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智慧百科(动物卷)
35120100000010

第10章 节肢动物门(1)

三叶虫

三叶虫属于节肢动物门、三叶虫纲,仅生活在古生代的海洋中,在早古生代的寒武纪出现,在二叠纪末的地质灾害事件中全部灭绝。三叶虫的虫体外壳纵分为一个中轴和两个侧叶,故名三叶虫,由前至后又横分为头、胸、尾3部。三叶虫全属海生,多数营游移底栖生活,少数钻入泥沙中或漂游生活。寒武纪早期,种属和数量都很多,到了晚寒武纪发展到高峰,奥陶纪仍然很繁盛,进入志留纪后开始衰退,至二叠纪末则完全绝灭。

对虾

对虾是十足目对虾总科对虾科的一属。全世界共有28种,美洲大西洋岸有7种,太平洋岸6种,印度-西太平洋共14种,太平洋及地中海1种,西非1种。中国有10种,栖于热带、亚热带浅海。对虾属个体大,通称大虾。雌性成长个体体长一般16~22厘米,重约50~80克,最大的可达30厘米,重250克;雄性较小体长13~18厘米,重30~50克。中国北方常成对出售,故称对虾。根据生态习性,对虾可分定居型和洄游型,前一类栖于沿岸浅海,白昼常潜入沙底内,不作大范围的移动;后一类栖于河口沿岸混浊海域,常作大范围的移动和洄游。对虾主要以底栖无脊椎动物为食,如多毛类、小型甲壳类和双壳类软体动物等,有时也捕浮游动物。对虾属中最特殊的一种是中国对虾,它分布于亚热带海域的边缘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有长距离洄游习性,在低于10℃和高于30℃的温度条件下,尚能生存。产卵场所在河口附近及沿岸的低盐度海区。在黄渤海5月前后繁殖产卵,受精卵孵化成为无节幼虫,体呈卵圆形,不分节,仅有3对附肢,与成虾毫无相似之处,经6次蜕皮,变为蚤状幼体;再蜕皮3次变为糠虾幼体,再经3次蜕皮变为仔虾,形态构造与成体相似,体长不过5毫米,行游浮生活,再经几次蜕皮才下沉到海底生活。

沼虾

沼虾是十足目真虾次目长臂虾科的一属,为大、中型游泳虾类,体表大多有暗褐绿色斑纹,俗称青虾。主要生活在池沼、湖泊或河流等淡水中,有些种也分布于河口半咸水域,个别种如等齿沼虾等能栖于低盐浅海。最大的种如罗氏沼虾,雄性体长可达400毫米,一般种体长50~100毫米。沼虾头胸甲发达,额角下缘有锯齿,具有肝刺、触角刺而无鳃甲刺。第2腹节侧甲覆盖于第1、3节侧甲外面,后部腹节较细小。第1触角有3条触鞭。第1、2步足具螯、腕不分节,捕食和御敌;第2步足的螯特别强大,雄性的更长大,甚至可达长2倍,第3~5对爪状,用于爬行。腹肢具内附肢,能将左右内肢联在一起,便于游泳。

龙虾

全世界共有龙虾400多种,北美洲是龙虾分布最多的大陆,分布在北美洲的有两个科即蟹虾科和螯虾科,12个属,300多种。在300多种龙虾中多数经济价值较低,个体重量很少超过l克;个体较大(每尾可达到50~80g)和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龙虾有原螯虾属、螯虾属、太平洋螯虾属和叉肢螯虾属的种类,其中克氏原螯虾占整个龙虾产量的70~80%。我国是龙虾分布最少的国家之一,仅有四个种即克氏原螯虾、东北螯虾、史氏拟螯虾和朝鲜螯虾,后三种仅分布于我国东北三省、朝鲜和日本。

南极大磷虾

南极大磷虾是磷虾目磷虾科的一种,体长40~60毫米。身体较透明,具红褐色斑点;额板三角形(额角短);头胸甲下缘有1对侧齿;大颚触须末节长比宽大7倍以上;雄交接器顶突基部弯曲,与末部成直角,末端渐尖并卷向前端。生活于南极冰下,常大量密集成群。它们主要滤食硅藻,为两年生的浮游动物,是须鲸类和经济鱼类的主要饵料,可供人类直接开发利用。

