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智慧百科(动物卷)
35120100000002

第2章 海绵动物门

钙质海绵纲

钙质海绵纲是海绵动物门的一个纲,多产于浅海。种类很多属于单体,例如毛壶;分枝成群体的,例如白枝海绵。钙质骨针有针状体、三辐体等等。骨针顶端常突出体外,致使海绵呈刺状;典型的钙质海绵为辐射对称的瓶状,顶端是出水口,常被竖立的长单轴骨针围绕,称出水口繸。钙质海绵纲以具碳酸钙构成的骨针为主要特征,钙质海绵全部海产,大多生活在沿岸浅海,体型一般很小常呈暗灰色或灰色。骨针大小不一,但在分类学上都算作大骨针,它有3种基本美型:单轴骨针、三辐骨针和四辐骨针,形状多种多样。钙质海绵纲分成钙质海绵亚纲和石灰海绵亚纲。钙质海绵在地层中的出现晚于寻常海绵和六放海绵。

六放海绵纲

它是海绵动物门的一纲,具有硅质的六辐骨针(即三轴骨针),六个辐互相垂直相交于一点。骨骼中无海绵质,大部分生活在200~8500米的海底。海绵体常呈辐射对称的瓶状、柱状、瓮状或漏斗状;组织疏松,构造精致,有许多种类基部具有须根状的骨针(称基须),直接插在海底软泥中。六放海绵的骨针可分为大骨针和小骨针,有些种类的六辐骨针互相愈合形成固定的体壁骨骼。六放海绵纲分为六星海绵目和双盘海绵目。六放海绵,特别是六星海绵目,是化石海绵中最重要的一类,最早出现于寒武纪的岩层中,到白垩纪和侏罗纪达到高峰。

寻常海绵纲

海绵动物门中最大的一纲,骨骼为硅质和海绵质,硅质骨针中没有六辐骨针,但有大小之分,海绵质骨骼常与硅质骨针同时存在。寻常海绵的水沟系都属于复沟型,海绵体没有中央腔。本纲种类占海绵种类的一半以上,分布于潮间带、浅海到深达5000米的海底;还有一类生活在淡水中。硅质骨针是由氧化硅、锰、磷、铁、铝、钠、钾等构成,海绵质是由蛋白质构成的不溶性物质,具抗蛋白水解酶的特性。在角骨海绵的海绵质中,含有碘化合物。对本纲的分类依据一般认为有:①体辐射状构造,②四轴骨针,③星形小骨针,④新月形小骨针(卷轴和爪状骨针),⑤海绵质。莱维将本纲分为三个亚纲:①四放海绵亚纲,体辐射状构造,有四轴骨针,可行两性生殖,产生卵和精子;②角质海绵亚纲,无辐射状构造,大骨针单轴形,小骨针新月形,有海绵质纤维,生殖时排出实胚幼体;③同骨海绵亚纲,无辐射状构造,大骨针二辐型,无小骨针,有海绵质,骨针无严格的分布区,排出的幼体为囊胚型。

硬骨海绵纲

硬骨海绵纲具文石质或方解石质骨针、硅质骨针和海绵质纤维组成的内部骨骼,海绵动物门的一纲。硬骨海绵的海绵体块状,基部有一层略呈蜂巢状的钙质(文石质)骨骼,各室的大小和形状略有不同。基部骨骼上面有一层细胞组织,组织中有硅质针形骨针和有机纤维状骨骼;海绵表面有许多火山形隆起,其顶端为圆形出水口,出水管从出水口呈放射状分布于细胞组织内。该纲分两个目:星刺海绵目和板骨海绵目。