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医学纲目
34970800000246

第246章

〔《秘录》〕治小儿气癖。取三棱针作羹粥,以米面为之,与乳母食。每日取一枣大与儿吃,亦得作粥与羹热食之。治小儿十岁以下及新生百日,无问痫热无辜 癖等,皆理之,妙不可言者。

〔田〕小儿癖气久不瘥者。灸中脘一穴、章门二穴各七壮。章门在大横外直脐季胁肋端,侧卧,曲上足,伸下足,举臂取之。中脘在上脘下一寸,脐上四寸,居心蔽骨与脐之中,从 下取病患四指定穴,并灸脐后脊骨中二七壮,无不验。

脾主湿

脾弱多困

〔海〕脾胃不和,四君子加白术一倍,姜枣煎。脾困,四君子加木香、砂仁、人参各半钱煎。脾胃虚弱,生气多困,四君子加炒半夏曲、没石子等分为末,入冬瓜子少许同煎。

〔《本》〕治脾风多困,用人参散。入慢惊参用。

人参 冬瓜仁(各半两) 南星(切片,用浆水姜汁煮存性,一两)上为细末,每一钱,水半盏,煎二三分,温服。

脾主湿

〔洁〕渴有三种∶一者,乘热积于心脾,烦躁,大渴引饮,宜白汤,谓不因吐泻大病忽然而作。二者,因久病或取转过度,致脾虚引饮,宜白术散。(方见消瘅。)海藏云∶治发渴,四君子加干葛、枇杷叶(先以枣汤煮过,炙干用。)各等分,入木瓜少许,同煎服,亦治虚渴法也。三者,因患湿热病,热结膀胱,小便不利,大渴引饮,有表里症者,宜五苓散主之。

脾主湿

大小便秘

〔《无》〕小儿初生,大小便不通,腹胀欲绝者。急令妇人以温水先漱口了,吸咂儿前后心,并脐下、手足心共七处,每一处凡三五次,漱口吸咂,取赤红为度,须臾自通,不尔,无生意。有此证者,遇此方可得再生矣。

〔田〕生下不大便治法。先以硬葱针 入****,如大便不下,后用牛黄散送朱砂丸,一时自见。

握宣丸 治小儿便难燥结,或服涩药,腹胀闷乱,命在须臾。可用此丸,不移时大小便自利。

巴豆(一钱半) 硫黄 良姜 附子 槟榔 甘遂(各等分)上为细末,粟米饭和丸如绿豆大。用椒汤洗小儿男左女右手,握之,用绵裹定,看行数多少,置药洗去不用即止。

〔钱〕郁李仁丸 治襁褓小儿,大小便不通,并惊热痰实欲得溏动者。

大黄(一两,酒浸半日,炒干,为细末) 郁李仁(去皮,研,二两) 滑石(细研,十两)上先将郁李仁研成膏,和大黄、滑石,丸如黍米大。二岁儿服三二丸,量大小与之,或乳汁或薄荷汤下,食前。

脾主湿

黄胆

〔洁〕阳黄则大小便赤涩,身热,是脾土与心火相搏,为阳病,法当先利小便,后下大便。

凡治黄病腹胀,当用茵陈蒿汤调下五苓散。若欲利小便,去大黄;欲利大便,则加大黄之类。

有阳证可服,谓面赤饮水者是也。(茵陈汤、五苓散方俱见伤寒。)〔汤〕身疼膊背强,大小便涩,皮肤面目齿爪皆黄,小便如屋尘色,利者易治,涩者难治。宜服五苓散加茵陈,煎汤调。又宜服导赤散加茵陈煎或身热,宜服小柴胡汤。甚者,服承气汤。

