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教育与人才(和谐教育丛书)
34951400000024

第24章 “叶公”确有其人

“叶公好龙”的成语典故,出自西汉文人刘向《新序·杂事》一书,其实,这一典故不过是后人附会出来的。

据史料记载,叶公姓沈,名诸梁,字子高,春秋时楚国贵族,楚平王五年(公元前524年),被封为叶县尹,因当时楚国称邑宰皆为公,故沈诸梁又号“叶公”。

“叶公”擅书画,尤以画龙见长,但绝非“好龙”而又“畏龙”的平庸之辈。在他曾做过县尹的地方(今河南省叶县),关于“叶公”的传说颇多,并存有不少他的遗迹。他是一位忠心爱民,急公好义,德高望重,甚得民心的“父母官”。

叶公治叶期间,十分关心农田水利建设,他带领民众开山凿渠,修筑了东、西二陀,使当地数十万亩农田得到灌溉,比战国末年秦人修筑的郑国渠还早了200多年。

叶公还是一位颇有见地的政治家,孔子适楚,路经叶邑,曾和叶公就为政之道进行切磋。孔子以为政者应施惠于近者,使“近者悦,远者来”,叶公对此十分赞同。但对“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论语·子路》)之说认为不妥,而把一个告发自己父亲偷羊的人看作真正的正直者。可见其独到之处。

在用人之道上,叶公亦有知人之鉴。楚平王时,太子建居郑国,和晋人谋反被诛,其子胜流亡吴地。楚惠王执政后,想召胜回楚。叶公曾劝阻惠王和令尹子西,谓胜奸诈而好乱,召回必受其害。然而惠王和子西不听。后来,胜果然作乱,将子西和惠王劫持。子西羞愧万分,掩面而死。叶公闻之,即率部攻白公,很快平定叛乱,白公走投无路,自缢而死。

更为可贵的是,叶公平定白公之乱后,曾身兼楚国的令尹和司马,可谓集权贵于一身。但他在协助惠王整肃朝政后,即让位于他人,告老还乡,落叶归根,可见其高风亮节。

正是由于叶公一生深得民众敬仰,他的子孙们改沈姓为叶姓,以示为叶公之后。如今,叶氏的后裔已历60余世,足迹遍及海内外。

叶公的墓冢就在今河南省叶县旧县镇西北3华里外的沣河畔,当地的诸梁村,便是后人为纪念叶公而定名。此外,后人还在叶县建了“叶公祠”、“玩龙台”、“叶公问政处”等纪念性建筑。可惜,由于连年战乱,年久失修,皆已被毁,唯东、西二陀,至今尚遗迹可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