螃蟹

螃蟹的身体被硬壳保护着,它们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爬行亚目。在生物分类学上,螃蟹与虾子、龙虾、寄居蟹算是同类的动物,绝多数种类的螃蟹生活在海里或靠近海洋,当然也有一些螃蟹栖于淡水或住在陆地上,不论它们住在那里,它们都要呼吸。螃蟹的呼吸器官叫做鳃。螃蟹靠母蟹来生小螃蟹,每次母蟹都会产很多的卵,数量可达数百万粒以上。这些卵在母蟹腹部孵化后,幼体即可脱离母体,随着沿岸潮流到处浮游,经过几次退壳后,长成大眼幼虫,大眼幼虫再经几次退壳长成幼蟹,幼蟹外型几乎与成蟹相同,再经过几中华哲水蚤次退壳后就变成蟹。大部分的海水蟹类都是卵成熟后,不孵化直接排放于海洋。螃蟹身上坚硬的甲壳可以保护螃蟹,避免遭受到天敌侵害,但是甲壳并不会随着身体成长而扩大,所以螃蟹生长是间段性,也就是相隔一段时间,旧壳蜕去后身体才会继续成长。地球上体型最大的螃蟹是蜘蛛蟹,它们的脚张开来宽达3.7公尺,最小的螃蟹是豆蟹,直径不到半公分。

中华哲水蚤

中华哲水蚤是哲水蚤目哲水蚤科的一种,属于小型海洋浮游动物。主要分布于中国黄海和东海近海区,数量较大,为这些水域的优势种。身体呈长筒形,体长仅2~3毫米。该种最显着的特征是:雌雄的第5胸足第1基节的内缘都具齿列(雌性齿数一般为18~22,雄性一般为11~21)。雄性第5胸足左足外枝较右足的长得多。滤食水中硅藻、细菌、有机碎屑等的悬浮颗粒。该种在中国沿海是许多经济鱼类的饵料。

鱼蚤

鱼蚤属于节肢动物门,剑水蚤目的一类寄生动物,也泛指寄生在鱼体上的各科剑水蚤。身体分成前体和后体两部分以活动关节为界,头部与第1胸节分开或合并成头胸部。第2~5胸节向后趋窄,4、5胸节之间有一活动关节。第6胸节为生殖节,雌、雄性形状不同。腹部3或4节,尾叉长柱形或短柱形。胸足多数5对。鱼蚤的雌、雄性外形相似。卵生。鱼蚤科常见的种有:寄生在鲢、鳙鳃上的鲢中华鱼蚤,寄生在鲤、鲫鳃上的鲤中华鱼蚤和寄生在青鱼和草鱼鳃上的大中华鱼蚤。

海蟑螂

节肢动物门等足目鼠妇亚目海蟑螂科的一种,俗称海蛆。世界性分布,中国烟台曾发现过。身体平扁,呈长椭圆形,体长一般为30~45毫米。身体背面为棕褐色或黄褐色,表面具颗粒。头部短小,前缘为半圆形。复眼很大,无柄,在头部两侧。胸部各节的长度相近,侧甲板都很明显。腹部稍窄于胸部。尾节呈钝三角形,其两侧向后伸出一对细长的尾肢。海蟑螂生活于海边高潮带附近,常在岩石岸、码头、船坞、破旧船等处成群出现。海蟑蝍是杂食性动物,经常吞食紫菜等经济藻类,对海藻养殖业造成相当大的危害。海蟑螂可治疗跌打损伤和小儿疳积等症。

鱼怪

鱼怪属于等足目缩头水虱科的一种,寄生于淡水鱼体内,又名鲤怪。雌虫体长19~28毫米,宽11~15毫米。身体两侧常不对称。头节小,呈横椭圆形或菱形,有1对复眼。第1触角8节,第2触角9节,第2小颚和颚足。胸部宽大,分7节,第1胸节的前缘和第7腹节的后缘均内凹。胸部腹面有鳞片状的覆卵板4对,构成育卵室,内藏受精卵,可多到数百粒;在抱卵时,育室膨大如球。胸足7对,指节钩爪状,前3对向前伸,后4对向后伸。腹部较窄,前5节短小,尾节大,呈半圆形。腹肢5对,为呼吸器官。腹部末对附肢为尾肢。雄虫长11~16毫米,宽6~8毫米。体形比雌体窄小,一般为两侧对称,颚足较雌体的窄长。第2胸肢内肢为一根棒状突起,是交接器官。

