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教育与人才(和谐教育丛书)
34951400000012

第12章 古代的“诫子书”

我国古代的数以千计的“诫子书”,是书简这座宝库中的精华。天下父母心,怜子意,跃然纸上。

诸葛亮的《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欲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诸葛亮集》)这段千古名句,言简意赅,发人深省,广为流传。

而东汉马援和张奂的《诫兄子书》,则是这类书信中保存较早的两篇。马援的侄子马严和马敦,好议论,喜交际。正在交趾戍边的马援听到这个传闻,便给他们写信:“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目得闻,而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短长,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也!所以复言者,施衿结褵,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接着,马援又以龙伯高、杜季良为例,叮嘱侄儿要谨慎自处,不要轻薄狂放,在地方上作威作福。

南朝徐勉的《为书诫子崧》,在后人中也有深远影响。徐勉自幼孤贫好学,后来做了梁朝吏部尚书,仍居官清廉。曾对人说:“人遗子孙以财,我遗子孙以清白。”并写此信告诉其子:“吾家世清廉,故常居贫素。至于产业之事,所未尝言,并直不经营而已。薄躬遭逢,遂至今日,尊官厚禄,可谓备之。每念叨窃若斯,岂由才致?仰借先代风范及以福庆,故臻此耳。古人所谓以清白遗子孙,不亦厚乎!”(《梁书·徐勉传》)

我国古人的诫子书中,谈得最多的还是教子读书,望子成龙。

古人留下的诫子书,是一笔宝贵的文学遗产和精神财富。

它不仅是写给自己子孙的,也是写给所有后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