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教育与人才(和谐教育丛书)
34951400000011

第11章 古代家训内容

一般说来,家训的内容包括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立志、气节、为政等几个方面,其中又以修身、处世、治家为最主要。因为是“家训”,所以“治家”在其中占主要地位是可以理解的。由于中国封建时代盛行宗法制度下的大家族,所以“治家”不仅仅是父慈子孝,耕读传家,而且包括了相当部分的有关宗族礼法、墓域祠堂、田产房屋、奴仆侍役等方面的规定。其中的立家以勤俭为本的思想、安贫乐道的思想、耕读传家的思想、教子当早的思想、教子当严的思想、齐家以和的思想、忍让兴家的思想、教子以正的思想,都是今天应该加以弘扬的。

封建士大夫历来重视对子孙后代的人格教育,反映在家训中,就是勉子立志、勖子气节、教子为学、饬子修身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在家训中所占比例极大,尤其在家书中,更是占绝大部分。其中如“志当存高远”、“有志者当勉学以就业”、“做人要立决裂志,奋刚大气”、“君子忧天下不忧个人”等,足可让人奋发;而“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为人当以贫富贵贱为末”、“清白之家,当以家声为要”、“风波之来,先问有愧无愧”等,又足可让人守定气节,义不受辱;其他如反映戒骄戒躁、反躬自省、节欲制怒、忌满求虚、等思想的训诫之言,更是汗牛充栋、举不胜举。至于教子为学方面的家训,尤其是关于学习方法和治学态度方面的论述,更是已广为人们所知。

这部分家训中的大部分可为今人所取法,或从中受到良多的教益。

修身也好、齐家也好,从政也好,与人相处是必须要碰到的难题。如何才能搞好与他人的关系呢?古代家训中有关这方面的教诲也是举不胜举的。择其要者,如谦虚为立世之本、交接贵协与礼、巧伪不如拙诚、处世之道树德不树怨、做人须有宽和之气、交友贵在得贤、不可妄议褒贬他人等,即使在今天,仍可以作为我们立身处世的准则。

我们固然应该肯定古代家训中的积极向上、教子以正、注重个人修养、勤俭持家等好的一面,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家训中也存在着较多的封建糟粕和消极因素。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宣扬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天命观思想,宣扬明哲保身、乐天知命的封建士大夫思想、宣扬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等的封建纲常思想和封建宗法思想,宣扬循环报应、福禄前定的封建迷信思想。其他如“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存天理、去人欲”等封建思想,在家训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不过,在今天看来,其中的一些消极性东西已经是不攻自破,甚至无须特意加以批判、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