〔田〕小儿身体蒸热,胸膈烦满,皮肤如青橘之黄,白睛亦然,湿热所致也,宜加减泻黄散主之。

此药能退脾土,复肾水,降心火。

黄连 茵陈(各五分) 黄柏 黄芩(各四分) 栀子 茯苓 泽泻(各三分)上 咀,都作一服,水一大盏,煎至六分,去渣,稍热服,食前。

〔洁〕阴黄则清便自调,面目及身黄,四肢冷,是脾虚不能制肾水,当用益黄散下使君子丸。(益黄散方见治法,使君子丸方见疳。)淡黄白者,胃不和也,平胃散、调中丸。渴者人参白术散。(平胃散方见泄泻。调中丸方见腹痛,人参白术散方见消渴。)月里生黄(见胎惊条。)〔《明》〕饮水不渴面黄∶阳刚穴(一壮。)〔钱〕黄相似∶身皮目皆黄者,黄病也,身痛膊背强,大小便涩,一身尽黄,面目指爪皆黄,小便如屋尘色,着物皆黄,渴者难治,此黄胆也。此一证多发于大病后。又有一证,不因病后,身微黄者,胃热也。大人亦同。又有面黄腹大,食土渴者,脾疳也。又有自生而身黄者,胎黄也。又书云∶诸疸皆热,色深黄者是也,若淡黄兼白者,胃怯不和也。

栀子柏皮汤 治伤寒身黄发热。

栀子(八枚) 黄柏(一两) 甘草(炙,半两)上水煎,去渣,温服。

犀角散 治小儿黄胆,一身尽黄。

犀角(一两) 茵陈 干葛 升麻 龙胆草 生地(各半两) 寒水石(七钱半)上 咀,白水煎服。

一方 治小儿忽发黄,面目皮肉尽干黄。以干葛汁和蜜调服。(《袖珍方》无干葛,用栝蒌。)连翘赤小豆汤 治小儿伤寒发热身黄。

麻黄 连翘 甘草 生姜 赤小豆 生梓白皮(各二两) 杏仁(四十个) 大枣(十二个)上 咀,水煎服。一方,生小麦苗,捣汁服之,立效。

消食丸 治小儿脾胃不和。常服宽中快气,消乳食,正颜色。

砂仁 陈皮 三棱 蓬术 神曲(炒) 麦芽(炒) 香附(米泔浸,炒) 枳壳 槟榔 乌梅(各半两) 丁香(二钱半)上为末,面糊丸如绿豆大,食后,紫苏汤下二三十丸。

茯苓渗湿汤 治小儿黄胆,寒热呕吐,而渴欲饮水,身体面目俱黄,小便不利,不得安卧,不思食饮。

茯苓(五分) 泽泻(三分) 茵陈(六分) 猪苓 黄芩 黄连 山栀 防己 白术 苍术 陈皮青皮 枳壳(各二钱)上 咀,水煎,徐徐温服。

〔丹〕治小儿吐泻,黄胆。

三棱 蓬术 青皮 陈皮 神曲 麦芽 黄连 甘草 白术 茯苓(各等分)上为末,温水调服。若伤乳食吐泻加山楂;时气吐泻加滑石;发热加薄荷。

瓜蒂散 治小儿忽发心满坚硬,脚手心热,变为黄胆。不急治,则杀人。

瓜蒂(七个) 赤小豆(七粒) 秫米(七粒)上为末,用一字,吹两鼻内,令黄水出。余末尽水调服之,得吐出黄水即愈。一方,瓜蒂一两,赤小豆四两,为末,每服一钱,温水调服。药下即卧,当吐清黄汁为效。虚者不宜服。

脾主湿

腹痛

〔汤〕小儿腹痛曲腰,干哭无泪,面青白,唇黑,肢冷,为盘肠内吊。凡有此证,急煎葱汤淋洗其腹揉之,葱熨脐腹间。良久,尿自痛中出,其疼立止。续次服药。

乳香 没药(各少许透明者,细研)上件,木香一块,于乳钵内磨,水一分,滚数沸,调乳、没末。

此药只一服效。

〔钱〕钩藤膏 治小儿腹中极痛,干啼后偃,名盘肠内吊。

乳香(研) 没药(研) 木香 姜黄(各四钱) 木鳖子仁(二十一个)上先将后三味同为细末,次研入上二味,炼蜜和成剂,收贮。每一岁儿可服半皂子大,余以意加减。

煎钩藤汤化下,无时。次用魏香散。

魏香散蓬术(半两) 阿魏(一钱)上先用温水化阿魏,浸蓬术一昼夜,培干为末,每服一字或半钱,煎紫苏米饮,空心调下。

〔无〕蒜乳丸 治冷证腹痛夜啼。

大蒜(一棵,慢火煨香熟,研烂) 乳香(另研,五分)上研,为丸如芥菜子大。每服七粒,乳汁送下。

上四方,治寒腹痛,属盘肠内吊,其候曲腰干哭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