蝎子

蝎子属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蝎目,世界上的蝎子约有800余种我国的蝎子有10余种,常用以入药的为东亚钳蝎,亦称马氏钳蝎,属蝎目的钳蝎科。东亚钳蝎数量最多,分布最广,遍布我国10余省,其中以山东、河北、河南、陕西、湖北、辽宁等省分布较多。尾刺亦名毒刺、毒针、螫刺,位于身躯的最末一节。它是由一个球形的底及一个尖而弯曲的钩刺所组成,从钩刺尖端的针眼状开口射出毒液。蝎毒液是由一对卵圆形、位于球形底部的毒腺所产生,毒腺的细管与钩针尖端的两个针眼状开口即毒腺孔相连,每一个腺体外面包有一薄层平滑肌纤维,借助肌肉强烈的收缩,由毒腺射出毒液,用以自卫和杀死捕获物。

蜘蛛

蜘蛛属于蛛形纲的一目。全世界的蜘蛛已知有35万种,中国记载约1000种。体长从0.5毫米到9厘米不等,其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头胸部背面有背甲,背甲的前端通常有8个单眼,排成2~4行。腹面有一片大的胸板,胸板前方中间有下唇。腹部不分节腹柄由第1腹节演变而来。腹部多为圆形或卵圆形,有的有各种突起,形状奇特。腹部腹面纺器由附肢演变而来,少数原始的种类有8个,位置稍靠前;大多数种类6个纺器,位于体后端肛门的前方。纺器上有许多纺管,内连各种丝腺,由纺管纺出丝。感觉器官有眼、各种感觉毛、缝感觉器和跗节器。

疥螨

疥螨属真螨目,疥螨科,是一种永久性寄生螨类。它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的皮肤表皮层内,引起一种有剧烈瘙痒的顽固性皮肤病即疥疮,其中寄生于人体的疥螨称为人疥螨。疥螨成虫体近圆形或椭圆形,背面隆起,乳白或浅黄色。雌螨大小为0.3-0.5×0.25-0.4毫米,雄螨为0.2-0.3×0.15-0.2毫米。颚体短小,位于前端,螯肢如钳状,尖端有小齿,适於啮食宿主皮肤的角质层组织。须肢分三节,无眼和气门。躯体背面有横形的波状横纹和成列的鳞片状皮棘,躯体后半部有几对杆状刚毛和长鬃.腹面光滑,仅有少数刚毛和4对足,足短粗分5节,呈圆锥形。前两对足与后两对足之间的距离较大,足的基部有角质内突,雌雄螨前2对足的末端均有具长柄的爪垫,称吸垫,为感觉灵敏部份,后2对足的末端雌雄不同,雌虫均为长刚毛,而雄虫的第4对足末端具吸垫。雌螨的产卵孔位于后2对足之前的中央,呈横裂缝状。雄螨的外生殖器位于第4对足之间略后处,两者的肛门都位于躯体后缘正中。

水螨

水螨是蜱螨亚纲真螨目的一个类群。大部分属于辐螨亚目的水螨群,主要栖息在淡水中。另一部分属海螨科,主要栖息在海水中,也有一部分在淡水中生活。水螨体长0.3~3毫米,体躯球形或圆盘形,也有扁平的。一般背面凸出,而腹面扁平。体色多呈红、橙、青、绿等单一颜色,或栗色中有黄、白等斑点,但在静水中的种类则为暗色。体壁为薄几丁质,其上有坚硬的板,板上一部分有感觉毛。水螨的若虫和成螨捕食各种水生昆虫和虫卵以及其他无脊椎动物;幼螨寄生在昆虫上。水螨的发生可作为监测水质污染的生物指标。

