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教育与人才(和谐教育丛书)
34951400000032

第32章 “学究”非教师专称

《水浒传》中,多处称吴用为“吴学究”。吴用在智取生辰纲以前教过村学,在另外一些前人小说中往往也有称秀才不第而教书之人为“学究”的,人们便以为“学究”即教书先生的别称,其实并非如此。

宋代的贡举制度,设有进士、九经、五经、开元礼、三史、三礼、三传、学究、明经、明法等十科。学究即其中之一科,为“学究一科”之简称,与古人所称之“通一经”相类。各科皆秋取解、冬集礼部、春考试。各科考试的内容不同。学究考试内容为:《毛诗》对墨义五十条,《论语》十条,《尔雅》、《孝经》共十条,《周易》二十五条,《尚书》二十五条。各类考试合格及第者,列名放榜。录取者分为五等:一、二等曰及第,三等曰出身,四、五等曰同出身。

凡录取者,即取得“有出身”资格,在朝廷除授官职时,可以获得较无出身的人优厚的待遇。

宋真宗景德二年,抚州晏殊、大名府张盖二人以童子召试诗赋,皇帝钦赐晏殊进士出身,张盖同学究出身。

南宋建炎初,宋高宗亲自策试于集英殿,批准一批人为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学究出身、同出身等。

取得学究出身后,可以在中等的州担任州的判官、司参军,或者到上等县里担任县的主簿、县尉等起码品级(皆为从九品)的官职。可见对吴用称呼为“学究”,乃是当时人出于一种尊称,而并不是教书先生的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