决意于学。遯山悉出其藏书使观之,率其乡之子弟以共师之,而文懿之名始盛,终身严事遯山,以为渊源之自也。先生兄弟三人皆学于白云,而其详不可考。(补。)

方先生麟

李先生亦(合传。)

方麟,太末人,李亦,东阳人,与蒋贞节元皆文懿弟子。贞节延两先生于家塾,俾其子允升礼而师之。(参《王忠文集》。)

范叶学侣

郑先生谧

郑谧,字彦渊,范祖干、叶仪之学侣也。所著《心学图说》。详《金华先贤传》。(补。)

静俭门人

文宪宋潜溪先生濂(见下《凝熙门人》。)

博士郑先生涛

郑涛,字仲舒,浦江人。受业柳道传。工于词翰,为丞相脱脱所知,授经筵检讨,转国史院编修、翰林应奉,迁太常博士而罢。

提举戴九灵先生良

戴良,字叔能,浦江人。所居在九灵山下,因以为号。好读书,天文、地理、医卜、佛老之书皆精究其旨。弃举子业,学于柳道传贯。道传之死,心丧三年。(云濠案:朱氏彝尊为先生拟传云:「父喧,与柳贯交,命良受学于贯,并从黄缙、吴莱游」。)至正十年,余阙佥浙东廉访,行部至浦江,先生上谒,与之谈诗,阙曰:「士不知诗久矣,非子吾不敢语。」乃尽授以平日所得于师友者。时以潜溪、华川、长山与叔能称四先生。起为月泉书院山长。婺、越攻取不已,避兵山中者久之。张士诚用至正年号,开藩于吴,东南之名士多往依之,先生受中顺大夫、淮南行省儒学提举。明伐吴,先生从海道求救于山东扩廓帖木儿。洪武元年,山东降附,先生附海舟还定海,与东南失职之徒谢肃、揭汯、丁鹤年歌哭于四明山中,其子挽之还家,不得也。十五年,征至金陵。明年,欲授以官,不可而自裁,年六十七。(修。)

谢山《九灵先生山房记》曰:「九灵以不肯屈身而被系,顾其死不甚明。使其出于自裁,固为元毕命;即令以瘐死,亦为元也。九灵之大节,不必果出于自裁,而要可信其为元也。」

学官杨元度先生璲(附兄琰、弟瑀。)

杨璲,字符度,余姚人。师事柳待制贯。与海内博洽者辩说,数困之。注《诗传名物类考》,侍御史姚黻剡文上之。后以乡贡历宁海、缙云及本州岛学官。兄琰、弟瑀,称三杨。

(云濠谨案:「琰」一作「瑛」,黄氏补本为《元度传》云:「兄瑛,庆元路学正,弟瑀,缙云教谕,并有文名。」)

正传家学

阁学吴先生沈

吴沈,字浚仲,兰溪人。元国子博士正传之子,以学行闻。太祖下婺州,召先生及同郡许元、叶瓒玉、胡翰、汪仲山、李公常、金信、徐孳、童冀、戴良、吴履、孙履、张起敬会食省中,日令三人进讲经史。已,命先生为郡学训导。洪武初,郡以儒士举,误上其名曰信仲,授翰林院待制。先生谓修撰王厘曰:「名误不更,是欺罔也。」将白于朝。厘言恐触上怒。先生不从,牒请改正。帝喜曰:「诚悫人也。」召侍左右。以事降编修。给事中郑相同言:「故事,启事东宫,惟东宫官属称臣,朝臣则否。今一体称臣,于礼未安。」先生驳之曰:「东宫,国之大本。尊东宫,所以尊主上也。相同言非是。」帝从之。寻以奏对失旨,降翰林院典籍。已,擢东阁大学士。初,帝谓先生曰:「圣贤立教有三:曰敬天,曰忠君,曰孝亲。散在经卷,未易会其要领,尔等以三事编辑。」至是书成,赐名《精诚录》,命先生撰序。后改国子博士,以老归。先生尝着辩,言孔子封王为非礼。后布政使夏寅、祭酒丘浚皆沿其说。至嘉靖九年,更定祀典,改称「至圣先师」,实自先生发之也。

正传门人

教授胡长山先生翰(见上《白云门人》。)

参议诸葛先生伯衡

诸葛伯衡,兰溪人也。吴礼部门人。见《金华先贤传》。(补。)

(梓材谨案:先生官至广东参议卒。金华杜桓为作小传,称为清修直亮之士。)

训导徐先生原

徐原,字均善,兰溪人也。少从吴礼部游,与礼部子沈童为友。博览群书,以诗文名世。所著有《五经讲义》、《强学斋文集》数卷。明太祖取婺州,与沈同命为训导,历主福建、江西考试。或云太祖改婺州为宁越府,命知府王宗显开郡学,延儒士叶仪、宋濂为五经师,戴良为学正,吴沈、徐原为训导。时丧乱之余,学校久废,至是始闻弦诵之声。(《金华府志》。)汪氏学家

县令汪遯斋先生汝懋(别见《慈湖学案》。)

蒋氏家学

贞节蒋若晦先生元(见上《白云门人》。)

本心门人(朱、刘六传。)

隐君周紫岩先生润祖

周润祖,字彦德,临海人也。学于周待制仁荣,与达兼善为讲学友。(梓材案:达兼善盖即泰不华。)隐居教授四十年。至正中,召之,已卒。乡人即其所居,称之曰紫岩先生。所著有《紫岩集》十卷。(补。)

忠介达先生泰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