蜻蜓

蜻蜓属于有翅亚纲里的最原始的大型昆虫。翅发达,前后翅等长而狭;头部可灵活转动,触角短,复眼发达,有三个单眼,咀嚼式口器强大有力。雄虫交配器位于腹部二、三节腹板上。它属于不完全变态,幼虫“水虿”生活在水中,用极发达的脸盖捕食。无论成虫还是幼虫均为肉食性,多食害虫。一般体型较大,翅长而窄,膜质,网状翅脉极为清晰,飞行能力很强,每秒钟可达10米,既可突然回转,又可直入云霄,有时还能后退飞行。休息时,双翅平展两侧,或直立于背上。前翅和后翅不相似,后翅常大于前翅。翅的前缘,近翅顶处,各有1个翅痣,呈长方形或方形,可保持翅的震动规律性,并可防止因震颤而折伤。头部能灵活转动,复眼1对,较大,约占头部的1/2,约由28000多只小眼组成。视觉极为灵敏,单眼3个;触角1对,细而较短;咀嚼式口器。腹部细长、扁形或呈圆筒形,末端有肛附器。足细而弱,上有钩刺,可在空中飞行时捕捉害虫。下雨前喜低空往返飞行。雌雄交尾也在空中进行。多数雌虫在水面飞行时,分多次将卵“点”在水中,也有的将腹部插入浅水中将卵产于水底。稚虫水虿,在水中用直肠气管鳃呼吸。一般要经11次以上蜕皮,需时2年或2年以上才沿水草爬出水面,再经最后蜕皮羽化为成虫。稚虫在水中可以捕食孑孓或其他小型动物,有时同类也相残食。成虫除能大量捕食蚊、蝇外,有的还能捕食蝶、蛾、蜂等害虫,实为益虫。

螳螂

螳螂属于昆虫纲有翅亚纲螳螂科,是一种中至大型昆虫。头三角形且活动自如;前足腿节和胫节有利刺,胫节镰刀状,常向腿节折叠,形成可以捕捉猎物的前足;前翅皮质,为覆翅,缺前缘域,后翅膜质,臀域发达,扇状,休息时叠于背上;腹部肥大。除极寒地带外,广布世界各地,尤以热带地区种类最为丰富。其中,南大刀螂、北大刀螂、广斧螂、中华大刀螂、欧洲螳螂、绿斑小螳螂等是中国农、林、果树和观赏植物害虫的重要天敌。螳螂体长形,多为绿色,也有褐色或具有花斑的种类。复眼突出,单眼3个。咀嚼式口器,上颚强劲。前足捕捉足,中、后足适于步行。卵产于卵鞘内,每1卵鞘有卵20~40个,排成2~4列。每个雌虫可产4~5个卵鞘,卵鞘是泡沫状的分泌物硬化而成,多粘附于树枝、树皮、墙壁等物体上。初孵出的若虫为“预若虫”,脱皮3~12次始变为成虫。一般一年一代,有些种类行孤雌生殖。肉食性,猎捕各类昆虫和小动物,在田间和林区能消灭不少害虫,因而是益虫。性残暴好斗,缺食时常有大吞小和雌吃雄的现象。分布在南美洲的个别种类还能不时攻击小鸟、蜥蜴或蛙类等小动物。螳螂有保护色,有的并有拟态,与其所处环境相似,借以捕食多种害虫。

白蚁

白蚁亦称虫尉属节足动物门,昆虫纲,等翅目,类似蚂蚁营社会性生活,其社会阶级为蚁后、蚁王、兵蚁、工蚁。白蚁体软弱而扁,白色、淡黄色、赤褐色或黑褐色均有,各种不同种类体色不一样。口器为典型的咀嚼式,触角念珠状。有长翅、短翅和无翅型。具翅种类有两对狭长膜质翅,翅的大小、形状以及翅脉序均相似,故称等翅目。白蚁的翅经短时间飞行后,能自基部特有的横缝脱落。白蚁属社会性群体生活昆虫,并有复杂的组织分工。在一个群体内的个体,从形态和分工上可分为两大类型,即生殖型和非生殖型。

竹节虫

竹节虫属于有翅亚纲的1目,因身体修长而得名。体长大,一般在10~30毫米,最大的260毫米。前胸节短,中胸节和后胸节长,无翅种类尤其如此。有翅种类翅多为两对,前翅革质,多狭长,横脉众多,脉序成细密的网状。几乎所有的种类均具极佳的拟态,大部分种类身体细长,模拟植物枝条,少数种类身体宽扁,鲜绿色,模拟植物叶片,翅宽扁,脉序排成叶脉状,腹部及胫节、腿节亦扁平扩张。此虫常可营孤雌生殖,雄虫常较少,未受精卵多发育为雌虫。当受伤害时,稚虫的足可以自行脱落,而且可以再生。高温、低温、暗光可使体色变蝗虫深,相反则体色可变浅。白天与黑夜体色不同,成为节奏性体色变化。竹节虫植食性,可以危害植物,尤其在大洋洲有几种竹节虫往往大批繁殖,食害尤加利树叶。中国亦有为害栎类树木,以致造成灾害的报道。

蝗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